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34)
2023(9472)
2022(8546)
2021(8142)
2020(6758)
2019(15960)
2018(15973)
2017(30754)
2016(17014)
2015(19107)
2014(19069)
2013(19015)
2012(17395)
2011(15574)
2010(15206)
2009(13847)
2008(13192)
2007(11320)
2006(9740)
2005(8224)
作者
(50671)
(42074)
(41789)
(39655)
(26693)
(20411)
(18929)
(16797)
(16111)
(14982)
(14620)
(14204)
(13283)
(13278)
(12944)
(12925)
(12916)
(12576)
(12039)
(11853)
(10648)
(10228)
(10187)
(9420)
(9417)
(9307)
(9261)
(9145)
(8646)
(8376)
学科
(64496)
经济(64430)
管理(45662)
(43642)
(36048)
企业(36048)
方法(31621)
数学(27527)
数学方法(27199)
(17338)
(17095)
地方(15451)
中国(15385)
(14799)
业经(13916)
农业(11907)
(10953)
贸易(10948)
理论(10860)
(10857)
环境(10620)
(10579)
技术(10181)
(9656)
(9602)
财务(9543)
财务管理(9529)
企业财务(9035)
教育(8960)
(8896)
机构
大学(238349)
学院(236306)
管理(95765)
(86702)
经济(84703)
理学(83901)
理学院(82932)
管理学(81395)
管理学院(80995)
研究(80333)
中国(56554)
科学(54931)
(52039)
(42636)
业大(41559)
(41451)
研究所(38570)
(37041)
中心(35696)
农业(33254)
北京(32953)
(32881)
(31378)
师范(31039)
财经(30690)
(30208)
(27935)
(27320)
技术(25849)
师范大学(25170)
基金
项目(173526)
科学(134158)
基金(124408)
研究(122801)
(110898)
国家(110032)
科学基金(92700)
社会(73658)
社会科(69627)
社会科学(69607)
(68130)
基金项目(67562)
自然(63488)
自然科(61914)
自然科学(61897)
自然科学基金(60774)
(57958)
教育(55442)
资助(51341)
编号(49982)
成果(39692)
重点(38988)
(36904)
(36760)
(35623)
课题(34314)
科研(34028)
创新(33213)
计划(33161)
大学(31546)
期刊
(91344)
经济(91344)
研究(65371)
学报(44566)
科学(39937)
中国(39154)
(37778)
管理(32976)
大学(32770)
学学(31099)
农业(26532)
(25948)
教育(25272)
技术(19494)
业经(15999)
林业(15532)
(15505)
金融(15505)
财经(13794)
科技(13683)
图书(13678)
经济研究(13599)
(13475)
问题(12372)
业大(12292)
理论(12052)
(11553)
(11493)
资源(11391)
实践(11381)
共检索到3280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成  金永焕  刘继生  金玉善  金春德  李英洙  
该文对延边地区天然赤松林单木的根系分布特征以及生物量结构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赤松根系发达,可塑性强;不同级别根系在根系生物量中所占比例大小顺序为:粗根>大根>中根>小根>细根,其中粗根和大根占总根量的90%以上,中、小、细根不足10%;土壤养分状况对根系总量影响不显著,与中、小、细根的量表现出一定关系;赤松个体生物量中地上部占80%,根系占20%,各器官生物量所占比例顺序为:干>根>枝>皮>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肖生苓  杨嘉龙  
基于大兴安岭北部林区19块样地内104株天然兴安落叶松实测生物量数据,建立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地上总量和分量相容性生物量模型,分别采用权函数和联立线性方程组消除方程的异方差和度量误差。结果表明:1)含度量误差的单木生物量相容性模型能解决总量生物量模型和分量生物量模型不兼容的问题,而且模型的预估精度高于经验模型;2)所建模型参数的决定系数R2和模型偏差统计量,估计值的标准差SEE、平均估计误差MPE、平均相对偏差ME、平均相对偏差绝对值MAE分别为0.907~0.947,1.887~17.368,1.011%~2.703%,-4.937%~6.998%,5.408%~10.886%;3)对大兴安岭北...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欧光龙  王俊峰  肖义发  胥辉  
通过调查云南省思茅区思茅松天然林63株思茅松单木的地上部分干、枝、叶生物量数据,并测定其中30株的根系生物量数据。基于普通最小二乘模型选型,采用地理加权回归的方法构建思茅松单木树干生物量、树枝生物量、树叶生物量和地上部分生物量,以及根系生物量和整株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1)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的决定系数(R2)大于普通最小二乘(OLS)模型,且GWR模型拟合的R2值除树叶生物量模型外,其余生物量维量模型均大于0.950;Akaike信息指数(AIC)值小于普通最小二乘(OLS)模型,平均相对误差(EE)和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RMA)的绝对值除树枝生物量外均小于OLS模型,说明GWR模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凤萍  胡兆永  张硕新  
【目的】探索秦岭火地塘林区不同海拔油松和华山松林林分生长变化趋势,为森林经营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树木年轮学的方法,运用已有的生物量和材积回归方程,反演出1977-2011年秦岭火地塘林区不同海拔油松和华山松林乔木层生物量、生产力和蓄积量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35年间不同海拔油松和华山松林乔木层生物量和蓄积量均增长迅速,且油松的增速一直快于华山松;油松林的生物量和蓄积量在海拔1 550~1 650m最大,生物量从1977年的44.40t/hm2增长到2011年的214.67t/hm2,蓄积量从54.98m3/hm2增长到237.50m3/hm2;华山松林的生物量和蓄积量在海拔1...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华  
根据立地主导因子(坡向、坡位、土层厚度)与混交状况,对山东昆嵛山赤松林划分林型,将其归纳为4个林型组(山脊阳坡薄土赤松林,阳坡中土厚土赤松林,阴坡中土厚土赤松林,阴坡阳坡中厚土松阔混交林)。并对不同林型的群落结构与林分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赤松纯林面积较大,林龄多为30~50年生的中龄林、同龄林,混交树种多为栎类(麻栎、栓皮栎等)。林下灌木层与草本层发育较好,样地中常见约20个灌木种,近40种草本。林木与林分生产力较低,立地较好的中龄林林分蓄积量约30~50m3/hm2,平均材积生长量1~2m3/hm2;松阔混交林蓄积量超过90m3/hm2,年均材积生长量达2~3m3/hm2。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洪奕丰  陈东升  申佳朋  孙晓梅  张守攻  
[目的]构建落叶松人工林单木和林分水平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使之既在数据采集区域内能够表征不同水平下的差异程度,又具有较强的通用性。[方法]基于64株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样木生物量实测数据和40个每木检尺样地数据,在考虑和未考虑林龄2种情形下,利用哑变量和非线性似然无关回归方法相结合,构建单木和林分水平的一元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1)地上及全株生物量模型单木水平下的R~均大于0.95,林分水平下的R~均大于0.78,(2)利用哑变量考虑林龄因素后,单木水平下各评价指标总体稳定,参数b值范围从0.905 5~2.512 5减小为1.047 0~2.202 8。林分水平下R~2提升0.201 9,参数b值范围从0.071 1~1.560 7减小为0.781 1~1.055 1;且具有更小的TRE、MPE和MSE。(3)利用对数转换的线性回归模型,全株及各组分生物量模型残差的分布趋势均平行于横轴。[结论]非线性似然无关回归和哑变量相结合的方法灵活、建模过程简单、模型稳定性好,适用于不同因素下落叶松人工林相容性生物量模型构建。林龄因素对林分模型拟合效果的改善更显著,在建模过程中,单木模型可以不考虑林龄的影响,而林分模型需要考虑林龄的影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肖瑞晗  满秀玲  丁令智  
【目的】研究我国寒温带天然樟子松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与坡位之间的关系,了解樟子松林对立地条件的响应,揭示天然樟子松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以大兴安岭北部不同坡位天然樟子松林为研究对象,选择坡上、坡中和坡下3种立地条件,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测定了0~10 cm和10~2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对其季节动态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观测期内(5—9月),樟子松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均呈现出波动式下降趋势,其变化范围分别是74.33~515.33 mg/kg和15.33~240.57 mg/kg,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在1.04~5.73之间。坡位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碳氮比产生显著影响(P <0.05)。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与土壤总有机碳、全氮和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但与土壤温度和pH值相关性不显著。【结论】坡位对天然樟子松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影响显著,其含量存在明显的立地分异规律性,土壤总有机碳、全氮和土壤含水量是导致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差异的主要影响因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董利虎  李凤日  
【目的】探讨林分乔木层生物量的估算方法,为大区域、大尺度森林生物量的估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1990—2010年5期大兴安岭东部天然落叶松林固定样地数据,选择基于林分变量的林分生物量模型和基于林分蓄积量的林分生物量模型作为林分乔木层生物量估算的方法,利用似然分析法去判断2种模型的误差结构(相加型和相乘型),并采用聚合型可加性生物量模型建立其林分生物量模型,模型参数估计采用非线性似乎不相关回归模型方法。采用"刀切法"评价所建立的林分生物量模型。【结果】经似然分析法判断,2种模型的误差结构是相乘型的,对数转换的线性回归更适合用来拟合林分生物量数据;2种模型的调整后确定系数R2a>0.94,平...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马泽清  刘琪璟  徐雯佳  李轩然  刘迎春  
利用江西千烟洲地区2005年Landsat 5 TM遥感图像数据和同期野外调查获得的28个样方湿地松(Pinus elliottii)各器官生物量数据,分析了植被指数、影像变换(主成分分析,缨帽变换)结果与森林各器官生物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而建立了光谱-植被指数与生物量多元回归模型。湿地松林各器官与遥感光谱、植被指数拟合相关性大小依次为:叶生物量>枝生物量>地上生物量>树干生物量。通过多元回归模型计算出湿地松林叶生物量平均为573 g.m-2,地上生物量平均为6 628 g.m-2,低于样地调查平均值。单一植被指数与生物量相关性较低,ND-VI并不适用于盖度较大的湿地松林;遥感影像经主成分分析...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马琳  梁军  周国英  朱彦鹏  杨蕾  张星耀  
为研究天然赤松次生林的空间结构特征,在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设立了一块6 hm2的永久性监测样地,并对林内树种组成及其分布进行调查分析。用角尺度、混交度和大小比数3个参数,对天然赤松次生林空间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赤松是绝对的优势种,麻栎为次优势种,与其他16种乔木共同构成了赤松麻栎林生态群落;赤松次生林的平均混交度为0.44,主要以弱度混交与中度混为主,林分的平均大小比为0.50,且各部分频率分布比较均匀,说明乔木层的树种稳定性较好;全林角尺度平均值为0.54,林木水平格局为团状分布;虽然阔叶树种在混交度上稍好于针叶树种,但是其在胸径大小上明显小于针叶树种,说明其受针叶树种压迫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高祥  丁贵杰  翟帅帅  陈模芳  杜华东  
以龙里林场17 a三种不同密度的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逐层全根挖掘法和土钻法对其平均标准木和林分行间根系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根系总生物量受密度影响显著,C(25.78 t·hm-2)>B(15.77 t·hm-2)>A(12.47 t·hm-2),占根系总生物量(根桩除外)的87.8%以上的根系分布于0~30 cm的土层中,不同径级根系中,以根桩和粗根所占比例最大。林分行间根系生物量受密度影响较大,除中根外,土层深度对小根和细根分布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水平方向,不同径级根系生物量变化趋势各异,细根和小根生物量在距离树干约1 m处达到最高,根系总生物量主要集中在距离树干0.5 ...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艳杰  温佐吾  
采用全根挖掘法和土钻法,分别测定5种造林密度20年生马尾松林分平均标准木的单木和行间根系生物量,结果表明:平均标准木单木根系总生物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少,不同级别根系生物量的排序为根桩>粗根>大根>中根>小根,其中根桩和粗根占根系生物量构成的90%以上。行间不同径级根系生物量的排序为中根>细根>小根。不同密度对中根、小根和细根生物量呈现出随密度增加而逐渐变小的趋势。5种密度马尾松林分的根系主要分布在0~30cm的表层土壤中,占根系总生物量的82%以上。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不同密度林分行间根系生物量逐渐减少。数学模型拟合的结果表明,平均标准木单木各级根系生物量与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及密度有较...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贾炜玮  李凤日  董利虎  赵鑫  
基于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生物量调查数据,建立了樟子松林生物量相容性模型,探讨了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中乔木层、林下植被层、死地被物层碳密度和碳储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樟子松人工林各器官碳密度值的排序为:树叶>树枝>树干>树根;各器官碳密度均随着林龄的增大而增加,27、30、32、36、40和44年生樟子松各器官的平均碳密度分别为449.5、460.2、470.8、485.1、489.2和513.6g/kg,林下植被与死地被物的碳密度随林龄的变化规律不明显。27~44年期间樟子松人工林群落碳储量都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加,从27年生的37.14t/hm2增加到44年生的168.46t/hm2,其顺序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程元  梁军  谢宪  姜斌  冯琳  孙国文  张星耀  
【目的】明确赤松枯梢病与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物种的关联性,筛选与赤松枯梢病呈显著关联的植物物种,为通过林分内植物物种组成改造来调控赤松枯梢病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昆嵛山赤松天然次生林群落为研究对象,设置120块临时样地进行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物种以及赤松枯梢病病情调查,计算各植物物种重要值,应用方差比率法检验赤松枯梢病病情指数与植物物种总体关联性,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定量判定病情-植物物种间的关联性。【结果】赤松枯梢病病情与乔灌草植物物种总体关联性均为显著正关联(P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华伟平  丘甜  江希钿  盖新敏  黄烺增  
为解决给大面积林分生物量估算提供估算模型、减少外业工作量等问题,以黄山松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兼容性林分生物量模型及全林分收获模型,采用混合蛙跳算法结合交叉建模和检验技术求解林分生物量模型参数,并确定全林分收获模型参数。结果表明,建立的兼容性林分生物量模型的平均系统误差(2.381%)、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7.964%)均在在±10%内、拟合效果较好,基于立地质量等级为哑变量的地位指数曲线模型、断面积模型、林分蓄积量模型等拟合效果较好、适用。与常规全林分经验收获模型相比,研究先建立可变密度林分模型,再经相对密度模型确定林分平均收获量,并编制黄山松林分生物量经验收获表。研究内容在监测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制定节能减排和造林计划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