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749)
- 2023(2770)
- 2022(2127)
- 2021(2358)
- 2020(1727)
- 2019(4074)
- 2018(4146)
- 2017(5650)
- 2016(4293)
- 2015(4843)
- 2014(5052)
- 2013(4121)
- 2012(3878)
- 2011(3670)
- 2010(3993)
- 2009(3422)
- 2008(3255)
- 2007(3143)
- 2006(2977)
- 2005(2749)
- 学科
- 教育(18996)
- 中国(9512)
- 学(8208)
- 理论(6772)
- 济(6513)
- 经济(6510)
- 教学(5934)
- 思想(4066)
- 政治(3867)
- 革(3542)
- 研究(3511)
- 发(3483)
- 发展(3393)
- 展(3270)
- 思想政治(3251)
- 政治教育(3251)
- 治教(3251)
- 德育(3211)
- 管理(3188)
- 改革(3156)
- 高等(3103)
- 学法(2856)
- 教学法(2856)
- 经济学(2847)
- 教育改革(2781)
- 学校(2601)
- 学理(2517)
- 学理论(2517)
- 生(2402)
- 计算(2270)
- 机构
- 大学(54872)
- 学院(48552)
- 教育(26059)
- 研究(21924)
- 范(19088)
- 师范(19029)
- 师范大学(16017)
- 京(13570)
- 科学(12566)
- 所(10791)
- 济(10781)
- 职业(10773)
- 经济(10251)
- 教育学(10101)
- 技术(9962)
- 研究所(9848)
- 北京(9674)
- 管理(9274)
- 江(9271)
- 中国(8883)
- 中心(8074)
- 院(7720)
- 教育学院(7408)
- 理学(7406)
- 职业技术(7396)
- 理学院(7161)
- 州(6933)
- 管理学(6823)
- 管理学院(6693)
- 技术学院(6440)
共检索到880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吕寿伟
功利主义伦理学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基本信条,表达着公共性的道德理想。然而,一种鼓励人们权衡利弊得失、追求一己之私利的庸俗功利主义正日益渗透到学校,使学校在急功近利的价值引领中走向功利化。功利化的教育通过需要的欲望化将教育的目标置于自身之外,并在个体化的竞争中、在对进步的追逐中放弃教育的价值理想。教育简化为机械性的训练,学习演变为重复性的劳作。功利主义教育的根本问题乃是“精神”问题,它通过对学生自然欲望的鼓励使个体的意志自由不再可能,通过对教育实体的解构而让学生成为原子化世界里的精神流浪者,同时在思维与意志的分离中、在知识与行动的脱节中使精神成为无法走向现实的思维着的精神。学校教育的精神重建一方面需要认识上的精神转向,将教育视为个体的精神历程,另一方面需要方法上的精神和解,实现儿童自然欲望与自由天性、特殊个体与普遍实体等的内在统一,同时还需要推动学校教育在知识、道德、艺术等内容上的精神回归,真正使学校成为追求真、善、美的精神世界。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晟 张艳
在功利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下,美国的高等教育强调大学为社会服务,注重职业教育和研究成果的商业化,呈现出效益型、实践性、服务性、市场性的特征。以威斯康星大学为代表的诸多公立大学贯彻"为国家服务"的办学宗旨。在课程设置上,艾略特设计了"选修制";在科研活动中,麻省理工学院注重"应用研究",形成了"MIT模式"。功利主义教育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但理性主义的缺位和对现实功利的过分强调,同时也阻碍了美国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肖丹
J.S.密尔是一位有着强烈现实关怀的教育思想家,其功利主义教育观赋予个性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深刻凝聚与折射出那个时代的主题,开启了主体有意识地寻求自我发展的一种崭新思维方式。同时,与边沁截然有别,密尔从"质化"层面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着眼,从促进人类社会的整体性长久进步出发,为功利主义教育观增添了更具高尚性和感召力的理论内容,为我们反思当前教育提供诸多启示。
关键词:
功利主义 个性发展 质化幸福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高振宇
儿童哲学主要是在继承和发展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剖析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至关重要。从李普曼的自传式记录中即可发现杜威在实践、艺术、逻辑等方面的思想对其创立儿童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从具体的理论观点来看,在教育即生长、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哲学的理论与实践品格、思维的意义及在学校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学习与探究团体的关系等议题上,儿童哲学直接受到了杜威思想的影响,但又在不同层面上实现了对后者的超越与发展。未来的研究者若要真正了解儿童哲学,有必要走进杜威的思想世界,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教育学领域其他理论流派的观点,丰富和发展儿童哲学的理论体系,以此更好地指导学校教育的实践。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建
对人本主义教育哲学的"断章取义"直接导致当下我国教育对待"人"时"过犹不及",以致人本主义教育哲学的"人的价值"与"存在的意义"在教育中不但没有得以实现,反而异化为控制人与教育发展的外在力量,衍生出诸如偏离常识、引发混乱、制造无序、暴力不断等反社会性问题。因此在教育中,对人的尊重与张扬须回归理性,真正的人本主义教育应是基于自由的限度,使人自由地过着理性宁恬的教育生活。
关键词:
教育哲学 人本主义 自由 理性 反思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庆昌
以专业的眼光看,正在发生的教育评价无疑与教育相关,但很难说完全是对教育自身的评价。在纯粹理论的视野中,教育评价需要进行以下的追问:一种现实的教育活动是否为真;一种真实的教育活动是否有效;一种有效的教育活动是否完美。这一系列追问构成了一种弱功利的教育评价哲学。这种弱功利的教育评价哲学是关于教育评价的形而上的理念,它的最大功用在于对教育者和教育评价者的提醒和启发,可使他们因此而多一分谨慎和反省。
关键词:
教育评价 教育评价哲学 真 有效 完美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孟金卓
中国特色的审计精神源于党领导下的审计实践,具有鲜明的辩证特性与丰富的内涵意蕴。为了满足审计人员的精神需求,审计精神教育需要开展必要的精神生产与精神交往活动,实现个体层面的审计精神内化以及整体层面的审计精神传承。审计精神教育需要彰显政治属性、加强文化认同、融合时代要素,推进知识体系构建、集体记忆塑造、共同体意识构筑,从而将意识形态注入受教育者的价值体系。当前的审计精神教育工作无法全面满足审计人员的精神生活需要,应当通过加强审计精神教育理论研究、提升审计精神教育能力、引导审计精神需求观念等方式来化解教育实践中的主要矛盾。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胡显章
蒋南翔是一位善于灵活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杰出教育家。在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期间,他主张教学是大学的基本功能和中心任务;注重教育对国家建设的社会作用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的本体功能之间的统一;在领导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蒋南翔的教育思想和哲学思维对促进清华大学的建设和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极强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蒋南翔 马克思主义 清华大学 教育哲学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马启鹏 孙龙存
职业教育功利性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澄清其认识误区是理解职业教育功利主义价值取向的逻辑前提,透析功利主义的实质有利于正本清源。理论上,功利主义价值取向是职业教育的应然逻辑;实践上,职业教育功利主义价值取向有着丰厚的践行土壤。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功利主义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向阳
对技术教育价值的探寻,是技术教育得以安身立命的前提和基础。当前,技术教育被片面、狭隘甚至歪曲的理解仍大量存在,其原因无疑复杂而多重,但更深层的原因在于人们对技术贫瘠的认知。只有将技术从"工具"的牢笼中挣脱出来,揭示出技术本身所富含的精神资源,技术教育才有可能超越其单纯的工具价值,更彰显出其求真、至善、臻美的本体价值。
关键词:
技术教育价值 技术哲学 人的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朱富强
现代经济学往往以使用数学工具的程度作为主流和非主流的区别标准,这在中国经济学界甚至发展出一种"数量拜物教"。"数量拜物教"之所以盛行,根本上源于认识论的误区:它没有区别经济现象与自然现象之间的差异,混淆了经济学和自然科学的学科性质,并片面追求形式的优美。数学工具的无节制使用,使现代主流经济学日益形式化和庸俗化,从而暴露出与现实日益相脱节的问题。面对这一问题,部分经济学者并未引起重视,这种学术倾向与经济学主流化的锁定效应有关,更与功利主义的学术风气有关。因此,破除"数量拜物教"的研究取向,必须提防主流化陷阱,进行学风改造。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静互
柯林武德的历史哲学在教育思想方面颇有启示 ,尤其他所提出的“思想”和“思想的重演”的观念值得注意。“思想的历程”跟感觉、感情和想法等非理性的、非媒介的现象不同 ,本质上是以人的理性的、逻辑的侧面作为媒介的一种“论证”过程。因此 ,如果具有“脉络合适性”,“思想”就无论在哪个时代都能够完全重演。柯林武德的这种观点实际上提高了“知识”的永恒价值 ,从教育思想方面来讲 ,这与现代主知主义教育理论有不少相契点。柯林武德的历史哲学所反映的“理性”主义明晰地代表以知识为首要、以其他因素为次要的智育论的一般倾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叶澜
以儒家为主体、儒道释并存的思想格局呈现的价值取向、基本的思维方式及其存在方式构成的中国哲学传统具有存在的独特和意义,它内含着教育精神与智慧,形成了基于中国哲学传统的教育哲学。从天地人相通相生、人应依天道之法而行、人在天地万物之间的特殊地位与关系的天人关系的三层意义,可见天人合一内含的教育精神。以人生为对象的修习践行,是解决人何以成人、立身、成事这一由天人合一引申出的核心问题的重要途径。由此,"教育"一词的中国式表达为"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中国哲学传统中重智慧胜于重知识与经验,导致了中国哲学传统中认识事物方法论和思维方式的独特:重综合思维,着力于整体与关系的认识;形成互通互化的关系思维,并进行关系范型推演;运用时势运转的思维方式,关注转化过程中条件变化和关节点。
关键词:
中国哲学 教育精神 智慧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姚大志
功利主义面临一个巨大的理论困境:要不要进行功利的人际比较?无论是传统的行为功利主义,还是当代的规则功利主义,都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制度功利主义试图克服这个困难:能进行功利的人际比较的地方,就进行人际比较;不能进行人际比较的地方,就按照制度行事。制度功利主义在理论上有两个目的:一个目的是克服原有功利主义的困难,并且对功利主义的基本原则(功利最大化)给予更合理的解释;另外一个目的是挑战主流的自由主义(以权利为基础的自由主义),为功利主义在当代政治哲学中争得一席之地。
关键词:
功利主义 自由主义 制度 权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