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31)
- 2023(13146)
- 2022(11626)
- 2021(10863)
- 2020(9244)
- 2019(21455)
- 2018(21586)
- 2017(42493)
- 2016(23036)
- 2015(25735)
- 2014(25917)
- 2013(25749)
- 2012(23698)
- 2011(21415)
- 2010(21539)
- 2009(20162)
- 2008(19812)
- 2007(17532)
- 2006(15627)
- 2005(14201)
- 学科
- 济(92457)
- 经济(92326)
- 管理(71537)
- 业(66493)
- 企(55851)
- 企业(55851)
- 方法(42583)
- 数学(37029)
- 数学方法(36663)
- 财(27287)
- 中国(25818)
- 农(24692)
- 制(23433)
- 业经(20921)
- 学(19026)
- 地方(17321)
- 贸(16998)
- 贸易(16988)
- 务(16755)
- 财务(16687)
- 财务管理(16651)
- 易(16543)
- 银(16380)
- 银行(16335)
- 体(16153)
- 企业财务(15826)
- 农业(15712)
- 行(15556)
- 环境(14962)
- 融(14748)
- 机构
- 大学(336940)
- 学院(333294)
- 济(136111)
- 管理(133165)
- 经济(133161)
- 理学(115210)
- 理学院(113951)
- 管理学(112213)
- 管理学院(111611)
- 研究(110054)
- 中国(82428)
- 京(71850)
- 财(66624)
- 科学(66229)
- 所(54662)
- 财经(52849)
- 农(49730)
- 研究所(49383)
- 中心(48868)
- 江(47980)
- 经(47853)
- 业大(47730)
- 北京(45801)
- 范(43101)
- 师范(42722)
- 经济学(41362)
- 院(39990)
- 财经大学(39326)
- 州(38854)
- 农业(38853)
- 基金
- 项目(222708)
- 科学(175574)
- 研究(165082)
- 基金(162213)
- 家(140123)
- 国家(139009)
- 科学基金(119545)
- 社会(104396)
- 社会科(98983)
- 社会科学(98957)
- 基金项目(86650)
- 省(85978)
- 自然(76938)
- 教育(75377)
- 自然科(75068)
- 自然科学(75052)
- 自然科学基金(73721)
- 划(72318)
- 编号(67588)
- 资助(66623)
- 成果(55686)
- 部(50110)
- 重点(49519)
- 发(46959)
- 课题(46290)
- 创(46173)
- 制(43868)
- 教育部(43214)
- 创新(43174)
- 国家社会(42496)
- 期刊
- 济(150734)
- 经济(150734)
- 研究(103193)
- 中国(60521)
- 财(50268)
- 学报(50009)
- 管理(49809)
- 科学(46631)
- 农(44875)
- 大学(38361)
- 学学(36025)
- 教育(35208)
- 农业(30844)
- 融(30143)
- 金融(30143)
- 技术(27831)
- 财经(26176)
- 业经(24573)
- 经济研究(24032)
- 经(22238)
- 问题(20336)
- 理论(17612)
- 图书(16374)
- 技术经济(16201)
- 实践(16012)
- 践(16012)
- 科技(15741)
- 现代(15591)
- 贸(15157)
- 商业(15087)
共检索到4876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亚平 雷勇
1949~2009年,我国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比重呈倒U型波动。随着所有制结构的演变,中国经济效率变动呈"微笑曲线"形状。明确公有制在所有制结构中的合理比重需要科学的实证分析。总结建国以来所有制比重的演变历程,分析同时期国民生产总值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发现存在一个合理的公有制经济比重区间,在这一区间公有制经济效率最高。
关键词:
建国以来 公有制 所有制结构 效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蓝瞻瞻 王立群
通过分析我国建国60年来森林资源发展状况和林业法规的变化情况,总结变化的规律,认为政策法规的制定理念经历了从国家本位到权利本位的变化,即从建国到"文革"时期,政策法规的制定理念是国家本位,林业法规处于次要地位,公民的森林权利遭漠视;改革开放之后,林业法规才慢慢发挥主导地位,公民的林业权利也逐渐受到重视,体现了权利本位的立法理念。指出国家本位的政策法规导致森林资源的破坏性利用,以及权利本位的政策法规促进了森林资源的增加。认为完善林业政策法规应该:制定政策和法规必须正确处理近期和长远利益、局部和全局利益的关系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雍君
建国50 年, 特别是经济改革以来, 中国公共支出结构的演变进程总体而言合乎公共支出结构发展模型, 但福利财政的早熟和维持性支出的持续膨胀脱离了正常的演进轨迹。因此, 随着传统的生产性财政模式的迅速衰落, 如何确保现行的公共支出结构演进到高质量的公共财政模式, 在政策上需要引起特别重视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易永锡
农业经济增长与所实行的农地制度密切相关。建国以来,中国相继实行了"土地农民所有"、"土地集体所有、统一经营"以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三种农地制度。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表明,"集体所有、统一经营"的农地制度是无效率的制度,而其余两种制度是有效率的,但是它们各有其优缺点。中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既定历史条件下的正确的选择,应当不动摇地继续实行下去,同时还要对其进行不断完善。
关键词:
农地制度 制度效率 反历史事实度量研究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廷煊
建国以来粮食流通体制的演变陈廷煊"民以食为天",粮食是食物的基础,是人类生存的首要生活资料。粮食生产的地域性、季节性与粮食消费的全民性、经常性之间,有时间和空间的距离,需要通过收购、运输、储备、加工、销售等环节相连,构成粮食的流通。粮食流通体制对粮食...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雪薇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贯串着一条鲜明的主线,就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并特别强调这是实现五中全会提出的跨世纪的宏伟纲领的关键。这为我们今后开展当代中国经济史的研究确定了明确的主题,展现了更为宽阔、更多层次的研究领域。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秦剑军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变迁,每一次制度变迁都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为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下一轮变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当下,我国农村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顺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积极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农村 土地制度 嬗变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豆建民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宋术学
自1952年建制至今,普通高考经历了一个创立———反复与废除———恢复与改革的曲折过程。本文通过回顾我国高考制度的沿革历程,分析各时期高考的不同特点,梳理其脉络,探讨其成就的性质及问题的出路,以此作为对新时期高考改革的前瞻性回应。
关键词:
高考 制度 教育 招生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裴成发
文章主要根据1949~1993所发表的有关专科目录学研究的268篇论文,对40多年来专科目录学的研究概况、研究内容、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态势等予以全面评述。
关键词:
专科目录学,专科书目研究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刘陆军
认为建国以来我国图书馆界的协作活动主要经历"统筹规划期"、"调整恢复期"、"深化发展期"和"自主创新期"四个阶段,各阶段的活动内容不同,但与国家的发展战略息息相关,在不同程度上促进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新中国 图书馆 协作活动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韩美群
建国以来,我国文化经济政策经历了统包统管、改革与调整、规范与引导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不自觉到自觉的发展过程。分析三个阶段的文化政策绩效,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对于文化经济,政府不管不行,管得过多过死不行,职责不清也不行,政府必须实现三大职能转变,即由"办文化"为主,到"管文化"为主的转变;由"微观管理"为主,到"宏观管理"为主的转变;由"管理"为主,到"服务"为主的转变,如此,才能促进我国文化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
文化经济政策 政策绩效 经验 启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力
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1949年以来政府出台的与户籍制度相关的政策法规的梳理,归纳出户籍制度演变的主要特征,分别从管控力度、利益诉求的角色和区域及制度建构性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通过构建理论分析模型发现,影响户籍制度演变的重要因素有产业形态、经济形态、社会形态。不同历史时期,在特定产业、经济、社会形态共同作用下,决策者对户籍制度有不同偏好。研究展望:伴随各地户籍制度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以及覆盖全社会的、无差别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户籍也终将会回归其原本只应该承载的人口统计和登记功能。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岳清唐
建国以来我国城市化思想与实践可划分为四个时期:建国前后到大跃进开始,坚持城市发展工业、城市领导乡村、城乡互助的方针;大跃进开始至文革结束,以人民公社为城市化的载体,追求公社工业化,消灭城乡差别;改革开放至上世纪末,城市化思想主要体现在对城市规模的讨论中,重点发展小城镇的思想占主导地位;本世纪初至今,大中小城市共同发展、加快城市化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成为大部分学者的共识。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光南
本文回顾了我国学者自建国以来,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对产业结构优化问题的研究成果,并按照时间顺序分为五个阶段进行综述,结合不同阶段的经济、社会背景,探讨了理论演进背后的逻辑。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产业结构优化理论产生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强调重视物质生产,强调注重产业协调,具有极强的科学性。虽然西方产业结构理论长期在我国占据主流地位,但2008年经济危机打破了这一理论的神话。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进程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