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10)
2023(6540)
2022(5198)
2021(4950)
2020(4075)
2019(9480)
2018(8819)
2017(16800)
2016(8466)
2015(9855)
2014(9327)
2013(9478)
2012(8869)
2011(8216)
2010(8123)
2009(8067)
2008(6913)
2007(5841)
2006(5311)
2005(5078)
作者
(22656)
(18777)
(18593)
(18016)
(11900)
(8995)
(8444)
(7467)
(7241)
(6571)
(6495)
(6187)
(6154)
(6022)
(5986)
(5799)
(5512)
(5446)
(5370)
(4883)
(4766)
(4507)
(4382)
(4308)
(4270)
(4233)
(4072)
(3820)
(3774)
(3742)
学科
(39832)
经济(39799)
(25509)
金融(25509)
(22649)
银行(22642)
(22125)
(22104)
中国(21817)
管理(20892)
(17352)
企业(17352)
方法(17351)
数学(16350)
数学方法(16302)
中国金融(11192)
(11141)
(11036)
贸易(11023)
(11003)
(10921)
(9483)
业经(7846)
地方(7651)
(7248)
财务(7229)
财务管理(7220)
企业财务(6972)
(6961)
农业(6521)
机构
大学(120403)
学院(118150)
(64651)
经济(63772)
研究(46739)
中国(45523)
管理(42422)
理学(36013)
理学院(35664)
管理学(35339)
管理学院(35135)
(28829)
(25490)
经济学(23422)
财经(23376)
科学(23181)
中心(22814)
(22599)
(21653)
经济学院(21266)
研究所(20622)
(19520)
金融(19210)
财经大学(17877)
(17209)
北京(17022)
银行(16595)
(16590)
(16331)
人民(15732)
基金
项目(76727)
科学(61680)
基金(59811)
研究(57583)
(51972)
国家(51625)
科学基金(43953)
社会(40690)
社会科(38985)
社会科学(38980)
基金项目(30235)
资助(25547)
(25465)
自然(25405)
教育(25016)
自然科(24899)
自然科学(24893)
自然科学基金(24516)
(22525)
编号(20686)
中国(19380)
(19139)
国家社会(19011)
重点(17703)
(17459)
成果(17273)
教育部(17019)
(16498)
社科(15775)
(15719)
期刊
(63987)
经济(63987)
研究(42009)
(30292)
金融(30292)
中国(24014)
(21033)
管理(15921)
科学(15850)
学报(15467)
(15465)
财经(12619)
经济研究(12566)
大学(12433)
学学(11806)
(10973)
(10164)
农业(9996)
国际(9973)
世界(9411)
问题(8677)
技术(7878)
业经(7292)
教育(7245)
(6283)
理论(6022)
统计(5827)
技术经济(5780)
经济问题(5158)
中国金融(5034)
共检索到1899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伊楠  张斌  
金融周期指"对资产价值和风险的认知,对待风险的态度和融资约束之间自我加强的交互作用",这种交互作用会放大经济波动,可能导致严重的金融困境和经济失调。本文讨论了适合构建中国金融周期的指标选取,选取私人部门信贷、私人部门信贷/GDP和国房景气指数作为融资约束及对风险和价值认知的替代变量,构建中国的金融周期指标。研究发现,中国金融周期的长度显著大于经济周期,具有慢升快降的特征,金融周期波峰与经济增速下滑紧密相关,目前中国处于金融周期收缩阶段和经济周期下行阶段叠加时期。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马勇  冯心悦  田拓  
本文通过构建综合性的金融周期指数,对金融周期和经济周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金融周期、货币周期和信贷周期在经济周期中的不同影响和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周期不仅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而且对经济周期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同时,与传统的货币周期和信贷周期相比,金融周期变化不仅成为货币周期、信贷周期、金融周期和经济周期的关键驱动因素,而且成为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来源。本文的实证分析结论不仅使得"金融-实体经济"内生关联的命题得到了进一步验证,同时也为后续同时关注金融和实体经济稳定的政策实践提供了部分理论依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曹永琴  李泽祥  
运用恒常条件相关(CCC)和动态条件相关估计方法(DCC),本文考察了中国金融经济周期与真实经济周期的动态关系。研究发现,从1999年开始,随着中国金融深化程度和金融市场开放度的提高,金融经济周期与真实经济周期的动态关联程度持续上升。金融因素对经济周期的影响越来越显著,货币政策对真实经济的引导效果进一步强化,金融经济周期在中国表现愈加明显。政府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平抑经济波动时,不能仅以真实经济指标作为参考,还应参考金融经济指标。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徐曼  邓创  
本文运用TVP-FAVAR模型构建动态金融形势指数测度中国金融周期,基于小波变换方法,探究了金融周期的波动特征,以及不同频率波动成分的叠加机理,并采用频域连通性方法,实证检验了不同频带下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之间的交互影响动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周期由不同频率的波动成分叠加而成,其中,主周期表现为3~4年的中周期波动成分,高频短周期波动仅在各金融子市场波动的共同驱动下于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出现,低频长周期波动主要源自信贷、汇率和房地产市场波动;金融周期波动对经济周期波动产生了较高的冲击影响,且主要表现为中短期效应。相比之下,经济周期波动对金融周期波动的影响水平明显较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璐  
文章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法、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法、因子分析法分别构建了三支中国金融周期指数,测度1998年第一季度至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金融周期波动情形,并通过广义矩估计法探究中国金融周期对经济周期的影响。结果发现,三支中国金融周期指数当期值对经济周期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通过谱分析及交叉谱分析对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关系作探究,发现中国金融周期整体存在7.36个季度的周期波动,经济周期存在13.5个季度的周期波动,并且金融周期对经济周期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可以提前1.15个季度对经济周期进行有效预测。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颜昌华  刘尧成  
本文应用异方差时变参数模型(SV-TVP-VAR)分析中国金融周期对经济周期冲击的动态影响机制。主要结论包括如下三点:首先,在2009年后中国金融周期自身呈现出明显的顺周期性,虚假繁荣背后的资产泡沫问题不容小觑;其次,2015年以后中国经济周期进入"未完成的衰退"阶段,金融周期下行冲击对GDP的长期影响显著为负;最后,基于央行中性的货币政策,中国金融周期冲击对CPI的长期影响不明显。文末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岑丽君  黄新克  
本文利用1979-2013年宏观经济数据和HP滤波的GDP与信贷数据,运用相关系数、共同周期方法和GranGer因果检验,考察了中国金融周期和实体经济周期之间的关联性。实证结果表明,中国金融周期和实体经济周期之间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和协同关系,短期内GDP周期波动是信贷周期的格兰杰原因,而在长期信贷周期波动是实体经济周期的格兰杰原因,信贷规模变化有助于预测未来实际产出波动。因此,我国宏观调控政策设计需要重视金融要素与实体经济的耦合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璐  王晋斌  厉妍彤  温兴春  
随着中国金融开放程度的加大,全球金融周期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以及中国金融周期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本文首先通过构建包含全球银行系统和国际债券市场的理论模型分析了全球不确定性、全球风险资产价格和全球资本流动三方面的全球金融周期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全球金融周期衰退对中国宏观经济有负向影响,该影响在中国金融周期衰退期更强,在中国宏观审慎政策严格时则较弱。其次,本文使用门限向量自回归(TVAR)模型实证分析了全球恐慌指数VIX、全球风险资产价格共同因子MAR、全球资本流动共同因子CF1三种全球金融周期在中国金融周期不同区制下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以及宏观审慎政策的实施效果。最后,在更换中国宏观经济变量和宏观审慎政策变量、使用其他宏观计量方法、使用微观数据及微观计量方法等稳健性检验下该结论均成立。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赵修仪  邓创  
基于“市场活性”和“谐振强度”两个方面,本文提出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数SFRI构建方法。在考察1998年1月至2019年9月我国金融风险变动态势的基础上,运用非线性动态计量模型进一步分析我国金融风险变动对金融周期、经济周期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1)本文构建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数不仅反映了我国金融风险“快积聚、慢消融”的非对称性特征,而且与宏观经济和金融形势存在密切的关联动态。(2)金融风险变动对金融周期、经济周期的非对称性影响存在明显差异,金融风险上升对金融周期的负向影响强于金融风险下降对金融周期的正向影响;而其对经济周期的影响相对较弱且存在时变性。(3)金融风险对金融周期、经济周期的影响存在区制效应,在高金融风险区制内金融风险上升对金融周期、经济周期的负向影响显著强于低金融风险区制,而在所有区制下金融风险对金融周期的负向影响均显著强于其对经济周期的影响。上述结论为建立金融风险防范预警体系、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提供了新的经验依据和有益的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殷兴山  
对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态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常态"的论断。这是一个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为主要特征的新阶段。在此过程,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因素与结构性因素相互交织,影响经济从高速向中高速平稳过渡,导致经济运行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从金融角度看,一个突出问题是金融机构作为理性市场主体,出现了比较明显的顺周期行为,可能给稳增长、调结构和防风险等工作带来负面影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戴金平  朱鸿  
金融体系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金融体系运行是否独立于经济运行、是否具有"非中性"特征,是金融周期理论研究的起点。金融周期怎样影响长期经济增长和短期经济波动、传导机制如何,则是金融周期理论的核心。马克思主义经济周期与金融周期理论、债务-通缩理论、金融加速器理论、金融不稳定理论基本上构成了金融周期的理论基础。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金融周期对经济周期短期波动具有加速器作用,该作用具有非对称性;金融周期能够预测经济周期;金融周期对中长期经济增长波动具有重要影响。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超  任志宏  
本文基于我国2001-2017年季度数据,选取信贷、金融杠杆、股票价格、房产价格等变量指标,运用BP滤波技术、VAR等方法,实证研究我国金融周期特征以及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的相互作用、传导机制、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一是金融周期比经济周期持续时间更长、波动幅度更大,而经济周期比金融周期波动的频率更高;二是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在大多数时候表现出相互促进的顺周期性特征;三是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的峰值对彼此都具有显著的预测性;四是在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的互动影响过程中,房地产等资产价格发挥着关键的传导中介作用。由上述研究结论得到的启示:一是要重视防范和化解由于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叠加而引致的系统性风险;二是要完善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管理框架,减少房地产价格周期、信贷周期、金融杠杆周期、股票价格周期相互交织、叠加对货币政策调控带来的不利冲击;三是要注重短期宏观调控目标与长期宏观调控目标的协同,避免出现为了短期调控目标而急功近利地采取"一刀切"的调控措施、进而有损于经济金融长期健康发展的现象;四是监测和管控房地产等资产价格波动对经济、金融周期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少宏观和微观经济政策调整通过资产价格变动、金融加速器效应等传导机制对金融系统和实体经济产生的不利冲击。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博  李昊然  
如何准确测度中国的金融周期并构建中国的金融周期指数,对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意义重大,这是因为金融稳定对社会经济影响日益深远。但由于我国金融环境的特殊性,传统的金融周期特征研究并不适用于我国,本文根据我国金融风险的短周期性特征,试图提取金融周期的短周期和中周期特征。采用UCTSM模型及相移方法,通过最大似然估计和卡尔曼滤波估计,以GDP、信贷、信贷/GDP、股市和房地产五个宏观金融变量作为衡量金融周期的指标,对中国金融周期的长度、幅度、领先滞后程度进行计量。我们还选取了几个典型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进行对比分析以刻画中国金融周期的典型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周期与金融周期都同时存在短周期与中周期;金融周期长于经济周期这一理论在短周期范畴内成立,而在中周期范畴内并不明显;中国的短周期特征与其他新兴经济体类似,中周期特征与发达经济体类似。鉴于中国金融周期的特殊性,在中国应同时关注短周期与中周期特征,构建适用于中国金融周期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马家进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和各主要中央银行的政策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导致了宏观经济周期理论的重大变革,促使金融经济周期理论的诞生和发展。本文构建了一个清晰的金融经济周期理论分析框架,并运用我国实际经济数据对模型中的结构参数和外生冲击过程进行了校准和贝叶斯估计,同时展示了这一分析框架在我国经济分析中的三个具体应用,结果发现:(1)信贷冲击是驱动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重要力量;(2)减少信贷摩擦能够平抑我国的经济波动,并且扩大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3)模型对CPI的预测结果与真实数据拟合程度非常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克任  杨中尉  
文章选取1952~2008年的金融代表性指标广义货币供给M2、银行信贷额、股票市值、保险金额,建构并分析中国金融周期指数,然后根据指数序列建立了ARIMA(1,1,1)模型,最后利用模型对中国金融周期的走势进行预测,对预测结果的分析认为,我国最近一轮金融周期有向下运行的趋势,应该引起重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