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90)
2023(9063)
2022(7662)
2021(7329)
2020(6349)
2019(15145)
2018(14733)
2017(28459)
2016(15534)
2015(17985)
2014(17971)
2013(18196)
2012(17427)
2011(15834)
2010(15767)
2009(14800)
2008(14766)
2007(13216)
2006(11337)
2005(10375)
作者
(46327)
(39050)
(38918)
(37438)
(24699)
(18748)
(17691)
(15409)
(14771)
(13775)
(13570)
(13035)
(12544)
(12466)
(12336)
(12241)
(11679)
(11467)
(11195)
(11177)
(9691)
(9678)
(9541)
(8959)
(8837)
(8815)
(8659)
(8414)
(7940)
(7857)
学科
(72524)
经济(72466)
管理(38719)
(38200)
方法(34668)
数学(31730)
数学方法(31522)
(27705)
企业(27705)
中国(21439)
(19846)
(17406)
(16059)
贸易(16051)
(15699)
(15221)
农业(13387)
地方(12875)
(12648)
业经(12192)
(11130)
银行(11089)
环境(10818)
(10623)
(10622)
金融(10621)
(9983)
(9453)
财务(9438)
财务管理(9408)
机构
大学(232401)
学院(227992)
(106010)
经济(104248)
研究(87521)
管理(83463)
理学(71529)
理学院(70620)
管理学(69525)
管理学院(69083)
中国(67794)
科学(52705)
(50700)
(46781)
(45845)
(43113)
研究所(41944)
中心(39046)
财经(37146)
经济学(35008)
业大(34773)
农业(34253)
(33993)
(32973)
北京(32764)
经济学院(31817)
(30997)
(29342)
师范(29073)
财经大学(27600)
基金
项目(150312)
科学(117973)
基金(111917)
研究(106732)
(99523)
国家(98829)
科学基金(82415)
社会(69294)
社会科(65778)
社会科学(65760)
基金项目(58438)
(54580)
自然(52756)
自然科(51519)
自然科学(51502)
自然科学基金(50640)
教育(48265)
(48136)
资助(46958)
编号(41186)
(35395)
重点(34915)
成果(34051)
(33192)
中国(30510)
国家社会(30274)
(30260)
教育部(29893)
科研(29390)
创新(28618)
期刊
(111872)
经济(111872)
研究(69910)
中国(45357)
学报(39253)
(38374)
(36366)
科学(35647)
大学(28819)
管理(28672)
学学(27153)
农业(26066)
(20956)
金融(20956)
经济研究(19869)
教育(19346)
财经(19113)
技术(17869)
(16604)
问题(15748)
业经(15481)
(15456)
(15429)
国际(13457)
世界(13375)
技术经济(12207)
资源(11857)
统计(11802)
(10974)
理论(10342)
共检索到3442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毕于运  郑振源  
通过对建国以来我国实有耕地面积增减变化的分析 ,否定了根据耕地统计面积得出的“1 95 7年以来我国耕地面积基本呈下降趋势”的说法。 1 95 3年全国查田定产得出的耕地面积 1 0 85 3× 1 0 4 hm2 最能代表建国初期我国实有耕地面积 ,此后直到 1 96 0年 ,耕地统计面积基本能反映我国当时的实有耕地面积。除“大跃进”时期外 ,1 980年前我国耕地面积基本上是不断增加的。 80年代初期全国实有耕地面积1 32 5 0× 1 0 4 hm2 ~ 1 3970× 1 0 4 hm2 ,比 1 95 7年净增 1 / 5~ 1 / 4左右。近 1 5a来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1...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印军  黄诗铿  
为了扭转我国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的局面 ,从中央到地方采取了一系列节流与开源措施 ,使耕地面积持续减少的局面得到了遏制 ,并于 1 995年和 1 996年实现了全国耕地面积增减数量的平衡。然而 ,由于耕地增在边缘地区 ,减在东部沿海和内地 ;增的多为低产地 ,减的多为良田 ,所以耕地面积增减数量平衡并不意味着能保障耕地产出能力的平衡。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蔡合科  李俊伟  
鄢陵五年耕地面积增大于减蔡合科李俊伟河南省鄢陵县是国家确定的粮食基地和优质棉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鄢陵切实抓好开源节流、节地挖潜和农田整理,自1993年至今,共开发复垦土地上万亩,净增耕地3000多亩,出现了耕地面积增大于减的良好势头。1.进行宅基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春华  李宁  史培军  
本文在介绍通径分析原理的基础上,采用该原理对1978~2002年湖北省耕地面积变化的11个影响因子进行了实证研究,力图剖析各影响因子对耕地面积的直接影响及其间接影响关系。结果显示,农业结构调整、市场化和粮食安全的因素对耕地的直接影响作用明显,而固定资产投资、城市化、耕地利用的比较利益和人口因素的间接作用也不能忽视。结果意味着和耕地面积相关系数大的影响因子不一定是直接作用最大的因子,而直接作用小的影响因子的间接作用也可能比较大,可见耕地保护必须考虑各种影响因素,采取综合的措施。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叶浩  濮励杰  
江苏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耕地面积急剧减少,土地利用变化和经济增长二者关系更为明显和完整,具有极好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论文利用近20年来耕地面积、经济增长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长序列统计资料,对江苏省1981~2004年间的耕地面积与经济增长及城市化水平的协整性和因果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耕地面积、GDP与城市化水平均是不平稳的时间序列,直接对其进行回归分析是不严谨的;江苏省耕地面积变化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具有长期的协整性;江苏省耕地面积与GDP、城市化水平之间只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通过研究,认为目前的土地利用方式极不合理。因此,降低耕地减少速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是非常紧迫的战略问题。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黄宁生  
通过对1980 - 1993 年国际上(95 个国家) 耕地、经济和人口代表性数据的统计分析,讨论了国际上耕地面积变化—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之间的相关联系,重点论述了耕地面积减少的宏观驱动机制问题,指出耕地面积减少具有两种基本成因类型:1) 代价性减少,与经济的高速增长有关,以亚洲7 个发展中国家为代表;2) 保护性减少,与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以欧美日8 个发达国家为代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旺明  栾一博  杨陈  崔雪锋  
本文揭示中国1961年-2007年间饮食所需耕地面积(LRF)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要素。基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数据,利用IPAT等式分析了1961年-2007年间中国粮食的饮食结构、单产、复种指数和人口数量对饮食所需耕地面积变化的影响。在1961年-2007年间中国总的LRF的变化曲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但总体上呈增长趋势。人均LRF在研究时段内呈现‘V’字形的变化趋势;人均每天热量、脂肪和蛋白质摄入量增长显著,同时,根据国家制定的热量、脂肪和蛋白质摄入量的饮食标准,饮食结构在研究时段内呈现出结构不均衡性;对LRF的影响要素分析表明,在19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单产是主要的影响因子,后期饮食结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秀彬  
利用国家、省、县三级行政单位的统计和普查数据,分析了我国近20 年来耕地面积变化的总体趋势、空间特征和驱动因子。揭示出:①减少的耕地主要是分布在东部地区质量较好的耕地,而增加的耕地主要是质量较差的边际土地; ②非农产业占地的多少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减仍十分敏感; ③城市化和乡镇企业的分散程度对土地的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影响。作者建议重新检讨现行的土地管理政策,提出了应尽快从行政区“耕地总量平衡”向“基本农田的有效保护”转移等政策措施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党安荣,阎守邕  
本文就建国以来我国耕地面积和粮播面积的时序变化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作者在1949年~1995年全国粮食生产数据库的支持下,从变化趋势和变化机制两个方面,对中国耕地面积和粮播面积的时序特征进行了定量研究;在此基础上,分别应用综合增长法和灰色等维递补法对耕地面积和粮播面积进行了动态预测,结果表明:到本世纪末(2000年),我国耕地面积将是9400万公顷、粮播面积可保持10800万公顷;并分析了达到上述预测结果的可能性和艰巨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吴霞  王世荣  尚红莺  王长军  
[目的]以宁夏耕地面积为研究对象,分析耕地总面积、人均耕地面积及耕地利用程度动态变化趋势,并从经济、社会、人口、技术等方面选取影响耕地面积变化的12个驱动因子进行研究,分析各驱动因子对宁夏耕地面积的影响。[方法]选取19972014年宁夏耕地面积相关数据,首先运用数理统计法分析耕地面积变化趋势,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近18年来宁夏总耕地面积波动较大,呈现出先缓慢增加,后急剧减少,再快速增加,最后保持平稳的变化态势;虽然宁夏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水平,但是仍逐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杨秉珣  董廷旭  
在世界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化水平显著提升而耕地资源急剧下降的背景下,探讨世界主要国家耕地面积变化态势及驱动因素对于中国未来耕地保护及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耕地面积总量排名前10位国家以及根据《2010年世界人口状况报告》预测2050年人口将过亿的17个国家中的21个国家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与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各国在1961—2015年耕地面积总量与人均耕地面积变化情况,并探讨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61—2015年,耕地面积总量呈递减趋势的国家越来越多,城市化水平提升、工业化推进、经济发展以及人口增长是其主要的驱动因素;而人均耕地面积递减的国家所占比例达85.71%,人口迅速增长和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是其主要驱动因素。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姚涛  马卫鹏  
我国的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农业经济学界普遍关注的学术问题,结合耕地面积变化展开的研究也颇为多见,从全国到各省的分析皆有,但一般集中在粮食主产区省份。陕西省虽不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但其耕地面积不小,因此对其耕地面积变化与粮食生产的相关性研究也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该文总结了陕西省耕地面积概况和粮食生产概况,以1980~2010年的数据为基础,选取了总量、年变化率等指标,分析了陕西省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的相关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认为近年来陕西省耕地面积、粮食总产量和人均粮食产量均呈现缓慢增加态势;虽然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耕地面积变化对粮食总产的约束作用逐渐弱化,但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与粮食总产量的相关...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吴霞  王世荣  尚红莺  王长军  
[目的]以宁夏耕地面积为研究对象,分析耕地总面积、人均耕地面积及耕地利用程度动态变化趋势,并从经济、社会、人口、技术等方面选取影响耕地面积变化的12个驱动因子进行研究,分析各驱动因子对宁夏耕地面积的影响。[方法]选取1997~2014年宁夏耕地面积相关数据,首先运用数理统计法分析耕地面积变化趋势,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近18年来宁夏总耕地面积波动较大,呈现出先缓慢增加,后急剧减少,再快速增加,最后保持平稳的变化态势;虽然宁夏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水平,但是仍逐年下降且下降速度较快;耕地复种指数呈上升趋势,表明宁夏耕地利用率在逐年提高,但总体利用水平依然较低;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压力、农业生产技术以及农业结构调整是影响宁夏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结论]宁夏耕地面积变化明显且受经济、人口、技术水平等因素影响较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祥鑫  蒲春玲  闫志明  胡赛  黄晓东  苏丽丽  穆飞翔  
[目的]耕地资源是我国乃至世界重要的土地资源,保护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是我们每个公民义不容易的责任和义务。当前国内外对耕地保护的研究大多仅停留在时间上的比较以及定量的分析,很少对指标因素和时间进行横纵向比较。[方法]文章基于乌鲁木齐市2004~2013年耕地面积,从全市人口、经济、政策投资及科技与城建等4个大类出发,选取18个指标,分析了乌鲁木齐市耕地面积的变化态势和规律。采用主成分和多元回归的分析方法,揭示了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机制;采用相应的指标体系构建耕地面积变化驱动模型。[结果]研究表明:近10年乌鲁木齐市耕地面积呈减少-增多-减少趋势,而GDP、居民储蓄存款、市区总人口及财政支出是影响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结论]鉴于此,该研究为乌鲁木齐市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土地利用规划以及耕地资源的科学利用提供决策依据,为实现当地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