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02)
- 2023(11647)
- 2022(10288)
- 2021(10012)
- 2020(8328)
- 2019(19656)
- 2018(19503)
- 2017(37837)
- 2016(20497)
- 2015(23503)
- 2014(23440)
- 2013(23318)
- 2012(21233)
- 2011(19191)
- 2010(19019)
- 2009(17358)
- 2008(16867)
- 2007(14483)
- 2006(12810)
- 2005(11540)
- 学科
- 济(84047)
- 经济(83940)
- 管理(56350)
- 业(53214)
- 企(43021)
- 企业(43021)
- 方法(38589)
- 数学(33853)
- 数学方法(33473)
- 中国(26712)
- 农(22928)
- 财(20041)
- 贸(17400)
- 贸易(17392)
- 学(17351)
- 业经(17348)
- 易(16978)
- 地方(16255)
- 制(15545)
- 农业(15007)
- 和(13162)
- 环境(13109)
- 银(12851)
- 银行(12819)
- 理论(12490)
- 行(12238)
- 技术(11938)
- 务(11870)
- 融(11806)
- 财务(11804)
- 机构
- 大学(292943)
- 学院(288572)
- 济(121566)
- 经济(119076)
- 管理(115853)
- 研究(101876)
- 理学(100153)
- 理学院(99040)
- 管理学(97491)
- 管理学院(96980)
- 中国(77219)
- 京(63693)
- 科学(61430)
- 财(53689)
- 所(51298)
- 研究所(46668)
- 中心(45078)
- 农(43658)
- 财经(43398)
- 北京(41368)
- 业大(40913)
- 江(40046)
- 经(39650)
- 范(38941)
- 师范(38675)
- 经济学(37030)
- 院(36677)
- 农业(33916)
- 经济学院(33335)
- 州(32784)
- 基金
- 项目(197194)
- 科学(155430)
- 研究(146247)
- 基金(144693)
- 家(125630)
- 国家(124618)
- 科学基金(106708)
- 社会(92881)
- 社会科(87944)
- 社会科学(87921)
- 基金项目(76899)
- 省(73397)
- 自然(68396)
- 自然科(66803)
- 自然科学(66789)
- 教育(66139)
- 自然科学基金(65583)
- 划(62943)
- 资助(60261)
- 编号(59115)
- 成果(48769)
- 部(44751)
- 重点(43659)
- 发(41921)
- 课题(40413)
- 创(40279)
- 教育部(38626)
- 国家社会(38507)
- 创新(37609)
- 科研(37423)
- 期刊
- 济(132245)
- 经济(132245)
- 研究(91278)
- 中国(53638)
- 学报(43297)
- 科学(42012)
- 管理(41939)
- 农(40497)
- 财(38493)
- 大学(32955)
- 教育(31390)
- 学学(30695)
- 农业(28500)
- 融(24639)
- 金融(24639)
- 技术(23436)
- 经济研究(21336)
- 财经(20940)
- 业经(20067)
- 问题(17913)
- 经(17907)
- 图书(16100)
- 贸(14820)
- 理论(14806)
- 业(14542)
- 技术经济(13997)
- 世界(13763)
- 科技(13385)
- 实践(13244)
- 践(13244)
共检索到4263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郭庆松,陶向龙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失业人口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在此基础上,对建国以来中国城镇失业人口问题分计划经济体制下和转型发展时期两个不同的阶段分别进行了归纳和论述。同时,文章基于现有的官方统计数据,重点分析了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城镇失业人口的运行机制,并对转型发展时期中国城镇失业人口运行机制的发展变化进行了系统探索,由此提出了一些完全不同于其他学者或文章的有关中国城镇失业人口问题的学术观点和研究结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文忻 杜凤莲
失业扩大了中国城镇人口收入差距,认识失业对收入差距扩大的作用有利于政府采取针对性措施缩小收入差距。失业者在失业期间收入只相当于在业者收入的约1/5,再就业者的收入不足未失业者的60%,其人力资本并没有得到应有回报。Oaxaca分解结果显示,未失业者与再就业者收入差距中的40%来源于失业经历,60%来源于人力资本的差异。这些结论的政策含义是,为了缩小中国城镇人口收入差距,中国政府还需要在继续提高失业救济金覆盖面以及救济额度的同时,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再就业,并提供有效的职业培训以提高失业人口的人力资本水平。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曹迪
建国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经历了建国初期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蜜月期、中苏关系破裂后的困难时期、中美建交前的破冰期、改革开放后到1989年全面开放的探索期、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对外开放深化期等几个阶段。面对国际环境的改变,应继续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努力提升中国对外开放水平,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建国以来 对外开放 发展步伐 展望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杜凤莲 刘文忻
失业救济金作为工作的机会成本可能会降低失业者接受工作的概率,从而会延长失业持续时间。本文利用持续数据模型和国家统计局2003年的专项调查数据对失业救济金与失业持续时间的关系进行了考察,发现失业救济金降低了失业者再就业概率,且预期失业持续时间对失业救济金的反应弹性为0.1166,即失业者月失业救济金每提高1%,预期失业持续时间提高0.12%。本文的政策建议是政府应该提高失业救济金的覆盖面,并向失业者提供职业培训。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本刊编辑部
背景 变革的时代往往也是“多事之秋”。市场导向的经济社会变革所取得的成就无疑是巨大的,但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旧的利益格局被打破,新的社会关系被重新构造,人们的社会角色和经济地位也在随时发生变化,由此引发一些社会问题当不在意料之外。如所周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路线是自乡村而城镇展开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巨大成功突出地表现在绝对贫困人口的减少上——从改革开放前夜的2.5亿降至目前的6500万。与此同时,随着城镇经济体制改革攻坚战的打响,昔日的保障就业制度开始瓦解,不少国有企业面临极为严峻的生存问题,在“低工资、多就业”模式下存在多年的“隐性失业”现象开始公开化,大量冗员被推向社会,相当一部分下岗人员因为收入的突然减少而陷入了贫困的境地;问题的另一端是,大量的离退休职工也因为所在单位不尽人意的经济效益不得不去面对离退休金得不到保障的窘境,本来这些老职工的收入就十分有限,如此一来,自然是“雪上加霜”。新贫困阶层的出现和脆弱人群的扩大以及由此引发的系列性社会问题业已成为政府部门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新话题。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杜凤莲 董晓媛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中国的公有部门经历了大规模的所有制改革和失业。产业重组是经济转轨的必然要求,但这种改革对不同性别的影响不同。本文使用住户调查数据,分析重组后中国城镇人口失业持续时间的决定因素。在本文中,我们回答了以下两个问题:1)为什么女性的失业持续时间比男性长?2)失业持续时间的性别差异在多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需求者和供给者的偏好和制度因素,在多大程度上取决于可观测的特征差异?本文的结果显示女性失业者实现再就业的概率低从而失业持续时间长,并且这种差距完全是由再就业的边际倾向决定(以估计的系数衡量)的,从而不能由宏观需求特征和性别间个体特征差异来解释。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杜凤莲 鲍煜虹
通过对享受失业救济金者和不享受者失业救济金者的再就业概率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与享受失业救济金者相比,人力资本特征、家庭特征和宏观经济环境对不享受失业救济金者的再就业概率有显著正向影响,转换模型也得出了失业救济金会降低再就业概率、延长失业持续时间的结论。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秦长海 王明 赵勇 何国华 曲军霖 游梦园
粮食安全事关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该文基于1949—2020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数据,采用Cobb-Douglas函数,按照不同的地域范围划分方式构建了区域粮食生产模型,量化解析了不同时段内的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机械动力强度、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折纯量、受灾面积和复种指数对粮食产量的作用。结果表明,有效灌溉面积和化肥折纯量对中国粮食生产的贡献度不断提升,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和复种指数的贡献度显著下降,机械动力强度的贡献度先提升再下降,受灾面积对粮食的减产效用先增强再减弱;各要素对粮食生产的驱动作用趋于均衡化,未来粮食安全需依靠以有效灌溉面积为基础的多要素协同保障;有效灌溉面积的北移和人口重心的南移共同驱动了中国粮食调运格局的转变,这种“北粮南运”的格局仍将持续并可能呈现扩大态势。保障中国粮食安全需充分发挥国家水网的水资源调配功能,通过增加有效灌溉面积驱动多要素协同促进粮食增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蓝瞻瞻 王立群
通过分析我国建国60年来森林资源发展状况和林业法规的变化情况,总结变化的规律,认为政策法规的制定理念经历了从国家本位到权利本位的变化,即从建国到"文革"时期,政策法规的制定理念是国家本位,林业法规处于次要地位,公民的森林权利遭漠视;改革开放之后,林业法规才慢慢发挥主导地位,公民的林业权利也逐渐受到重视,体现了权利本位的立法理念。指出国家本位的政策法规导致森林资源的破坏性利用,以及权利本位的政策法规促进了森林资源的增加。认为完善林业政策法规应该:制定政策和法规必须正确处理近期和长远利益、局部和全局利益的关系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胡培兆
赞成马寅初的人口理论。完整的中国人口理论,既要论生,也要问死。中国计划生育政策至今已历两个阶段,贡献很大。现在应考虑进入新阶段,由"一胎化"转到两胎化。维持人口数量简单再生产,总量基本稳定,应该是中国今后计划生育模式的最佳选择。此模式的关键前提条件是夫妇必须有一方年届25周岁才能生育第一胎。人死也得讲平等,占地要严格限定,不搞特殊化。提倡薄葬,方式当允因地制宜。殡葬要纳入福利事业,不搞产业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胡鞍钢
中国城镇失业状况分析胡鞍钢一个国家或地区宏观经济有三个最主要的指标:一是经济增长率,通常是采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或国民收入增长率指标;二是通货膨胀率,例如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增长率,社会商品零售物价总指数上涨率,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标上涨率;三是失业...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谢荻帆 谢明
失业问题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城镇失业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对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维护社会稳定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文以中国288个地级市为样本,以2010年至2015年为观测期,以胡焕庸线为基准线,研究城镇失业率的空间分布,并通过建立固定效应模型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工资水平以及失业保险等方面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以胡焕庸线为轴的中国城镇失业状况呈倒"U"型分布,且两侧影响失业率变化的因素存在一定差异。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孟庆平
失业保险是指个人在失去工作或等待就业期间能从政府或社会得到保证基本生活需要的物质帮助。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壮大到今天,虽然已初步形成体系,但伴随着我国失业人口的与日俱增,现行的失业保险供给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求,在政府资金缺口的约束下,这一供求矛盾还将继续存在甚至有扩大的趋势。将失业保险制度的创新与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相结合,对于解决城镇失业保险的供求矛盾,实现标本兼治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失业保险 供求矛盾 失业率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实,邓曲恒
文章利用2002年的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和经济计量模型,对城镇户口劳动力的失业概率及其原因进行了经验分析,从中发现那些就职于经营不善的地方国有或集体企业,或者具有文化程度低、身体健康差、年龄偏大、女性等特征的人员,是城镇下岗失业大潮中的主要受害者,她们下岗失业的可能性明显大于其他人员。文章还对失业人员的非正式再就业机会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估计。
关键词:
失业 下岗 再就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