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96)
2023(3092)
2022(2590)
2021(2432)
2020(2093)
2019(4662)
2018(4603)
2017(8558)
2016(4884)
2015(5470)
2014(5327)
2013(5331)
2012(5005)
2011(4658)
2010(4872)
2009(4505)
2008(4380)
2007(3990)
2006(3410)
2005(3098)
作者
(16173)
(13615)
(13493)
(12945)
(8672)
(6726)
(5957)
(5368)
(5251)
(4987)
(4862)
(4824)
(4544)
(4439)
(4371)
(4242)
(4125)
(4056)
(4045)
(3844)
(3593)
(3363)
(3348)
(3097)
(3085)
(3030)
(3010)
(2847)
(2839)
(2804)
学科
(17723)
经济(17709)
管理(11765)
(11208)
(8921)
企业(8921)
方法(7178)
(7025)
数学(6220)
数学方法(6144)
(5214)
地方(5212)
(4643)
中国(4161)
土地(3807)
(3761)
土壤(3748)
农业(3655)
业经(3610)
资源(3481)
(3368)
财务(3356)
财务管理(3351)
(3266)
森林(3266)
(3262)
企业财务(3173)
(3164)
环境(3151)
生态(2900)
机构
大学(69473)
学院(69001)
研究(27503)
管理(23839)
(23147)
经济(22596)
中国(20518)
理学(20218)
科学(20105)
理学院(19868)
管理学(19267)
管理学院(19141)
(17597)
(17541)
(15280)
业大(15090)
研究所(14139)
农业(13497)
中心(12580)
北京(11588)
(11519)
(10936)
(10932)
(10670)
(10095)
师范(9990)
资源(9336)
农业大学(9073)
科学院(8998)
(8994)
基金
项目(49618)
科学(38019)
基金(35528)
(33624)
国家(33386)
研究(32101)
科学基金(26968)
自然(19928)
自然科(19354)
自然科学(19348)
自然科学基金(18989)
基金项目(18773)
社会(18747)
(18545)
(17636)
社会科(17559)
社会科学(17551)
资助(14717)
教育(14171)
重点(12053)
编号(11959)
计划(11252)
(10742)
科技(10341)
(10261)
科研(10193)
(9483)
课题(9426)
成果(9258)
创新(8902)
期刊
(27714)
经济(27714)
研究(18758)
学报(16682)
中国(16073)
(14889)
科学(14524)
大学(12003)
学学(11534)
农业(9976)
(8808)
林业(7586)
管理(7562)
教育(6786)
(6094)
资源(5946)
(5665)
金融(5665)
业经(5372)
业大(4950)
技术(4500)
(4330)
科技(4242)
问题(4112)
财经(4017)
经济研究(3799)
(3397)
统计(3393)
农业大学(3301)
自然(3180)
共检索到1062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雅如  康慕谊  宋富强  
为研究陕西省延安市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效果,选取退耕还林前的1995年、退耕还林初期的2000年以及退耕还林后期的2007年作为研究时点,采用USLE模型测算退耕还林前后延安市的土壤侵蚀量变化,并运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从不同时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2个方面对土壤保持服务功能价值进行对比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从1995—2007年,延安市的土壤保持总量呈先减少后增加的态势;2)1995、2000、2007年延安市农林牧业土壤保持功能价值总量分别为1 076.84亿、911.04亿、1 341.59亿元,在此3期的价值量评估中,土壤肥力保持的价值量占总价值量的98%以上;3)1995—2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姚蓉  
该文以退耕还林试点市延安为研究对象,运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法,对延安市1997~2009年间耕地变化动态与粮食生产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998~2003年延安市耕地压力指数、最小耕地面积呈上升态势,2003年后则趋于下降;近些年耕地压力指数略高于1,区内耕地压力、粮食供需矛盾有所缓解,但粮食安全问题依然存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侯孟阳  姚顺波  邓元杰  丁振民  鲁亚楠  郑雪  李雅男  
在退耕还林工程背景下,以退耕还林实施后生态效果较显著的延安市为研究对象,基于解译的三期影像数据,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在2 km×2 km的格网尺度下测算延安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服务价值(ESV),并结合空间探索性数据分析,探讨ESV的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的时间变化特征及空间转移的关联性和异质性。延安市的实证分析显示:(1)1990-2015年间,ESV的增减主要发生在耕地、林地和草地之间,林地和草地ESV合计转入21.29亿元,且转入量主要发生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之后;(2)生态服务功能主要由林地和草地提供,ESV的时间变化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促进ESV的增长,2001-2015年间增长了5.34%;(3)空间探索性分析显示,ESV在格网尺度下呈现出显著的"南高北低"分布格局,并在空间上表现出正向的集聚性和依存性,ESV的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效果比较明显,并且高高集聚区与林地、草地的空间分布相吻合,低低集聚区与耕地、城乡建设用地的空间分布相吻合。整体而言,延安市土地利用类型转移和ESV的增减变化与推行退耕还林工程在时间上呼应、在空间上匹配,政府主导的退耕还林工程对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护起到显著的积极作用。因此,对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服务功能,以耕地为主的北部地区应在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基础上,注重农业生产与生态效益平衡,而林草资源丰富的南部地区则继续发挥生态屏障的调节作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春梅  刘艳红  邵彬  赵景刚  
为了评价退耕还长白落叶松对土壤碳的影响,该文以中国东北地区的敦化市为例,选择了7个退耕后演替的不同时间序列的长白落叶松样地,及其附近的250年生原始林作为土壤长期碳汇潜力的一个参照,通过采集矿质土壤样品,并测定生物量碳、凋落物碳,研究长白落叶松第1个轮伐期间土壤碳量和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退耕后12年碳密度降低到最小量75.87 Mg/hm2,然后逐渐恢复;在退耕21年的时候,土壤有机碳恢复到农田的水平,即84.28 Mg/hm2.21年后土壤碳密度出现净积累.造林后33年,土壤碳的增加和减少与生物量碳的累积相比是比较小的,而长期来看(250年),土壤碳库占整个生态系统碳库的63.4%.这种情况...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宋阳  严平  刘连友  曹彤  牟莹莹  岳兴玲  
对延安地区11个农业县退耕前后耕地/播种总面积、种植业结构、农业投入、粮食、油料产量与单产量以及农民年均纯收入的变化进行了研究,探讨了退耕还林对延安地区农业经济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退耕还林优化了农村的种植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全面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并给农村经济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彭文英  张科利  陈瑶  杨勤科  
退耕还林是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论文以退耕历史较长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塞县为例,选取不同类型植被恢复和不同恢复年限的退耕样区,探讨了退耕还林还草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坡耕地退耕后,遭侵蚀破坏的土体构型渐趋恢复,土壤容重、pH值减小,毛管孔隙度、饱和含水量等增大;土壤有机质增加了2.75倍,碳增加了27.29%,氮增加了46.79%;而且,土壤速效养分增加的速度大于土壤全量元素增加的速度。土壤质量恢复效益最大的是刺槐林地,其次是柠条灌木地,最小的是撂荒地。混交林土壤全氮含量最高,柠条最利于铵态氮、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的积累。不同类型植被,土壤速效养分的差异比土壤全量元素间的差异明显...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沈茂英  陈光凤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史恒通  赵伊凡  吴海霞  
研究生态脆弱区多维贫困的产生原因及影响机理,对农村地区减贫和长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以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区为例,对农户的多维贫困进行了测度和识别,并利用微观调查数据和Probit、Tobit模型,实证研究了社会资本对贫困地区农户多维贫困的影响。研究表明,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区农户贫困发生率较高,37. 82%的农户陷入多维贫困,25. 93%的农户收入维度贫困;社会网络、社会信任、社会参与均对多维贫困指数和多维贫困识别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社会声望对多维贫困识别影响显著,但对多维贫困指数影响不显著;总社会资本量能显著抑制农户多维贫困的发生概率和减轻贫困程度。此外,家庭成员是否居住在一起对农户多维贫困产生负向影响,相对于男性为户主的家庭,女性户主家庭更易产生贫困缺失。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璞  姚顺波  
文章依据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分析了退耕还林地区能力贫困的发生机理,并构建可行能力维度及功能指标,采用模糊评价法对陕西省志丹县退耕还林农户的能力贫困做出评价。评价结果显示退耕前后均有95%左右的农户存在不同程度的能力贫困,而退耕后整体能力贫困水平有小幅下降,但部分农户的基本生活与社交能力在退耕后受损,处于绝对能力贫困状态。并且发现家庭人均纯收入、地理条件对能力贫困各维度存在显著影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康博文  刘建军  侯琳  韩黎明  
运用生态系统健康理论建立了城市森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对延安市不同类型城市森林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延安市各类型城市森林综合健康指数为0.32~0.82,各类型森林间健康状况差异较大,风景林为良好,防护林、行道树为较好,纪念地、专用绿地为一般,广场游园和道路绿地较差。城市森林健康水平取决于建设者和管理者的目标和技术,发展城市经济、提高居民收入、改良森林群落结构,是改善和维持城市森林健康的必由之路。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吕粉桃  韩泽  张伟华  周心澄  
文章主要分析研究了青海省大通县不同退耕年限云杉林+中国沙棘植被根系状况、土壤容重、入渗性能及抗冲性能,同时在一定范围内指出了前三者对后者的影响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退耕年限的延长,地下根系逐渐增多,土壤容重逐渐减小,初渗率、稳渗率、抗冲性能呈逐渐增大的趋势。与农耕地相比,土壤表层(0~20cm)有效根(根茎<1mm)对土壤抗冲性能的强化值,按照退耕年限(8年,14年,19年,27年,50年,55年)依次为25.94%,36.42%,63.40%,137.04%,415.17%,708.13%。土壤表层(0~20cm)容重、稳渗率与土壤抗冲性的皮尔逊相关均达0.01显著水平;表层<1mm根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谢红霞  李锐  杨勤科  李静  梁伟  
【目的】通过定量评估退耕还林(草)和降雨变化对延河流域土壤侵蚀的影响,为延河流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流失治理和环境建设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利用延河流域日降雨、数字高程模型、土壤类型图、土地利用图和植被覆盖图,运用RUSLE模型,在ArcGIS平台的支持下计算流域1997年和2000年土壤侵蚀量,并分别模拟了退耕还林(草)和气候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由于降雨的变化,研究区年降雨侵蚀力均值由1997年的775.32MJ·mm·hm-2·h-1·a-1增加到了2000年的1292.07MJ·mm·hm-2·h-1·a-1,降雨大大加剧了流域土壤侵蚀;由于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实施,坡耕地面积大...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高凤杰  张柏  王宗明  宋开山  任春颖  雷国平  宋戈  宁静  
本文采用通用水土流失方程USLE得到牡丹江市退耕还林前后水土流失量,并借助GIS空间分析得到退耕还林前后各侵蚀等级的转移矩阵、地形要素的分布指数以及各用地类型的侵蚀强度指数,全面、科学地揭示了退耕还林前后水土流失的演变规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退耕后剧烈侵蚀面积大量减少,由退耕前的3161.52km2减少到退耕后的672.38km2;极强度侵蚀面积大量增加,由退耕前的691.32km2增加到退耕后的2822.72km2。(2)退耕后,中山地带因植被覆盖增强其水土流失大大减弱;山前平原因耕地资源减少,人为加大土地开发利用强度而导致更容易发生水土流失。(3)>15°坡度是退耕还林的主要...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杜纪山  陈应发  孔忠东  
根据退耕还林工程的建设特点,按照"全面、定量、客观、易用"的基本思路,构建了退耕还林工程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退耕还林地选择、种苗品质、造林成效、林分结构、抚育管护、组织领导、规划设计、检查验收、政策兑现、档案管理、后续管理等30个评估指标。基于国家级调查数据和相关资料,应用本评估指标体系及其计分标准,能够对省级退耕还林工程的建设质量进行科学评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谷振宾  王立群  
改善生态环境是我国退耕还林工程的核心目标,工程建设的生态影响与可持续性备受关注,对工程进行全面、客观的生态影响评估尤为重要。本文回顾了退耕还林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总结了已有研究中退耕还林生态影响评估的角度、定性与定量评估方法,以及对小范围内治理效果的评述。本文在肯定已有研究对退耕还林生态影响评估的积极意义的同时,认为应进一步研究如何解决好评估角度的选取、评估方法的完善和评估结果的可比性等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