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04)
- 2023(3998)
- 2022(3219)
- 2021(3313)
- 2020(2516)
- 2019(5988)
- 2018(6154)
- 2017(9917)
- 2016(6811)
- 2015(7592)
- 2014(7633)
- 2013(6855)
- 2012(6374)
- 2011(5844)
- 2010(6082)
- 2009(5187)
- 2008(5002)
- 2007(4550)
- 2006(4101)
- 2005(3830)
- 学科
- 教育(18752)
- 济(16485)
- 经济(16460)
- 中国(13216)
- 业(9980)
- 管理(8963)
- 农(7722)
- 方法(7153)
- 理论(6694)
- 数学(6594)
- 数学方法(6495)
- 教学(5895)
- 农业(5602)
- 劳(5219)
- 学(5216)
- 劳动(5201)
- 发(4875)
- 企(4637)
- 企业(4637)
- 发展(4420)
- 展(4298)
- 革(3454)
- 业经(3444)
- 研究(3393)
- 思想(3352)
- 政治(3326)
- 技术(3295)
- 改革(3201)
- 高等(3173)
- 动(3133)
- 机构
- 大学(84734)
- 学院(79218)
- 研究(32419)
- 济(27974)
- 经济(27231)
- 教育(27177)
- 管理(22440)
- 范(22155)
- 师范(22084)
- 京(19631)
- 理学(19165)
- 理学院(18833)
- 师范大学(18507)
- 管理学(18344)
- 管理学院(18166)
- 中国(18002)
- 科学(17347)
- 所(15890)
- 研究所(14453)
- 北京(13328)
- 江(13328)
- 中心(13228)
- 财(12161)
- 职业(12160)
- 技术(12093)
- 院(11413)
- 农(11198)
- 教育学(10516)
- 州(10113)
- 财经(9795)
- 基金
- 项目(48712)
- 研究(44399)
- 科学(40027)
- 基金(32027)
- 教育(29315)
- 家(26919)
- 国家(26535)
- 社会(26265)
- 社会科(24513)
- 社会科学(24509)
- 科学基金(21658)
- 编号(21030)
- 成果(20190)
- 省(19456)
- 划(18965)
- 课题(17699)
- 年(15388)
- 基金项目(15359)
- 规划(13354)
- 部(13279)
- 资助(13211)
- 重点(12493)
- 性(12392)
- 项目编号(12293)
- 教育部(12245)
- 发(12060)
- 度(11234)
- 自然(11183)
- 自然科(10950)
- 自然科学(10950)
共检索到1326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焦红强
延安时期的大生产运动推动了劳动教育的探索,拓展了劳动教育的范畴。在人人劳动精神指引下,劳动教育形成了回归自然、多层次联动、推动全面发展等显著特色。借鉴延安时期劳动教育的成功经验,以国家精神指引劳动教育方向,以劳模精神塑造劳动教育社会风尚,以回归自然拓展学校劳动教育空间,以家庭劳动训练铸就劳动教育的根基,推动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创新。
关键词:
劳动教育 延安时期 大生产 新时代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思嘉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延安时期,大批爱国青年奔赴延安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对其进行了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即要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增强爱国主义理想教育,发挥劳动育人功能,重视典型示范教育。用延安精神铸魂育人,这对当代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延安时期 青年 思想政治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琛 李珂
黄炎培是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创建了中华职业教育社和中华职业学校,对劳动教育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积极探索。黄炎培先生倡导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教育各环节中充分融入劳动内容,在沉浸式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深入挖掘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大力弘扬劳动精神,推进了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高职院校应将"尊重劳动"作为劳动教育的基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劳动理念充分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将劳动教育作为全面育人的重要载体,深入挖掘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将劳动教育作为推进社会观念变革的重要载体,大力弘扬劳动精神。
关键词:
黄炎培 劳动教育 启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建德 杜红荣
延安时期,延安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期间,孕育形成了既要学生成才,又要学生成人的高校思想教育目标;既有统一的标准,又有很强的针对性的高校思想教育要求;既重视内容的安排,又重视形式的选择的高校思想教育方法;既注重理论教育,又注重社会实践的高校思想教育途径,以及既重视言传,又重视身教的高校思想教育的原则等。这些教育思想与实践经验,不仅对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高尚的道德品质、过硬的业务技术和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影响深远,而且对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有十分重要的启迪作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冬冬
德国学校劳动教育历史悠久且实践经验丰富,20世纪初提出的“劳作学校”思想对德国学校劳动教育的缘起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前德国学校劳动教育呈现目标紧随时代服务产业发展需求,课程模块多元学科交叉结构完善等显著特征,对我国学校具有一定的启示及借鉴意义。
关键词:
德国教育 劳动教育 启示 特征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曾雄生
成语"精耕细作"是对中国古老农作法最主要特征的高度概括。这一特征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以后一直存留在千百年来农民的实践之中,但作为一句成语则是在20世纪40年代以后才开始流行,而它的形成又与当时中共领导的延安大生产运动,特别是在运动中被树立为典型的劳动英雄吴满有等模范人物有关。吴满有等人通过"改进农作法",提高产量,支援边区建设,经过媒体报道,其经验被总结为"深耕"、"深耕细锄"或"深耕细作",而后这些语汇又可能是受到国统区传入的"精耕"一词的影响,最终在1943年底及1944年定型为"精耕细作",并且在1957年经毛泽东的再次提及之后,受到广泛的重视,成为新中国农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它的使用及影响也已超出农业之外。本文采用概念史的方法,对这一成语的形成过程,对精耕细作的内涵、技术特点及其在棉花生产中的运用进行了梳理,以期对人们经常说到的这一成语有一个更深入完整的理解。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夏少辉
劳动教育是职业教育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激活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需要进行前提性反思,即什么样的劳动才具有立德树人之功能。马克思主义劳动美学以“真正自由的劳动”为逻辑前提,规制出“美”的劳动应具有创造性、社会性、实践性,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供给提供了科学的理论遵循。要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职业院校需要重视劳动教育的人文价值,增加创造性、协作性的劳动供给,不断提升劳动教育供给质量。
关键词:
劳动美学 职业教育 劳动供给 文化价值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明涛 彭嫚丽 莫玉音
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和劳动育人的背景下,探寻国际劳动教育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运用Citespace文献分析工具,对2000-2023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1055篇有关劳动教育的核心文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从2009年起,国际劳动教育研究的文献迅速增长,2017年至今,年均发文量超过60篇。美国学者在该领域的发文量最高,英国、德国、中国、澳大利亚、西班牙和巴西也是劳动教育研究的重要国家。从发文期刊来看,《社会和行为科学》《教育经济学评论》《高等教育》和《应用经济学》等期刊发文量位居前列。研究热点主要包括劳动教育理念及相关政策、劳动教育与个体成长、劳动教育课程与师资建设、劳动教育与劳动力市场、劳动教育与经济社会之间的关系研究等方面。其中高被引论文的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劳动教育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关系研究方面,说明了学术研究的实践导向。基于此,我国继续深化劳动教育研究的方向是:加强劳动教育的政策体系研究,加强对劳动教育实施效果和劳动力市场问题的研究,加强劳动课程体系和劳动师资问题的研究,加强劳动教育的实证研究。
关键词:
劳动教育 劳动育人 劳动力市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大毅
将培养劳动者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作为实现劳动者教育权的手段。将坚持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作为保障劳动者教育权的根本途径。实现高等教育社会服务职能,使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充分享受到教育体制改革的成果是当代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目前,随着现代经济结构的发展,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也呈现出新的趋势:
关键词:
教育公平 当代高等教育 劳动者 毛泽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捐社 孟晓婷 杨鹏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整顿党内主观、教条主义工作作风,在毛泽东等人的推动下,党中央进行了延安整风运动,并积极动员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农村进行实地调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调查研究组织体系,取得了瞩目的调查研究成果。当前中国农村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发展战略的制定和调动农民积极性离不开调查实践。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农村调查活动为党的工作以及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深远的现实启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捐社 孟晓婷 杨鹏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整顿党内主观、教条主义工作作风,在毛泽东等人的推动下,党中央进行了延安整风运动,并积极动员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农村进行实地调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调查研究组织体系,取得了瞩目的调查研究成果。当前中国农村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发展战略的制定和调动农民积极性离不开调查实践。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农村调查活动为党的工作以及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深远的现实启示。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庄西真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次把劳动教育纳入党的教育方针。今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劳动教育的内涵、目标、课程、内容、评价、途径等方面对如何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进行了整体设计。受此影响,"劳动教育"就成为了最近的一个热词,很多人都写文章为《意见》点赞。"五一"国际劳动节,不少媒体依例刊登了一些"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劳动光荣"的文章,尽管在措辞、
关键词:
劳动教育 体力劳动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何得桂 张靖霞
面向现代化强国建设需要,习近平就劳动教育做出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且思想深邃。习近平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中华优秀传统耕读文化的积极传承,也是对中国共产党人教育传统的创新性发展,更是对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的高度凝练。它的核心要义包括以为党育人和为国育才为根本指引,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特别注重劳动精神和劳动技能的相互耦合,重视知行合一与系统治理的深度融合。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践行习近平关于劳动教育重要论述精神有利于增强和贯彻新时代劳动观,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更多担当有为的当代青年,进而助力教育强国建设行稳致远。
关键词:
教育强国 劳动教育 核心要义 当代价值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晓东 黎莎
马克思的服务劳动理论是政治经济学领域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但长期处于争论之中。本文就服务劳动理论的几个核心争议点及其代表性观点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并结合马克思的服务劳动思想对这些核心争议点进行回应,在理论上明确服务劳动的性质类属。在当下中国转入高质量经济发展阶段的实践中,识别服务劳动与第三产业大统计口径中不同劳动类属的区别,有助于探索高质量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同时,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体系必须以实体经济为基础,服务劳动支撑和关联着大量的实体经济内容,发展实体经济的过程中应重视服务的发展。此外,信息技术将进一步释放服务劳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未来可结合互联网情境对服务劳动和现代服务业相关问题展开专门研究。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郝瑜 周光礼 罗云 曾鹿平
中国共产党创建的高等教育"延安模式"始于延安时期的干部教育,经历了从速成培训班到正规学校教育、从干部教育到国民教育的转变。其特征包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实行校长负责制、学者治校和民主管理;重视政治思想理论课教学、强调学以致用;实行分类招考、科学选材、多元录取的招生制度和教学、科研、生产"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高等教育的"延安模式"是当代中国高等教育模式的形成基础,确立了高校办学的中国逻辑,形成了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初始禀赋,开启了中国高校"立德树人"的新模式。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延安模式 中国模式 干部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