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43)
2023(2598)
2022(2188)
2021(2145)
2020(1931)
2019(4060)
2018(4111)
2017(6999)
2016(4149)
2015(4699)
2014(4785)
2013(4572)
2012(4519)
2011(4039)
2010(4421)
2009(4025)
2008(4337)
2007(4023)
2006(3561)
2005(3293)
作者
(15432)
(12898)
(12852)
(12103)
(8422)
(6113)
(5793)
(4998)
(4973)
(4934)
(4675)
(4495)
(4381)
(4330)
(4163)
(3995)
(3877)
(3841)
(3783)
(3782)
(3397)
(3346)
(3280)
(3055)
(3025)
(2954)
(2917)
(2882)
(2819)
(2754)
学科
(13217)
经济(13199)
管理(9757)
(8601)
(6893)
企业(6893)
方法(6369)
(6282)
数学(5177)
数学方法(4988)
(3916)
理论(3523)
中国(3484)
(3426)
(3325)
(2972)
银行(2956)
业经(2868)
(2765)
(2557)
金融(2555)
农业(2552)
教学(2542)
(2391)
(2288)
贸易(2286)
教育(2214)
(2201)
(2178)
及其(2165)
机构
大学(65113)
学院(64381)
研究(26322)
科学(19997)
管理(19738)
(19325)
中国(19277)
经济(18699)
(17479)
理学(16709)
理学院(16364)
(15824)
(15695)
管理学(15627)
管理学院(15514)
研究所(14604)
农业(14042)
业大(13422)
(11398)
中心(11377)
北京(10026)
(9780)
(9715)
(9641)
(9577)
师范(9543)
农业大学(8938)
(8869)
(8762)
技术(8614)
基金
项目(43527)
科学(32136)
基金(30140)
(28751)
国家(28533)
研究(27609)
科学基金(22500)
(17465)
自然(16491)
自然科(16113)
自然科学(16098)
自然科学基金(15807)
基金项目(15513)
(15202)
社会(14893)
社会科(13978)
社会科学(13972)
资助(13101)
教育(12960)
编号(10702)
重点(10690)
计划(9998)
科技(9688)
成果(9687)
(8904)
(8817)
科研(8712)
课题(8335)
(8312)
创新(7875)
期刊
(23002)
经济(23002)
学报(17773)
研究(16438)
(15532)
中国(15011)
科学(14367)
大学(12523)
学学(11991)
农业(10707)
教育(8586)
(7807)
管理(7142)
业大(6039)
(5786)
技术(5571)
(5300)
金融(5300)
(5003)
林业(4872)
农业大学(4647)
图书(3740)
财经(3548)
资源(3484)
科技(3453)
自然(3159)
统计(3123)
中国农业(3100)
(3057)
经济研究(3006)
共检索到992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焦琮  路炳声  史步娟  
研究结果显示,康氏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i)以菌丝缠绕、博贴等形式寄生于病例菌的菌丝上,吸取其营养,并产生抑菌物质,致使病茵丝的断裂,原生质凝固,直至死亡.大田小区实验和大面积防治示范部表明,康氏木霉可有效防治棉立枯病(Rhizoclonia solani)等土传病害,降低其发病率和发病程度.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桂芹  张东鸣  吴莉芳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晓红  杨忠岐  王小艺  唐艳龙  张彦龙  
利用白蜡吉丁肿腿蜂和管氏肿腿蜂对锈色粒肩天牛低龄幼虫(1~3龄)、花绒寄甲对中老龄幼虫(3龄末—老熟幼虫)和蛹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林间释放白蜡吉丁肿腿蜂和管氏肿腿蜂在蜂虫数量比为5∶1时,释放25天后锈色粒肩天牛低龄幼虫的平均虫口退减率分别为14.84%和12.57%;锈色粒肩天牛中老龄幼虫和蛹期按天敌与害虫数量3∶1和10∶1的比例分别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和卵,释放30天后锈色粒肩天牛的平均虫口退减率分别为46.50%和38.63%;释放花绒寄甲60天后平均虫口退减率分别为60.00%和52.67%。根据解剖释放花绒寄甲成虫的样木所得到的防治效果调查数据,得出4种估测实际寄生率的回归方程,以...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谭永久  李琼芳  蔡应繁  
通过四十多年的防治研究,证明了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是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培育出具高抗枯萎病抗源品种52—128、57—681和抗黄萎病多菌系抗源种质川737、川2802,建立了一套早期鉴定抗性的育种程序,选育出一批抗病、丰产、优质的棉花品种在棉花生产上推广应用,控制了棉枯萎病的蔓延,结束了四川棉枯萎病大面积为害的历史,防病增产效果显著。近年来,又选育出一批抗黄萎病、抗枯萎病、兼抗虫品种并推广应用,控制棉黄萎病为害防效显著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周京龙  冯自力  魏锋  赵丽红  张亚林  周燚  冯鸿杰  朱荷琴  
【目的】棉花枯萎病(Fusarium wilt)是棉花种植中较为严重的土传病害之一,主要采用化学方法进行防治,但对环境和人畜安全造成一定影响。生物防治因其专一性强、安全性高的特点,成为防治棉花枯萎病的重要途径。本研究旨在获得一株高效拮抗细菌,并明确其防治机理,为棉花枯萎病生物防治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前期获得一株能够破坏β-1,4糖苷键的棉花内生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YUPP-10,通过平板对峙培养、共培养法和悬滴法分别测试其对棉花枯萎病菌(尖镰孢,Fusarium oxysporum)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影响;利用YUPP-10菌液浸种处理,研究其对棉花生物量的影响;以尖镰孢菌土为基质种植棉花,生长1周后,用LB液体培养基培养的YUPP-10制成不同浓度(分别为1×10~8、1×10~7和1×10~6 cfu/mL)的生防菌剂灌根处理棉苗,于温室中进行棉花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研究;通过Fosmid文库筛选到了YUPP-10关键抑菌物质为环糊精糖基转移酶(CGTase,EC 2.4.1.19),研究其对尖镰孢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影响;利用拟南芥花序侵染法将其转化拟南芥,获得能够稳定表达CGTase的转基因株系,研究转基因拟南芥对枯萎病的抗性,以及在病原胁迫下部分防御基因的转录。【结果】YUPP-10菌株发酵液对尖镰孢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随着发酵液浓度的升高,对尖镰孢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越高,最高抑制率分别为98.41%和51.65%。低浓度的YUPP-10菌液能促进棉花种子发芽、出苗和地上部分的生长。YUPP-10发酵液灌根处理后,棉苗的病情指数和病株率显著降低,其中,1×10~7 cfu/mL的YUPP-10发酵液对棉花枯萎病的防治效果最高,达到45.11%。YUPP-10菌株的关键抑菌物质CGTase能够水解羧甲基纤维素和葡甘聚糖,表明其具有破坏β-1,4糖苷键的能力,进而检测了其对尖镰孢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CGTase对尖镰孢的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产孢和孢子萌发的最高抑制率分别达到62.63%和30.83%。转CGTase的拟南芥提高了对枯萎病的抗性,过表达CGTase的拟南芥在病原胁迫下部分防御基因的转录水平升高。【结论】蜡状芽孢杆菌YUPP-10菌株能抑制尖镰孢的生长、促进棉花部分生物量指标的增长并控制枯萎病的危害,CGTase能够抑制尖镰孢的生长,转CGTase拟南芥对枯萎病的抗性增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韩珊  朱天辉  李姝江  李芳莲  
在35个枯斑盘多毛孢菌株中,以油松上的菌株所产代谢产物的毒力最强(PF-11),马尾松上的菌株(PF-2)次之。用PF-11为出发菌株在亚致死诱变剂量条件下经3次连续诱变获得10株抗紫外线的生物型。用硅胶H60型作柱层析的填料,正丁醇∶水∶甲醇(4∶2∶1)作洗脱剂进行柱层析,P11菌株代谢物可纯化出3种活性组分(Rf分别为0.83,0.79,0.80);诱变菌株P11-4可纯化出4种活性组分(Rf分别为0.83,0.79,0.80,0.60),表明诱变后增加了一种活性物质,通过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分析为一植物含氮多糖[C12H23O9N(Mr=325),分子式为OOONHCH2CH2CH...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纪春艳  王纯利  罗明  
为棉花立枯病生物防治提供新的生防细菌菌株,从采集的48份新疆棉苗根际土样中经分离、纯化获得优势细菌菌株189个,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进行根际拮抗细菌的筛选,并对部分抑菌活性强菌株的抑菌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共获得根际拮抗细菌菌株67株;其中菌株MX-1抑菌谱广,抑菌活性强,具有几丁质酶活,其盆栽试验防治效果达59.8%;饱和度70%硫酸铵获得的抑菌物质热稳定性较好,抑菌活性最高,能够引起立枯丝核菌菌丝发生畸变,出现囊泡、甚而裂解。由此可知,菌株MX-1是一株具有良好应用潜力的防治棉花立枯病的生防菌。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竹红  黄建  康文通  梁农  王建平  
2003年6-9月调查研究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Takagi)及其3种寄生性天敌花角蚜小蜂(Coccobius azumaiTachikawa)、友恩蚜小蜂(Encarsia amiculaViggiani et Ren)和长缨恩蚜小蜂[E.citrina(Craw)]的林间生态位,测定生态位宽度、重叠和比例相似性.在资源利用中,对寄生松突圆蚧雌蚧的2种寄生性天敌,花角蚜小蜂(引进种)优于友恩蚜小蜂(本地种);而对松突圆蚧的2种本地种天敌,长缨恩蚜小蜂(寄生雄蚧)优于友恩蚜小蜂(寄生雌蚧).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王爱民  石耀华  吴星  
多毛类寄生病是我国养殖马氏珠母贝普遍存在的病害 ,同时也是危害最大的病害。本研究比较了 4种防治多毛类寄生病方法 (淡水浸泡法、饱和盐水浸泡法、SBS涂料涂覆法和水泥涂覆法 )的效果 ,通过分析处理后 10d和处理后 6 0d试验贝中的活虫数、有虫率和贝死亡率 ,用t检验同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 ,水泥涂覆法在处理后前期的杀虫效果明显 ,在长时间养殖中对提高试验贝的成活率方面有显著的优势 ,该法成本低、易操作。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建社  张慧杰  张卓敏  赵治萍  
山西省棉花铃病的主要种类为疫病(Phytophthora boehmriae)、红腐病(Fusarium moniliforme)和红粉病(Cephalothecium roceum),其中以棉铃疫病为优势种,在不同栽培方式中地膜田铃病重于露地。Bayes决策分析结果,次生病烂铃群体中67.4~89.1%的病铃来源于初生病铃,尤其是疫病铃。根据显著性检验结果,烂铃在棉株不同果枝上的垂直分布,地膜田可划分为第1~4和第5~7果枝两个层次;露地田可分为第1~2和第3~6果枝两个层次。该项研究明确了初生病菌与次生病菌侵染之间的数量关系及防治上的主要对象和靶区,为铃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远亮  杨忠岐  王小艺  喻锦秀  颜学武  
选取6个松褐天牛危害的马尾松林样地,释放寄生性天敌花绒寄甲的卵和成虫。通过调查天敌释放前后被害株数和单株虫口数2个指标对花绒寄甲的防治效果进行评价,同时,采用室内和林间罩网寄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幼虫的寄生情况。在释放花绒寄甲卵和成虫后对当年松褐天牛的寄生防治效果显示:在释放花绒寄甲卵的3个试验林中,平均株虫口校正减退率为48.54%,平均被害株校正减退率为63.07%;在释放花绒寄甲成虫的3个试验林中,平均株虫口校正减退率为47.00%,平均被害株校正减退率为68.00%,二者差异不显著。说明林间释放花绒寄甲卵和成虫均对松褐天牛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室内试验中,释放花绒寄甲卵和...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盛林  姚玉桂  
本文采用全国抗性中心推荐的点滴法和浸液法在1991~1992年期间,对本地棉花上的蚜虫、棉铃虫、棉叶螨进行抗性监测,建立了10条毒力回归方程。寻找出一条对棉花主要虫害进行防治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周京龙  冯自力  冯鸿杰  李云卿  袁媛  李志芳  魏锋  师勇强  赵丽红  孙正祥  朱荷琴  周燚  
【目的】棉花黄萎病(Verticillium wilt)是世界性难以防治的病害,筛选有效的生防微生物资源成为解决棉花黄萎病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旨在分离一株高效拮抗细菌,并明确其防治机理,为生物防治棉花黄萎病提供技术支持。【方法】用葡甘聚糖作为碳源筛选一株能够降解β-1,4糖苷键的棉花内生细菌YUPP-10,通过平板对峙培养、平板对扣培养和悬滴法等测定YUPP-10对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用YUPP-10无菌滤液培养大丽轮枝菌微菌核,检测其对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镇宇  姚德富  陈永梅  冯继华  闫国增  石娟  
我国舞毒蛾天敌昆虫已有较系统的报道 ,但对其天敌昆虫的转主寄主研究和报道较少 .该文针对北京地区舞毒蛾的 17种寄生性天敌 ,在查阅文献、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的基础上 ,对这些寄生性天敌昆虫的生物学和它们在北京地区危害林木的转主寄主作一报道 .卵期主要寄生性天敌大蛾卵跳小蜂 ,室内饲养可繁殖 4~ 5代 ,羽化的成蜂可继续在舞毒蛾卵块中寄生 .舞毒蛾平腹小蜂转主寄主有油松毛虫、斑衣蜡蝉、绿尾大蚕蛾 .幼虫期主要寄生性天敌毒蛾绒茧蜂一年发生 4代 ,转主寄主有黄褐天幕毛虫、油松毛虫、杨毒蛾 .黑腿绒茧蜂转主寄主为柳毒蛾 .黑足凹眼姬蜂转主寄主为油松毛虫、古毒蛾、角斑古毒蛾 .幼虫及蛹期主要寄生性天...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兰庆渝  邓大林  谢成伦  何万兴  赵学谦  
利用药剂对植物寄生线虫进行防治研究结果表明:铁灭克(法)69kg/ha、克线磷82.5kg/ha或霸杀脒48kg/ha对Tylenchulussemipenetrans、Pratylenchusscri-haeri和P.penetrans的防治效果最佳,国产铁灭克69kg/ha、克线磷42kg/ha和铁灭克(法)34.5kg/ha次之,而呋喃丹和霸杀脒24kg/ha较差;5种药剂对3种线虫持效期测定结果,克线磷、铁灭克(法)和国产铁灭克最长为180天,其次是霸杀脒,为120~180天,呋喃丹最短,仅60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