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15)
2023(7296)
2022(6262)
2021(6432)
2020(5175)
2019(12154)
2018(12099)
2017(22574)
2016(13084)
2015(15019)
2014(15443)
2013(14242)
2012(13358)
2011(12396)
2010(12820)
2009(12279)
2008(12137)
2007(10913)
2006(10296)
2005(9627)
作者
(33504)
(27799)
(27560)
(27025)
(17781)
(13000)
(12951)
(10569)
(10479)
(10372)
(9278)
(9222)
(8988)
(8900)
(8734)
(8517)
(8459)
(8190)
(8108)
(8063)
(7224)
(6804)
(6653)
(6489)
(6422)
(6391)
(6382)
(6262)
(5617)
(5412)
学科
(43180)
经济(43126)
管理(33253)
(28379)
(22186)
企业(22186)
中国(18776)
方法(15258)
(15040)
(14838)
(13754)
数学(13720)
数学方法(13477)
教育(11326)
(11062)
银行(11059)
(10759)
(10593)
贸易(10585)
(10399)
(9991)
(9945)
业经(9734)
(9451)
金融(9451)
(9299)
税收(8966)
(8892)
农业(8697)
体制(8141)
机构
大学(175441)
学院(173352)
(73264)
经济(71487)
研究(62652)
管理(61486)
中国(50929)
理学(50854)
理学院(50230)
管理学(49302)
管理学院(48950)
(41010)
(37944)
科学(33188)
(31131)
财经(29428)
中心(28314)
(28244)
(27298)
研究所(27244)
师范(27156)
(26610)
北京(25596)
(22922)
(22723)
(22427)
经济学(21829)
财经大学(21444)
师范大学(21248)
教育(20307)
基金
项目(97741)
研究(82613)
科学(76390)
基金(66569)
(54780)
国家(54173)
社会(49521)
社会科(46641)
社会科学(46632)
科学基金(45869)
教育(41588)
(38104)
编号(37184)
成果(34771)
基金项目(33438)
(32495)
资助(27891)
课题(27625)
自然(25724)
自然科(25017)
自然科学(25010)
自然科学基金(24558)
(23946)
(23101)
(22939)
项目编号(22635)
重点(22186)
(21620)
大学(20967)
(20488)
期刊
(91302)
经济(91302)
研究(67254)
中国(46128)
教育(39361)
(30488)
管理(25572)
(24095)
金融(24095)
(21226)
学报(19286)
科学(18930)
大学(16465)
技术(15703)
经济研究(15189)
财经(14858)
业经(14400)
农业(14225)
学学(13733)
(12938)
(12431)
图书(12185)
问题(11783)
国际(11408)
职业(10550)
理论(10031)
(9247)
论坛(9247)
书馆(9121)
图书馆(9121)
共检索到3009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孙涛  
高校学生资助是对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成本补偿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保障高等教育平稳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建党一百年以来,我国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与高等教育相伴相长,经历了公费教育、人民助学金、人民助学金与奖学金并存、以奖学金为主、政府主导的多元混合资助体系五个阶段。在政策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公平、效益和激励并重的资助理念,由单一化到多样化的资助方式,由行政主导到重视多方参与的政府职能,国际化借鉴与本土化实践的政策生成等演变逻辑。未来一段时间,我国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依然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表现为推进政府立法实践以实现学生资助业务的"有法可依",确立合理的贫困生认定方式以提升学生资助精准化水平,健全学生资助育人机制以强化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关注贫困学生学业表现以全面提升其就业能力,从而进一步发挥资助政策的整体有效性。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于福波  张应良  
农业家庭经营生命力的问题一直是组织经济学的热点和前沿问题,针对系统性的理论研究和承前启后历史研究的相对滞后,本文从理论上阐释了农业家庭经营可持续发展的优势与困境,梳理了建党百年来农业家庭经营政策演变的六个阶段,得到以下主要结论与启示,第一,农业家庭经营是一种富有弹性并且可以有效获取农业内部规模经济的经营形式。第二,为了弥补农业家庭经营的功能不足,从"生产社会化"转向"服务社会化"实践,是农业家庭经营政策演变的基本逻辑。第三,农业家庭经营政策的阶段性演变,充分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以不变应万变"实事求是的思想。最后,遵循政策逻辑和国情农情,新阶段坚定以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农业基本经营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坚持"经营规模化"和"服务多元化"双措并举的实践取向,是在第二个百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演进路径。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蒙罢  张安录  
研究目的:梳理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中国耕地利用政策的演变过程,探析其演变特征,提出新时代下优化耕地保护利用政策的路径。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中国耕地利用政策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革命战线"的耕地利用政策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粮食为纲"的耕地利用政策,再到改革开放前期"耕地数量保护为主"的耕地利用政策及改革开放深化期"耕地数量+质量"双重保护演变过程,最后在新时代演变成以"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的耕地利用政策体系。整个政策演变过程具有显著的路径依赖、强制型变迁特征,是多重利益主体博弈的结果。研究结论:新时代下中国耕地利用承担着新的历史使命,面临着新的挑战,应加快形成"系统法律保障+保护补偿新机制+数字化信息化监管+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耕地保护发展路径,以完善耕地保护制度体系。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邹旭  石晓平  马贤磊  
研究目的:解析中国共产党从建立至今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政策和理论演进,提出中国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政策深化改革的逻辑框架和实践路径。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先后历经建党到建国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建国到改革开放时期的征地补偿制度、改革开放到十八大时期的土地出让收益管理,以及十八大以来的土地增值收益全民共享制度建设等阶段;(2)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相辅相成,每个阶段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政策改革都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研究结论:(1)土地增值收益全民共享的改革框架应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按照增值形成机理及理论归属进行初次分配,也要以二次分配保障代内与代际公平;(2)应引入市场机制和谈判机制构建初次分配格局、通过调控区域和城乡收益分配关系构建代内分配格局、建立代际补偿基金和土地发展基金形成代际分配格局,从而真正实现土地增值收益的全民共享。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贾利军  陈恒烜  
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党的发展理念则是党领导人民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实现共同富裕的纲领。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党的发展理念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聚焦"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主题这一逻辑展开。从纵向的历史演进看,党的发展理念体现了鲜明的完备性、科学性、连续性和计划性;从横向的历史节点看,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催生了理念的变革与演进。党的发展理念统一了思想认识,统领了战略、政策,引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实践。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晓玲  
建党百年来,我国农业合作经济有着内在的历史、理论和价值的三重逻辑。“历史逻辑”在于农业合作是中国共产党人改造小农经济的重要法宝。“理论逻辑”在于农业合作是马克思主义合作经济理论的核心议题。“价值逻辑”在于农业合作是新时代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必然要求。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蔡玉梅  纪晓岚  
养老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必须合理解决的重大问题,赡养老人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与基本道德行为准则。百年来中国特色农村养老范式的探索经验发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养老范式经历了传统家庭养老阶段、单位时期集体养老阶段、新型家庭养老阶段和社会化养老阶段。我国农村养老范式经历了从家庭到社会、从分散到整合以及从一元到多元的嬗变逻辑。从历史实践中寻找现实张力,中国特色农村养老范式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契合经济发展水平,坚持积极构建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百年来的农村养老范式嬗变昭示着我们应继续深化农村养老领域的改革,完善在国家、市场与社会三重合力框架下的农村养老范式格局,持续推进农村养老范式现代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薛瑞英  谢长法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中职学生资助政策的演变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文献法和文本分析法,分析得出40年来我国中职学生资助政策经历了旧有政策的补敝起废、新政策的稳定探索、现代资助政策体系的建立以及深化政策体系助力脱贫攻坚四个阶段,体现出以渐进—均衡为政策的演变模式、以社会本位为政策发展的价值取向、以"公平"为政策发展的目标追求三个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政策的未来发展提出三点展望:做好政策顶层设计,推动政策精准发展;完善政策价值定位,优化资助政策功能;扩充政策覆盖范围,实现政策"公平"目标。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祁占勇  李莹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政策的发展历经了以全面重建为中心的初步建设阶段、以结构优化为抓手的规范发展阶段、以规模扩张为动力的繁荣发展阶段和以内涵建设为重点的深刻变革阶段;遵循着以简政放权为核心的政策动力机制、以价值负载指导利益分配的政策目标取向、以政策工具为策略选择的政策实施过程保障、以文本话语表达的政策话语文化等演进逻辑。未来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发展要有协调统一的动力形成机制和丰富充分的多元价值取向,过程保障不断创新政策工具,政策话语不断强化民众参与。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赵斌  张瀚文  
教育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大计,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历来遵循党办教育的方针。建党一百年来,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主要经历了酝酿涵育、探索起步、快速推进与内涵发展四个阶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特殊教育在性质确立、安置模式发展、支持保障体系构建、办学质量提升以及社会氛围营造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新时代,办好特殊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秉持因材施教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完善特殊教育支持体系基础上,贯彻共同体理念,构建中国特色特殊教育模式;在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促进特殊教育内涵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滕明君  张昱  
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发展历程,是一部探索中国特色贫困治理范式的实践。梳理建党百年来贫困治理的历史脉络,经历了战争时期的贫困治理、新中国成立后单位制时期的扶贫救济、改革开放后的扶贫开发以及新时期的精准扶贫四个历史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总结了建党百年来我国贫困治理的发展成就,建党一百年来我国社会治理实现了从身份管理到需求治理再到情感治理,从救济扶贫到技术扶贫再到精神扶贫,从中找寻现实张力,中国特色贫困治理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高质量发展建立获得感,坚持建立获得感长效机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马玉玲  闫志利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职业教育政策主张经历了不断调整、丰富和完善的历程,体现出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的"持久性"、职业教育发展目标的"时代性"、发展主体的"多元性"和实施策略的"精准性"等逻辑特征,职业教育实践在"求生存""为生活""促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十四五"时期,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机构要坚定执行党的职业教育政策主张,大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让所有社会公民均具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祁占勇  杨文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政策发展经历了以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为主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初创期(1978—1990年)、注重"三教统筹"和法制化发展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成长期(1991—1999年)、增加各类职业教育培训和资助力度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改善期(2000—2012年)、着力构建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完善期(2013—至今)4个阶段,体现了由中央集中到地方分级、分散管理的政策管理规范、从注重经济建设到注重人的发展的教育价值定向、从宏观引导到具体保障的教育制度建设以及由"单一主体"引导到"多元主体"共同发展的教育行动机制等的特点。新时代农村职业教育政策体系的完善,要着力建设好中央和地方之间的政策规范,体现有效关注"以农民的实际发展需求"为本的政策取向,注重增强适切性和有效性的制度建设,继续加强主体多元化和权力灵活性的行动体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战军  张微  
中国作为后发外生型发展中国家,国家建构与学科结构调整之间存在阶段性关联。学科结构的变迁伴随着社会发展历经院系调整、学科专业目录设置以及知识体系构建三个发展阶段。影响我国学科结构调整政策变迁的深层结构包括同构逻辑下的制度缺失、认知逻辑下的认知局限和积淀逻辑下的路径依赖。重构学科结构调整政策变迁的制度逻辑,以政策为主线,坚持面向未来、统筹前瞻布局,服务社会需求、促进交叉融合,突出内涵建设、回归制度逻辑实现学科逻辑与应用逻辑的同构共生。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徐向飞  
成立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职业教育发展。要理清中国共产党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逻辑进路,必须立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回答三个问题:一是中国共产党职业教育政策发展的历史逻辑;二是中国共产党职业教育政策的理论逻辑;三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职业教育的实践逻辑。新时代办好职业教育,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通过探寻其中的逻辑进路,可以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