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43)
2023(5501)
2022(4784)
2021(4465)
2020(3791)
2019(8865)
2018(8579)
2017(16791)
2016(8855)
2015(10002)
2014(9803)
2013(9389)
2012(8664)
2011(7544)
2010(7516)
2009(6756)
2008(6520)
2007(5651)
2006(5093)
2005(4537)
作者
(22644)
(18868)
(18748)
(17586)
(12141)
(9256)
(8635)
(7309)
(7294)
(6840)
(6599)
(6242)
(6065)
(5841)
(5775)
(5684)
(5617)
(5471)
(5400)
(5360)
(4584)
(4572)
(4505)
(4493)
(4251)
(4204)
(4164)
(4026)
(3770)
(3699)
学科
(35637)
经济(35590)
(28621)
管理(25647)
(22792)
企业(22792)
方法(13725)
数学(12037)
数学方法(11940)
地方(11669)
中国(11619)
(11577)
(10505)
农业(8434)
业经(7395)
(7056)
财务(7047)
财务管理(7037)
(6727)
贸易(6723)
企业财务(6682)
(6399)
(6181)
(6166)
金融(6164)
(5629)
劳动(5612)
(5549)
地方经济(5480)
技术(5253)
机构
大学(115793)
学院(114656)
(47564)
经济(46436)
管理(45661)
理学(39615)
理学院(39092)
管理学(38536)
研究(38387)
管理学院(38307)
中国(29449)
(24157)
科学(22380)
(21887)
(18326)
中心(18310)
财经(17564)
(16998)
(16954)
师范(16890)
研究所(16525)
(16044)
(15972)
业大(15384)
北京(15070)
经济学(14327)
(14148)
师范大学(14071)
(13787)
财经大学(13122)
基金
项目(79593)
科学(63524)
研究(60237)
基金(58263)
(50537)
国家(49642)
科学基金(43116)
社会(39196)
社会科(37018)
社会科学(37007)
基金项目(31627)
(30869)
自然(27335)
教育(27164)
自然科(26703)
自然科学(26697)
自然科学基金(26231)
(26180)
编号(24320)
资助(23009)
成果(19746)
重点(17516)
(17511)
(17363)
(17059)
课题(16896)
创新(15873)
国家社会(15850)
人文(15378)
教育部(15295)
期刊
(53962)
经济(53962)
研究(35378)
中国(26599)
(17429)
管理(16675)
科学(15742)
学报(15077)
(14652)
教育(13060)
大学(11965)
(11268)
金融(11268)
学学(10940)
农业(9963)
技术(9628)
业经(8537)
经济研究(8472)
财经(8257)
问题(7206)
(7184)
(6566)
资源(6561)
图书(6294)
(5997)
世界(5769)
(5556)
现代(5481)
国际(5307)
(5208)
共检索到1768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霍新宾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如何创构"民主、平等、两利、契约"的新民主主义劳资关系,则为中国共产党构筑城市社会秩序的急务所在,而劳资协商会议作为新政权整合劳资利益的重要举措遂应时而生。通过对上海劳资协商会议动态演变的考察可知,其始终蕴涵着协商合作与阶级斗争两种劳资关系形态。从"五反"前后这两种劳资关系形态主题演绎的事实中,可以蠡测中共创构新民主主义劳资关系的实效与困境,以及其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而进行社会整合的艰辛与努力,建国初期工人、资本家和中共政权利益互动的复杂意蕴亦由此得以实证。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朱一瑞  于璐  
集体协商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有利于预防劳资矛盾,协调、稳定劳动关系。上海市闵行区人社局会同区总工会、区企联、区工商联等劳动关系三方,加大力度推进集体协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集体协商制度覆盖面不断扩大。截至2014年6月底,全区集体合同覆盖企业9974户,覆盖劳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姚锐敏  董念念  
随着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劳资关系由政府部门的行政调控为主转变成市场调节为主,作为一种劳资力量平衡及平等对话的机制,工资集体协商引起了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基于对武汉市部分民营企业的调查,发现实质性工资集体协商可显著提升员工的组织承诺、工会承诺及双组织承诺,与积极劳资关系气氛中度正相关;而形式化工资集体协商显著降低员工的工会承诺及双组织承诺,与消极劳资关系气氛高度正相关;双组织承诺在工资集体协商与劳资关系气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彩华  
"五反"运动结束后,为了改善紧张的劳资关系,促进生产和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劳资关系进行了调节。首先是稳定和消除资本家的不安情绪,然后运用价格、税收、利率等经济手段扶持私营工商业的发展。其次,加强对工人的政策教育,把运动中工人的"左"倾情绪及时地转向生产;通过劳资协商,签订劳资集体合同,努力将劳资关系纳入正常轨道。调节的结果是劳资关系普遍得到改善,私营企业内部劳资双方的地位和权利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郭明  
当前,我国传统劳动关系已经演化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资关系。我们要超越传统观念的种种束缚,正视改革开放过程中尖锐的劳资关系矛盾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群体分化的现实,在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协调机制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健全相关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明亮  
"资强劳弱"博弈格局弱化了企业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的积极性,基于技术进步的产品差异化竞争策略将推动企业加大专用性人力资本的投资。本文提出只有强化企业"自治型"工会组织的建设,增强劳工博弈能力,确保企业对于人力资本投资的"准租"分成,激发企业积极性;同时善待各类劳工组织,有步骤地引入国际劳工标准,才能破解全球化下劳工权益提升的困境;只有通过畅通信息传递渠道,建立声誉奖惩机制,加强法律保障,构建由法律庇护的正式机制与非正式机制协调配合的劳资利益协调机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才能激发社会成员的创新积极性,通过技术进步推动劳资关系的优化,共同促进劳资互信合作氛围。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许传淇  
劳资关系反映出社会的生产关系性质、劳动者的利益和社会地位以及劳动的质量和效率。只有劳动者的利益和相应的社会地位得到保障,劳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黄忠东  杨东涛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劳资关系理论是西方社会科学中两个重要的理论,两者共同关注雇用关系,但在研究人力资源管理和劳资关系时,缺少将两者进行整合的系统性研究。文章在分析两者异同点的基础上,探索整合人力资源管理与劳资关系的方法和途径,并结合我国企业现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高超群  
20世纪20、30年代,中国许多企业中自发兴起了一场科学管理改革。改革对中国企业管理制度的发展、对劳资关系的塑造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以往的研究,多从制度变革的角度来研究科学管理改革,而忽视了管理改革实现和运行的真实过程;多从企业家的角度来研究,忽视了科学管理改革对劳资关系的影响,而这恰恰是科学管理改革最主要的出发点之一。本文主要以申新三厂和民生公司为例,从劳资关系的视角来探讨这场管理改革。管理改革虽然未能最终造就一种成熟稳定的企业管理制度和劳资关系,但我们认为经过劳资双方的互动,一种新的制度文化和劳资关系的萌芽出现了,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分析。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朱一瑞  
2010年以来,随着"转方式、调结构"的推进和经济增速的回调,就业形势更趋严峻,劳资双方的争议增多、矛盾凸显,维护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更显紧迫和重要。在此背景下,上海市闵行区密切关注经济下行趋势对劳动关系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方祥  
调整劳资关系不仅是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一个基本环节,也是建国初期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突出问题。"五反"运动后,新民主主义劳资关系出现了新的矛盾,与建国初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存在着矛盾。国家按照"劳资两利"的原则,在新的基础上对劳资关系进行及时调整,促进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同时这些政策在客观上也存在着某些局限性。"五反"运动后劳资关系的重新调整,使资本主义工商业内部的生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进一步推动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韩金华  孙殿明  
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而要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就必须协调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公平与效率的不同组合对劳资关系将产生不同的影响。在目前阶段,针对不公平问题日益凸显和劳资关系日益紧张的现状,我们必须强调公平与效率并重和统一,并以此为指导来构建和谐劳资关系。而要做到将公平与效率并重和统一起来并促进劳资关系的和谐发展,需要政府、资本所有者和经营者、劳动者的共同努力:政府要制定政策和法规,资本所有者和经营者要转变发展观念,劳动者要转变观念和提高能力。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聂鲲  赵碧倩  
本文首先回顾了典型国家企业劳资协商机制的发展历程,然后分别梳理总结了德国、荷兰、英国、日本、韩国的企业劳资协商机制的运行规则和实施状况。在此基础上,总结这五个国家企业劳资协商机制的共性和差异,同时分析影响企业劳资协商机制运行的主要因素。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夏小林  
中国的劳资关系失衡,主要表现是雇主主导劳动市场,违法违规现象严重,劳资纠纷快速增加。同时,劳资协调机制滞后于私营部门和改制企业的发展。近几年来,加快完善劳资协调机制任务的紧迫性在不断提升。解决这个问题,既需完善政府、工会、雇主组织的职能和组织建设,也需要调整或校正存在于政府和工会某些部位中的不当目标和行为。治理失衡的劳资关系,首先要完善“吏治”。发展企业外的区域/行业性集体谈判机制,对于完善私营部门工会的维权职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应该修改《劳动法》和配套法规的有关条款。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顾光青  
劳动关系是社会关系的基础,劳资关系是市场经济制度下劳动关系的特质。本文从市场经济国家中劳资关系的冲突、对抗到合作、双赢的变动现象切入,提炼分析其背后理论认识的演进和制度变迁的影响,以启示当下应对中国市场经济实践中劳动关系的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