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53)
- 2023(10507)
- 2022(8544)
- 2021(8183)
- 2020(6167)
- 2019(14487)
- 2018(13967)
- 2017(24423)
- 2016(14228)
- 2015(15613)
- 2014(15804)
- 2013(14617)
- 2012(13472)
- 2011(12506)
- 2010(12714)
- 2009(11751)
- 2008(11490)
- 2007(10073)
- 2006(9086)
- 2005(8467)
- 学科
- 济(47047)
- 经济(46970)
- 管理(37769)
- 业(30403)
- 企(24865)
- 企业(24865)
- 中国(24200)
- 教育(20202)
- 方法(14698)
- 制(14361)
- 财(14093)
- 农(13798)
- 数学(12416)
- 数学方法(12216)
- 业经(11574)
- 学(11313)
- 理论(11124)
- 地方(10772)
- 体(10172)
- 发(9287)
- 农业(8716)
- 环境(8505)
- 体制(8408)
- 银(8243)
- 银行(8235)
- 融(8028)
- 金融(8025)
- 行(7913)
- 技术(7777)
- 贸(7489)
- 机构
- 大学(190232)
- 学院(185507)
- 济(71119)
- 研究(71114)
- 经济(69204)
- 管理(63142)
- 理学(53609)
- 理学院(52797)
- 管理学(51872)
- 管理学院(51469)
- 中国(48061)
- 京(42141)
- 科学(39670)
- 财(36435)
- 范(35390)
- 师范(35206)
- 所(34065)
- 教育(32739)
- 中心(31081)
- 研究所(30495)
- 江(29589)
- 师范大学(29234)
- 财经(27557)
- 北京(27311)
- 院(26538)
- 经(25040)
- 农(24010)
- 州(23181)
- 业大(22413)
- 经济学(22351)
- 基金
- 项目(121465)
- 科学(98772)
- 研究(98213)
- 基金(86181)
- 家(73645)
- 国家(72841)
- 社会(63073)
- 科学基金(62601)
- 社会科(59402)
- 社会科学(59391)
- 教育(52051)
- 省(47465)
- 基金项目(44621)
- 划(42468)
- 编号(41485)
- 成果(36952)
- 自然(36438)
- 自然科(35543)
- 自然科学(35538)
- 自然科学基金(34862)
- 课题(32719)
- 资助(32616)
- 重点(29313)
- 制(29178)
- 部(28768)
- 发(27813)
- 年(27300)
- 性(26144)
- 规划(25863)
- 教育部(25788)
共检索到3024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江夏
建国70年以来我国城市学前教育供给制度变迁历程是一个典型的由增量变迁带动存量变迁的渐进式制度变迁过程,城市学前教育供给性质逐渐从"单位供给的福利"趋近"市场供给的商品",目前正在转向"多元供给的公共服务"。基于新制度经济学分析制度变迁的演进逻辑,发现经济体制变迁仅是其外部诱因,市场、单位、政府等不同主体的利益寻求是其内在动力,政府是决定制度变迁方向的重要主体,过度依赖市场是其明显的路径依赖。因此,要保障制度变迁朝着公益普惠方向,未来需要政府承担利益协调者角色,提升制度需求者参与程度,加强政府对市场的引导与监管。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曲铁华 王洪晶
新中国成立后,新学制将学前教育纳入学制系统。学前教育制度在70年变迁中历经确立与初步发展期(1949—1977年)、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快速发展期(1978—2009年)、多措并举全面深化改革期(2010年至今)。基于历史制度主义将制度变迁置于宏观与微观之间的分析框架,我国学前教育制度变迁逻辑为:宏观层面受政治、经济、信息技术的客观驱动,微观层面受利益相关行动者对公平与优质需求的影响,并在二者共同张力作用下变革。新时代,学前教育制度将坚持政府统筹社会参与、推进学前教育立法进程、加强学前信息化教育、秉持学前教育公平理念、遵循幼儿本位价值取向,推动学前教育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
学前教育 教育制度 制度变迁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定洋
中国农村公共产品制度变迁的实质是国家发展战略转变,国家治理转型、经济体制变革决定了农村公共产品制度安排变革,变迁的逻辑是供给主体呈现多元项辨证发展,筹资制度体现传统国家与现代国家的重要区别,决策制度要求由集权的"自上而下"向民主的"自下而上"决策转变,生产管理制度反映由"自我生产管理"向"公共生产管理"发展。
关键词:
公共产品供给制度 变迁 实质与逻辑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范晓东 郭彤彤
文章基于间断均衡模型,对建国70年来学前教育政策变迁进行了系统解释。研究发现,学前教育政策具有明显的长期均衡和短期突变现象。政策图景转变中,由解放妇女转向规范管理、由普及普惠向高质量发展等,是促进学前教育政策变迁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政策图景较为稳定时,政策垄断就容易维持,学前教育政策就会进入均衡时期。随着社会环境以及自身因素的改变,政策图景发生剧烈变化时,政策垄断就会被打破,学前教育政策也会发生瞬时突变。同时基于本国国情对间断均衡模型进行本土化修订。
关键词:
学前教育政策 间断均衡模型 政策变迁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伟平 傅一敏 冯亮明 董加云 卢素兰
基于新中国70年来林权制度改革的政策文本及历史实践,运用产权和市场交易制度的演进理论作为理论工具对集体林权制度的源起、变迁历程及其内在逻辑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林权制度的形成和变迁大致经历了林权初始设置、集体林权的形成与发展、集体林权"分与统"的两难抉择、集体林权制度的基本确定与深化改革4个阶段,过程虽然曲折但总体是成功的。由于森林功能多样性及经营长周期性的特点,林权制度变迁选择与农地制度变迁不同的路径。改革的经验启示主要有:信念和认知的力量能够决定制度变迁的方向;政府主导、各界人士广泛参与是改革成功的基因;面临不确定性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方式。在生态文明全面深化时期,解决林业问题,制度是重要的,改革是不可间断的事业。
关键词:
林权制度 变迁 逻辑 经验启示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应中
产教融合政策是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立足历史制度主义视角,新中国成立70年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变迁历经初步探索、恢复重建、巩固发展、多样化创新和不断深化五个阶段。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社会文化心理等深层结构影响着政策变迁。昂贵的构建成本、学习效应、协调效应、适应性预期等因素,促进职业教育系列政策互相交错,产生路径依赖和自我强化效应。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满足个人发展需求中,政府、学校和企业的理性选择,构成了政策变迁的主要动力,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不断深化。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曲铁华 汪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幼儿教师政策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从师法苏联到泛政治化的政策探索期(1949-1977年)、从常态回归到依法治教的政策规范期(1978-2000年)以及从体系建构到均衡发展的政策革新期(2001年至今)。呈现出政策价值追求由效率转向公平、政府管理职能由计划转向调控、职业标准导向由知识变为能力、学前教师教育体系由封闭走向开放的演进逻辑。展望未来,应继续坚持公平导向,促进幼儿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坚持政府主导,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和服务职能;坚持质量导向,加强中国特色学前教师教育体系建设;依托学前立法,深化幼儿教师管理制度改革。
关键词:
建国70年 幼儿教师 教师政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建军
农村公共产品的普遍短缺已严重制约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文章首先回顾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变迁过程,从总量和结构两个维度分析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实困境;其次,从普遍性和特殊性两个层面探究了目前产生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困境的原因;最后,文章提出从短期完善与修正现有供给制度、中期理顺供给制度的传输途径与供应形式、长期集中根除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壁垒的动态对策。
关键词:
农村公共产品 供给制度 路径依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高静 王志章
文化是乡村的灵魂,因此振兴乡村的要义在于振兴乡村文化。本文从制度变迁入手,辨析了改革开放40年来,制度安排诱导下的乡村文化在城乡关系从对立到融合发展的过程中,相应的乡村文化经历了衰落、变异到自觉的时空变迁;提出"自觉到自信"的乡村文化振兴逻辑,认为应尊重文化再生长的客观规律;梳理乡村文化经济性价值,实现从资源到产业的发展通路;重塑文化的包容性,提升其社会治理效应。为了顺利推进这一逻辑进路,应建立城乡互动互通制度和乡村退出制度,以求凝聚乡村文化振兴的合力,重构乡村文化再生长的空间。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立剑 代秀亮
新中国成立以来,得益于我国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存在社会保障制度城乡不均衡发展等重要问题。本文依据多源流模型和公共产品理论构建了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演进的分析框架进行分析表明,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演进大概经历了制度萌芽与停滞、恢复与探索、改革与发展、完善和提高四个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党和国家"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政策试点与政策研究、经济体制改革与综合国力提升共同构成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演进的动力机制。针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演进面临的重要挑战,提出了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等未来展望。
[期刊] 改革
[作者]
隋广军 郁清漪 唐丹玲
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该框架下的《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等为核心制度安排,协调和规范国际社会的政策和行动。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到《巴黎协定》,全球气候变化治理发生了从中心化治理到去中心化治理的重要变迁。结合新制度经济学和历史制度主义相关理论,构建路径、动力和效能三维分析框架,论证全球气候变化治理制度变迁的逻辑。具体而言,全球气候变化治理制度变迁路径是制度复制和制度替代的混合体,这一变迁受到国际能源革命及全球经济危机外部冲击和公约缔约方能动性的共同作用,并将推进全球碳中和进程,引发国际投资贸易流向改变和气候变化治理制度性领导权及规则制定权博弈。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导,在推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制度变迁中起到建设性作用。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邱恬 邱小健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经历了不断调整和发展的变迁过程。在历史制度主义分析框架中,影响我国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变迁的深层结构是集权管理体制、经济体制和文化价值观;资助政策出现明显的路径依赖源于政府作为政策制定主体的自我强化和职业院校行动者的支持;资助政策变迁的动力来源于内部供需矛盾和外部示范效应。在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学生资助要加强政策治理共同体建设、着力"中国特色"探索、合理借鉴国外经验、强化资助育人导向,带动突破路径依赖束缚,推动资助政策创新。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学生资助政策 历史制度主义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巫云仙
新中国70年金融业经历了曲折发展过程,从50至70年代计划体制下封闭的金融体系,到70年代末以来,改革开放背景下金融业的企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改革发展定位,最终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传统迈向现代,从被动应对到主动融入金融全球化进程,体现了70年来中国制度变迁的强制性和诱致性,以及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发展特点。企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既是金融业改革发展和历史演进的结果,同时也是70年后金融业再出发的起点。围绕这些方面的深化改革和软硬制度建设,是金融业从大到强,从规模和数量扩张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金融业的制度变迁,具有方法论和战略意义,不仅是历史问题,更是现实问题。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朱鹏宇 马永红 白丽新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国研究生招生制度在国家、学术和市场三重逻辑共同驱动下经历了由萌芽、波动到快速发展的过程。制度变迁方向以"自上而下"为主,"自下而上、上下结合"日益增多;变迁形态以渐进、局部变迁为主,激进、整体变迁阶段性作为"波峰"形态出现。应充分认识我国研究生招生制度变迁机理和规律,探索三重逻辑合理发挥作用的有效路径,在招生单位办学自主权、学生自由选择权、招考分离、社会需求响应力等方面继续开展适切的改革实践。
关键词:
研究生 招生制度 制度变迁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战军 张微
中国作为后发外生型发展中国家,国家建构与学科结构调整之间存在阶段性关联。学科结构的变迁伴随着社会发展历经院系调整、学科专业目录设置以及知识体系构建三个发展阶段。影响我国学科结构调整政策变迁的深层结构包括同构逻辑下的制度缺失、认知逻辑下的认知局限和积淀逻辑下的路径依赖。重构学科结构调整政策变迁的制度逻辑,以政策为主线,坚持面向未来、统筹前瞻布局,服务社会需求、促进交叉融合,突出内涵建设、回归制度逻辑实现学科逻辑与应用逻辑的同构共生。
关键词:
学科 结构调整 政策变迁 制度逻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