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17)
2023(5509)
2022(4644)
2021(4534)
2020(3779)
2019(8410)
2018(8700)
2017(17778)
2016(9868)
2015(11135)
2014(11217)
2013(11665)
2012(11256)
2011(10585)
2010(10960)
2009(10540)
2008(10390)
2007(9579)
2006(9025)
2005(8111)
作者
(28924)
(24491)
(24178)
(23091)
(15141)
(11813)
(10847)
(9514)
(9167)
(8683)
(8332)
(7962)
(7778)
(7721)
(7370)
(7325)
(7305)
(7103)
(6869)
(6823)
(6378)
(6129)
(5990)
(5703)
(5636)
(5609)
(5604)
(5266)
(5048)
(4959)
学科
(48810)
(46803)
经济(46752)
(33860)
农业(32311)
管理(18695)
业经(15915)
方法(15323)
中国(14878)
数学(14142)
数学方法(14060)
(12528)
农业经济(12293)
(11705)
企业(11705)
(10437)
地方(9770)
(9427)
(9423)
贸易(9421)
农村(9404)
(9267)
(9160)
银行(9150)
发展(8988)
(8979)
(8876)
(8787)
(8602)
收入(7972)
机构
学院(151068)
大学(147122)
(68419)
经济(67116)
管理(56791)
研究(52742)
理学(48400)
理学院(47933)
管理学(47366)
管理学院(47097)
(46877)
中国(43863)
农业(35398)
(31148)
(30806)
科学(29472)
业大(28399)
(27309)
中心(25016)
研究所(24167)
财经(23923)
(23519)
(21576)
农业大学(21551)
经济学(19881)
(19684)
北京(19613)
师范(19545)
经济管理(19267)
(18607)
基金
项目(89833)
研究(71253)
科学(69651)
基金(63633)
(54260)
国家(53645)
社会(45559)
科学基金(44402)
社会科(42636)
社会科学(42625)
(35923)
基金项目(33926)
编号(31635)
教育(30385)
(28991)
(28297)
成果(26248)
资助(25414)
自然(25144)
自然科(24453)
自然科学(24447)
自然科学基金(23997)
(21731)
(21268)
课题(20685)
重点(19412)
(19129)
国家社会(18520)
(18432)
发展(18345)
期刊
(86564)
经济(86564)
(54648)
研究(47232)
农业(37121)
中国(32390)
学报(22544)
科学(21477)
业经(21419)
(21216)
金融(21216)
(20064)
大学(18469)
学学(17620)
(16002)
管理(15894)
农业经济(14780)
农村(14218)
(14218)
问题(13834)
教育(13029)
财经(11140)
经济研究(11113)
技术(11096)
世界(10140)
经济问题(10062)
(9788)
(9476)
农村经济(9327)
社会(8814)
共检索到2390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武爱玲  
土地制度作为一项国家重要的经济制度而影响着国家的政治与经济。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五次改革,从解放初期的土改运动到改革开放时期的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每次改革都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了农村生产力的极大解放和发展,并对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杨学新  王晶  
河北平乡县6村406户阶级成分档案资料表明,该地土改后地权分配状况有所改变;以HHI指数衡量,该地土地集中程度在土改前已经较低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平分土地使田产面积能满足基本生存标准的农家所占比例有了较大提高,但能满足生活消费标准的农家所占比例增幅有限,能满足工作能力标准的农家所占比例则有所下降,说明平分土地在提升农民生活水平上的作用不大,也无法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副业成为缓解农民生存压力的重要渠道,但仍然无法取代农业在农民收入中的主要位置。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静  
从总体上看,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地方性立法和地方法制资源的利用程度并不高,仅为29.6%,且集中于2004—2006三年内。这种格局反映出各地制度建设的成熟度和规范性存在差异,亦反映出农民低保权制度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从制度比较上看,地方立法样本的城乡一体化率占14.8%,农村低保对象的定量认定占70.8%,同时各地辅以内涵不同的定性条件和附加条件;在低保标准的确定上,各地普遍存在双挂钩法、人均收入法、人均消费支出法、直接规定法、授权法和CPI法等不同做法;在资金来源上,地方立法样本采用了多种模式。分析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晓叶  
新年伊始,"土改"问题再引舆论聚焦。近日,中办、国办联合印发《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拉开了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新试点的大幕。与以往数年陆续出台的零星改革试验所不同,这一轮土地制度改革试点显然在思路与方案上都经过了中央顶层的反复酝酿与周密设计,试点归并了相关内容,更能体现全面、配套改革的思路。据悉,中央已明确,此轮"土改"试点要与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以及农村改革试验区的综合试点结合开展。按部署,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卢兆彤  
本文对建国后 1 952年和 1 992年开始的院校调整作了比较研究 ,重点探讨了两次高校合并的结果、特点及制约因素 ,并就此对合并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设性的意见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葛炳伟  耿成义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现过多种办学形式,如农业中学、农业高中、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县办农民技术学校、农业中等专业学校及县级职业教育中心等。文章梳理了建国后农村职业教育办学形式的演变,将其分为农村职业学校空白时期、以农业中学为主时期、农村职业教育停滞时期和多种办学形式并存时期四个阶段,并对其演变原因及趋势进行了分析。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常明明  
私人借贷在全国解放前一直是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50年代初期,从中南区5省农村的调查材料来看,由于经济落后、家庭经济弱小、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和现代金融体系等原因,农村私人借贷虽受到抑制但仍有一定的发展,这一时期的私人借贷形式较为简化,利率较低,功能上也以互助互济为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胜利  祝成  
社会化对农村人群个体和社会现代化都有着重要现实意义。现代农村人群社会化的内容在学习基本的生活生产技能、社会规范、价值观念和培养社会角色四个方面都与传统农村人群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农村地理因素、文化背景和社会制度因素的影响。现代农村人群通过学校教育、同辈群体的相互学习和大众传媒三种主要途径学习社会化的内容,完成社会化过程。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董达才  
当商品经济刚刚出现在我国农村的时候,长期依附在集体经济上的农村合作医疗一统天下的旧格局纷纷动摇和解体。而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村医疗保健体制尚无新的模式可借鉴。随着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变革,农民现阶段的医疗需求已开始由单纯治病型向综合保健型的方面转变。这种转变将会使农村医疗单位的重点由病人转向健康人,服务对象由院内转向社区,保健手段由单纯治疗转向保健综合服务,逐步形成具有我国农村特色、充满活力的农村医疗保健体系,其形式及特点有以下几点: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苏少之  张晓玲  
土改后到农业集体化高潮之前,在农民占有生产资料大体均等的基础上,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中不可避免地出现新的贫富差别。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否出现了两极分化,这是当年中国领导人和如今学术界争论和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测算了该时期农村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研究表明,土改后几年内农村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处在高度均等和相对均等的边界上,差距不大。从收入分配差距的角度支撑了中农化的论点。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秦剑军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变迁,每一次制度变迁都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为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下一轮变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当下,我国农村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顺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积极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苗润雨  
回顾建国以来农村金融体系演进历程,可以看到中国农村金融机构长期以来未能摆脱单纯性存款吸收机构的角色定位,历次农村金融改革力度很大但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资金匮乏的难题。文章结合中国的宏观经济背景探讨了这一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飞龙  
通过土改和财产的再分配,使以往无地少地的农民成为独立的自耕农,从而具有从事农业再生产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加之国家力量的援助,土改后的黔南农民经济保持了一个较长时间的稳定增长。具体到每一个阶层,其农户经济和劳动心理又有很大差别。实际上,甚至每个小农的形势判断和行为选择都是根据其所处的客观环境作出,在政治安全、经济利益、社区道义等诸多因素中进行权衡。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常明明  
土改后,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进行了建立农业技术推广网络体系、推广农作物良种、改进耕作技术、改进作物病虫害防治及推广和使用新式农具等一系列的农业技术改进活动,农业技术改进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及缓和工农业发展矛盾都有积极的作用,也加快了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鲁思来  贡森  亚瑟·候赛因  
中国社会是建立在公民权分离的基础上,农村与城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是政治和法律原因造成的,并且被两类社会组织之间的严格分离以及一系列从农村到城市的迁移障碍所强化。长期实行的社会保障体制以及相关的社会政策不仅反映了这种分离,而且也是这种分离的一部分,社会政策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制造和加深这种城乡分离的主要工具。在这种社会保障体制下,中国教育的发展、住房和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在城乡分离的不同的基础上组织的,城乡之间在卫生医疗服务和老年保障方面也存在着完全不同的制度安排。城市居民享受着比较慷慨的养老金制度(1950年代初建立)的保护,且待遇标准超过了发展中国家通常的水平,而农村地区除了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