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82)
2023(2520)
2022(2130)
2021(1923)
2020(1694)
2019(3885)
2018(4001)
2017(7936)
2016(4084)
2015(4666)
2014(4465)
2013(4915)
2012(4499)
2011(4028)
2010(4224)
2009(3784)
2008(3627)
2007(3089)
2006(2774)
2005(2502)
作者
(12457)
(10592)
(10338)
(9657)
(6698)
(4984)
(4806)
(4153)
(3990)
(3786)
(3669)
(3632)
(3388)
(3331)
(3217)
(3153)
(3125)
(3065)
(3016)
(2973)
(2641)
(2539)
(2485)
(2433)
(2340)
(2335)
(2335)
(2271)
(2216)
(2145)
学科
(14332)
(12984)
经济(12947)
管理(11221)
服务(8475)
(7685)
企业(7685)
(6032)
方法(5717)
工作(5265)
制度(4990)
(4990)
数学(4985)
服务业(4975)
数学方法(4949)
(4896)
中国(4283)
(3923)
(3770)
贸易(3766)
(3697)
读者(3695)
(3682)
医疗(3662)
(3540)
农业(3206)
业经(3068)
土地(2959)
(2488)
财务(2480)
机构
大学(57912)
学院(56759)
管理(24330)
(22111)
经济(21224)
理学(20498)
理学院(20246)
管理学(19963)
管理学院(19846)
研究(19405)
中国(15762)
(13401)
科学(12147)
(11404)
(10335)
(10180)
(9770)
中心(9540)
业大(9358)
研究所(9093)
农业(8759)
北京(8606)
(8010)
财经(7857)
(7570)
(7267)
师范(7204)
(7175)
(7090)
图书(6683)
基金
项目(39657)
科学(30835)
研究(28723)
基金(28658)
(25428)
国家(25199)
科学基金(21397)
社会(18592)
社会科(17464)
社会科学(17455)
基金项目(15302)
(14995)
自然(13844)
自然科(13533)
自然科学(13531)
自然科学基金(13303)
(12747)
编号(12632)
教育(11957)
资助(11535)
成果(10220)
(8678)
重点(8477)
(8381)
项目编号(7730)
(7648)
国家社会(7621)
课题(7613)
科研(7458)
(7412)
期刊
(27534)
经济(27534)
中国(17058)
研究(14555)
(9387)
学报(9168)
图书(8808)
科学(8426)
(7903)
管理(7428)
书馆(6576)
图书馆(6576)
大学(6526)
农业(6404)
学学(5805)
(5026)
金融(5026)
(4772)
(4636)
卫生(4636)
业经(4353)
教育(4219)
技术(4167)
资源(4057)
(3779)
情报(3696)
财经(3653)
经济研究(3569)
问题(3208)
(3175)
共检索到916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朱铭来   申宇鹏   康琢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以及采用模糊断点回归和工具变量法证明并检验了不同延迟退休意愿个体的医疗服务利用决策差异及其健康收益变动。研究发现,在延迟退休政策尚未全面实施,强制退休仍发挥作用的背景下,由于预期不一致,相对于无延迟退休意愿个体,有延迟意愿个体在退休前后医疗消费平滑过渡,这不是延后就诊的结果,而是提前进行健康投资的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延迟退休意愿有着明显的医疗控费效果,且增加了个体健康收益。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魏宁  周绿林  
目的:分析延迟退休对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方法:利用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以符合我国当前退休年龄要求的个体为研究对象,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解决样本选择偏差和内生性问题,采用一对一匹配方法计算平均处理效应。结果:在解决了样本选择偏误问题的基础上,首次尝试分析延迟退休对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延迟退休对个体的医疗服务利用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延迟退休个体的门诊利用、门诊次数、住院利用和住院次数显著低于非延迟退休个体。结论:延迟退休可以降低个体的医疗服务利用和支出,在制定延迟退休相关政策时可纳入一并考虑。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廖予熙   罗仁福   杜语  
在退休年龄政策的制定中,老年健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由于过去几十年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分隔,各职业间的流动性不足,退休对于不同职业和职位群体的健康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本文旨在探究退休对健康的影响是否因职而异,从而为延迟退休时代的到来提供有益的经验证据。利用2011、2013、2014、2015和2018年的CHARLS数据,本文采取两阶段模糊断点设计来检验退休对健康因职而异的差异化影响,并以是否达到或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作为个体退休状态的工具变量。研究表明,退休对健康的影响方向以负面为主,影响的指标以主观健康指标为主。从不同职工群体上来说,退休对于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工作的职工负面影响最大,尤其是其中的管理层。非正规部门职工也有一定负面表现,不过程度较小。对于企业职工来说,退休并没有造成消极影响。潜在机制可能是退休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不同群体泛社交行为的概率。综上,延迟退休政策应考虑针对不同职业、职位的职工进行因“职”而异的推进。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路春艳  张景鸣  
文章基于全国城镇职工的问卷调查,通过列联表从个体特征、家庭特征、经济特征和工作特征4方面分析了不同职工群体延迟退休意愿。结果显示身体健康、学历高、收入高、岗位级别高的高资本存量职工更愿意延迟退休。进一步采用Logistic模型深入研究不同因素对延迟退休意愿影响的大小和程度,全样本和分样本的回归分析结果都显示出学历越高、健康状况越好、岗位级别越高的城镇职工越愿意延迟退休。因此,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要考虑健康状况、岗位级别和学历等有显著影响的因素,统筹兼顾不同群体利益,达到相对公平,以期得到社会公众最大程度的理解和支持。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李文涛  何平  
目的:探究退休对健康状况和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方法:基于北京市第六次卫生服务调查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解决内生性问题,从而估计平均处理效应。结果:退休导致慢性疾病风险增加,门诊服务利用和住院服务利用显著增加,其中健康体检是潜在的机制。结论:相关政策制定中可以将免费体检的年龄提高到60岁,提高退休人群的体检频率,增加对个人健康情况的关注程度,从而有效减少或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进而减少医疗花费。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军胜  叶华  
退休年龄问题,与企业经营息息相关,无论政策将在什么时候出台,以怎样的形式出台,企业都宜对此早做研究,早日谋划应对之策。有关延长我国法定退休年龄的讨论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争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相关人员也于近日在答记者问、答网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倩倩  陈鹏军  
针对中国现行男女差龄退休制度,本文以2014年"退休年龄问题的调查研究"课题组在全国28个省级行政区(青海、西藏、海南、台湾、香港和澳门除外)进行的问卷调查得到的3 889个样本为研究对象,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从个人、家庭、工作和其他四个角度研究了中国城镇职工同龄退休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性别和年龄对男女同龄退休意愿有显著影响,女性比男性反对同龄退休的比率更高,并且持反对态度的几率将随着年龄的增大而提高;婚姻状况、家庭负担、月收入水平、岗位性质和工作满意度等因素与职工同龄退休意愿之间不存在显著关系;延迟退休意愿及其相关因素对同龄退休亦存在显著影响。因此,本研究为延迟退休方案的制定和保护女性劳动就业权益,维护性别平等和女性平等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建议。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周二华  黎倩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期,劳动力供给开始减少,人力资源稀缺性凸显。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初步预计将于2017年正式推出延迟退休的方案,民众对此政策的推行多有排斥,反对意见层出不穷,而延迟退休究竟会给企业带来什么影响却不甚清晰。为此,本文将基于企业的视角,采用成本收益分析法,探讨延迟退休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成本、非经济成本以及各项收益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企业正确应对延迟退休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天宇  邱牧远  杨澄宇  
本文在一个75期的世代交叠模型中,分析延迟退休对于就业和社会福利的影响。模型首次对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统账结合"制进行了刻画,并通过引入搜寻-匹配机制,讨论摩擦性失业的变化。数值模拟表明:延迟退休对于缓解养老金财政压力的边际效果会逐渐减小,推迟退休年龄1-2岁不会造成总失业率的大幅上升。但政策效果的异质性影响不容小觑:从就业来看,负面影响随着年龄的升高而逐渐增大;从福利来看,原政策下本已进入退休年龄段的人群会出现福利下降,其余各年龄段的福利会得到改进。另外,青年组会因为就业形势的严峻而付出额外的搜寻成本,造成无谓的福利损失。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鹏军  张寒  
本文基于问卷调查数据研究我国职工的延迟退休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结论表明女性职工、有配偶职工、企事业单位职工、体力劳动者及非领导岗位职工对延迟退休的抵触态度较为强烈,身体健康状况越好、家庭需要抚养的人口数越少、收入水平越高,以及感受工作强度与压力越小、对工作或岗位越喜欢、对工作环境与工作待遇越满意的职工就越能接受延迟退休政策。据此建议:在实施延迟退休政策之前应提高职工的收入水平,改善职工的工作环境和条件,降低职工的工作压力,提高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透明性;在启动延迟退休改革时,应兼顾各方诉求,采用渐进的、灵活的、能够体现职工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权的退休制度设计。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军  王广州  
文章利用全国调查数据,从微观视角分析中国城镇劳动力的延迟退休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劳动力理想退休年龄的均值为54.88岁,低于法定退休年龄,总体呈略微提前退休的倾向;(2)劳动力延迟退休意愿普遍不高,具有延迟退休意愿的比例仅为15%左右,其中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白领"和中等收入群体为典型特征的中产阶层延迟退休意愿最低;(3)男性65岁和女性60岁是当前各自意愿延迟退休年龄的上限,推行男女同龄退休的时机尚不成熟;(4)在影响延迟退休意愿的诸多因素中,现有养老保险制度会抑制劳动力的延迟退休意愿,而良好的健康状况、较高的工资收入和较好的家庭福利水平则会对延迟退休意愿提升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孙荣  
我国当前正面临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人口红利日益衰退、雇佣劳动人口成本大幅度上升、政府养老金支付压力增大等一系列问题,实施延迟退休势在必行。延迟退休方式主要是两种:固定年龄延迟退休与弹性年龄延迟退休。本文将影响居民延迟退休方式意愿的因素分为个人情况、工作情况、家庭情况及其他情况4个方面,以重庆市部分区县居民为调查研究对象,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重庆市居民的延迟退休方式意愿及相关影响因素。根据分析得出结论:个人因素中,年龄与文化程度对居民延迟退休方式意愿有显著影响;家庭因素中,需要赡养老人的人更愿意选择弹性延迟退休;工作因素中,职业类型与月均收入对居民选择延迟退休方式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永梅  方晓伟  
文章以浙江地区的调查数据为基础,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35~59周岁的城镇中青年人是否愿意延迟退休年龄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就业状况对延迟退休意愿的影响最显著;在单位处于中层职位或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延迟退休的意愿更强烈;机关事业单位的劳动者更倾向于延迟退休;女性比男性的延迟退休意愿更强;人力资本状况、年龄、工作满意度对延迟退休意愿也有一定的正面影响。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永梅  方晓伟  
文章以浙江地区的调查数据为基础,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3559周岁的城镇中青年人是否愿意延迟退休年龄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就业状况对延迟退休意愿的影响最显著;在单位处于中层职位或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延迟退休的意愿更强烈;机关事业单位的劳动者更倾向于延迟退休;女性比男性的延迟退休意愿更强;人力资本状况、年龄、工作满意度对延迟退休意愿也有一定的正面影响。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鹏飞  仇雨临  
本文通过构建测算模型和相关参数设计,测算了2019年~2050年全面二孩政策和延迟退休对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收入、支出、当期结余、累计结余的影响。研究发现:全面二孩政策下总和生育率每提高0.1,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收入年均增长率相应提高0.23%,支出年均增长率相应提高0.12%,当期结余年均增长率相应提高7.14%,累计结余年均增长率相应提高35.30%;与不实施延迟退休相比,实施延迟退休后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收入年均增长率相应提高1.59%,支出年均增长率没有发生变化,当期结余年均增长率相应提高102.21%,累计结余年均增长率相应提高1249.82%。这表明全面二孩政策和延迟退休均能够显著改善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收支关系,但延迟退休对统筹基金收支关系的改善效果要显著大于全面二孩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