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58)
- 2023(14134)
- 2022(11660)
- 2021(10802)
- 2020(8823)
- 2019(19777)
- 2018(19478)
- 2017(36886)
- 2016(19854)
- 2015(22454)
- 2014(22182)
- 2013(22471)
- 2012(21173)
- 2011(19436)
- 2010(19872)
- 2009(18674)
- 2008(18817)
- 2007(17105)
- 2006(15692)
- 2005(14789)
- 学科
- 济(97965)
- 经济(97840)
- 业(87747)
- 企(69229)
- 企业(69229)
- 管理(65731)
- 农(47657)
- 方法(34442)
- 农业(31850)
- 业经(31790)
- 中国(31376)
- 财(26792)
- 数学(26367)
- 数学方法(26217)
- 地方(22927)
- 制(21450)
- 贸(18962)
- 贸易(18939)
- 技术(18556)
- 易(18446)
- 务(17905)
- 财务(17884)
- 财务管理(17860)
- 策(17172)
- 企业财务(16862)
- 和(16131)
- 银(16051)
- 银行(16041)
- 体(15942)
- 发(15768)
- 机构
- 学院(294810)
- 大学(287955)
- 济(136695)
- 经济(134365)
- 管理(115452)
- 研究(104496)
- 理学(97597)
- 理学院(96626)
- 管理学(95646)
- 管理学院(95077)
- 中国(85600)
- 财(61698)
- 京(61409)
- 农(59641)
- 科学(57713)
- 所(52538)
- 中心(48042)
- 财经(47656)
- 江(47562)
- 研究所(46684)
- 农业(45259)
- 经(43231)
- 业大(42700)
- 经济学(41379)
- 北京(39469)
- 州(37479)
- 范(37278)
- 经济学院(37251)
- 师范(37007)
- 院(36321)
- 基金
- 项目(183147)
- 科学(146987)
- 研究(140530)
- 基金(134356)
- 家(115088)
- 国家(113888)
- 科学基金(98822)
- 社会(94409)
- 社会科(89262)
- 社会科学(89243)
- 省(71998)
- 基金项目(70135)
- 教育(61743)
- 自然(59002)
- 划(58532)
- 自然科(57685)
- 自然科学(57670)
- 编号(56971)
- 自然科学基金(56709)
- 资助(53785)
- 成果(46034)
- 发(45622)
- 部(41979)
- 创(40675)
- 重点(40551)
- 业(40128)
- 国家社会(39753)
- 课题(39063)
- 发展(38245)
- 展(37646)
- 期刊
- 济(168617)
- 经济(168617)
- 研究(95266)
- 中国(67933)
- 农(62623)
- 财(48703)
- 管理(46492)
- 农业(42357)
- 科学(41088)
- 学报(39579)
- 融(35362)
- 金融(35362)
- 业经(32678)
- 大学(31806)
- 学学(29917)
- 教育(29392)
- 技术(26658)
- 经济研究(25460)
- 财经(24440)
- 问题(22569)
- 业(22547)
- 经(21301)
- 世界(18552)
- 贸(17721)
- 技术经济(17399)
- 国际(15564)
- 农村(15539)
- 村(15539)
- 经济问题(15208)
- 农业经济(15087)
共检索到4776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魏彩苹
大力发展农业,是延安时期发展经济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中国共产党解决边区物质民生问题的重要途径。面临经济基础十分薄弱的陕甘宁边区,党和边区政府因地制宜,颁布实施了减租减息、鼓励垦荒、农贷扶持、发展农业科技等一系列开发农业的政策,并在生产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了互助合作劳动、劳动竞赛、典型带动等调动群众劳动积极性的崭新方式,积累了丰富经验,对今天发展新型农业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延安时期 农业开发 史实考察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苗文龙 汪凡丁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领导陕甘宁边区(以下简称边区)人民,建立了独立自主的货币金融体系,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了资源配置、经济管理、政策调控等重要功能,解决了革命时期的财政困难和战略物资短缺等决定党和边区生死存亡的问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发挥了特殊而重要的作用。货币政策是货币金融体系的顶层设计,是调控货币金融体系运行方向和效率的指挥棒。研究延安时期边区的货币政策及其经济思想,有助于构建中国本土的金融理论,有助于从根源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延安时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捐社 孟晓婷 杨鹏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整顿党内主观、教条主义工作作风,在毛泽东等人的推动下,党中央进行了延安整风运动,并积极动员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农村进行实地调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调查研究组织体系,取得了瞩目的调查研究成果。当前中国农村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发展战略的制定和调动农民积极性离不开调查实践。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农村调查活动为党的工作以及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深远的现实启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捐社 孟晓婷 杨鹏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整顿党内主观、教条主义工作作风,在毛泽东等人的推动下,党中央进行了延安整风运动,并积极动员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农村进行实地调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调查研究组织体系,取得了瞩目的调查研究成果。当前中国农村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发展战略的制定和调动农民积极性离不开调查实践。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农村调查活动为党的工作以及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深远的现实启示。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贾翠玲
陕甘宁边区高等学校图书馆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谱写了中国图书馆事业史上的辉煌篇章,其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办馆经验、求实创新的办馆形式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对当今延安地区高校图书馆的建设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凤霞 王常旭
抗日战争时期是陕甘宁边区成人教育大发展的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高度重视和指导下,成人教育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办学计划和目标,获得了空前的大发展:大规模、有计划、有组织的干部教育为成人教育之首;各级各类学校的建立使成人教育达到高潮;学用结合、三位一体的社会教育是成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陕甘宁边区成人教育的大发展对今天成人教育的发展有着启迪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抗战时期 陕甘宁边区 成人教育发展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许建平
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由四种成分构成:公营、合作、个体和私营经济(当时称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以往对根据地经济建设的研究,多集中在公营、合作方面,忽视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一面。这形成了缺陷,不能反映新民主主义经济发展的全貌。因此,弄清当时私营经济的发展状况,是根据地经济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不仅在政治上居中央发言人的地位,它还是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典范。回顾这段历史中私营经济的发展,探讨其成功经验,对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借鉴和现实的意义。
[期刊] 求索
[作者]
侯强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特别是在延安时期,在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的指导下,十分注重科学精神的培育与弘扬。党领导下的科技工作一直坚持为革命服务的方向,科技事业随着革命进程的发展而发展。党对科学精神的培育与弘扬不仅引领了革命根据地科技事业的发展,为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推进了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的形成,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技思想。
关键词:
延安时期 科学精神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于宁宁 刘莉亚
1940年国民党政府执行反共政策,开始对陕甘宁边区实行经济封锁,边区外援补给减少,财政日益困难。1941年初"皖南事变"发生后,国民党政府不仅停发八路军军饷,而且加紧对边区实行经济封锁,边区财政被迫走上自给的道路。为克服边区政府经济上的严重困难,弥补财政之急需,充实抗战财力,1941年2月边区政府决定发行建设救国公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于宁宁 刘莉亚
1940年国民党政府执行反共政策,开始对陕甘宁边区实行经济封锁,边区外援补给减少,财政日益困难。1941年初"皖南事变"发生后,国民党政府不仅停发八路军军饷,而且加紧对边区实行经济封锁,边区财政被迫走上自给的道路。为克服边区政府经济上的严重困难,弥补财政之急需,充实抗战财力,1941年2月边区政府决定发行建设救国公债。
关键词:
公债 债券 陕甘宁边区 边区政府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季耘刚
新型富农经济是指在新民主主义制度下主要靠辛勤劳动和善于经营而发展起来的革命的富农经济。在其发展的一定阶段,虽请有一些雇工,但已不同于普通富农,更有别于旧式富农。它在经济上“是努力劳动和发展生产的模范”,政治上“是拥护革命和公私兼顾的模范”,是农业战线上新兴的生产力和先进的生产方式。在落后的农业和新民主主义制度下发展这种新型富农经济是十分有益的,完全必要的,抗日战争时期的陕甘宁边区在这方面进行了成功的实践。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课题组
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实行经济封锁,加上日军频繁轰炸、边区自然灾害频发、难民和脱产人口不断增加,财政困难日益加剧。为充实抗战财力,发展生产事业,争取抗战胜利,边区政府发行了建设救国公债,缓解了财政困难,为后来开展“大生产运动”、建设自给自足的边区经济奠定了重要基础。陕甘宁边区顺利发行建设救国公债,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红色政权的信心和支持,也筑牢了党与边区群众的命运共同体。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抗日战争时期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马文珠 栗洪武
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教育是在抗战救国状态下的政治动员和思想教育运动。中共实行男女平等的核心在于消弭传统乡村社会中的性别差异,使广大乡村妇女获得与男性一样的受教育权、发展权,实现男女两性作为社会共同劳动者、生产者的身份构建与社会性别转换。边区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在保护乡村妇女切身利益、满足妇女具体需要的基础上,通过识字扫盲、废除缠足、普及科学卫生知识、实行婚姻自由等,促进了边区妇女的自由与解放,也使“男女平等”的价值追求逐步内化为边区民众的思想意识与自觉行为,从而为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制定和落实奠定了深厚的社会基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鲁杰 王媛
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的“延安道路”既是党领导的革命大众主义的动员教育之路,又是民族形式、科学内容与大众方式相结合的文化发展之路,更是文化与社会良性互动的社会建设之路,全方位呈现了以乡村文化建设助推民族复兴的实践样态。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完善乡村文化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坚持发挥知识分子的先锋作用,坚持重塑农民的主体性,坚持传承发展民间传统,切实推动乡村社会文化变迁。新时代新征程,扎实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应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智慧,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汇聚多方力量参与,坚持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探索文化治理新路径,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阎庆生 黄正林
本文主要利用陕西省档案馆所编的有关资料 ,对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税收政策、税收法律制度、税收管理和历史地位作了研究。认为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建立健全了各种税收法律制度 ,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税收体系 ,使税收成为皖南事变后边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税收不仅推动了边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 ,而且对边区商业贸易、反封锁和反倾销的经济斗争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税收政策 税法 税收管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