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09)
2023(9876)
2022(8317)
2021(7441)
2020(5943)
2019(13591)
2018(13486)
2017(25580)
2016(13908)
2015(15674)
2014(15788)
2013(15676)
2012(14948)
2011(13866)
2010(14326)
2009(13287)
2008(13159)
2007(11896)
2006(10834)
2005(10395)
作者
(40831)
(34008)
(33984)
(32211)
(21826)
(16260)
(15321)
(13145)
(12982)
(12338)
(11901)
(11371)
(11196)
(11127)
(10992)
(10496)
(10108)
(10004)
(9890)
(9756)
(8950)
(8444)
(8214)
(7867)
(7743)
(7734)
(7712)
(7633)
(6915)
(6691)
学科
(62485)
经济(62393)
管理(42502)
(39129)
(31357)
企业(31357)
中国(20985)
地方(19004)
方法(18457)
(17405)
(17099)
业经(16052)
(16015)
数学(15503)
数学方法(15353)
(13660)
银行(13642)
(13349)
金融(13347)
(13245)
农业(11633)
(11346)
(10918)
贸易(10905)
(10745)
(10651)
(10505)
地方经济(10465)
环境(10416)
技术(9635)
机构
学院(202057)
大学(200789)
(87420)
经济(85500)
研究(75444)
管理(72453)
中国(60848)
理学(60090)
理学院(59328)
管理学(58474)
管理学院(58075)
(44682)
(43794)
科学(42820)
(38593)
中心(34348)
研究所(34154)
财经(33381)
(33211)
(32437)
(30088)
北京(28346)
(27545)
师范(27267)
经济学(27259)
(27232)
(26667)
业大(26405)
农业(24787)
财经大学(24522)
基金
项目(124818)
科学(98669)
研究(94640)
基金(89410)
(76979)
国家(76287)
科学基金(65068)
社会(61480)
社会科(58341)
社会科学(58330)
(49457)
基金项目(46382)
教育(42916)
(41326)
自然(39098)
自然科(38123)
自然科学(38115)
编号(38064)
自然科学基金(37435)
资助(36377)
成果(32690)
(32482)
重点(28739)
课题(28252)
(28246)
(27897)
发展(26437)
(26073)
(25992)
国家社会(25491)
期刊
(110097)
经济(110097)
研究(69412)
中国(50747)
(34920)
(32241)
管理(30502)
(29510)
金融(29510)
学报(28610)
科学(27798)
教育(24739)
大学(22543)
农业(21316)
学学(21087)
业经(18394)
经济研究(17410)
财经(17360)
技术(17346)
(14932)
问题(14143)
(11265)
国际(10803)
(10713)
世界(10545)
现代(9618)
改革(9497)
(9497)
商业(9446)
理论(9377)
共检索到3375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彭玉镏  
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重大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基准汇率一直处于单边升值的态势。从宏观经济特征和模型实证分析中可以得出,虽然"汇改"后人民币货币篮子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在逐渐增强,但主要还是参考美元汇率来进行调节,属于"软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孙长峰  
人民币已经在境内外建立起了结算、储藏、计价、流通等职能,这在我国货币、现代金融和现代经济发展中具有战略意义。人民币如何在国际化进程中与美元的区域化进行博弈,本文通过货币制度对人民币国际化的促进方式进行了研究。文章提出:调整经济结构,以人民币区域化发展促进国际化进程,并联手欧盟货币,建立健全人民币标准,以及加快完善我国货币制度,推进金融改革等措施,使人民币的区域化发展与国际化进程展现成效,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与统治领域的扩大。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吴志明  郭予锴  
汇率传递效应不仅影响国内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而且还会影响国内货币政策实施的有效性。本文以2005年7月为界,对汇改前后人民币汇率的传递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汇改前后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传递效应均较低,而且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传递效应明显变小,而对消费者价格指数的传递效应略有增大。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传递效应明显变小的原因在于传递路径中成本机制的效应被弱化,对消费者价格指数传递效应略有增大的原因是传递路径中预期机制的效应明显。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曾晓军  冯都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白晓燕  唐晶星  
本文综合运用交叉汇率滚动回归、多重结构变动模型和引入外汇市场压力的扩展模型,从两个维度——汇率与货币篮子的关联程度以及汇率机制的灵活程度,实证研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动态演变。研究发现,汇改既取得明显成效又具有显著渐进性,表现为多货币的篮子格局已初步形成,美元仍在其中居于主导,日元、韩元、林吉特和新加坡元曾经或正在发挥影响;经济冲击使篮子货币的权重分布发生多次结构变动;人民币升值中有10%-30%受市场力量推动,汇率机制灵活性相当可观。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白晓燕  郭昱  
本文通过剥离并分析不同频度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汇率(NDF)的数据特征,探寻汇改前后NDF市场所发生的变化,并依据分析结果选取了相对较优的一系列ARCH模型进一步比较汇改前后NDF汇率波动特征。研究表明,不同频度的NDF汇率波动特征存在显著差异,且在汇改之后,正负相关性、偏度差异等数据特征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虽然汇改的确使得NDF市场的有效性得到了显著增强,但同时该市场仍存在着风险偏好等异象。货币当局必须充分考虑改革对NDF市场产生的冲击及其造成的反作用力,重点关注升值预期可能对国内造成的诸多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徐娟  杨亚慧  
"811汇改"是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举措。文章从汇率市场化的波动性、政策敏感度、流动性影响以及在岸和离岸联动性四个方面探究了"811汇改"前后人民币汇率的运行特征。实证结果显示:汇改前,汇率波动性低,不受政策和流动性影响,且两地市场联动性较低;而汇改后,汇率长期处于高波动状态,受汇率中间价和资本限制政策以及流动性因素的显著影响,两地汇率联动性明显提升。由此得出几点结论和政策启示:第一,汇率波动相对剧烈时,汇率中间价和资本限制的调节作用更加有效。第二,随着汇率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应将流动性因素纳入报价模型中,参照其变动拟定汇率调节的方向。第三,不可忽视国际市场风险和汇率预期的作用,应加强市场风险监控和汇率预期引导,防范汇率调整期间出现人民币价格暴涨暴跌现象。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何凌云  刘传哲  唐安宝  
2005年汇率改革后,我国国际收支失衡并没有得到改善。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对人民币汇率与贸易差额、外汇储备和外债规模关联性的实证研究发现:"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调控能力有了显著提高;相关变量变动之所以与理论预期不一致,是因为影响国际收支的其它变量冲销了汇率的调控效果。从整体上看,人民币汇率传导机制仍存在阻滞,必须进行有效疏通,以保证充分发挥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具体措施为:改变人民币汇率僵化的浮动方式,增强其弹性,并力争其汇率保持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根据我国实情,对人民币实际汇率进行合理的调整;采取有力措施,有针对性的打击各类阻碍、干扰我国外汇市场健康发展的违法违规行为。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朱孟楠  张雪鹿  
本文在Frankel and Wei(2008)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因子分析、滚动回归等方法解构汇改后的人民币汇率制度。首先,货币篮子构成具有时变性。美元占比虽在下降但仍最大;欧元曾占有10%以上份额,近几年却保持较低比例;东亚货币①在篮子中的重要性加大。我们认为国际货币体系格局、人民币国际化与东亚货币合作是决定我国货币篮子构成的最重要因素。第二,对外汇市场压力的反应、人民币升值、货币篮子构成的动态调整均体现了人民币汇率的弹性。第三,汇改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波动具有自动稳定的功能。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胡日东  李文星  
本文利用VAR模型,实证分析了汇改后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和消费者价格的传递效应。结果表明:汇改后,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若升值1%,22个月后的工业品出厂价格和20个月后消费者价格分别下降0.746%和0.252%;从历史分解的结果看,2008年1月至2010年2月期间,人民币升值对降低国内通货膨胀有比较显著的解释力。此外,我国的货币供给增长过快,且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导致国内的需求过盛,可能是出现人民币升值与通货膨胀并存现象的重要原因。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曹勇  
本文结合现代外汇市场的特征,建立了一个外汇做市商报价模型,从微观金融角度分析了我国汇率形成机制及外汇市场存在的问题,论证了实行做市商制度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进和中国外汇市场发展所具备的积极意义,同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黄彦君  
已有文献主要集中于分析人民币升值的经济效应,探讨经常项目失衡原因以及对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研究。但是鲜有研究从产业发展层面透视人民币汇率制度。本文在重点考察人民币汇率制度历史沿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产业发展政策与人民币汇率制度安排的内在联系。在深入考察过程中,本文发现汇率制度必须服从于经济发展战略,特别是产业发展战略。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利用国际市场的"产品-要素"转换功能,实现在国内原本不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本、技术密集的进口替代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贸易品部门和非贸易品部门的发展,是人民币汇率制度安排的主要目标。与传统文献不同,文章指出汇率制度安排成为产业发展战略的一部分,也...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贾男  郑智峰  聂卉芬  
本文用日汇率数据对汇改以后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无约束模型和有约束模型都得到了一致的结论:在人民币汇率的货币篮子中主要包括美元、欧元、日元和韩元四种货币;在汇改初期,美元的权重仍然非常大,这时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仍然是盯住美元的;但在以后的时期中,美元的权重逐步减少,欧元、韩元和日元的权重则一直稳步增加。2008年7月以后,人民币的汇率形成综合考虑了各种主要货币的汇率变动趋势,并且在不同时期灵活地改变篮子货币的权重,有意识地增加相对坚挺、国家经济形势较好的货币的权重。不仅如此,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也考虑了国内通货膨胀率的因素,人民币对内贬值会引起实际利率的上...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凯  陈平  
汇率机制改革后人民币汇率一直处于一个升值趋势,但是2008年后至今将近1年的时间内却基本保持不变。本文利用2005年7月2日-2009年8月13日汇率数据探讨人民币篮子中货币权重的动态变化,来解释汇率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美元走势。我们发现:①在整个估计区间内,美元平均权重达到88%,同时美元权重存在结构性变化;②利用滚动回归(rolling regression),美元权重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06年10月-2008年8月,2008年9月-2009年1月和2009年2月-2009年8月,分别处于缓慢上升、快速下降和重新回调的趋势中;③引入外汇市场压力(EMP),使用月度数据对篮子货币重新进行了考察,欧元在篮子中权重大幅上升,同时汇率对外汇市场压力反应并不明显。因此人民币仍取决于篮子中最主要的两种货币:美元和欧元的权重转换及二种货币间的价值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