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07)
- 2023(6638)
- 2022(5758)
- 2021(5171)
- 2020(4404)
- 2019(10554)
- 2018(10211)
- 2017(19525)
- 2016(10885)
- 2015(12362)
- 2014(12629)
- 2013(12712)
- 2012(12142)
- 2011(11098)
- 2010(11274)
- 2009(10588)
- 2008(10656)
- 2007(9751)
- 2006(8287)
- 2005(7338)
- 学科
- 济(50614)
- 经济(50569)
- 业(27219)
- 管理(26219)
- 方法(23736)
- 数学(21511)
- 数学方法(21347)
- 企(19477)
- 企业(19477)
- 农(18800)
- 中国(13969)
- 农业(12989)
- 地方(12287)
- 财(12196)
- 业经(11323)
- 学(11231)
- 贸(8993)
- 贸易(8992)
- 易(8648)
- 制(8079)
- 发(7131)
- 环境(7043)
- 和(6975)
- 务(6481)
- 财务(6467)
- 财务管理(6446)
- 银(6411)
- 银行(6378)
- 人口(6343)
- 融(6288)
- 机构
- 大学(165251)
- 学院(164345)
- 济(67524)
- 经济(66062)
- 管理(60084)
- 研究(59393)
- 理学(51849)
- 理学院(51093)
- 管理学(50117)
- 管理学院(49799)
- 中国(43799)
- 科学(38836)
- 京(38483)
- 农(33807)
- 所(32017)
- 财(29436)
- 研究所(29353)
- 业大(27742)
- 中心(27258)
- 农业(26736)
- 北京(24720)
- 江(24653)
- 财经(23525)
- 范(22898)
- 师范(22685)
- 经济学(21283)
- 经(21257)
- 院(20645)
- 经济学院(19512)
- 州(19254)
- 基金
- 项目(110085)
- 科学(85379)
- 基金(79052)
- 研究(77965)
- 家(69705)
- 国家(69124)
- 科学基金(57842)
- 社会(48809)
- 社会科(46070)
- 社会科学(46054)
- 省(42690)
- 基金项目(42657)
- 自然(37642)
- 划(36956)
- 自然科(36690)
- 自然科学(36678)
- 自然科学基金(36021)
- 教育(34952)
- 资助(31967)
- 编号(31944)
- 成果(25809)
- 重点(25424)
- 发(24810)
- 部(24038)
- 课题(22173)
- 创(22062)
- 科研(21568)
- 计划(21172)
- 创新(20666)
- 大学(20064)
共检索到2376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宋志军 朱战强 郭治华 刘黎明
建国以来,北京出现了看似无序的城乡人口变化。但分析表明,60多年来北京城乡人口的时—空演化模式呈现了多样性,传统的人口增长模型已退化为内部区域以对数函数为主、但总体又表现为双曲函数的增长模式。整体看,北京城乡人口的演变属于具有时—空差异性的演变模式,各区域和整体的时—空变化不仅存在着阶段性和周期性,而且产生了自组织特征;与改革开放前相比,之后的规律性更强,但却没有形成明显的分形特征。目前,自中心城区(含近郊)→中郊→远郊的空间递推特征虽然明显,但并没有达到减小中心城区发展压力的作用。而明确以上结论,将有助于通过表象认识北京城乡人口时—空变化的实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科学演进。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齐子翔 吕永强
本文在传统有限马尔科夫链的随机过程中,加入时间因素和空间属性,构造时空马尔科夫链,并以北京市2011年人口密度、林木绿化率、学校密度、每千人拥有医院床位张数为基期数据,预测至2020年北京城乡人口流动状态和趋势。研究发现:在2018年以前,北京市城乡人口流动状态是不稳定的,城乡转移概率曲线呈现先凸后凹的雁阵特征,空间分异趋势明显;至2018年,北京市城乡人口迁移概率趋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城乡转移概率的差距并未缩小,城乡二元格局在短期内不会改变。因此,为缓解特大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压力,京津冀三地政府应联合制定省际经济利益协调机制,实行区域经济政府政绩一体化考核,加快新城建设,发展功能互补的中小...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缪青 陈孟平
北京城乡社会保障运行的系统分析缪青,陈孟平一、深化社会保障运行模式的研究社会保障的发展是中国市场经济的重要构成。多层次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不仅能够给予社会成员以基本的生活保障,而且也是防止两极分化,维系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公平,...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宋国恺
两个阶段新世纪以来,北京市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土地的变动大致划分为两个重要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0年~2010年,第二个阶段是2010年至今。2000~2010年,两种土地变动模式同时展开新世纪初期,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使得高碑店乡成为典型城乡接合部。高碑店乡土地非农化是通过一次性货币安置农民"转居"或"转工"完成的。据有关资料显示,高碑店乡从1993年到2002年底10年期间,"转居"、"转工"的农民共有10765人。通过一次性货币安置农民"转居"或者"转工"的确解决了土地非农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宋丕丞
消费结构升级是扩大内需的关键,通过对北京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横向与纵向比较分析,得出北京城乡居民在消费差距扩大的同时呈现消费结构趋同现象。北京城乡居民各类别消费的比重、消费倾向趋同现象的成因在于居民收入增长、城市化发展对农村的影响、社会消费品供给丰富,及城市消费文化向农村的传递。
关键词:
北京城乡消费结构 比较分析 ELES模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昌海 温亚利 李昊一
保护湿地资源成为近年来世界各国政府和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居民是保护的主体,其生产及生活方式对湿地保护具有重要的影响。以北京农村和城市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结构式问卷调查的方式,应用卡方分析的方法,对比分析了农村和城市两组居民对湿地基本常识、保护中存在问题、保护湿地以及学习湿地知识的认知度。结果发现:虽然两组居民对大部分湿地基本常识认知具有显著性差异(P0.1),但农村居民缺乏湿地污染影响因素的知识;两组居民在对保护湿地各项的认知中,大部分选项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特别是仅有14%的居民知道《北京湿...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崔凤垣,程深
本文利用《1990年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资料北京地区数据,对企业职工需求层次及其实现程度进行测量与分析,以期回答为什么有的企业有很强的凝聚力,有的企业管理涣散;有的企业职工积极肯干,而有的企业则出现怠工等令人关注的问题,并提出研究的结论和相应的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慧
采用人口密度、人口集疏度和人口稳定度等指标来研究建国以来山东省人口分布地域格局及集疏程度的时空变化情况。结果表明:①建国以来山东省人口分布一直保持较为均衡的态势,但基尼系数不断增大,人口分布日趋集中;②山东省人口分布地域格局从根本上受到自然环境条件的约束,人口密度随自然环境差异表现出沿"鲁西平原区—鲁中南低山丘陵区—半岛丘陵区"由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且呈现出"高—高"关联和"低—低"关联的分布模式;③山东省人口空间集疏不断发展并将继续强化。前30年各县域人口普遍增加,人口集疏不明显,人口分布相对稳定。近30年各县域人口增减趋于普遍,人口集疏日益加剧,集疏程度不断提高,且人口流入/流出趋于频繁,影响范围越来越广;④改革开放是山东省人口分布格局和集疏快速变化的一个转折点。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和区域发展政策发生了巨大变化,地区发展差异成为人口集疏变化的重要原因,城市化成为人口流动的强大推力,极大地促进了山东省人口的再分布。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圆圆
本文利用北京地区1988—2018年的数据,检验了可能会对城乡居民储蓄造成影响的四个因素,即通货膨胀率、居民可支配收入、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建立反映这四个变量和居民储蓄额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方差分解分析了上述变量对城乡居民储蓄的动态影响。经实证研究发现,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对居民储蓄的增长有促进作用,且生产总值的长期发展对储蓄额增长的累积效应贡献度大;通货膨胀率对储蓄有正向拉动效应,而城乡收入差距和个人可支配收入则对居民储蓄的共享程度较小。
关键词:
VAR模型 城乡居民储蓄 协整方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柴浩放
北京的城市病日益严重,有着城乡关系方面的深刻原因。城市化进程中人的城市化与空间城市化之间的脱节是城市病的重要诱因;这种脱节所产生的城乡结合部是城市病的典型标本。城市病的治理除了常规经济技术手段,还需向农村和郊区借力。不良的城乡关系会加剧城市病的程度,因此城市病的治理需要城乡统筹思维,加快城乡结合部改造,促进失地农民就业。
关键词:
城市病 城乡关系 城乡结合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龙瀛
自2009年北京空间发展模型第一阶段顺利完成以来,北京市范围内的地块尺度的空间数据(地块和建筑)和精细化的社会经济数据(居民和企业等)均有了大量的积累;同时,在技术方法层面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具备了进行微观尺度模型研究的条件。因此本文以北京市空间发展的大量数据为依托,直接面向北京城乡规划实践,对空间发展模型的理论和技术架构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一套多尺度、多维度的城乡空间发展模型:BUDEM(BEijing UrBan DEvElopMEnt MoDEl)。该模型由土地开发模块(宏观与微观)、人口空间化与属性合成模块、居住区位选择模块、企业区位选择模块以及基于活动的交通出行模块构成,可以对城...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王嘉秀
2017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正式出台,提出在北京市域范围内形成“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明确了各区域的功能定位及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格局和目标任务。按照规划,北京中心城区(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要坚持疏解整治促提升;城市副中心及平原新城(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新城)等城乡结合部区域要承接中心城区适宜功能、服务保障首都功能。本文重点分析北京城市新规实施以来,城乡区域人口、产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融合发展趋势和现状,尤其是其功能定位变化过程中金融供给和需求方面发生的新动向,提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相关金融服务的建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爽 商成果
文章利用2012年对北京市城乡家庭孩子养育成本的抽样调查数据,分别从家庭的消费行为、教育投入、养育孩子的机会成本、养育观念与家庭关系特点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对特大城市家庭的孩子养育模式及特点进行了较系统、细致的分析。指出:子女养育对家庭的消费结构与选择具有显著影响;父母为孩子付出心血并承受着生活品质的"损失";孩子养育成为家庭代际和亲子关系更加紧密的重要纽带,是父母社会责任的体现;择园、择校、择居成为孩子养育中的标志性行为;父母养育行为表现和观念的某种"趋同"潜在弱化了父母一代既存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差异在子代身上的体现,有利于下一代更公平地参与社会,也对社会如何引导家庭理性地抚养、教育孩子提出了更高要求。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钱志亮 谌小猛
以《儿童入学成熟水平诊断量表》作为工具,对北京城乡165名5-6岁的儿童入学成熟水平进行测查,结果显示:除了在运动协调能力及学习品质两个维度上城乡儿童不存在统计学上差异外,其他六个维度,即视知觉能力、听知觉能力、知觉转换能力、数学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城区儿童明显优于农村儿童。存在这一城乡差距的原因在于幼儿园教育质量、家庭因素、儿童配合度等方面,建议政府加大农村公立幼儿园建设力度、加强农村幼儿园教育质量提升、实施农村家庭教育辅助计划。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谷军 康琳 陈荣荣
一定的收入差距会激发人们的劳动热情,提高效率,但过大的差距不仅破坏公平,也会危及社会稳定。本文试图在分析北京城乡收入差距现状的基础上,探求收入差距背后的隐藏因素,以找到统筹城乡发展、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