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08)
- 2023(9993)
- 2022(8341)
- 2021(8056)
- 2020(6430)
- 2019(14833)
- 2018(14518)
- 2017(26874)
- 2016(14992)
- 2015(16455)
- 2014(16335)
- 2013(15979)
- 2012(14719)
- 2011(13571)
- 2010(13740)
- 2009(13070)
- 2008(13019)
- 2007(11431)
- 2006(10478)
- 2005(9642)
- 学科
- 济(61804)
- 经济(61712)
- 农(49641)
- 业(48700)
- 管理(39284)
- 农业(33031)
- 企(28035)
- 企业(28035)
- 业经(21119)
- 制(20070)
- 中国(18134)
- 方法(17611)
- 财(17481)
- 数学(15414)
- 数学方法(15253)
- 体(14949)
- 农业经济(12487)
- 发(12422)
- 地方(12411)
- 土地(11726)
- 体制(11533)
- 学(11487)
- 银(11011)
- 银行(11002)
- 行(10633)
- 融(10487)
- 金融(10485)
- 发展(10203)
- 展(10194)
- 策(9997)
- 机构
- 学院(203751)
- 大学(200789)
- 济(89130)
- 经济(87372)
- 管理(76426)
- 研究(75286)
- 理学(65148)
- 理学院(64429)
- 管理学(63522)
- 管理学院(63139)
- 中国(60752)
- 农(52889)
- 财(43870)
- 京(42768)
- 科学(42045)
- 农业(39901)
- 所(37634)
- 中心(35634)
- 业大(34729)
- 研究所(33309)
- 江(32672)
- 财经(32404)
- 经(29545)
- 范(27609)
- 师范(27411)
- 北京(26669)
- 院(26550)
- 经济学(26307)
- 省(25020)
- 州(24719)
- 基金
- 项目(132365)
- 科学(105234)
- 研究(102606)
- 基金(96502)
- 家(83508)
- 国家(82647)
- 科学基金(70680)
- 社会(67379)
- 社会科(63374)
- 社会科学(63361)
- 省(51873)
- 基金项目(51060)
- 教育(45922)
- 划(42868)
- 编号(42729)
- 自然(42188)
- 自然科(41108)
- 自然科学(41098)
- 自然科学基金(40381)
- 资助(37121)
- 成果(35344)
- 制(32266)
- 部(30989)
- 农(30680)
- 重点(29924)
- 发(29783)
- 课题(29608)
- 国家社会(28519)
- 创(27540)
- 性(27417)
- 期刊
- 济(111942)
- 经济(111942)
- 研究(67081)
- 农(59141)
- 中国(54716)
- 农业(39948)
- 财(34483)
- 学报(30672)
- 科学(30500)
- 大学(25492)
- 管理(25369)
- 融(25173)
- 金融(25173)
- 教育(24682)
- 学学(23917)
- 业经(23671)
- 业(18386)
- 财经(16542)
- 技术(16444)
- 问题(15343)
- 农村(15125)
- 村(15125)
- 经济研究(15059)
- 农业经济(14963)
- 经(14231)
- 世界(13286)
- 版(12670)
- 社会(11000)
- 经济问题(10848)
- 资源(10702)
共检索到3341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兰 冯淑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本文以建党百年为时间轴,遵循"阶段目标—土地政策(制度)—改革成效及问题"的逻辑思路,围绕土地产权制度和市场化政策两方面,系统梳理党的百年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基本历程,归纳总结有益于新时代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经验启示。研究表明,依据不同时期的阶段目标,党中央制定了不同的农村土地政策,有效解决了各时期的土地问题,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进而推动社会变革,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建党百年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具有以下经验启示,一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确保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二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最大程度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三是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并依据新形势、新需要不断调整和创新土地政策;四是始终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在推进和完善产权制度改革基础上,逐步增强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同时强化政府管理和服务作用;五是始终坚持公平与效率相统一,在维护农民公平享有农村土地承载的福利保障的同时,通过更高效的制度安排提升土地利用效益和创造更多物质财富。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罗玉辉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主线始终是围绕"公平"与"效率"展开的。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农村进行了世界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集体所有制运动;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建立了"家庭承包经营制"以赋予农民群众更加自主的生产经营权;21世纪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将提高中国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作为改革重心,我国农村实施了"土地确权"和"三权分置"的政策服务于农民的土地流转。在以上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历程中,本文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经验进行归纳。如始终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革主体由政府主导型转为农民主导型;通过土地权能多元化实现农民更多的土地权益;增强农业资本的有机构成为土地制度改革的主旋律等。最后,本文也对未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深化改革提出了相关思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孟宏斌 崔茜雅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村经济制度变迁历经波折,主要聚焦于农村土地制度、农业经营体制、财政税收制度以及城乡发展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建党一百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取得了辉煌的历史成就,极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农村经济发展之路。同时,党在农村经济制度改革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历史经验,包括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实事求是和政策扶持等。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梳理我国农村经济制度发展的历史脉络并总结历史经验,对于我国在新阶段发展农村经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曲颂 吕新业 胡向东 袁龙江
党的土地政策是我们党建党百年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一系列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举世瞩目的历史贡献。述往思来,向史而新。2021年6月18—20日,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由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主办,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承办的"百年奋斗目标与农村土地问题高层研讨会"在陕西延安召开。本次会议主要围绕"建党以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基本历程与历史经验"和"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动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现代化"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形成了一系列有深度、有价值的观点和成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袁淑清
针对重庆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文章指出,重庆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需对农村土地基本经营制度深化改革。当前,统筹城乡发展存在着推进土地规模经营与稳定家庭承包制的矛盾关系,采取有效对策正确处理好这一重要关系是从战略上保证重庆统筹城乡发展顺利推进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土地基本经营制度 深化改革 重庆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史卫民 曹姣
土地制度始终关乎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按照建党、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党的十八大四个节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曲折而艰辛的萌芽、探索、改革与深化改革四个阶段发展历程,取得了丰硕成果。建党百年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逻辑包括始终贯彻以农民为中心的理念、坚持土地制度改革的渐进式推进、实现土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兼容、重视土地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的结合。而坚持土地制度改革的协调整体推进、改革重心从以所有权为中心转向利用权为中心、土地功能从注重生存保障转向发挥财产功能、土地制度改革适应城镇化建设的需求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中农村土地制度探索与改革的宝贵经验。新时代全面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仍要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稳定与效率之间的关系。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婷 王三秀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从无到有,大致经历了萌芽、初步形成、试点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等阶段。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历程,是政府责任不断完善的过程。政府在制度设计、财政支持、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努力,使农村养老保障从最低限度的生存满足向高阶发展权的保障转变,并逐渐形成从一元主导到多元并用的保障模式。新时代全面深化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面临着城乡差异较大、养老金替代率不足、法制化程度低、区域差异性大等难题。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需面向城乡一体化和法制化建设,进一步明确政府责任,因应区域差异进行有效的制度设计。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郑淋议 罗箭飞 洪甘霖
研究目的:剖析农村土地制度和农业经营制度的关系,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比较分析法、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先后历经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民所有、家庭经营"、改革开放前期的"集体所有、集体经营"到改革开放后期的"集体所有、均田承包、家庭经营",再到现阶段的"集体所有、均田承包和多元经营"4个阶段。在这个过程当中,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既遵循人口与土地关系、生存与发展关系以及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大逻辑,又遵循着农村土地制度的"产权逻辑"、农业经营制度的"生产逻辑"等小逻辑。研究结论:为深化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变革,需加强农村土地制度与农业经营制度联动改革的制度设计,发挥要素、组织和制度的作用,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程雪阳 高林娜 蒋仁开
研究目的:从法治角度梳理、分析和总结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我国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逻辑和基本经验。研究方法:历史分析、法律文本分析、法律规范解释。研究结果: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立的"革命型土地法模式",为国家的独立和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探索的"引导型土地法模式",为国家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探索的"改革型土地法模式",为社会主义焕发青春提供了广阔空间;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构建的"创新型土地法模式",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供了重要保障。研究结论:百年土地法治建设的基本经验表明,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保障,坚持人民至上是基本立场,坚持理论创新是动力源泉。
关键词:
建党百年 土地法治 革命 改革 创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戴一帆 周绍东
如何回溯历史,总结有益经验,探索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深化路径,以适应新时代农业发展要求,是当下"三农"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文章运用"史论结合"的分析方法,立足于级差地租Ⅰ和Ⅱ形态的内在逻辑关联,以农村土地各项权能归属划分历史阶段,系统梳理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土地政策的百年历程,阐明了级差地租Ⅰ经由初步呈现、显著回落、充分实现再向级差地租Ⅱ跨越的发展主线;通过将理论概念的逻辑演化与具体制度的发展历程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农村土地政策演进提供了一个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解释架构。研究结论表明:应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质,充分认知政策演进的阶段特征,正确处理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合理统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以期厘清农村土地制度的问题症结,明晰改革方向,进一步完善政策安排。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银蓉 梅昀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探讨陈银蓉梅昀农村土地制度是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键问题之一。许多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有益探讨。笔者试从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形成历史原因及存在的弊端出发,探讨农村土地制度选择的理论依据以及改革设想。一、对现行土地制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涛 张怡梅
一、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出现的主要问题中国自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村生产力得到了极大解放。2003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农村土地承包法》反映了中央进一步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思想,巩固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称之为“新土地革命”。但在土地承包法贯彻和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和隐患: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剑波
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也是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和核心制度安排之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此必须进一步把握当前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准确认识改革的目标和推进方式,明确改革要守住的底线,深入研究和探索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涉及的深层次问题,坚持于法有据、试点先行、统一部署的原则慎重稳妥推进改革。关于征地制度问题从土地利用角度看,存在耕地保护难度越来越大、人口流动引发农地经营制度的调整、"一户一宅"的宅基地制度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汪恭礼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基本形成了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以耕地保护和集约用地为目标,以土地用途管制,土地征收,土地有偿使用为核心的制度框架体系。本文通过对现行农村土地制度的分析与研究,提出加快征地制度等农村土地系列制度改革,理顺国家、集体、农民之间的收益分配关系,促进城乡土地要素合理流动和布局优化,着力破解城乡土地二元结构,推动城乡共同繁荣和统筹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