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85)
2023(13012)
2022(10660)
2021(10033)
2020(7823)
2019(17929)
2018(17494)
2017(31232)
2016(17569)
2015(19821)
2014(19553)
2013(18698)
2012(17949)
2011(16829)
2010(17111)
2009(15512)
2008(15369)
2007(13818)
2006(12575)
2005(11806)
作者
(47928)
(39878)
(39718)
(37650)
(25518)
(19077)
(18038)
(15507)
(15418)
(14196)
(13707)
(13409)
(12909)
(12755)
(12576)
(12461)
(11896)
(11562)
(11492)
(11313)
(10353)
(9651)
(9547)
(9180)
(8963)
(8874)
(8846)
(8800)
(8031)
(8000)
学科
(78807)
经济(78741)
管理(44081)
(41361)
(31971)
企业(31971)
中国(31765)
方法(25540)
地方(22875)
数学(21585)
数学方法(21391)
教育(21207)
(20735)
业经(17817)
技术(17604)
(16183)
(15738)
贸易(15721)
(15222)
(14763)
理论(14387)
(14153)
银行(14139)
(14058)
金融(14057)
农业(14027)
(13909)
(13733)
(13677)
地方经济(13402)
机构
大学(250341)
学院(246667)
(107713)
经济(105623)
研究(97931)
管理(85528)
理学(72222)
理学院(71194)
中国(71008)
管理学(70154)
管理学院(69642)
(56607)
科学(55264)
(48830)
(47492)
研究所(44208)
(43809)
师范(43554)
中心(41742)
(38154)
北京(37693)
财经(36957)
师范大学(35801)
(35238)
教育(34952)
经济学(34805)
(34322)
(33740)
经济学院(31158)
(30722)
基金
项目(156381)
科学(126604)
研究(124996)
基金(111385)
(95925)
国家(94995)
社会(80943)
科学基金(80729)
社会科(76642)
社会科学(76630)
教育(62384)
(60527)
基金项目(57016)
(53019)
编号(50968)
自然(46187)
自然科(45123)
自然科学(45111)
资助(44304)
自然科学基金(44303)
成果(44263)
(41065)
课题(39528)
重点(37293)
(37007)
(35274)
发展(34404)
国家社会(33863)
(33811)
创新(33020)
期刊
(126546)
经济(126546)
研究(91203)
中国(63779)
教育(57836)
管理(34561)
(33491)
科学(33231)
(32754)
学报(32027)
大学(25940)
(25221)
金融(25221)
技术(24346)
农业(23076)
学学(22610)
经济研究(21476)
业经(19712)
财经(19131)
(16862)
问题(16294)
(14906)
职业(14414)
世界(13983)
(13756)
论坛(13756)
国际(13442)
(13332)
技术经济(12343)
(11893)
共检索到4019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吴岩  刘永武  李政  刘祖良  王怀宇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中国教育未来发展的新使命。其中如何做强与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相适应相匹配的区域高等教育,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核心任务和基本路径之一。提出主体功能区是中国高等教育区域发展必须要遵循的新指针,提出大学集群也存在集聚—溢出效应,特别着重提出建构以"三关系"和"四模式"为核心内容的中国高等教育区域发展新理论框架。即针对主体功能区提出的优化发展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不同功能定位及发展要求,提出区域高等教育存在着先导发展、伴生发展、跟随发展的三种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高等教育区域发展应分别采取政府主导、科教驱动模式,市场主导、经济驱动模式,政府扶持、生态驱动模式和混...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红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旨在强调知识是个人主观的建构,学习是主动发生的过程。它在应用到高等教育领域时,受到杜威哲学思想中意图和活动相互联系的信念影响。一致性建构的理念则改变了建构主义仅仅停留在认识论上的思维模式,在本体论范畴强调意义的建构,并有效地诠释了教与学活动、学习评价如何与预期学习成效保持一致。这一理念指导下的以成效为本的教与学是学习理论在高等教育中的实践与应用。从建构走向一致的过程,充分表明高等教育的教与学需要回归到以学生学习成效为本的根本出发点上。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振朝  田秀菊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谢维和  
现代社会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和新现象是高等学校正在成为一个地方或区域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地标。这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具有现实合理性。它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提出了新的地方化的要求,反映了高等教育结构性调整的内在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特征。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毛盛勇  
本文应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分地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利用31个省区市2006年横截面数据计算了各地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因子得分,进行排序、等级差和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31个省区市中,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协调程度为好和较好的有12个,差和较差的有13个,协调程度一般的有6个,总体协调程度较差。在分析个案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高等教育发展规划要更多考虑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和潜力;鼓励高等教育发展滞后地区的地方政府加大对高等教育投资,支持社会资本进入高等教育领域;适当控制发展过度地区的高等教育规模,并加大中央财政对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财政支持。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凌  
中国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战略论博士生:李凌导师;潘懋元厦门大学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答辩时间:1994年6月论文从发展战略研究,高教宏观发展以及战略决策理论三个方面对这一研究方向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反映了以下研究成果:实际调研了中国社会经济的“非均衡发展”和...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房剑森  薛天祥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守法  王云霞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一直是各国高等教育研究的重点课题。开展这一研究将有助于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紧密结合,使高等教育适应、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高等教育自身向普及化、特色化发展;最重要的是为制定正确的区域发展和高教发展政策提供参考,因此从各个角度分析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意义重大。本文拟对国内外关于该问题的研究加以总结分析。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孔伟  刘岩  治丹丹  朱飞  高志越  
引入波特"钻石模型"构建中国区域高等教育与科技创新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估并解读两者复杂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区域高等教育与科技创新耦合作用强;区域高等教育超前、同步与滞后于科技创新发展情况共同存在;区域高等教育与科技创新协调发展程度不佳、整体水平偏低、区域差异显著,仅广东和江苏为良好协调发展类,尚未有区域达到优质协调发展类。最后,提出政府加强教育与科技资源统筹协调、促进企业与高校互动式发展等方面的提升策略。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丽华  侯胜  王一然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是资源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从理论层面对金融发展、高等教育和资源型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之间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通过选取我国17个资源型省份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金融发展、高等教育对资源型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和高等教育都对资源型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而且高等教育会在金融发展水平与资源型区域的科技创新能力之间发挥一定的中介作用。在此基础上,从促进金融发展、提升高等教育水平以及推进资源型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对增强资源型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肖洒  刘君  
从省域的视角,以省域内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经济发展水平及科技发展水平三组关系为切入点,以30个省份为样本,基于协同学的耦合度计算模型——离差系数最小化耦合度模型,探究区域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协同发展状况。研究发现区域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与区域科技的耦合状况不佳;区域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超前发展与滞后发展并存;经济发展水平、创业型大学数量以及区域高等教育投入产出占比三者存在密切联动关系,与区域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科技发展的耦合度关系密切。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振助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鲍威  
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私立高等教育成为各国高等教育阶段中一个急速成长的部门,中国也不例外。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民办部门与公办部门一起,成为实现中国高等教育机会供给量增加的主要途径。本文从实证角度出发,探讨了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生成机制及其区域成长模式。研究结果发现:与公办部门相比,民办部门作为在市场机制中产生的高等教育机构,体现了其灵活性和对社会经济需求的针对性;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呈现区域多元化的态势。在经济发展地区(例如浙江省)出现了“市场资源依托型”模式,在公办高等教育资源丰富的地区(例如湖北省)出现了“教育资源依托型”模式,而在经济和公办高等教育都相对落后的地区(例如陕西省)出现了...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罗燕  刘栋  曲艺  
普及化高等教育与精英高等教育的质量观存在显著差异,而其关键则在于大学生的就业与职业发展。本研究立足中国社会和高等教育情境,基于院校影响力理论,构建中国大学生职业发展的理论概念模型,并以此编制中国大学生职业发展问卷。问卷包含四个维度:作为过程的课程与教学、学生投入、大学治理环境,以及作为结果的学生职业发展。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证明问卷的结构与理论模型拟合良好;效标关联效度分析和信度分析进一步验证了问卷的质量。中国大学生职业发展问卷可作为我国在读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测量工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