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02)
2023(8354)
2022(7245)
2021(7060)
2020(5722)
2019(13808)
2018(14010)
2017(24673)
2016(15087)
2015(17692)
2014(18332)
2013(17305)
2012(16380)
2011(14999)
2010(15634)
2009(13785)
2008(14095)
2007(13084)
2006(11306)
2005(10387)
作者
(41674)
(34819)
(34552)
(33417)
(21954)
(16819)
(16275)
(13696)
(13297)
(12920)
(11668)
(11663)
(11472)
(11102)
(11058)
(11038)
(10887)
(10279)
(10275)
(10081)
(8945)
(8813)
(8511)
(8370)
(8081)
(7906)
(7898)
(7827)
(7224)
(7144)
学科
(50038)
经济(49981)
管理(34230)
(31286)
(24301)
企业(24301)
方法(24032)
教育(22208)
数学(21039)
数学方法(20792)
中国(20014)
(15954)
理论(13971)
(13958)
(13656)
教学(11262)
地方(10512)
农业(10325)
(10077)
业经(10024)
(9630)
贸易(9622)
(9316)
(8546)
(8255)
财务(8233)
财务管理(8198)
(7889)
银行(7865)
技术(7833)
机构
大学(207253)
学院(205159)
(71903)
研究(71253)
经济(69771)
管理(67676)
理学(56948)
理学院(56136)
管理学(54844)
管理学院(54415)
中国(48988)
(46144)
科学(44013)
(38435)
师范(38145)
(37156)
(35757)
教育(35623)
(35225)
(34482)
研究所(33405)
中心(32794)
师范大学(30808)
北京(30293)
技术(29493)
业大(29448)
(28190)
财经(27340)
农业(27015)
职业(25979)
基金
项目(124477)
研究(100286)
科学(95920)
基金(82134)
(70041)
国家(69205)
科学基金(57033)
社会(56663)
教育(56107)
社会科(53067)
社会科学(53048)
(51991)
编号(46615)
(45105)
基金项目(42609)
成果(41266)
课题(35792)
自然(34548)
资助(34167)
自然科(33627)
自然科学(33615)
自然科学基金(32990)
(30225)
重点(29780)
(29109)
(28057)
项目编号(27068)
(26780)
规划(26130)
(25597)
期刊
(82955)
经济(82955)
研究(69771)
教育(62711)
中国(54196)
学报(31530)
(30749)
(29841)
科学(26617)
技术(25404)
大学(24430)
管理(22644)
学学(20955)
农业(20433)
职业(18413)
(16148)
金融(16148)
业经(13835)
财经(13696)
图书(13123)
经济研究(12539)
技术教育(12493)
职业技术(12493)
职业技术教育(12493)
(11842)
(11811)
论坛(11811)
(11589)
问题(11020)
(10477)
共检索到3242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戴小江  
延安时期,徐特立不仅在边区的职业教育理论方面辛勤耕耘,也亲自投身于边区的职业教育实践。他从新中国今后将要建成一个工业国家的需要出发,提出教育、科研和生产三结合及学用结合等职业教育思想,并在鲁迅师范学校和延安自然研究院得到成功实践。
[期刊] 求索  [作者] 伍春辉  
徐特立是现代中国教育家的杰出代表。他的教育理念与思想既有对包括人本主义教育思潮在内的西方教育理念的借鉴,又有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智慧传承;既反映了转型期社会情势对于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又坚持"教育为政治服务"的特殊使命。其教育的理念和思想渊源还与其丰富、跌宕的教育实践与人生履历密切相关,因而具有特殊意义,对当代教育也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启华  
徐特立同志(1877—1968)是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教育家。他从19岁开始教书,毕生从事教育事业,70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新民主主义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为社会主义教育建设做了奠基工作。他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非常丰富,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一笔宝贵财富。本文仅就徐特立的德育思想,作一初步探讨。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王润泽  孙权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在实践中形成了群众性原则。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新闻宣传工作群众性原则成熟完善的重要时期。以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来指导新闻宣传工作的群众性原则是党报党刊的重要特质,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继承和创新,它和党报的党性原则是统一的。党报党刊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坚持为群众服务,动员、组织、教育群众,向群众宣传、引导群众、向群众学习,理顺了党和群众之间的沟通渠道,在新闻宣传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群众性原则的具体实践还包括运用群众熟悉的标语、口号、公开演讲、歌谣、黑板报等形式进行革命传播,以更易为群众所接受。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建德  杜红荣  
延安时期,延安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期间,孕育形成了既要学生成才,又要学生成人的高校思想教育目标;既有统一的标准,又有很强的针对性的高校思想教育要求;既重视内容的安排,又重视形式的选择的高校思想教育方法;既注重理论教育,又注重社会实践的高校思想教育途径,以及既重视言传,又重视身教的高校思想教育的原则等。这些教育思想与实践经验,不仅对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高尚的道德品质、过硬的业务技术和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影响深远,而且对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有十分重要的启迪作用。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思嘉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延安时期,大批爱国青年奔赴延安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对其进行了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即要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增强爱国主义理想教育,发挥劳动育人功能,重视典型示范教育。用延安精神铸魂育人,这对当代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李龙如  
徐特立(1877~1968),原名懋恂,又名立华,湖南省长沙县五美乡人。父亲徐树兆,务农为生。18岁时徐特立就在乡村蒙馆执教,致力于教育事业,先后创办了两所师范,三所小学,一个教师培训班和一所夜校,曾在多所学校任教。1919年,赴法勤工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强海燕  田建荣  
延安时期的高等教育及其影响强海燕,田建荣延安和陕甘宁边区是今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摇篮。“从1936到1948年,曾经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曾经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人民对于全国人民是有伟大贡献的。””特别是它在教育上的伟大实践和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志兵  
民国时期职业教育对学生的实习实践十分重视,在职业教育发展之初就将"工读结合"确定为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把强化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技能训练作为职业教育的基本任务,为职业教育服务于学生的技能提升、满足生计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作出了努力。政府、职业教育界、实业界等都为积极开展"工读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从理论探索、政策措施、实施方法等不同层面进行了探析,对当代职业教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蒋纯焦  
19世纪末,中国传统教育遭遇新教育的挑战;20世纪初,清廷颁行学制,废除科举,全方位、大规模地加快中国教育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进程。教育转型急剧地影响到学生学业的变化和教师职业的更易、徐特立早年读私塾、做塾师,在新政兴学之初告别塾师职业,接受师范教育,从旧式士子转变为现代知识分子,走上做新式教员、创办新式学堂之路,成为近代中国基础教育变革在地方社会强有力的推动者。本文通过探究徐特立早年的人生经历与职业转换,反映了中国基础教育现代转型为教师职业和人才流动所带来的变化,折射出教育转型中个人命运与时代发展的关系。
[期刊] 求索  [作者] 吴起民  
认识和革新乡村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文化建设的基本问题之一。在进入陕甘宁边区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乡村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持续系统地探索。战争环境下的文化动员政策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城乡文化建设的失衡问题,更难以实现革命文化扎根于乡土的目标。为应对这一问题,毛泽东力图通过群众路线实现中国共产党与乡村民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加强知识群体与基层群众的联系,提高中国共产党对乡村文化的整合效能,推进新文化扎根于乡村社会。这些理论思考和实践经验对于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实践具有重要价值。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锋  
延安是我们党建立的第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学城。延安时期高等教育是一次发展新型教育、创建新型大学的伟大探索。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来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践创新。中共中央在延安13年,由弱变强,转败为胜,为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党在陕甘宁边区全面进行了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积累了局部执政的成功经验,特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潘晓  
陈炽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维新思想家。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背景下,为探索救国与富强之路,陈炽深研经济学,形成丰富深邃的经济思想,并为国家经济近代化设计了实施方案。在他的近代化方案中,特别重视职业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主张发展职业教育以富国强国与富民养民,主张改革科举制度以发展职业教育。陈炽的职业教育思想不仅丰富了当时的变革资源,而且其职业教育思想中重视场景实训、重视多元参与和重视职业补习教育对今天的职业教育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牛金成  
潘文安认为职业是个人维持生计之道,也是个人对社会应尽职分之道,职业教育并不是限于狭隘的个人问题,其真义与责任在于帮助别人,关注社会;他主张在小学进行职业熏陶、中学进行职业训练,并在中小学的最后一年开展职业指导与升学指导,职业指导"非一时的而为继续的""、非盲从的而为科学的",择业的标准就是人与事的适合,以"求个性之完全的发达"和让适当的人做适当的事。他主张基于就业开发职校课程,呼吁职校课程走就业化之路。他的职业指导思想对当时的职业教育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且对当今职业教育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付晓红   郑金凤   刘伟坤  
近代中国教育思潮不断产生,近代职业教育也从诞生到逐渐形成体系并不断完善。谢荫昌作为近代教育学家,尤其关心和支持职业教育事业,为东北职业教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系统梳理和分析谢荫昌的职业教育思想和实践概况,不仅有助于全面认识其教育思想,也对当前职业教育发展有所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