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40)
2023(10338)
2022(9303)
2021(8783)
2020(7345)
2019(17116)
2018(17231)
2017(33295)
2016(18189)
2015(20390)
2014(20400)
2013(20227)
2012(18584)
2011(16598)
2010(16426)
2009(14970)
2008(14444)
2007(12325)
2006(10727)
2005(9136)
作者
(53328)
(44240)
(44218)
(41799)
(28107)
(21351)
(20012)
(17617)
(16781)
(15807)
(15249)
(14689)
(13959)
(13910)
(13541)
(13528)
(13328)
(13276)
(12586)
(12463)
(11131)
(10807)
(10713)
(9943)
(9874)
(9836)
(9798)
(9706)
(8934)
(8832)
学科
(72273)
经济(72195)
管理(53828)
(48920)
(41089)
企业(41089)
方法(34941)
数学(30222)
数学方法(29890)
(18568)
(17966)
中国(17245)
地方(17064)
(17002)
环境(15977)
业经(15482)
(12770)
农业(12664)
(12398)
贸易(12393)
(12095)
理论(12055)
(11927)
技术(11246)
(11075)
财务(11017)
财务管理(11001)
(10896)
企业财务(10460)
教育(9504)
机构
大学(258632)
学院(256376)
管理(104535)
(96726)
经济(94527)
理学(91840)
理学院(90759)
管理学(89059)
管理学院(88624)
研究(85640)
中国(60745)
科学(56680)
(55543)
(43638)
(42170)
(42009)
业大(40480)
研究所(40414)
中心(37904)
(35481)
(35095)
北京(35019)
财经(34992)
师范(34794)
农业(32987)
(31830)
(31560)
(29745)
师范大学(28325)
经济学(27848)
基金
项目(185407)
科学(145043)
基金(134282)
研究(133169)
(118096)
国家(117136)
科学基金(100081)
社会(82404)
社会科(77928)
社会科学(77906)
基金项目(72523)
(72064)
自然(67344)
自然科(65558)
自然科学(65539)
自然科学基金(64348)
(61180)
教育(60138)
资助(55255)
编号(54073)
成果(43065)
重点(41170)
(40310)
(39154)
(38103)
课题(36651)
科研(35860)
创新(35446)
教育部(34016)
计划(33962)
期刊
(101948)
经济(101948)
研究(71864)
学报(43904)
中国(43614)
科学(40350)
(37179)
管理(36245)
大学(32201)
学学(30342)
(30065)
教育(27109)
农业(26295)
技术(20818)
业经(16884)
(16756)
金融(16756)
财经(16098)
经济研究(15655)
图书(15199)
(13536)
资源(13475)
科技(13461)
问题(13392)
(13342)
理论(12809)
实践(12015)
(12015)
技术经济(11955)
(11952)
共检索到3569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新伟  金石柱  郑鑫  李东辉  
本研究采用了空间分析法,对相关的不同数据层进行叠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延边地区渤海国遗址分布与自然环境有显著关系。在地形方面:300-400米为渤海国时期延边地区最佳居住高程,0-3°的坡度,遗址类型和数量最多。平地、南向、东南向、东向为渤海国时期最宜居坡向。在水文方面:渤海国遗址多沿河流分布。0-600米为渤海国聚落址距河流的最佳距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杜心宇  胡希军  金晓玲  龚维  刘梦茹  胡慧荣  王烨梓  
探讨洞庭湖区新石器六个文化时期聚落遗址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自然环境关系,可进一步了解人地关系,对发现和保护历史文化遗址具有重要意义。通过Voronoi计算各个文化时期的变异系数和最近邻指数,从而得到每个时期的聚落遗址空间分布特征,并运用GIS空间分析法分析洞庭湖区聚落遗址分布与自然环境关系。结果表明:彭头山和皂市下层文化时期聚落遗址空间分布特征呈随机分布,汤家岗文化时期则呈现均匀分布,大溪、屈家岭和石家河文化时期聚落遗址在空间上呈聚集分布特征;遗址点主要分布在高程0~100 m、坡度0~5°、坡向朝南且距水距离为300~4 000 m的范围内。因此,古人选择生活聚落倾向于海拔低,坡度小,日照时间长且距水较近的区域,并且随着生产工具变革、农业发展和社会等级分化等,聚落遗址在不同文化时期的空间聚集程度由分散向集聚特征转变。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高明灿  吕红医  张冰雪  王珂昕  
位于黄河中游的河东地区作为早期国家文明起源、发展的重要地区,其文化遗址的分布特征可以印证我国早期文明的演进趋势。以河东地区2 070处早期文化遗址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法,分析其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地理环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山地中,且无明显聚集特征。(2)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分布向中部平坦、水源充足的运汾盆地转移。(3)夏商周时期,文化遗址的分布在运汾盆地内进一步发展,且出现由政治因素导向的显著性集聚特征。这一演变规律反映了早期人类从自然散聚到有组织集聚的文明演变过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雅薇  曾蒙秀  章千惠  叶丹怡  羊翠婷  徐萍萍  任心雨  江润祺  李凤全  
钱塘江流域是中国东部早期人类活动最重要的场所之一,其考古学文化发展序列完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目前学者广泛探索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史前人地关系,而对钱塘江流域的研究相对薄弱。基于全新世以来考古遗址及其所处环境的资料,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遗址数据进行核密度估计、地形地貌因子提取及其方向性分布计算等,探讨了遗址时空演变特征、规律及其与环境变迁的关系。研究发现:(1)自然和人文因素不同程度影响了遗址数量及其延续性,其中海平面升降、气候变化等要素显著影响钱塘江流域遗址的分布、迁移和考古学文化演替。(2)新石器时代早期到夏商时期,钱塘江流域遗址数量呈现出变形的倒“N”型,垂直空间上主要倾向分布在高程200 m以下区域,水平空间上聚集性显著,分布中心在钱塘江干流附近;(3)钱塘江流域各时期遗址通过坡度、坡向、距河远近等要素对环境变迁进行响应,遗址主要分布于坡度为0°~7°、坡向为90°~180°、濒河距离小于7 km的区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类对水资源依赖度增加,受自然环境限制程度降低。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杰  
少数民族地区古城镇城址空间分布关系对现今城镇化研究有一定的启示作用。选取湘西土家族老司城遗址作为研究对象,采用GIS技术对老司城遗址的城址空间分布关系及其主要地形因子做了定量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定性研究。老司城遗址选址考虑山地地形特征,建筑尽量不破坏自然景观,注重融入自然环境,集约利用资源,是山地生态城镇的典范。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晓玲  
通过对大明宫周边地区环境现状的调查,在取得量化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大明宫规划建设的建议,为政府进行大明宫周边环境的整治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毕硕本  计晗  梁静涛  乔文文  李禧亮  
为了探究郑州—洛阳地区史前人类聚落遗址空间分布规律,在GIS支持下,主要使用高程分析、坡度坡向分析和缓冲区分析等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别获取4个史前文化时期聚落遗址分布与高程、坡度、坡向、离水距离4种环境因子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构造适宜性指数评价系统,建立聚落遗址指数模型,将模型结果与遗址具体分布情况进行比较,阐述遗址分布的特征和原因,并据此解读史前人地关系演变。研究结果表明:①史前人类遗址选址对上述4因子具有强烈的选择倾向:地势较低的地区更有利于人类生活、交通和农作物种植;坡度较小的平原地带受地表径流势能作用相对较小,有利于建造房屋和抵御自然灾害;阳坡(朝南)不仅可在一定程度上抵挡风寒,也适宜植被和作物生长,有利于人类获得更多的生产、生活资料;而河流湖泊则可为人类提供充足的水源。②在4个史前文化时期中,裴李岗时期的人类生存能力较弱,对环境依赖性较强,为谋求生存,必须尽可能占据环境最优区域;在仰韶前期和仰韶后期,人类适应和改造自然的能力逐步提高,不仅能够选择条件较优的居住点,还开始扩展新的生存领域;龙山时期人类按自由意志活动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体现在遗址数量大幅增长,并开始出现社会分化现象,部分人群凭借某种特权得以优先占据条件最好的区域。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崔振东  方天堃  许玉粉  
近年来,国家和各省、市、区相继推出了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以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如农业部提出了《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这是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的一项战略任务,是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许多专家和学者为此从不同角度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才  
图们江地区开发已进入实质性的可操作阶段 ,因此 ,对图们江地区物流的研究在图们江地区开发中居于重要地位。我国延边地区是图们江地区南部港口群 (包括俄罗斯的扎鲁比诺港、波谢特港和朝鲜的清津、罗津和先锋等北方三港 )的直接腹地。在今后相当时期内 (中短期 ) ,图们江地区物流的出口 (不包括海参崴、纳霍德卡和东方港 ) ,将有相当部分来自延边自治州 ,其进口也将有大部分用于自治州内 ,自治州外的边境物流将会逐渐增加 ,但它不影响自治州在图们江地区物流中的重要地位。自治州将会成为图们江口港口群的物流进出中国东北、乃至蒙古的集疏运系统的所在地 ,将形成新的物流中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薛桢雷  吴朋飞  
运用Arc GIS 10. 2对夏代文化遗址的空间分布进行可视化呈现,从宏观、中观、微观等多重视角对遗址分布和都城地望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性分析。结果表明:(1)夏代文化遗址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在豫西和晋南形成3个聚集区,且遗址的规模呈现"金字塔状"的等级结构;(2)文献反映的夏都地望与遗址分布的聚集区具有较高的空间耦合,其大多位于遗址的聚集区域;(3)根据文化遗存的复杂性和丰富度、都城的军事防御体系,斟寻处于夏代各都城中的最高层级,是当时的主都,而其他都城多是统治者出于某种需要所设立的辅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权东计  
在系统分析昭陵陵园山顶、山脊、山谷、平原地貌景观和陵园建筑遗址与陪葬墓空间分布模式的基础上,从山体形象、风水空间格局、长安城空间特征三个方面论述了昭陵陵园的空间意象和"依山为陵"的历史文化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香喜  
延边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地区,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面存在着其自身的先天不足和后天失误。如何做好延边地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工作,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的流动,对延边地区加快实现经济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成  金永焕  刘继生  金玉善  金春德  李英洙  
该文对延边地区天然赤松林单木的根系分布特征以及生物量结构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赤松根系发达,可塑性强;不同级别根系在根系生物量中所占比例大小顺序为:粗根>大根>中根>小根>细根,其中粗根和大根占总根量的90%以上,中、小、细根不足10%;土壤养分状况对根系总量影响不显著,与中、小、细根的量表现出一定关系;赤松个体生物量中地上部占80%,根系占20%,各器官生物量所占比例顺序为:干>根>枝>皮>叶.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军  
近年来,我国大量遗址面临破坏或潜在破坏的威胁,遗址的保护和展示困难重重。遗址公园模式的提出为城市遗址的保护与展示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本文在对城市遗址现状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遗址公园的保护理念及作用,归纳了遗址公园存在的三种类型,并在唐大明宫遗址公园概念设计的研究中,提出了遗址公园规划的三大原则——严格保护原则、可识别性原则、可逆可还原性原则,进而阐述了遗址公园模式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关伟锋  蔺宝钢  
通过对我国当前大遗址展示现状的分析,探讨提升其展示效能的理论依据及策略。通过实地调研、文献理论研究及案例实证等方法,指出当前大遗址展示不足及展示效能差源于东方土遗址特性及过于强调遗址"原真性",展示方式单一且多静态展示,同时缺乏多专业的介入。以汉长安城遗址为例,初步探索高效能的大遗址展示方法与策略。基于历史动态层次的多维综合展示、多专业协同、增强遗址展示的互动体验性能有效提升遗址展示效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