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71)
2023(6350)
2022(4895)
2021(4613)
2020(3330)
2019(7652)
2018(7478)
2017(13058)
2016(7209)
2015(8168)
2014(8305)
2013(8049)
2012(7794)
2011(7142)
2010(7543)
2009(6908)
2008(6859)
2007(6337)
2006(5759)
2005(4949)
作者
(20053)
(16960)
(16659)
(15933)
(10569)
(8061)
(7614)
(6537)
(6523)
(6345)
(5797)
(5681)
(5423)
(5176)
(5166)
(5151)
(4876)
(4840)
(4660)
(4624)
(4428)
(4162)
(4135)
(4039)
(3843)
(3813)
(3776)
(3698)
(3557)
(3528)
学科
(29040)
经济(28999)
(22748)
(16995)
农业(15473)
管理(14534)
业经(12090)
中国(11392)
(10124)
企业(10124)
地方(8951)
理论(8665)
方法(8438)
教育(7194)
农业经济(7182)
(6994)
(6905)
(6524)
(6473)
发展(6094)
(6076)
建设(5689)
收入(5542)
(5316)
数学(5235)
工作(5157)
数学方法(5148)
(5087)
教学(5030)
(4915)
机构
学院(102784)
大学(99874)
(37095)
经济(35892)
研究(34781)
管理(34595)
理学(28627)
理学院(28246)
管理学(27684)
管理学院(27467)
中国(26637)
(21652)
(20288)
科学(20193)
(18456)
(18199)
(17656)
师范(17538)
中心(16924)
(16226)
(14755)
业大(14369)
研究所(14340)
农业(14055)
北京(13735)
师范大学(13695)
财经(13544)
(12941)
技术(12623)
(12483)
基金
项目(63856)
研究(54085)
科学(49074)
基金(42236)
(35369)
国家(34843)
社会(33463)
社会科(31035)
社会科学(31032)
科学基金(29297)
(27133)
教育(25920)
编号(24945)
成果(22166)
基金项目(21829)
(21318)
课题(18376)
(16093)
资助(15941)
自然(15169)
(14947)
自然科(14743)
自然科学(14741)
重点(14619)
自然科学基金(14466)
(14190)
(13766)
项目编号(13655)
规划(13561)
(13176)
期刊
(55087)
经济(55087)
研究(33260)
中国(30117)
(26104)
教育(22818)
农业(16689)
学报(15142)
科学(14327)
(13662)
大学(13059)
管理(12528)
业经(12177)
学学(11677)
(10693)
金融(10693)
技术(10614)
图书(8631)
农业经济(8008)
农村(7756)
(7756)
职业(7590)
(7093)
问题(6993)
财经(6943)
书馆(6840)
图书馆(6840)
经济研究(6518)
社会(6482)
(6125)
共检索到1704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吴起民  
认识和革新乡村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文化建设的基本问题之一。在进入陕甘宁边区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乡村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持续系统地探索。战争环境下的文化动员政策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城乡文化建设的失衡问题,更难以实现革命文化扎根于乡土的目标。为应对这一问题,毛泽东力图通过群众路线实现中国共产党与乡村民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加强知识群体与基层群众的联系,提高中国共产党对乡村文化的整合效能,推进新文化扎根于乡村社会。这些理论思考和实践经验对于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实践具有重要价值。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鲁杰   王媛  
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的“延安道路”既是党领导的革命大众主义的动员教育之路,又是民族形式、科学内容与大众方式相结合的文化发展之路,更是文化与社会良性互动的社会建设之路,全方位呈现了以乡村文化建设助推民族复兴的实践样态。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完善乡村文化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坚持发挥知识分子的先锋作用,坚持重塑农民的主体性,坚持传承发展民间传统,切实推动乡村社会文化变迁。新时代新征程,扎实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应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智慧,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汇聚多方力量参与,坚持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探索文化治理新路径,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高九江  韩琳  
在延安时期,毛泽东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科学制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彻底清理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障碍,创造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方建斌  杨鹏  
抗战时期,毛泽东成功地实施了对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的农村改造实验。通过经济、文化教育、基层民主政权建设三方面的改革,农村旧有的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被彻底改变,生产力获得极大的解放和发展;广大农民的政治、阶级觉悟和文化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乡村传统权威对基层政权的实质性控制宣告结束。中国共产党由此赢得了最广泛的信任与支持。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梁翠霞  
乡村振兴是党在新形势下必须坚持和发展的重大战略,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布局。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精神文化。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在红色文化资源中汲取精神力量,并不断赋予新内涵,引领中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适应,既能够为农民群众提供精神滋养,又能够激发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也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基础和强大精神动力。广东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实施广东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用红色文化引领和凝聚新时代农村发展的正能量。本文主要探讨了红色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时代价值以及红色文化在广东乡村振兴中的现实困境,并提出了相关实践路径,以期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王润泽  孙权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在实践中形成了群众性原则。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新闻宣传工作群众性原则成熟完善的重要时期。以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来指导新闻宣传工作的群众性原则是党报党刊的重要特质,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继承和创新,它和党报的党性原则是统一的。党报党刊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坚持为群众服务,动员、组织、教育群众,向群众宣传、引导群众、向群众学习,理顺了党和群众之间的沟通渠道,在新闻宣传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群众性原则的具体实践还包括运用群众熟悉的标语、口号、公开演讲、歌谣、黑板报等形式进行革命传播,以更易为群众所接受。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戴小江  
延安时期,徐特立不仅在边区的职业教育理论方面辛勤耕耘,也亲自投身于边区的职业教育实践。他从新中国今后将要建成一个工业国家的需要出发,提出教育、科研和生产三结合及学用结合等职业教育思想,并在鲁迅师范学校和延安自然研究院得到成功实践。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建华  
延安时期,巫神在乡村社会具有的特别权威,使得中共改造巫神借用了二流子的符号,并使得对二者的改造交织在一起。根据地乡村社会改造虽离不开权力的强制性,但通过思想改造的自我呈现与组织纪律的社会再生产,展示了群众自我改造的运动景观,可以说,超越了西方相关社会理论的简单逻辑,促进了社会现代性的成长。根据地运动式社会改造虽然不能根除观念世界中的"他者",但当群众熟悉了社会运动的民主形式后,也在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丰富着运动的内容与形式。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宇征  
传统中国,国家政权无力深入乡村,农民以家庭、宗族为合作单位的乡族式社会资本占主导地位。新中国成立前后,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通过一系列手段对传统乡村社会资本进行改造,以期达到农民与国家协同行动、互惠合作的目的。然而,在打破农村传统社会资本的同时,政权并没有代之以行之有效的现代社会资本。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崔会保  
组织文化问题是组织管理的深层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各类组织提升管理水平的一个瓶颈,需要在学习西方经验的基础上探索适合自己的组织文化管理思想和方法。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十分重视思想文化建设,他的远见卓识和实践经验,对于当今的组织文化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具有很强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谢乾丰  朱艳琳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是新时代进一步解决好“三农”问题、发展好“三农”工作、推进“三农”工作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重要方面。江西省一直致力于“文化强省”建设,作为“文化强省”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工作领域,近年来,江西省乡村文化建设步伐加快,措施得力,成效显著,为“文化强省”目标的顺利实现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一项特殊工程,乡村文化建设需要在充分厘清概念、消解瓶颈、科学规划、融合发展、统筹协调等多种综合性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久久为功,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孟菊香  艾岚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金鸣娟  
坚决惩治腐败,是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面对现实的反腐败斗争,重温建国前后毛泽东的反腐败理论与实践,对于贯彻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推动当前反腐败斗争的健康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及实践指导作用。一、未雨绸缪,充分做好反腐败斗争的思想准备作为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和历史学家,毛泽东历来重视反对剥削阶级思想的侵
[期刊] 求索  [作者] 何绍辉  
毛泽东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开展了独特的社会治理实践,形成了丰富的社会治理思想。这一思想以土地革命、社会组织、社会关系和社会风气作为农村社会治理的基石、纽带、关键和重点,虽因历史条件的限制存在一定局限,但这一思想反映和体现了最广大农民的期盼和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理论孕育的基础,指导了各个时期的社会主义农村道路探索,对当前我国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有重要借鉴价值。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杜晓燕  李景平  尚虎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