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04)
2023(4160)
2022(3447)
2021(3409)
2020(2683)
2019(6150)
2018(5898)
2017(11809)
2016(6449)
2015(6975)
2014(6995)
2013(6804)
2012(6409)
2011(5828)
2010(6198)
2009(5838)
2008(5890)
2007(5390)
2006(4993)
2005(4598)
作者
(17442)
(14519)
(14312)
(13924)
(9521)
(6858)
(6571)
(5568)
(5500)
(5500)
(4920)
(4798)
(4761)
(4727)
(4667)
(4558)
(4318)
(4244)
(4221)
(4204)
(3577)
(3502)
(3482)
(3446)
(3379)
(3325)
(3247)
(3200)
(2922)
(2871)
学科
(23292)
经济(23255)
管理(19262)
(18136)
(13865)
企业(13865)
中国(9916)
(9117)
(7787)
(7583)
方法(7367)
(6597)
数学(6370)
数学方法(6231)
农业(5878)
地方(5708)
及其(5474)
(5467)
银行(5467)
政策(5455)
(5422)
贸易(5419)
人口(5396)
(5295)
(5285)
业经(5283)
(5039)
税收(4863)
(4829)
(4715)
机构
学院(89215)
大学(88062)
(40745)
经济(39776)
管理(34637)
研究(33890)
理学(28764)
理学院(28444)
管理学(28033)
管理学院(27837)
中国(27253)
(21512)
(18762)
科学(17621)
(17231)
中心(15657)
财经(15616)
(15075)
研究所(15023)
(14111)
北京(12404)
(12296)
(12273)
师范(12216)
经济学(12171)
(12100)
(11812)
财经大学(11315)
经济学院(10855)
(10022)
基金
项目(53188)
科学(42842)
研究(42604)
基金(38707)
(32445)
国家(32110)
科学基金(27887)
社会(27263)
社会科(25837)
社会科学(25835)
(19820)
教育(19514)
基金项目(19233)
编号(18197)
(17139)
自然(16685)
资助(16457)
自然科(16285)
自然科学(16282)
成果(16198)
自然科学基金(16005)
课题(12978)
(12363)
(12071)
(11822)
重点(11735)
(11714)
国家社会(11066)
教育部(10866)
(10753)
期刊
(49294)
经济(49294)
研究(33575)
中国(20045)
(15744)
(13969)
金融(13969)
管理(13561)
(11678)
教育(11442)
科学(10705)
学报(8695)
业经(8053)
经济研究(8014)
农业(7714)
财经(7584)
技术(7464)
大学(7280)
学学(6627)
(6534)
问题(6114)
(5886)
国际(5470)
现代(4560)
世界(4465)
(4443)
论坛(4443)
(4436)
理论(4415)
统计(4112)
共检索到1496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尹德挺  苏杨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流动人口管理经历了从管制到融合的演变。尽管目前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与以前相比有了相当的提高,但社会融合的整体水平还比较低。基于欧盟社会融合的成功经验和国内流动人口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应从实践居住证制度、解决流动人口民生性需求、加强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政策立法等几方面完善当前我国流动人口融合政策,以加速我国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进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彭慧蓉  钟涨宝  
新中国农业补贴政策历经三个时期的演变,完成了从"农业受损、工业受益"、"农民利益受损、城市消费者受益"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逆转。农业补贴政策演变的历史顺序取决于三个因素的变化: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社会约束条件和农业发展问题。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蕴涵了农业补贴政策的理念和方向,社会约束条件制约着农业补贴的供给规模和结构,农业发展问题决定了政策需求方向和水平,三者共同构成农业补贴政策变迁的理论和现实依据,决定了农业补贴政策的演进逻辑及路径。
[期刊] 改革  [作者] 文林峰  
住房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健全,住房制度改革与城镇国有土地使用制度、财税金融制度等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姜荣春  
金融危机以来,全球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速度有所放缓,新兴国家工资持续上涨导致与发达国家差距缩小,有观点认为劳动力成本套利空间越来越小,与所谓"制造业回流"风潮类似,服务外包已是明日黄花(The Economist,2013),去年国内领军企业掀起"集体海外退市"风潮进一步加剧各界对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之困"的担忧。然而,我们认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郅润明  
流动人口管理问题是当今世界性的问题,也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最突出的问题,解决不好流动人口的问题,将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转变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和服务为先的原则,提高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认识;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体制机制、政策法规、管理方式和手段,维护好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实现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的管理目标,构建和谐社会,是从根本上解决流动人口问题,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路径选择。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茅锐  
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分配,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本文通过大量认真的调查,运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研究,从而得出流动人口带子女进城就学的决策动因及各动因在形成最终决策中的地位和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为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缓解城市面临的义务教育资源需求压力、推动教育资源更公平配置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郝福庆  陈磊  龚桢梽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加速推进,我国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并在年龄、受教育程度、流向和流动性等方面出现了新的特点。人口流动对经济社会发展既带来积极作用,也带来了一定挑战。文章借鉴刘易斯模型、托达罗模型、推拉模型的相关理论,对统筹解决流动人口问题的总体思路进行了论证,提出可针对不同人群,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通过"原籍吸附、就近消化、落户沉淀、稳定居住"的路径,使其总量平稳递减、流向合理有序、服务可及均等、社会融合顺畅。最后,从构建框架、完善制度、均等服务、建立机制四方面,提出了引导人口合理有序流动、畅通从迁徙到落户通道、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融入等对策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万树  
国民福祉可以通过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客观指标加以体现。运用国民福祉评价模型对1996~2009年间我国四大区域及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国民福祉的时空演进特征进行实证分析,检视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政策效应,并结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提出进一步协调我国区域发展的政策方向。我国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应重点关注经济增长对国民福祉的提高程度。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可山  苏昕  
我国食品安全政策演进可分为四个阶段,其变迁特征表现为从农民的实践总结向政府的推动升华转变,从侧重食品数量增加向高产优质并重、确保质量安全转变,从供给导向到需求导向进而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从高消耗、高污染掠夺式生产向优质、安全、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变,从多部门传统监管向食品安全现代治理转变,从侧重粮食安全战略向全面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转变。解决好食品安全问题的中国经验可归纳为: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吃饭始终是第一位的大事,坚持把好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坚持人民政府保障食品安全的主体作用,坚持立足国情构建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段成荣  朱宝树  崔传义  陈友华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志理  王如松  
在流动人口数量迅猛增长的历史阶段,流动人口在城市的人类生态状况,不仅对流动人口家庭的结构及其演变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其在城市经济社会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2010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分析流动人口的工作、居住、家庭照料、消费等不同形式的人类生态状况,对比户籍人口情况,结合社会、经济和个人发展的需求,提出提高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促进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生态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同斌   王蕾  
城市因人而兴,吸引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成为各城市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从城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取丰富的信号代表政策导向,分析其对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作用。研究表明,政策信号可提高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并吸引人口流入。机制分析结果显示,政策信号能够促进财政支出增长和政策落地,通过提高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度、满意度及未来信心增强其长期居留意愿。城市政策信号相较其他城市的横向信息增量越多、与自身前期纵向信息增量越少,越有利于人口流入。本研究表明政府执行有效的民生政策应在工作报告中予以充分体现,准确向公众传达相关信号以增进流动人口的长期居留意愿。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杨菊华  
文章在分析了单独二孩政策下流动人口的二孩生育意愿后发现,不足15%的流动人口、约22%的单独人群明确表示要生育二孩。单独(尤其是丈夫为独生子)、已育一女的人二孩生育意愿分别强于双独和双非、已育一子的人;若丈夫为独生子且育有一女,则二孩生育意愿高于其他人群。由此可得出两点初步结论:一是低于更替水平的生育意愿已成为一种"新常态",政策调整虽可能释放出一定的生育潜能,但难以使生育意愿出现较强反弹;二是对男孩的需求依旧是刚性的,这会使生育数量意愿具有不确定性,进而使中国的生育率不会像韩国或日本那样低。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郑真真  
文章用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与此前人口普查或人口抽样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流动人口的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等结构既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以往的特点,又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更多流动人口在流入地长期居留,并且其性别结构更趋于平衡,受教育程度有所提高,非农就业尤其是服务业的就业比重明显上升。从因"务工经商"而流动的年龄模式看,男女几乎同时加入流动行列。"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相比,具有明显不同的特点。在城镇化进程中,相应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应当考虑流动人口构成的变化及新特点。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春霞  黄匡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政府执政理念的转变以及我国人口形势的变化,我国流动人口政策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尤其是流动人口社会保护政策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逐步完善的演变,基本形成以社会保险为基础、住房保障为支撑、其他福利为补充的流动人口社会保护政策体系。但目前在以收入为本理念下实施的相关社会保护政策还存在诸多困境与难点,而以资产为本的理念为解决流动人口社会保护问题提供了一剂良药。以资产为本的理念注重个人资产的建设和积累,注重制度和政策的顶层设计以及完善的政策配套体系,并综合教育、就业或创业和健康医疗等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