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55)
- 2023(9285)
- 2022(7889)
- 2021(7286)
- 2020(6005)
- 2019(13146)
- 2018(13054)
- 2017(24099)
- 2016(12989)
- 2015(14288)
- 2014(13852)
- 2013(13091)
- 2012(11605)
- 2011(10361)
- 2010(10534)
- 2009(10328)
- 2008(9881)
- 2007(8884)
- 2006(7826)
- 2005(7193)
- 学科
- 管理(43854)
- 济(42418)
- 经济(42266)
- 业(37605)
- 企(32683)
- 企业(32683)
- 财(15651)
- 方法(15324)
- 制(14946)
- 农(13262)
- 中国(12856)
- 数学(12527)
- 数学方法(12304)
- 业经(11761)
- 体(10255)
- 务(9535)
- 财务(9478)
- 财务管理(9449)
- 企业财务(8913)
- 学(8812)
- 贸(8734)
- 贸易(8728)
- 体制(8674)
- 银(8589)
- 银行(8571)
- 易(8510)
- 理论(8292)
- 行(8190)
- 融(7948)
- 金融(7945)
- 机构
- 学院(177430)
- 大学(175349)
- 济(68468)
- 经济(66891)
- 管理(65861)
- 研究(57050)
- 理学(56375)
- 理学院(55728)
- 管理学(54681)
- 管理学院(54338)
- 中国(44249)
- 财(36873)
- 京(36134)
- 科学(33196)
- 财经(28086)
- 所(27717)
- 江(27371)
- 中心(26324)
- 农(25444)
- 经(25355)
- 研究所(24605)
- 业大(24269)
- 范(23162)
- 师范(22897)
- 北京(22362)
- 州(21553)
- 院(21244)
- 经济学(20940)
- 财经大学(20791)
- 农业(19692)
- 基金
- 项目(116985)
- 科学(92519)
- 研究(88060)
- 基金(84631)
- 家(72980)
- 国家(72337)
- 科学基金(62776)
- 社会(56716)
- 社会科(53532)
- 社会科学(53523)
- 省(46197)
- 基金项目(44218)
- 教育(41525)
- 自然(39426)
- 自然科(38515)
- 自然科学(38505)
- 划(38322)
- 自然科学基金(37789)
- 编号(36204)
- 资助(33812)
- 成果(29902)
- 制(27583)
- 重点(26485)
- 部(25618)
- 课题(25616)
- 创(24850)
- 发(24463)
- 国家社会(23394)
- 创新(23257)
- 性(22741)
共检索到2709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石晨曦
构建个人养老金财富精算模型,从“激励中性”视角研究个体养老金财富的奖惩机制设计,在保障适度原则下测算奖惩因子,评估奖惩机制对个体福利及保障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劳动者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均能获利,但存在性别差异。第二,征缴率的提升将提高个体养老金财富精算现值并缩小性别差异;征缴率的提高将提升养老保险保障程度,对年轻人的提升程度更大,但退休待遇提升导致的代际转移会加剧劳动不公平。第三,男性、女性的奖惩区间分别为[-6.41%,8.61%]和[-3.39%,4.71%]时,会出现因延迟或提前退休的“潜在损失”和 “不当得利”。为此,建议优先考虑提高女性退休年龄,同时提高女性养老金待遇水平;激励约束相容的养老金机制设计要关注对个体福利的实际影响,而非单纯的奖惩力度;坚持精算中性,加强养老金制度改革效果评估;配套实施养老金计发办法改革,守住生存公平底线,保障劳动公平。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锐 晏理慧子 朱雅婷
文章从延迟退休激励视角比较部分积累制与"公积金制"的差异,引入养老金收益率作为选择标准,通过两期OLG模型和精算模型对养老金制度进行结构化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生命周期财富选择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苏州工业园区参保职工平均退休年龄比苏州市延迟近两岁,基于这一事实的理论分析表明,职工历史缴费情况会影响退休行为;制度内生激励效应导致两种养老金制度下实际退休年龄出现差异,缴费工资、缴费月数等制度因素对两地职工的退休激励效果不同,同等条件下低人力资本群体更倾向于提前退休。因此,养老金制度优化应考虑职工的劳动贡献并关注个体异质性对激励效果的影响。相对于提高法定退休年龄,建立制度内生激励机制、优化养老金制度结构或许是更优的选择。
关键词:
部分积累制 公积金制 延迟退休激励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于文广 何畏 黄玉娟
以城镇人口结构预测为基础构建精算模型,对多种情况下养老金的收支平衡进行测算并设计两种优化政策,研究不同的优化政策实施力度与延迟退休落实效果之间的关系,测算两种政策对养老金收支平衡的影响。结果显示:两种优化政策对于推进延迟退休进程均有积极作用,对于养老金收支平衡的影响存在差异。基于此,建议尽快推行延迟退休政策,增加相关配套的激励性政策;针对财政收支状况和老龄化程度实施不同的收入端和支出端优化政策。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曾益 叶琪茂
现阶段,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面临灵活就业人员与私营企业职工达到最低缴费年限后不再缴费的挑战,即“参而不缴”难题。本文基于基金可持续性与养老金替代率视角,运用精算模型模拟适度最低缴费年限。研究发现:提高最低缴费年限能增加养老金替代率,但会扩大未来养老保险基金累计赤字;在不延迟退休年龄的情况下,兼顾基金可持续性和养老金替代率的适度最低缴费年限为21~22年;延迟退休年龄能减少未来基金累计赤字并提高养老金替代率,当女性退休年龄延迟至60岁,适度最低缴费年限为26~27年,当男女退休年龄延迟至65岁,适度最低缴费年限为30~31年。上述结论均通过敏感性测试。因此,本研究建议最低缴费年限在现行15年的基础上延长5年,并根据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再逐步延长5~10年,实施25~30年的最低缴费年限政策,以促进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运行并提高养老金替代率。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于新亮 郭文光 李倩 王琦
劳动力供给的持续下降和传统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给基本养老保险带来了更大的运行压力。在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两种养老制度具有完全不同的给付方式,二者对员工退休意愿的差异化作用及对养老金可持续性的影响将直接关系中国养老保障体系未来的发展方向。文章基于世代交叠模型(OLG)理论框架,分析了在不同的养老金给付方式下员工的退休决策,并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总体上,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使员工产生了显著的提前退休意愿,参加企业年金使员工产生了显著的延迟退休意愿,但同时参加两项养老保险的员工退休意愿不显著。受企业年金异质性作用的主导,参加两类养老保险项目对不同特征员工退休意愿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对女性、无职称、无资格认证和非高等学历人员,企业年金的延迟退休效应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企业员工退休时间越晚,个人基本养老保险财富金额会越少,同时继续工作还会损害健康,耗费更高的医疗成本,致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员工会产生提前退休意愿;企业年金财富随退休时间的延长而逐渐积累,当延迟退休所带来的企业年金财富收益引致养老金总体财富增加时,员工就会产生延迟退休意愿。因此,政府通过优化企业年金减少延迟退休阻力的方案在经济上是可行的。文章的结论为中国通过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推动延迟退休制度、提升养老金可持续性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锐 贾敏雪
评估我国城镇职工养老金福利不平等情况并对延迟退休中养老金福利不平等的变化进行预测,符合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要求。文章通过构建城镇职工养老金福利模型、使用个体微观模拟和RIF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城镇职工的养老金福利比较平等,性别是对基尼系数影响最大的个体特征。接着,文章按照刚性男女同龄退休、刚性男女差龄退休、弹性退休、带有奖惩措施的弹性退休四种思路,设计了九种延迟退休制度。通过模拟发现,延迟退休普遍使得养老金福利不平等程度增加,带有奖惩措施的弹性退休制度增加幅度最小、对个体养老金福利的损害程度最低。据此,文章建议实施带有奖惩措施的弹性退休制度,分担延迟退休改革成本,对养老金福利“少补多削”。
关键词:
养老金福利 不平等 延迟退休 弹性退休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谢予昭 阳义南 刘德浩
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和"未富先老"经济风险的重要途径。对老年职工就业理论和世界主要国家的政策实践及经验证据进行了梳理,并以老年职工的实际退休年龄和老年人就业率两个指标作为依据对政策效果进行了评价。分析发现,延迟退休年龄、养老金激励与鼓励就业配套政策及服务是三项最主要、也最有效的老年人就业促进政策。三项政策组合总体上是积极有效的,并具有较好的普遍适用性,但政策也存在一定的时滞性和效果不稳定性。最后结合我国城市化的发展现状和目标,提出逐渐延迟退休年龄、发挥养老金激励作用、严格管理提前退休行为、加强配套政策与服务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老龄化 职工 就业 退休 养老金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高建伟 李瀚林 高芳杰
在延迟退休背景下,发展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可以起到对第一支柱的补充作用。故本文利用精算现值理论,构建基于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的精算模型,以此分析在延迟退休背景下,延迟退休时间对于个人养老金的财富影响。通过精算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在特定的年龄区间下,延迟退休对基本养老保险有财富激励作用;再通过引入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养老金财富,养老金财富对个人工资增长率、贴现率等变量的变动较为敏感。基于此,应灵活采取延迟退休政策,充分保障民众领取的养老金财富,同时推进第三支柱的发展,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子木
近日,国务院批转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16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该文件明确表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方案(以下简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将在年内出台。可以说,这是近期继"延迟退休"之后第二大养老政策改革。然而,两项改革执行顺序的前后值得探讨。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目前处于"碎片化"。有分析指出,拥有较多流动人口的地区的养老金收入远大于支出,社保结余较大。而部分劳务输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杨钒
在中国老龄人口比重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养老保险金支出将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压力。本文从宏观理论模型和养老保险精算模型的角度,分析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延迟退休对中国养老金账户可持续性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社会统筹缴费率下降,养老金总额会降低,而个人账户缴费率提高,养老金总额会增加,如果实行强制的延迟退休政策,养老金总额将会增加。精算模型预测显示:现行缴费率下养老金当年结余和累计结余在2050年时都将出现亏空,养老金账户不能维持到2050年。如果统筹缴费率和个人账户缴费率分别下降2%和上升2%,则养老金当年结余和累计结余下降年份都会推迟,但在2050年养老金累计结余依然会下降为负值。而如果实行延迟退休政策,养老金累计结余将大幅上升,即使是社会统筹缴费率下降到16%,养老金累计金额到2050年依然可以保持大量盈余。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范维强 杨华磊
基于终身现值精算模型,通过分析延迟退休对个人养老金财富的影响,以期为延迟退休和相关配套性政策的制定提供数值依据。研究发现:延迟退休会使得个人养老金净收益呈现下降趋势,甚至低于当前水平。2050年前,相比不延迟退休情景,即时退休和逐步退休分别会使个人养老金净收益平均降低39.07万元和30.86万元。为减少延迟退休对个人养老金财富的负面影响,国家在推行延迟退休方案的同时需要出台配套性政策,把延迟退休对社会福利的增加值用来弥补对个人养老金财富造成的损失。
关键词:
延迟退休 个人养老金 存活寿命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耿志祥 孙祁祥
本文通过构建内生生育率的OLG模型,从微观视角考察了延迟退休年龄对生育率、养老金替代率及其个人养老金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1)延迟退休年龄会提高均衡时的生育率水平,但提高幅度非常有限。(2)生育率的提高会增加未来劳动力供给,促进养老金替代率上升和养老金收入增加,而延迟退休年龄延长了养老保险缴费期限,也会促进养老金替代率上升和养老金收入增加;但同时,延迟退休年龄将使得预防性储蓄下降,资本积累降低,工资收入下降,养老金收入降低。因此,延迟退休年龄会使养老金替代率上升。当资本产出弹性大于或等于0.5时,延迟退休年龄会使得养老金收入降低;当资本产出弹性小于0.5时,在平均预期寿命较大或养老保险缴费比例较高的情形下,养老金收入会随着退休年龄的延迟而增加,反之,其会随着退休年龄的延迟而降低。进一步地,将模型拓展到包含人力资本的情形,延迟退休年龄仍会提高均衡时的生育率与养老金替代率。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郑苏晋 王文鼎
随着国家把延迟退休政策提上日程,民众开始担忧养老金是否会因"缴费期增加、领取期缩短"而减少。本文以受政策影响的"中人"职工为研究对象,参考基本养老金计发规则,运用精算现值法探讨延迟退休对养老金财富的影响。模型研究表明,延迟退休会增加职工养老金财富,即使基本养老金增长率不高,但如果有较高的个人账户收益率和较高的工资增长率,养老金财富的增长效应也会随着退休年龄的增加而增强。最后,本文建议应坚持做实个人账户,通过提高投资收益率来增加职工养老金财富。
关键词:
延迟退休 养老金财富 精算模型 “中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林宝
延迟中国法定退休年龄已经势在必行。本文提出延迟退休年龄应该统筹考虑养老保障和就业状况,统筹考虑不同群体利益,统筹考虑短期和长期影响。退休年龄方案设计主要包括目标退休年龄的确定、延迟时机的选择和延迟方式的制定等内容。本文根据林宝2001年提出的方案测算了延迟退休年龄对养老金资金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按照推荐方案延迟退休年龄将有效改善职工养老保险的资金平衡状况,改变现行制度下将出现资金缺口的情况,实现资金盈余且大幅度降低实现资金平衡所需的缴费率。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孙娜娜
本文以北京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为研究对象,以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建立人口测算模型、养老金收入和支出测算模型,测算了2017—2050年北京市城镇人口结构、养老金收入和支出情况。在此基础上,对延迟退休年龄方案进行了政策模拟,测算了养老金收支变化情况。笔者通过分析得出,延迟退休年龄能够明显增加每年的养老金收入,减少养老金支出,既能增加每年的收支结余,也能延迟"收不抵支"现象的来临,从而有更充分的结余和时间制定措施,应对"白发浪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