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14)
- 2023(12640)
- 2022(11055)
- 2021(10243)
- 2020(8686)
- 2019(19792)
- 2018(19688)
- 2017(38090)
- 2016(20793)
- 2015(23067)
- 2014(22736)
- 2013(22810)
- 2012(20747)
- 2011(18593)
- 2010(18324)
- 2009(16591)
- 2008(15881)
- 2007(13503)
- 2006(11648)
- 2005(9815)
- 学科
- 济(76287)
- 经济(76199)
- 管理(57603)
- 业(57115)
- 企(44693)
- 企业(44693)
- 方法(37552)
- 数学(32812)
- 数学方法(32487)
- 农(21346)
- 中国(19812)
- 财(18992)
- 学(18852)
- 业经(17307)
- 贸(16011)
- 贸易(16004)
- 易(15555)
- 地方(15411)
- 制(14630)
- 农业(14471)
- 技术(12936)
- 环境(12804)
- 和(12444)
- 理论(12148)
- 务(12122)
- 财务(12060)
- 财务管理(12044)
- 企业财务(11347)
- 银(10917)
- 银行(10853)
- 机构
- 大学(291901)
- 学院(288870)
- 管理(117498)
- 济(109588)
- 经济(106964)
- 理学(103061)
- 理学院(101887)
- 管理学(100077)
- 管理学院(99569)
- 研究(96595)
- 中国(69385)
- 科学(64747)
- 京(62495)
- 农(55282)
- 业大(50617)
- 所(49405)
- 财(47028)
- 研究所(45834)
- 农业(43975)
- 中心(43646)
- 江(40754)
- 北京(38996)
- 财经(38791)
- 范(37177)
- 师范(36701)
- 经(35459)
- 院(35122)
- 州(33324)
- 经济学(31643)
- 技术(30640)
- 基金
- 项目(211177)
- 科学(163841)
- 基金(152657)
- 研究(147503)
- 家(136086)
- 国家(134968)
- 科学基金(114561)
- 社会(91710)
- 社会科(86793)
- 社会科学(86766)
- 省(82699)
- 基金项目(82620)
- 自然(77782)
- 自然科(75960)
- 自然科学(75937)
- 自然科学基金(74574)
- 划(70409)
- 教育(66232)
- 资助(62052)
- 编号(59795)
- 重点(47049)
- 成果(46579)
- 部(45151)
- 发(44427)
- 创(43940)
- 科研(41087)
- 创新(40975)
- 计划(40614)
- 课题(40077)
- 大学(38224)
共检索到4025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魏宁 周绿林
目的:分析延迟退休对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方法:利用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以符合我国当前退休年龄要求的个体为研究对象,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解决样本选择偏差和内生性问题,采用一对一匹配方法计算平均处理效应。结果:在解决了样本选择偏误问题的基础上,首次尝试分析延迟退休对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延迟退休对个体的医疗服务利用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延迟退休个体的门诊利用、门诊次数、住院利用和住院次数显著低于非延迟退休个体。结论:延迟退休可以降低个体的医疗服务利用和支出,在制定延迟退休相关政策时可纳入一并考虑。
关键词:
延迟退休 医疗服务利用 倾向得分匹配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朱铭来 申宇鹏 康琢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以及采用模糊断点回归和工具变量法证明并检验了不同延迟退休意愿个体的医疗服务利用决策差异及其健康收益变动。研究发现,在延迟退休政策尚未全面实施,强制退休仍发挥作用的背景下,由于预期不一致,相对于无延迟退休意愿个体,有延迟意愿个体在退休前后医疗消费平滑过渡,这不是延后就诊的结果,而是提前进行健康投资的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延迟退休意愿有着明显的医疗控费效果,且增加了个体健康收益。
关键词:
延迟退休意愿 医疗服务利用 健康收益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军胜 叶华
退休年龄问题,与企业经营息息相关,无论政策将在什么时候出台,以怎样的形式出台,企业都宜对此早做研究,早日谋划应对之策。有关延长我国法定退休年龄的讨论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争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相关人员也于近日在答记者问、答网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杨钒
在中国老龄人口比重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养老保险金支出将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压力。本文从宏观理论模型和养老保险精算模型的角度,分析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延迟退休对中国养老金账户可持续性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社会统筹缴费率下降,养老金总额会降低,而个人账户缴费率提高,养老金总额会增加,如果实行强制的延迟退休政策,养老金总额将会增加。精算模型预测显示:现行缴费率下养老金当年结余和累计结余在2050年时都将出现亏空,养老金账户不能维持到2050年。如果统筹缴费率和个人账户缴费率分别下降2%和上升2%,则养老金当年结余和累计结余下降年份都会推迟,但在2050年养老金累计结余依然会下降为负值。而如果实行延迟退休政策,养老金累计结余将大幅上升,即使是社会统筹缴费率下降到16%,养老金累计金额到2050年依然可以保持大量盈余。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范维强 杨华磊
基于终身现值精算模型,通过分析延迟退休对个人养老金财富的影响,以期为延迟退休和相关配套性政策的制定提供数值依据。研究发现:延迟退休会使得个人养老金净收益呈现下降趋势,甚至低于当前水平。2050年前,相比不延迟退休情景,即时退休和逐步退休分别会使个人养老金净收益平均降低39.07万元和30.86万元。为减少延迟退休对个人养老金财富的负面影响,国家在推行延迟退休方案的同时需要出台配套性政策,把延迟退休对社会福利的增加值用来弥补对个人养老金财富造成的损失。
关键词:
延迟退休 个人养老金 存活寿命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鹏飞 仇雨临
本文通过构建测算模型和相关参数设计,测算了2019年~2050年全面二孩政策和延迟退休对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收入、支出、当期结余、累计结余的影响。研究发现:全面二孩政策下总和生育率每提高0.1,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收入年均增长率相应提高0.23%,支出年均增长率相应提高0.12%,当期结余年均增长率相应提高7.14%,累计结余年均增长率相应提高35.30%;与不实施延迟退休相比,实施延迟退休后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收入年均增长率相应提高1.59%,支出年均增长率没有发生变化,当期结余年均增长率相应提高102.21%,累计结余年均增长率相应提高1249.82%。这表明全面二孩政策和延迟退休均能够显著改善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收支关系,但延迟退休对统筹基金收支关系的改善效果要显著大于全面二孩政策。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天宇 邱牧远 杨澄宇
本文在一个75期的世代交叠模型中,分析延迟退休对于就业和社会福利的影响。模型首次对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统账结合"制进行了刻画,并通过引入搜寻-匹配机制,讨论摩擦性失业的变化。数值模拟表明:延迟退休对于缓解养老金财政压力的边际效果会逐渐减小,推迟退休年龄1-2岁不会造成总失业率的大幅上升。但政策效果的异质性影响不容小觑:从就业来看,负面影响随着年龄的升高而逐渐增大;从福利来看,原政策下本已进入退休年龄段的人群会出现福利下降,其余各年龄段的福利会得到改进。另外,青年组会因为就业形势的严峻而付出额外的搜寻成本,造成无谓的福利损失。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廖予熙 罗仁福 杜语
在退休年龄政策的制定中,老年健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由于过去几十年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分隔,各职业间的流动性不足,退休对于不同职业和职位群体的健康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本文旨在探究退休对健康的影响是否因职而异,从而为延迟退休时代的到来提供有益的经验证据。利用2011、2013、2014、2015和2018年的CHARLS数据,本文采取两阶段模糊断点设计来检验退休对健康因职而异的差异化影响,并以是否达到或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作为个体退休状态的工具变量。研究表明,退休对健康的影响方向以负面为主,影响的指标以主观健康指标为主。从不同职工群体上来说,退休对于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工作的职工负面影响最大,尤其是其中的管理层。非正规部门职工也有一定负面表现,不过程度较小。对于企业职工来说,退休并没有造成消极影响。潜在机制可能是退休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不同群体泛社交行为的概率。综上,延迟退休政策应考虑针对不同职业、职位的职工进行因“职”而异的推进。
关键词:
延迟退休 因职而异 主观健康 泛社交行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倩倩 陈鹏军
针对中国现行男女差龄退休制度,本文以2014年"退休年龄问题的调查研究"课题组在全国28个省级行政区(青海、西藏、海南、台湾、香港和澳门除外)进行的问卷调查得到的3 889个样本为研究对象,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从个人、家庭、工作和其他四个角度研究了中国城镇职工同龄退休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性别和年龄对男女同龄退休意愿有显著影响,女性比男性反对同龄退休的比率更高,并且持反对态度的几率将随着年龄的增大而提高;婚姻状况、家庭负担、月收入水平、岗位性质和工作满意度等因素与职工同龄退休意愿之间不存在显著关系;延迟退休意愿及其相关因素对同龄退休亦存在显著影响。因此,本研究为延迟退休方案的制定和保护女性劳动就业权益,维护性别平等和女性平等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志远 张铭洪
中国人口结构老龄化日益加剧使得延迟退休政策的研究愈发迫切。如何有效评估延迟退休对劳动力市场尤其是对就业率的影响是政策制定的关键依据。文章构建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模拟实施延迟退休政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情况,并利用省级动态面板数据回归模型,通过考察老年劳动力就业比重变化对整体就业率以及年轻劳动力就业率的影响以此间接评估延迟退休可能引发的政策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延迟退休并不会降低市场整体就业率,且高学历老年劳动力的增加反而有助于提升年轻劳动力的就业率。因此,建议在制定延迟退休政策时可通过更为灵活和市场化的方式,以实现不同教育水平劳动力的退休年龄有所不同的目的,从而提升人力资本利用率。
关键词:
延迟退休 就业率 人口老龄化 评估分析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李唯君 冯秋石 王正联 曾毅
退休年龄是否应该延迟以及如何延迟是目前社会普遍关注的政策议题。文章考察9种不同退休年龄延迟方案下中国劳动力市场从2015~2050年的变化,关注人力资本的规模和质量,并特别关注"高人力资本劳动力"(有高中及以上学历并且身体健康的劳动年龄人口),系统研究延迟退休年龄将如何影响中国人力资本。预测结果显示,相比保持目前退休年龄不变的基准方案,不同退休年龄延迟方案在人力资本方面有着不同效果,所增加的劳动力其范围大约在年均2800万人至9200万人之间。另外,由于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高等教育扩张,延迟退休年龄所增加劳动力的教育水平将普遍较高,这一点在女性群体中表现得更为显著。
关键词:
退休年龄 人力资本 劳动力 人口预测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琳 管政豪
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人口预期寿命越来越长,中国与其他发达国家一样,面临着延迟退休的选择。从短期来看,延迟退休对待业者尤其是年轻劳动力会产生挤占效应,对老年劳动者产生不利影响,并且可能会使退而不休问题更加突出。但从长期来看,延迟退休可以缓解劳动力供给困境,有助于促进人力资本的积累。当前社会各界对于延迟退休意见并不统一,主要是围绕着延迟退休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是否有利,是否会加剧当前劳动者就业难局面。但当延迟退休已是不可避免的全球趋势时,应该放下争论,通过加强就业引导、转变劳动者培养思路、加快相关劳动政
关键词:
延迟退休 劳动力市场 影响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张箴薇 宋德玲
为分析延迟退休对我国劳动力就业的影响,运用动态面板回归模型以及中介效应模型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延迟退休对整体就业率及年轻劳动力就业率的影响均为正,其中,对年轻劳动力就业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对其传导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延迟退休会通过影响消费以及就业密度等中介机制促使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增加更多的岗位需求,产生就业创造效应。因此,为优化就业结构,延迟退休的方案要在正确估计其政策效应的基础上实行,以此降低改革过程中劳动力市场的波动性,减少各类劳动力群体的福利损失。
关键词:
延迟退休 就业 劳动力 就业结构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琴 郭艳
基于总量视角建立基础养老金收支模型,利用中国人口预测数据,分别测算"一次性延迟退休年龄"和"阶梯式延迟退休年龄"等多种政策下我国基础养老金未来20年的收支余额。研究结果表明,"一次性延迟退休年龄"对缓解养老金基金支付压力作用明显,但短期内影响范围大、易受到民众反对;"阶梯式延迟退休年龄"缓解养老金支付压力的作用不如前者明显,但可以满足基层人员和技术人员、教师和管理人员的不同需求,比较容易实施。综合考虑,"阶梯式、分性别的弹性延迟退休年龄"是缓解养老基金支付压力、维持养老基金精算平衡、减轻女性老年财务风险的最佳选择。
关键词:
养老保险 人口老龄化 退休年龄 延迟退休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熊婧 粟芳
本文基于养老保险的相关政策及"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的现实背景,针对我国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基金运行形式,构建了社会统筹部分的收支模型,模拟了延迟退休政策对养老保险收支平衡的影响。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确实能立刻有效缓解养老保险基金缺口。但随着时间流逝,基金的缺口压力仍会再次出现并逐步提升。故延迟退休政策在长期内无法根本解决养老金的缺口问题,只是推迟了养老金缺口的形成时间而已。因此,在实施延迟退休政策的同时,还需采取一些其他措施缓解基金压力。提高投资回报率能在短期内立刻产生效果
关键词:
养老保险 延迟退休 人口老龄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