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67)
2023(9852)
2022(8122)
2021(7505)
2020(6054)
2019(13461)
2018(13017)
2017(25064)
2016(13634)
2015(14947)
2014(14887)
2013(14752)
2012(13435)
2011(12382)
2010(12481)
2009(11918)
2008(11832)
2007(10817)
2006(9704)
2005(8758)
作者
(38294)
(33218)
(32403)
(30744)
(20342)
(15798)
(14547)
(12582)
(12458)
(11406)
(11287)
(11036)
(10453)
(10278)
(10248)
(9927)
(9555)
(9406)
(9366)
(9218)
(8206)
(8117)
(7852)
(7677)
(7452)
(7235)
(7208)
(7096)
(6572)
(6496)
学科
(63836)
经济(63744)
(49520)
(45216)
管理(36715)
农业(33088)
(23777)
企业(23777)
业经(19964)
方法(18042)
中国(17395)
地方(17210)
(17006)
数学(16107)
数学方法(15964)
(14277)
农业经济(12518)
(12396)
(12334)
土地(11694)
(11655)
发展(9929)
(9921)
人口(9868)
环境(9704)
(9698)
农村(9677)
(9569)
银行(9560)
(9354)
机构
学院(197687)
大学(193055)
(86266)
经济(84540)
管理(75308)
研究(69963)
理学(65043)
理学院(64295)
管理学(63351)
管理学院(62988)
中国(55604)
(52456)
科学(41091)
(40480)
农业(39660)
(38826)
(35279)
业大(34929)
中心(33386)
研究所(31586)
(31188)
财经(29915)
(27098)
(26135)
师范(25945)
经济学(25890)
农业大学(24685)
(24528)
北京(24526)
(24018)
基金
项目(133926)
科学(107435)
研究(101752)
基金(98380)
(85327)
国家(84492)
科学基金(72755)
社会(68150)
社会科(64190)
社会科学(64178)
(53350)
基金项目(52524)
教育(44249)
自然(43906)
(43613)
自然科(42801)
自然科学(42793)
编号(42113)
自然科学基金(42026)
资助(37485)
成果(33517)
(31553)
(31127)
(30988)
(30492)
重点(30132)
国家社会(28953)
课题(28629)
(27738)
(26278)
期刊
(104930)
经济(104930)
(58657)
研究(58407)
中国(47249)
农业(39711)
科学(31029)
学报(29483)
(28508)
大学(24018)
业经(23597)
管理(23238)
学学(23177)
(22152)
金融(22152)
(17518)
教育(16993)
技术(15253)
问题(15248)
农业经济(15018)
农村(14832)
(14832)
财经(14589)
经济研究(13268)
(12507)
(12420)
资源(11900)
世界(11711)
经济问题(11070)
社会(10432)
共检索到3035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忠怀  吴晓聪  
建国以来,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一系列重大变革,这些变革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地域人口与土地的关系,并决定了农村地域人口的流动方向。本文从土地制度入手,分析了不同阶段土地政策对农村地域人口流动的影响,探讨了土地制度变迁与农村地域人口流动的关系,研究认为农村地域人口流动虽然受多重因素的影响,但土地制度才是影响农村地域人口流动的核心因素。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秦剑军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变迁,每一次制度变迁都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为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下一轮变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当下,我国农村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顺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积极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力  
该文总结了新中国户籍制度和农村土地制度演变的整体性特征,进而借助"外部压力—(人口/土地)状态—制度响应"的理论模型,分别从"前改革开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以及"后改革开放时期"三个历史阶段,对建国以来的户籍制度和农村土地制度各自演变的内在逻辑线索进行了解析。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苗润雨  
回顾建国以来农村金融体系演进历程,可以看到中国农村金融机构长期以来未能摆脱单纯性存款吸收机构的角色定位,历次农村金融改革力度很大但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资金匮乏的难题。文章结合中国的宏观经济背景探讨了这一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卢洪友  潘星宇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生态环境财政理论与制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碎片化到逐步规范化的演变历程。从理论演进脉络看,中国生态环境财政理论主要是围绕着政府与市场的作用范围及方式展开的,经历了从政府到市场,再由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演变历程。从制度演进脉络看,主要是围绕着财政收入、支出、转移支付三个方面的制度体系建设展开的,经历了从财政制度体系中几乎看不到"生态环境因素",到持续扩大"生态环境因素"在财政制度体系中的作用范围和力度的渐进式演变历程。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战略地位的大幅提升,生态环境财政理论和制度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但总体上看,适应新时代的生态环境财政理论体系与制度体系尚未形成,实现生态环境财政治理现代化,依然任重道远。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牛风蕊  沈红  
建国以来我国高校教师发展制度经历了从"以苏为师"到机构化的变迁,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看,教师发展制度的变迁与社会宏观制度环境存在着紧密的耦合关系。政治经济体制的转型、多元行动主体的形成,促使高校教师发展制度实现了从集权管理到分权、从强制性变迁到诱致性变迁的转变。与此同时,受旧制度的自我强化和权力失衡的影响,高校教师发展制度在变迁中出现了路径依赖现象。为此,必须推进分权,改革评价制度,树立多元的学术观,促进高校教师发展的市场化和均衡化,实现制度创新,提升制度绩效。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刘广栋  程久苗  
文章根据建国以来关于农村土地制度论文发表数量和研究焦点的转移,将学术界的理论研究分为5个阶段,就每个阶段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梳理。同时,结合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和土地政策调整的各个阶段进行对比,总结了中国土地制度和政策调整的变迁特点,并将理论研究的演变阶段与制度的演变阶段进行了对照,得出了如下结论:虽然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先后经历了多种变迁方式,土地政策也相应进行了多次调整,但由于在制度演变过程中忽视了核心制度的再创新,效果因此并不显著,新问题不断显现,问题依然存在;土地制度的理论研究和政府实践二者的演变过程基本上是对应的,但从土地改革的未来发展趋势来看,土地制度变迁的理论储备滞后于实践需求,这为理论...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胡国利  马三喜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形成有其特殊的机制,我们通过考察建国以来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历史,可以分析出对农村土地制度的形成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几种推力,探究各种推力在整个农村土地制度发展中都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以便为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找到力量之源。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朱家德  胡海青  
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是高等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建国60年来,我国的毕业生就业政策变迁经历了"统包统配"为主要特征的计划调控阶段和以"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为特征的市场调控阶段。在历史制度主义分析框架中,影响毕业生就业政策变迁的深层结构是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集权政治体制以及教育哲学由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的转变;制度呈现强劲的路径依赖主要是政府对毕业生资源的理性选择;政策变迁的动力是政府的立法行为以及毕业生自主择业能力的提升。
[期刊] 改革  [作者] 马晓河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从"耕者有其田"到人民公社制度,从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兴起到新的农村管理体制的形成,我国农村经历了深刻的制度变迁。农村制度变迁与改革发展有广泛的前景,但也要注意进一步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土地利用制度以及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问题。必须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积极推进制度创新,切实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制度壁垒,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向一体化方向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乜琪  
以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为标志,我国农民福利的发展经过了集体化时期的生存型福利、家庭承包制时期的生活型福利和新世纪以来的权利型福利三个阶段。从生存到权利,农民福利水平不断提高,福利供给模式也不断变化,经历了从集体、家庭到社会的转变。最终的发展实践与国际经验证明,农民福利必将走向社会化的发展道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慧  
采用人口密度、人口集疏度和人口稳定度等指标来研究建国以来山东省人口分布地域格局及集疏程度的时空变化情况。结果表明:①建国以来山东省人口分布一直保持较为均衡的态势,但基尼系数不断增大,人口分布日趋集中;②山东省人口分布地域格局从根本上受到自然环境条件的约束,人口密度随自然环境差异表现出沿"鲁西平原区—鲁中南低山丘陵区—半岛丘陵区"由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且呈现出"高—高"关联和"低—低"关联的分布模式;③山东省人口空间集疏不断发展并将继续强化。前30年各县域人口普遍增加,人口集疏不明显,人口分布相对稳定。近30年各县域人口增减趋于普遍,人口集疏日益加剧,集疏程度不断提高,且人口流入/流出趋于频繁,影响范围越来越广;④改革开放是山东省人口分布格局和集疏快速变化的一个转折点。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和区域发展政策发生了巨大变化,地区发展差异成为人口集疏变化的重要原因,城市化成为人口流动的强大推力,极大地促进了山东省人口的再分布。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汪先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先后制定了以保护耕作者权利为主题的《农地法》、以农地开发整理为主旨的《土地改良法》、以农地用途划分为中心的《关于农业振兴地域的法律》和以促进农业综合发展为主导的《农业经营基础强化促进法》等一系列农村土地法律制度。这些制度不仅促使了日本农地高效利用和农业经济快速发展,而且对战后日本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顺利转型做出了积极贡献。日本的做法对中国今后的改革有着重要启示,就是进一步完善土地资源使用和保护的法律制度,重视农村建设和农业经济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杜业明  
本文论证了中国农村现行土地产权制度的不均衡性,给出了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几种目标制度安排,并强调政府在农村土地制度变迁中需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常秀清  尉京红  
本文回顾了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过程,分析了我国农村发展的各历史阶段土地制度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并运用长期、动态的观点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效率进行了评价,最后提出了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应当与环境相适应的原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