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29)
2023(12330)
2022(10316)
2021(9693)
2020(7500)
2019(17041)
2018(16608)
2017(30233)
2016(16243)
2015(18091)
2014(18131)
2013(18241)
2012(17741)
2011(16778)
2010(17242)
2009(16135)
2008(15765)
2007(14226)
2006(13277)
2005(12428)
作者
(49256)
(42210)
(41532)
(39335)
(26459)
(20123)
(18485)
(16088)
(16000)
(15048)
(14627)
(13988)
(13668)
(13487)
(13087)
(12625)
(12129)
(11999)
(11886)
(11867)
(10850)
(10395)
(10243)
(10040)
(9540)
(9508)
(9193)
(9154)
(8635)
(8349)
学科
(94543)
经济(94456)
(50221)
(45374)
管理(34729)
农业(33625)
地方(28442)
中国(27335)
方法(24140)
业经(23011)
(22008)
企业(22008)
数学(20916)
数学方法(20734)
(17965)
(16718)
地方经济(15713)
(15436)
(14164)
金融(14163)
(13979)
贸易(13967)
(13571)
银行(13551)
(13415)
(13333)
发展(13132)
(13103)
环境(12909)
农业经济(12811)
机构
学院(246491)
大学(241597)
(113474)
经济(111297)
研究(98714)
管理(87063)
中国(76518)
理学(73336)
理学院(72370)
管理学(71220)
管理学院(70758)
(60773)
科学(58005)
(52586)
(51166)
(47446)
农业(46016)
研究所(46008)
中心(44232)
业大(40616)
(39920)
财经(36157)
(36120)
师范(35831)
经济学(34352)
(34257)
北京(33693)
(32691)
(31490)
科学院(31414)
基金
项目(154909)
科学(121700)
研究(117353)
基金(110334)
(96330)
国家(95375)
科学基金(79875)
社会(76688)
社会科(72184)
社会科学(72167)
(62058)
基金项目(58265)
(51107)
教育(50937)
编号(48465)
自然(47324)
自然科(46103)
自然科学(46091)
自然科学基金(45226)
资助(43202)
(41396)
成果(39701)
重点(35525)
课题(34310)
(34057)
发展(33974)
(33669)
(33448)
国家社会(32071)
(31535)
期刊
(148926)
经济(148926)
研究(81819)
(65614)
中国(60073)
农业(44445)
学报(39038)
科学(38451)
(32822)
大学(30627)
管理(30280)
(29544)
金融(29544)
学学(29026)
业经(28384)
教育(26934)
经济研究(22168)
技术(21403)
(20807)
问题(19938)
财经(18228)
世界(16684)
(15902)
农业经济(15484)
农村(15450)
(15450)
(14108)
经济问题(13920)
资源(13775)
技术经济(13707)
共检索到4091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温思美  张乐柱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农村经济成就斐然,为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其演进轨迹表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多层面的动态变迁和农村产业结构演进以及持续的农业科技进步,是推动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以农业科技进步推动现代农业,以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农业产业化及农民专业合作、促进金融与财政等制度的相容创新,加之以农民工流动为契机的人力资源开发,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夏振坤  
一、1949-1956 年的复苏 解放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彻底消灭了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桎梏——半封建半殖民地制度。中华民族,在漫漫的千年长夜之后,第一次看到了工业化的曙光,充满了迈向一个现代文明强国的希望! 人民共和国在建国后,在为恢复国民经济而斗争的同时,便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土地改革运动(在此以前,1947年9月便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在解放区1、2亿人口的地区完成了土地改革)。从 1950年 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1952年底,仅用了两年多一点时间便在全国范围内彻底摧毁了封建制度的根基——地主土地所有制,解放了中国农民这支世界上最大的劳动...
[期刊] 改革  [作者] 文骐  朱志军  许志敏  
一个负责任的中国虽然她今天仍然走在崛起的路上虽然她与美国和欧盟相比依旧算不上强大但是她的脚步坚定而踏实她的目标明确而切实她的前途光明而远大这是我们的国家这是我们期待未来会更加繁荣和富强的那个中国作为关注中国转型和发展的经济学品牌期刊,《改革》隆重推出"足印——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济发展轨迹",《改革》从2009年第2期开始刊出,至2009年第7期刊登完毕,敬请留意。
[期刊] 改革  [作者] 文骐  朱志军  许志敏  张晓月  
作为关注中国转型和发展的经济学品牌期刊,《改革》隆重推出"足印——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济发展轨迹(1990~1999)",《改革》从2009年第2期开始刊出,至2009年第7期刊登完毕,敬请留意。
[期刊] 改革  [作者] 文骐  朱志军  许志敏  张晓月  
一个负责任的中国虽然她今天仍然走在崛起的路上虽然她与美国和欧盟相比依旧算不上强大但是她的脚步坚定而踏实她的目标明确而切实她的前途光明而远大这是我们的国家这是我们期待未来会更加繁荣和富强的那个中国
[期刊] 改革  [作者] 文骐  朱志军  许志敏  
1970年 1970年/1月 4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将农垦部直属的云南、福建、广西和广东汕头橡胶垦区,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的海南、湛江橡胶垦区及其所属企业单位和华南热带作物学院,分别下放给所在省、自治区革命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邓庆远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夏华  
本文论述了从古代到现阶段人本思想在我国的发展轨迹,曾经对我国人本经济思想的发展做出过贡献的是:管仲、孔子、墨翟、司马迁、陆贽、朱熹、毛泽东、邓小平。这些思想家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经济环境、生产力状况都很不相同,但是他们的以人为本的观念却是人类进步思想的闪现。正是这些思想家在不同条件下、从各个角度出发阐述的人本思想,才形成了当今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渊源。人本思想对当时以至于后来的经济社会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陈晶  
一、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的发展轨迹始于2007年中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金融危机,美国华尔街五大投资银行轰然倒塌,其风波波及全球,造成全球金融、股市动荡,特别是对美国的金融业造成了严重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天健  
历经70年的探索与前行,中国城市经济发展走过了一条波澜壮阔的道路。站在新中国成立70年这一重要历史节点上,总结中国城市经济发展中的成功经验与教训,将关于城市建设的中国经验、中国道路、中国故事提升到理论层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回顾了中国城市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从经济总量、城市化、居民生活、就业、城市群以及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梳理。由此认为,中国城市经济发展存在以下特征化事实:第一,持续的经济体制改革真正释放了城市经济增长潜力;第二,快速城市化和人力资本增长是发展的必要条件;第三,城市群崛起是中国城市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第四,"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城市经济发展一直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曹忠  
考察经济发展,视角可以是多方面的。人们既可以从总量变动方面,也可以从结构演变方面,或者从不同的发展内容及其动态关联上,对经济发展的规律性进行多方位的把握。笔者认为,长期的经济发展,是建立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之上的;而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讲,技术进步的过程,往往和长期、有效的技术引进过程相联系;经济发展的轨迹,从产业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左冬梅  李树茁  吴正  
论文从农村成年子女个体层面的角度研究他们与老年父母间的经济交换在其整个中青年阶段的变动状况。研究借助生命历程理论框架,从社会、家庭和个体层面实现宏微观视角的整合,力求达到对家庭代际经济支持发展动力机制的系统认识。借助纵贯调查数据,将代际经济交换的生理年龄效应、队列的历史效应和家庭生命周期效应加以分解。结果证明了老年父母在代际交换当中经济福利有所提升,表现在增龄效应和宏观的历史效应两方面,三代家庭成员所处的生命阶段对代际经济交换水平具重要影响。同时也对性别差异进行了探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思华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国民经济运行中社会需求与社会供给的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及其相互协调问题,是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基本问题。传统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是这样,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运行更是这样。实现国民经济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及其相互协调发展,这是社会主义经济良性运行的基本标志,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体制模式的双重转换中经济运行模式转换的基本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