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00)
2023(8686)
2022(7198)
2021(6461)
2020(5372)
2019(11791)
2018(11577)
2017(20934)
2016(11858)
2015(13032)
2014(12713)
2013(12212)
2012(11354)
2011(10154)
2010(10026)
2009(9087)
2008(8775)
2007(7799)
2006(6773)
2005(5932)
作者
(38832)
(32351)
(32220)
(30276)
(20437)
(15770)
(14454)
(12825)
(12497)
(11298)
(11144)
(10767)
(10656)
(10353)
(10277)
(9992)
(9899)
(9649)
(9405)
(9244)
(8492)
(7969)
(7941)
(7543)
(7423)
(7232)
(7084)
(6924)
(6757)
(6669)
学科
(41221)
经济(41156)
管理(32563)
(29467)
(23152)
企业(23152)
方法(17854)
数学(15658)
数学方法(15480)
(13107)
(12784)
中国(12205)
(11872)
(10005)
业经(9427)
(9243)
贸易(9242)
(8992)
农业(8460)
(8197)
(7533)
地方(7475)
银行(7474)
(7298)
金融(7291)
技术(7176)
(7129)
理论(6923)
环境(6835)
(6797)
机构
大学(167221)
学院(165984)
研究(64190)
(63198)
经济(61868)
管理(58826)
理学(51224)
理学院(50573)
管理学(49411)
管理学院(49156)
中国(46411)
科学(44666)
(43828)
(36445)
农业(35355)
(35347)
业大(34178)
研究所(32897)
中心(28202)
(27970)
(25538)
(23896)
农业大学(23045)
北京(22479)
财经(22273)
(22210)
技术(20456)
(20415)
(20376)
(20373)
基金
项目(121495)
科学(93114)
基金(87651)
(82477)
国家(81803)
研究(78609)
科学基金(66871)
社会(49206)
(48233)
自然(46834)
社会科(46477)
社会科学(46464)
基金项目(46330)
自然科(45781)
自然科学(45761)
自然科学基金(44963)
(42055)
教育(35609)
资助(35424)
编号(29214)
重点(28347)
计划(26813)
(25722)
(25650)
(25468)
科研(24505)
科技(24408)
创新(23916)
(22979)
成果(22712)
期刊
(65828)
经济(65828)
研究(44445)
学报(41703)
(38715)
中国(35257)
科学(33237)
大学(29484)
学学(28399)
农业(25964)
(21077)
管理(21075)
教育(16623)
(14074)
(13311)
金融(13311)
业大(12609)
技术(12235)
经济研究(11831)
业经(11473)
(10833)
财经(10814)
农业大学(10655)
科技(9610)
(9311)
问题(8830)
林业(8678)
商业(7392)
中国农业(7216)
(7153)
共检索到2434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宋兵  陈立侨  高露姣  陈亚瞿  徐彦明  
以杂交鲟(Huso huso ×Acipenser baeri )仔鱼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 8个处理组,每组100尾(各设2个平行组),分别在孵化后6 d(对照组)、8 d、10 d、12 d、14 d、16 d和18 d开始投喂冰冻卤虫和碎水蚯蚓(以质量比1:1混合),5 d后只投喂碎水蚯蚓。第8组为饥饿组,从不投饵。水温17 ℃,实验周期30 d。结果显示,仔鱼于孵出后8日龄进入混合营养期;10日龄左右是仔鱼开始加速生长的关键时期;12日龄仔鱼进入外源性营养期。随起始投饵时间的延迟,仔鱼的全长、湿重、干重和粗蛋白含量下降,鱼体水分含量则随之升高。但对照组、8日龄及10日龄起始投喂组之间的鱼...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常青  陈四清  马静  梁萌青  郑珂珂  
以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仔鱼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4个处理组,分别在孵化后第3天(对照组)、延迟1 d(D1组)、延迟2 d(D2组)和延迟3d(D3组)投喂轮虫,探讨延迟投饵对半滑舌鳎仔鱼生长、存活和体成分的影响。实验水温21~22℃,盐度为31.00,试验周期为15 d。结果显示,仔鱼于孵出后第3天进入混合营养期,从第4天开始加速生长,第5天进入外源性营养期。延迟投饵2 d,会使仔鱼的干重、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乔志刚  常国亮  张建平  牛景彦  王武  
水温22-24℃时,鲇仔鱼3日龄开口摄食,初次摄食率为18%,最高初次摄食率出现在5日龄,达100%;鲇仔鱼个体发育过程中存在混合营养期,正常摄食时,混合营养期为2 d,完全饥饿状态下,仔鱼的卵黄囊至4日龄即完全消失;7-8日龄,鲇仔鱼如不能建立外源性营养,将很快进入饥饿不可逆(PNR)点;随延迟投饵天数的增加,仔鱼成活率明显降低,延迟6 d投饵,11日龄仔鱼全部死亡;完全饥饿组仔鱼,至10日龄全部死亡;仔鱼全长和湿重的增长率随延迟投饵天数的增加而下降,完全饥饿条件下,1日龄至6日龄仔鱼全长呈正增长,随后转为负增长;1日龄至4日龄仔鱼湿重呈正增长,随后转为负增长。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马旭洲  王武  甘炼  袁琰  张文博  
以瓦氏黄颡鱼仔鱼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15个处理组,每组200尾(各设3个平行组),分别在孵化后3、4、56、7、8、9、1、01、11、21、31、41、5和16d开始投喂大型,第15组为饥饿组,从不投饵。水温24.5~25.5℃,实验周期为30d。结果表明:(1)孵化后3d的瓦氏黄颡鱼仔鱼初次摄食,15日龄不能建立外源性营养的仔鱼进入PNR期,卵黄囊已耗尽。混合营养期持续4~12h。(2)瓦氏黄颡鱼仔鱼在不同饥饿阶段初次摄食率的变化为:开始较低,此后迅速上升,在4~10日龄达到高峰,最高初次摄食率为100%,此后逐步下降。(3)延迟5天投饵对瓦氏黄颡鱼仔鱼的存活率影响不显著,延迟6d投饵瓦氏...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强俊  李瑞伟  王辉  
在盐度为5‰,水温(28±0.5)℃的条件下,对延迟投饵0~7d的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仔鱼摄食、生长与存活进行了研究,并确定了仔鱼的饥饿不可逆点(PNR)。试验于仔鱼开口的当天开始试验。结果显示:仔鱼于3日龄开口;延迟投饵0~7 d组,投饵2 h后仔鱼摄食发生率分别为20%、100%、83.3%、36.7%、13.3%、6.7%、3.3%和0%,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延迟投饵超过2 d,体长和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奥尼罗非鱼仔鱼存活率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文奎  樊启学  朱邦科  杜海明  
研究了饵料密度(每毫升0.1个、0.3个、1.0个、3.0个和10.0个)对3种规格(I:0.68 cm;II:1.50 cm;III:3.20 cm)杂交鳢仔鱼生长、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饵料密度为每毫升0.1~1.0个的范围内,3种规格仔鱼的特定生长率随饵料密度增加而显著升高,当饵料密度为每毫升1.0个时,特定生长率达到最高值,随着饵料密度进一步增加,规格I仔鱼的特定生长率随饵料密度的增加而下降,规格ⅡI、II仔鱼的特定生长率无显著变化。饵料密度对成活率没有显著影响,各饵料密度组的成活率都很高。规格差异对饵料密度不敏感,3种规格仔鱼的最适饵料密度均为每毫升1.0个。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鲍宝龙  苏锦祥  殷名称  
试验结果表明:(1)2日龄真鲷、牙鲆仔鱼初次摄食,在6~7日龄和5~6日龄,不能建立外源性营养的仔鱼分别进入PNR期,而卵黄囊均在此前1~2天已耗尽。混合营养期分别为3~4天和1~2天。(2)真鲷和牙鲆仔鱼在不同饥饿阶段初次摄食率的变化式型是:开始较低,此后逐步上升,高峰期出现在卵黄囊接近耗尽时,此后开始下降。记录到的最高初次摄食率分别为86.7%和35%。(3)牙鲆仔鱼体长的增长率随延迟投饵天数的增加而降低,牙鲆仔鱼的存活率与延迟投饵天数的关系也是如此。延迟2天投饵对真鲷仔鱼的存活率影响不大。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文奎  樊启学  杜海明  董俊峰  张磊  
在温棚水族箱中养殖杂交鳢仔鱼,养殖密度分别为0.5、1、2、4、8尾/L,共养殖15 d,试验结果表明:养殖密度在0.5~4尾/L之间,杂交鳢仔鱼的最终体重、特定生长率、日增重都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而升高,当养殖密度为4尾/L时,三者达到最大值;进一步增加养殖密度,仔鱼的生长反而下降。高密度组(4、8尾/L)杂交鳢仔鱼个体生长速度离散度明显加大,仔鱼的成活率随养殖密度增加而下降。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赵吉伟  邱岭泉  杨雨辉  刘红柏  卢彤岩  孙大江  叶继丹  
采用同一种饵料 5个投喂率水平 (1.5 %、2 .0 %、2 .5 %、3.0 %、3.5 % ) ,室外流水养殖系统 ,在水温 (16 .5± 1.8)℃的条件下对施氏鲟 (Acipenserschrenckii)幼鱼 (4 2 .6± 9.2 )g进行 4 2d生长实验。结果表明 ,相对增重率、饵料利用率、鱼体蛋白质及水分含量受投饵率影响显著 (P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宋聃  张颖  麦丽坎  刘晓勇  曲秋芝  孙大江  
研究了饥饿、投喂水丝蚓和人工饲料对杂交鲟(达氏鳇(♀)×施氏鲟(♂))(Huso dauricus(♀)×Acipenser schrenckii(♂))仔稚鱼生长、存活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饥饿和投喂不同饵料对杂交鲟仔稚鱼的生长、存活、肥满度和消化酶活性影响显著。饥饿条件下,5 d后杂交鲟幼鱼生长基本停滞,10 d后负生长,与投喂饵料组的生长性能差异显著。消化酶活性方面,0~10 d,饥饿组的胃蛋白酶活性一直低于投喂饵料组,至20 d饥饿组的胃蛋白酶显著高于其它组;各处理组的脂肪酶活性变化规律各不相同,但是饥饿组的脂肪酶活性低于其他两组;各处理的杂交鲟幼鱼淀粉酶活性虽然有起伏波动,但...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褚志鹏  金佳利  陈细华  吴金平  唐丹  
为探讨大杂交鲟(Huso dauricus♀×Acipenser schrenckii♂)适宜投喂率和投喂频率,本实验分别设计了5个投喂率(0.4%、0.8%、1.2%、1.6%和2.0%)和5个投喂频率(1次/d、2次/d、3次/d、4次/d和5次/d),研究不同投喂率和投喂频率对大杂交鲟生长、体成分和生化指标的影响。投喂率实验中鱼初重(335.87±0.82)g,投喂频率实验中鱼初重(334.77±1.06)g,养殖周期为10周。结果表明,随着投喂率升高,实验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肝体比、脏体比、肥满度,肌肉粗蛋白、粗脂肪和肝粗脂肪含量显著升高(P<0.05),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胃蛋白酶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饲料效率、全鱼和肌肉水分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全鱼粗脂肪含量,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肠脂肪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P0.05);1次/d投喂频率组脏体比、肥满度和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综合以上结果认为,在300~600g大杂交鲟的养殖过程中日投喂率在1.2%~1.6%,投喂频率为2次/d比较适宜。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邵俭  谢从新  许静  杨学峰  格桑达娃  林少卿  
研究了卤虫无节幼体、专用仔鱼料、鳗鱼仔鱼料等3种不同饵料对西藏尖裸鲤(Oxygymnocypris stewartii)、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 Lloyd)、拉萨裂腹鱼(Schizothorax waltoni Regan)等3种鱼类仔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实验尖裸鲤、异齿裂腹鱼、拉萨裂腹鱼仔鱼的初始全长分别为(13.29±0.52)mm、(12.29±0.44)mm、(15.81±0.50)mm,实验周期分别为25 d、25 d、15 d。结果表明:与其他饵料组相比,投喂专用仔鱼料组,异齿裂腹鱼仔鱼和拉萨裂腹鱼仔鱼的平均全长、全长增加倍数以及存活率均高于其他...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褚志鹏  吴金平  金佳利  刘伟  陈细华  
为进一步了解和评估国内鲟饲料的状况和养殖效果,本实验在前期研究基础上筛选了4种品质达标、价格一致的鲟饲料。以杂交鲟(Acipenser baerii♀×A.schrenckii♂)作为养殖对象进行8周的养殖实验,对比分析4种鲟饲料养殖效果。将240尾初始体重为(512.48±3.10)g的杂交鲟幼鱼按投喂饲料品牌分为4组,分别为B、F、G和H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4组饲料实测粗蛋白含量分别为42.13%、45.85%、43.33%和43.64%,粗脂肪含量分别为13.41%、14.58%、14.26%和13.56%。结果显示:筛选出的4种鲟饲料均可满足杂交鲟幼鱼的生长需要(增重率110.62%~125.98%),但在养殖效果上仍存在差异。B组实验鱼增重率、饲料效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G组和H组。同样使实验鱼增重1 kg, B组饲料成本最低,其中B组、F组和G组显著低于H组。B组、F组和G组全鱼和肌肉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H组。B组和F组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G组和H组。B组和F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和总胆固醇含量或活性均显著低于G组和H组。G组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显著低于B组和H组,同时G组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三组。综合结果表明,B组和F组鲟饲料在养殖效果上具更好的促生长作用和更低的饲料成本,同时提高了鱼体蛋白蓄积率并增强了抗氧化能力。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园园  徐育强  蒋骄云  许世杰  王倩  曲宪成  
为研究不同开口饵料对河川沙塘鳢的仔鱼生长和鱼体成分的影响,选择4种开口饵料,分别为经小球藻强化培育的轮虫、蛋黄、轮虫+小型枝角类和鱼苗专用开口配合饲料。通过15 d的投喂实验,选出最适口的开口饵料。实验表明,经过15 d的投喂以小球藻强化培育的轮虫作为开口饵料最为适合,其平均体长为8.759 mm,平均体重为0.050 3 g,成活率为94%,蛋白含量21.65%,脂肪含量1.57%。其次为轮虫+小型枝角类组,蛋黄和鱼苗配合饲料不适合作为开口饵料。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川  金丽  刘晓蕾  蒲德永  李秀明  李萍  王志坚  张耀光  
在水温(19±0.5)℃条件下,为研究不同饥饿时间对胭脂鱼仔鱼生长、摄食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设定两个实验:实验一,设置完全饥饿组(S)和正常摄食组(C);实验二,设置延迟0(对照组)、1、3、5、7、9和11 d投喂组,分别记作D0、D1、D3、D5、D7、D9和D11。实验历时29 d。结果显示:(1)孵化后7 d胭脂鱼仔鱼初次摄食,14 d时卵黄物质耗尽,27 d进入不可逆点期(PNR),在抵近PNR时,胸角特征明显,死亡率显著增加;(2)恢复摄食后,D1和D3组仔鱼体质量与D0组无显著差异,表现出完全补偿生长效应;(3)在饥饿1~7 d过程中,胭脂鱼仔鱼的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显著下降(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