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79)
2023(13508)
2022(11812)
2021(11292)
2020(9259)
2019(21193)
2018(21033)
2017(40492)
2016(22008)
2015(24504)
2014(24078)
2013(23455)
2012(21287)
2011(19102)
2010(19000)
2009(17431)
2008(16457)
2007(13979)
2006(12017)
2005(10207)
作者
(60827)
(50198)
(49961)
(47558)
(32106)
(24036)
(22810)
(19803)
(19163)
(17635)
(17223)
(16817)
(15749)
(15515)
(15488)
(15146)
(15070)
(14853)
(14313)
(14217)
(12401)
(12108)
(11910)
(11509)
(11231)
(11176)
(11059)
(11008)
(10043)
(9934)
学科
(82365)
经济(82257)
管理(59199)
(54061)
(44731)
企业(44731)
方法(35595)
数学(30271)
数学方法(29910)
中国(23717)
(21664)
(21451)
(19298)
地方(19055)
业经(18426)
理论(15204)
(14680)
贸易(14670)
农业(14669)
(14188)
环境(13946)
(13853)
(13689)
技术(12478)
教育(12222)
(12142)
财务(12075)
财务管理(12055)
(11547)
(11493)
机构
大学(300000)
学院(298878)
管理(118620)
(113215)
经济(110501)
理学(103223)
理学院(102011)
管理学(100185)
管理学院(99644)
研究(99094)
中国(71219)
科学(63644)
(63531)
(50371)
(48733)
(45582)
研究所(44827)
中心(44529)
业大(44457)
(42470)
师范(42106)
(41624)
财经(41243)
北京(39809)
(37524)
(36727)
农业(35857)
(34792)
师范大学(34310)
经济学(33834)
基金
项目(211729)
科学(166003)
研究(156325)
基金(152102)
(132237)
国家(131136)
科学基金(112565)
社会(97163)
社会科(91805)
社会科学(91785)
(82509)
基金项目(81635)
自然(73365)
教育(71626)
自然科(71574)
自然科学(71556)
自然科学基金(70214)
(70046)
编号(65177)
资助(61230)
成果(52633)
重点(47229)
(45778)
(45252)
课题(44157)
(44007)
创新(40945)
项目编号(40098)
科研(40043)
大学(39504)
期刊
(121846)
经济(121846)
研究(86118)
中国(52084)
学报(46768)
科学(43318)
(41282)
管理(41093)
教育(36865)
(36247)
大学(34790)
学学(32489)
农业(29364)
技术(24158)
(21511)
金融(21511)
业经(20822)
经济研究(19211)
财经(18765)
图书(17800)
问题(17065)
(15991)
(15115)
科技(14691)
理论(14373)
现代(14026)
资源(13507)
实践(13401)
(13401)
(13340)
共检索到4213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锦棠  姚圣  田银生  
英国康泽恩城市形态学的研究认为住区是构成城镇景观的三种重要"空间单元"之一。该方法主要从地平面、建筑类型和功能用途三种形态复合来研究物质空间的特征。其住区研究的成果集中在三个方面:物质形态特征、住建活动与经济活动的对应关系、形态塑造者的特征。研究成果反应出时间与空间维度上的动态与关联的研究思维,综合理解经济活动、塑造者与形态之间关系的研究框架,都是我国住区研究的有益启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锦棠   陈可妍   江本砚   李泳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城市形态学持续增强空间形态特征的解析能力以外,不断探索跨文化交叉研究,并通过多学科交叉形成新的视角。20世纪60年代开始,城市形态学提高了社会文化要素的关注度,开展了能动者及能动性的研究。通过梳理直接和间接能动者、决策层次等概念,城市形态学研究要素,及相关研究的发展脉络,介绍产权地块的影响和微观形态学的内容。以此为基础,搭建了全面的研究框架以供学者参考。同时也讨论了能动者及能动性研究在学科交叉、跨时代背景、本土化方面的挑战,以及未来研究的考虑点。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姚圣  陈锦棠  田银生  
中国城市的历史街区正面临着失去地域性文化特征的危险,而城市保护规划却缺乏有效的理论基础和依据。康泽恩城市形态理论在欧洲城市研究中已经得到了成熟的应用,并作为理论基础指导城市的遗产保护规划,被认为是解决中国城市形态问题的有效方法。选取广州的传统居住区域——荔湾第十甫路历史街区作为案例研究对象,运用城市形态区域化理论进行研究,并最终得到城市形态区域的划分结果。在形态分析过程中,阐述如何破解研究困境,最终建立形态研究和保护规划之间联系的过程。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汪睿  张彧  
中国城市经历了高速建设发展阶段,街区尺度呈现出不断增大的趋势,带来众多社会问题。本文借鉴类型形态学的研究方法,归纳和分析不同时期中国城市街区形态的成因以及影响因素,总结出其演变特点和规律,为探索中国街区的适宜尺度和规模提供借鉴。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汪洋  
对国内外城市住区衰退机理的研究与进展进行梳理,从住区衰退成因与影响、住区治理与演替更新、住区发展趋势与选择三方面展开评述,比较分析不同视角下城市住区衰退问题的主要关注点,并归纳提出了城市住区衰退的几种研究思路及其对我国城市住区建设的启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彦光  罗静  
论述城市形态演化的分维数值变化特征和规律,指出城市生长机制可以用基于DLA模型的人口-用地空间扩散和基于DBM模型的交通网络渗透规则进行解释。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借助分形模型导出度量城市形态的两个空间指数,该指数用以作为城市规划合理性的定量判据之一。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颜文涛  贵体进  赵敏华  邹锦  
河流水系是影响城市形态发育演变的重要因素。以成都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历史比较法,探讨成都城市形态与河流水系的关系特征。研究表明,成都城市形态与河流水系的关系经历了二江珥城、二江抱城、二江环于城中的两次转变;从水系格局和自然过程的适应性、水系功能与社会需求的适应性、形态功能与水系格局的适应性等方面,剖析成都城水关系的适应性智慧;从空间维度、时间维度、功能维度三个方面,提出对当代生态城市实践的若干启示。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凌豪  刘捷  
平面图是表述城市形态的载体,平面分析则揭示了物质空间的构成要素及其在社会因素影响下的演变过程。自康泽恩学派创立以来,平面分析融合了类型学思想,逐渐发展成为解释城市物质形态及其演化机制的系统性理论。当下量化的平面分析方法精确地表述了城市形态,并为城市活力评价提供了客观依据。新生的大数据平台以及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则为平面分析带来了可靠的数据支撑和全新的分析路径。文章梳理了平面分析在起源、体系化、量化整合及技术创新等阶段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在阐释城市形态中的作用,希望以此为我国城市形态分析理论的建构带来启示。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鹤  董卫  
从城市形态出发,将沈阳的变迁划分为明代军事城堡、清代都城和近代奉系统治三个主要阶段。进而分析了上述历史时期内沈阳城市空间、景观形态和建筑形式的特征及异同,同时探讨了权力影响城市形态变迁的途径。最后总结了权力与城市形态变迁的关系。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罗佩  阎小培  
将生态学中的“适应观”引入高速增长下的城市形态研究,对适应性的思想基础和国内外城市形态中有关适应性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构适应性城市形态的原则和方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甘欣悦  
在实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新阶段,我国大量城市非正规住区和就业面临包容性治理的诉求;对城市发展过程中非正规治理模式的多样性缺乏理论认识。非正规性作为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密切相关的研究领域,可对上述问题做出理论和实践的回应,但目前在我国城市研究中还较少探讨。通过对非正规性研究领域进行相关理论和实证综述,认为该领域在对非正规住区和就业二元化、边缘化的固有认识提出批判的同时,在其产权、制度和治理3个方面提出了新认识。这对于解释非正规住区和就业治理机制,提出包容性的、可持续的治理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未来需要从理论本土化、政府治理、研究对象扩展、创新产权与规划设计思路拓展该领域的中国研究。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可石  李欣珏  陈楠  
本文是20世纪大城市形态模式的回溯性辨析,通过对比伦敦、纽约、莫斯科城市实践经验,探讨了英、美、苏三种不同城市思想下城市形成的总体形态、城市层级、城市增长导向模式的差异,并对三种模式的可持续性进行了对比与解读,最后对中国未来大城市如何走由英国田园城市发展而来的组团发展模式进行了总结讨论。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尹洁  牟秀霞  张崇良  徐宾铎  薛莹  任一平  
结合形态学、遗传学的方法,分别对青岛近海(黄海)、舟山近海(东海)的星康吉鳗群体做了相关系统的研究。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两个星康吉鳗地理群体的9个可量性状进行形态学比较研究;基于线粒体DNA (mtDNA)序列进行遗传学分析研究。形态学研究结果显示,舟山海域的星康吉鳗肌肉中含有"I"形硬肌间骨,青岛海域星康吉鳗的肌肉中无硬肌间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个群体的7个可量指标:肛长、头宽、吻长、口裂长、眼径长、背鳍前长和胸鳍长存在显著差异;在主成分分析中,基于前两个主成分绘制的散点图基本能够将两个星康吉鳗群体区分开来;判别分析结果显示,青岛、舟山两群体的判别准确率分别为100%和94.7%。3种多元统计分析结果均表明青岛、舟山两个星康吉鳗群体在外部形态上存在一定程度差异,但根据75%识别与划分规则,认为两组群体的形态学差异尚未达到亚种水平。遗传学研究表明,在所检测的mtDNA水平上两个星康吉鳗群体遗传多样性无明显差异,邻接系统发育树未呈现明显的谱系关系,遗传分化指数FST也显示两群体遗传差异小,遗传分化不显著,属同一种群。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郭冲  
美国郊区住区百余年的建设经验为我国城市郊区住区开发提供新思路,通过系统梳理19世纪后半叶、20世纪早期、20世纪中叶、20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20世纪八十年代及以后五个时间段美国郊区住区的发展,总结出美国郊区住区经历了以有轨电车和地铁支撑的混合布局形态到私人汽车主导的规模化住区再到以TOD为导向的混合住区的回归。从内部驱动力和外部驱动力两个层面探讨郊区住区变迁的动力机制,最后得出四方面启示:公共交通导向的模式、混合使用的功能布局、紧凑协调的空间形态、多元包容的物质特征。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昊  龙子洋  
伴随着快速的城镇化进程,我国城市住房问题,特别是大城市可支付住房供应短缺、房价高企、居住条件恶化等问题日益凸显,严重阻碍了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可持续发展。自20世纪提出危旧房改造政策以来,我国的住区更新实践已经历若干阶段,其目标与内涵逐步丰富,但随着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实施城市住区更新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亟待进一步认清城市住区更新的时代使命并找到克服其实施难点和堵点的可行路径。鉴于此,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城市住区更新实施的基本状况,探讨了当前城市住区更新在解决大城市住房问题中发挥的作用和意义,并指出了现阶段住区更新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和困境,最后提出了针对性对策和建议。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存量时代下通过住区更新解决大城市住房问题的思路与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有助于促进以人为本的包容性城市住区更新,更好地实现城市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