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23)
- 2023(9096)
- 2022(7918)
- 2021(6951)
- 2020(6083)
- 2019(14115)
- 2018(13845)
- 2017(27125)
- 2016(14820)
- 2015(16775)
- 2014(17080)
- 2013(17262)
- 2012(16514)
- 2011(15171)
- 2010(15466)
- 2009(14569)
- 2008(14222)
- 2007(13076)
- 2006(11645)
- 2005(10571)
- 学科
- 济(87675)
- 经济(87617)
- 管理(38133)
- 业(36507)
- 方法(33590)
- 数学(30338)
- 数学方法(30116)
- 企(26970)
- 企业(26970)
- 地方(21911)
- 农(19847)
- 中国(18105)
- 学(16714)
- 财(15547)
- 业经(15132)
- 地方经济(14375)
- 农业(13885)
- 贸(12739)
- 贸易(12734)
- 易(12231)
- 制(11779)
- 环境(11251)
- 和(10506)
- 融(10118)
- 金融(10115)
- 银(9611)
- 银行(9570)
- 行(9144)
- 发(8932)
- 理论(8931)
- 机构
- 大学(227687)
- 学院(227127)
- 济(106182)
- 经济(104202)
- 管理(82969)
- 研究(82813)
- 理学(71190)
- 理学院(70280)
- 管理学(69115)
- 管理学院(68676)
- 中国(60965)
- 科学(50521)
- 京(47615)
- 财(44794)
- 所(43612)
- 农(42365)
- 研究所(39683)
- 中心(37047)
- 财经(35915)
- 业大(34963)
- 江(34838)
- 经济学(34437)
- 农业(33438)
- 经(32358)
- 经济学院(30967)
- 北京(29910)
- 范(29532)
- 师范(29245)
- 院(28539)
- 州(27115)
- 基金
- 项目(146557)
- 科学(114181)
- 基金(106097)
- 研究(104595)
- 家(93145)
- 国家(92408)
- 科学基金(77600)
- 社会(67906)
- 社会科(64381)
- 社会科学(64358)
- 省(57107)
- 基金项目(56397)
- 自然(48917)
- 划(47924)
- 自然科(47742)
- 自然科学(47725)
- 教育(47450)
- 自然科学基金(46911)
- 资助(43666)
- 编号(41539)
- 成果(34219)
- 发(33727)
- 重点(33454)
- 部(32737)
- 创(29611)
- 课题(28740)
- 国家社会(28623)
- 科研(28059)
- 创新(27849)
- 教育部(27759)
共检索到3425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林鹭 魏法杰
对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储蓄、消费、投资和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的实证分析表明:在中国经济增长处于“投资拉动型”的增长阶段,延边地区经济增长则是“消费拉动型”增长,即消费是拉动延边地区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孙启明 韦结余 白丽健
利用1978—2010年我国西部地区12省市的数据,测算了我国西部地区的资本、劳动力和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显示:当期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源于资本投入;但是,由于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太大,因此TFP呈相对平稳下降趋势,TFP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还不是很明显。指出:若2010—2020年西部地区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7.1%,则西部地区能实现以技术进步带来可持续增长。最后提出西部地区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西部经济 可持续增长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信平
文章通过对影响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如投资、消费及产业结构、进出口及外商直接投资、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及技术的分析、制度等因素的分析,揭示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并通过中央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前后对比揭示这一动力的变化,为中部地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
中部经济 经济增长 影响因素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才
目前,延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正面临着新的历史机遇,为了把握住这一历史机遇,必须正确处理好开边通海与腹地建设、历史机遇与困难挑战等主要的几个关系问题,并针对延边地区经济与产业结构的特点,调整产业结构,确定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选择和培育主要的组织部门,从而推动延边经济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延边地区 经济发展思路 产业结构调整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黄鑫昊 孙猛
本文基于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模型对资本投入、劳动投入、规模效应、纯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等东北地区五大经济增长因素进行多重分解核算等。研究表明:东北地区近几年经济增速下滑,究其原因是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方式加剧了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路径依赖,经济结构与投资结构的矛盾使东北地区的规模经济受到较大影响,资本产出弹性不断走低的同时也进一步导致规模效率的大幅降低。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技术效率处于较低水平,应通过完善体制机制、加快市场化改革和结构调整等措施,进一步推动经济产出,释放更大的增长潜力。未来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应从长远考虑,进行综合应对,注重提高经济效率、兼顾长短期效应、改善资本要素双重效应、培育区域创新体系。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声明 陈晓毅
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可持续增长是实现国家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选择索洛模型对我国内蒙古、西藏、新疆、宁夏、广西五个民族自治区的经济增长因素进行测算分析,并估算出1978-2005年间全要素生产率及增长率。通过国内外对比,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增长特征和规律,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促进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又好又快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
民族 经济增长 全要素生产率 测算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明权 闫新华
本文通过对吉林省延边地区农地转包的基本情况的探讨,并使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农地流动的因素,得出:影响农地流动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因素是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程度。
关键词:
农地流动 影响因素 多元回归模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石清华
西部大开发是国家的重大战略,本文对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的经济收敛性以及影响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西部大开发十年来,西部各地区的经济并不存在收敛性,而是呈发散态势;影响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有人力资本、固定资产投资和产业结构。最后,针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皇甫荣
我国地区经济增长分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产权制度和贸易因素的作用差异。通过数学变量模型分析表明,贸易在不同地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其他要素禀赋和发展效率并没有随时间得到减小,这意味着我国区域经济两极分化趋势还可能加剧。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分化因素 评价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晓峰 张正云 温馨
近年来,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率持续下滑,经济增长陷入困局。从相对较长时期来看,东北地区的人口变动,特别是劳动年龄人口变动对经济增长产生了一定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是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最主要源泉;劳动力利用效率的变动给吉林省经济增长带来负影响,而劳动力利用效率的变动给黑龙江省和辽宁省经济增长带来正影响;人口因素对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下降。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东北地区应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打破户籍制度的限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障体系;尽快实施全面"二孩"生育政策,对按政策进行生育的夫妻提供奖励,制定和完善吸引劳动年龄人口的政策,形成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人口环境。
关键词:
人口因素 经济增长 劳动年龄人口 贡献度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周晓艳 高春亮 李钧鹏
本文采用随机前沿模型对1990~2006年长三角地区的生产效率进行估算并分解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结果表明:①长三角地区的生产效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②城市化率、地区GDP中第二产业的比重、基础设施水平、人力资源水平和对外经济依存度都会增加生产效率,而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经济投资比重以及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对生产效率有负面影响;③1992年长三角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呈现出明显下降趋势,1998年之后有显著上升;④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主要是由技术进步率决定的,规模效应的贡献几乎为零。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生产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周国富 夏祥谦
黄河流域各省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基本上是我国东、中、西部差距的一个缩影。本文采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分析了黄河流域地区差距的变化趋势;并根据扩展的MRW模型,分析了初始经济发展水平、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劳动、经济市场化程度、基础设施状况对这一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流域九省区不存在σ收敛,但存在显著的条件收敛。最后,基于本文的分析结论,就如何缩小黄河流域乃至全国范围的地区差距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经济增长 条件收敛 地区差距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雪萍 李丹青
文章利用索罗模型对1978~2009年中部地区的产出和资本、劳动、全要素生产率(TFP)三者的关系进行了计量回归,得出了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并在此基础上对各要素的增长率和贡献率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1978~2009年间中部地区产出的大部分贡献来源于资本,劳动和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比较小。因为这种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所以中部地区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实现集约型增长,实现"中部崛起"。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徐娟 李毅 苑小娟 陈荆松
本文构建了黄金水道区位因素对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贡献度测度模型,分析了长江经济带33个城市的经济增长驱动因素,结果发现物质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最大,水路优势仍待挖掘。近几年来,临江区位因素优势对长江经济带的作用有逐步加强的态势,而且在核心城市武汉、上海、合肥、重庆的作用较为明显。
关键词:
经济增长 长江经济带 区位因素 地区差异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玉荣 孙玉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实证分析表明,中国不存在经济增长的绝对收敛,而存在条件收敛。实施适宜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是促进中国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关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