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99)
2023(4348)
2022(3571)
2021(3804)
2020(2961)
2019(6911)
2018(7183)
2017(11006)
2016(7887)
2015(9101)
2014(9267)
2013(7912)
2012(7474)
2011(7098)
2010(7598)
2009(6482)
2008(6487)
2007(6104)
2006(5555)
2005(5039)
作者
(19200)
(15871)
(15852)
(15264)
(10207)
(7569)
(7340)
(6353)
(6121)
(6039)
(5569)
(5420)
(5127)
(5123)
(4984)
(4967)
(4935)
(4743)
(4730)
(4661)
(4354)
(4199)
(3998)
(3888)
(3850)
(3785)
(3590)
(3439)
(3364)
(3256)
学科
教育(20901)
(14041)
经济(14011)
中国(12331)
管理(11721)
理论(8262)
(7825)
(7814)
教学(7475)
(5628)
企业(5628)
(5050)
研究(4982)
学校(4868)
方法(4850)
(4791)
思想(4783)
政治(4526)
思想政治(4237)
政治教育(4237)
治教(4237)
德育(4203)
发展(4185)
(4063)
(3832)
工作(3767)
数学(3767)
学法(3697)
教学法(3697)
数学方法(3610)
机构
大学(103888)
学院(94169)
研究(38846)
教育(31067)
(27442)
师范(27312)
(24764)
(24480)
管理(24395)
科学(24059)
经济(23798)
师范大学(22400)
中国(21614)
理学(20367)
(20219)
理学院(19914)
管理学(19079)
管理学院(18883)
研究所(18591)
(17205)
北京(16527)
中心(15489)
(14940)
技术(14904)
(13884)
(13548)
职业(13377)
(13327)
业大(12965)
教育学(11792)
基金
项目(57634)
研究(50917)
科学(45437)
基金(35949)
教育(33627)
(30640)
国家(30196)
社会(27101)
成果(25280)
社会科(25102)
社会科学(25094)
编号(24236)
(24136)
科学基金(23893)
(23060)
课题(21219)
(18697)
基金项目(17950)
重点(15035)
规划(14944)
项目编号(14594)
(14564)
资助(14360)
(14113)
研究成果(13801)
自然(13666)
(13508)
(13498)
自然科(13340)
自然科学(13333)
期刊
教育(54868)
研究(40251)
中国(32908)
(28770)
经济(28770)
学报(15967)
大学(13469)
(13397)
科学(12998)
职业(12561)
技术(11022)
(10024)
学学(9865)
图书(9652)
农业(9575)
管理(8450)
高等(7850)
技术教育(7525)
职业技术(7525)
职业技术教育(7525)
(7399)
论坛(7399)
书馆(7355)
图书馆(7355)
高等教育(6771)
成人(6672)
成人教育(6672)
(6117)
(5605)
金融(5605)
共检索到1602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建德  杜红荣  
延安时期,延安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期间,孕育形成了既要学生成才,又要学生成人的高校思想教育目标;既有统一的标准,又有很强的针对性的高校思想教育要求;既重视内容的安排,又重视形式的选择的高校思想教育方法;既注重理论教育,又注重社会实践的高校思想教育途径,以及既重视言传,又重视身教的高校思想教育的原则等。这些教育思想与实践经验,不仅对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高尚的道德品质、过硬的业务技术和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影响深远,而且对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有十分重要的启迪作用。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思嘉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延安时期,大批爱国青年奔赴延安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对其进行了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即要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增强爱国主义理想教育,发挥劳动育人功能,重视典型示范教育。用延安精神铸魂育人,这对当代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强海燕  田建荣  
延安时期的高等教育及其影响强海燕,田建荣延安和陕甘宁边区是今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摇篮。“从1936到1948年,曾经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曾经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人民对于全国人民是有伟大贡献的。””特别是它在教育上的伟大实践和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焦红强  
延安时期的大生产运动推动了劳动教育的探索,拓展了劳动教育的范畴。在人人劳动精神指引下,劳动教育形成了回归自然、多层次联动、推动全面发展等显著特色。借鉴延安时期劳动教育的成功经验,以国家精神指引劳动教育方向,以劳模精神塑造劳动教育社会风尚,以回归自然拓展学校劳动教育空间,以家庭劳动训练铸就劳动教育的根基,推动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创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捐社  孟晓婷  杨鹏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整顿党内主观、教条主义工作作风,在毛泽东等人的推动下,党中央进行了延安整风运动,并积极动员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农村进行实地调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调查研究组织体系,取得了瞩目的调查研究成果。当前中国农村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发展战略的制定和调动农民积极性离不开调查实践。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农村调查活动为党的工作以及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深远的现实启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捐社  孟晓婷  杨鹏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整顿党内主观、教条主义工作作风,在毛泽东等人的推动下,党中央进行了延安整风运动,并积极动员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农村进行实地调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调查研究组织体系,取得了瞩目的调查研究成果。当前中国农村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发展战略的制定和调动农民积极性离不开调查实践。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农村调查活动为党的工作以及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深远的现实启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戴小江  
延安时期,徐特立不仅在边区的职业教育理论方面辛勤耕耘,也亲自投身于边区的职业教育实践。他从新中国今后将要建成一个工业国家的需要出发,提出教育、科研和生产三结合及学用结合等职业教育思想,并在鲁迅师范学校和延安自然研究院得到成功实践。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锋  
延安是我们党建立的第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学城。延安时期高等教育是一次发展新型教育、创建新型大学的伟大探索。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来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践创新。中共中央在延安13年,由弱变强,转败为胜,为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党在陕甘宁边区全面进行了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积累了局部执政的成功经验,特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鲁杰   王媛  
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的“延安道路”既是党领导的革命大众主义的动员教育之路,又是民族形式、科学内容与大众方式相结合的文化发展之路,更是文化与社会良性互动的社会建设之路,全方位呈现了以乡村文化建设助推民族复兴的实践样态。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完善乡村文化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坚持发挥知识分子的先锋作用,坚持重塑农民的主体性,坚持传承发展民间传统,切实推动乡村社会文化变迁。新时代新征程,扎实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应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智慧,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汇聚多方力量参与,坚持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探索文化治理新路径,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罗光晔  
延安时期中共中央的思政教育,紧密贴合国内外时局发展态势,采取会议宣讲、文件传达等多种形式,科学地分析了国内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与趋向,正确处理了抗战时期是否抗战,速战还是久战,要不要与国民党协力抗战,片面抗战还是全面抗战,以及在国共双方因抗战而发生摩擦的背景下,怎样团结斗争等问题。延安时期中共中央思政教育的成功经验,对今日的思政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肖圆  王瑶  
延安精神内涵丰富,推动了中国革命发展,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承担国家发展重任的高素质人才研究生而言,延安精神可以继续发挥其思想的价值。文章旨在通过思考延安精神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延安精神在当代对于推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巨大作用,探索出延安精神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振声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每当吟诵起著名诗人贺敬之的名作《回延安》,便心潮起伏,激情涌动,心中充满了对革命圣地的向往。前不久,当我终于站在宝塔山上,双手紧抱那座象征着中国革命胜利的延安宝塔时,才深切地感受到,延安是多么厚重的一部史诗,是多么精美的一幅画卷。延安有那么多的革命故事,那么深的精神内涵,让人一辈子都读不完。延安是灯塔,照亮了中国革命的航程。在中国革命面临生死抉择的危急关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国雨龙  徐冬先  邢锡桥  徐畅  
"东北小延安"精神产生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黑龙江东部地区,是对伟大的延安精神的继承与发展,是革命文化体系的优秀成果之一。虽然社会实践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东北小延安"精神内涵仍然不断丰富与发展着。在高校开展"东北小延安"精神教育,有助于大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强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认同感,加强艰苦奋斗的作风培育。文章在于剖析"东北小延安"精神实质基础上,探讨利用"东北小延安"精神这个红色文化资源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燕  
新农村建设以来,延安根据当地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农民增收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紧紧围绕延安特色产业(林果业、畜牧业、棚栽业)建立农村实用型人才开发模式,分层次、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一批适合农村本土需要的新型农民,使农村实现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证了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冷静  
高校作为培育新一代年轻人的文化土壤,如何让高等教育中的思政教育能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观念是当下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深入探讨"延安精神"的内在涵义与跨时代意义,以期达到为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政工人员提供参考作用,更好地开展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目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