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82)
2023(3812)
2022(3197)
2021(2978)
2020(2377)
2019(4972)
2018(4891)
2017(8493)
2016(4683)
2015(5033)
2014(4958)
2013(4716)
2012(4218)
2011(3790)
2010(4046)
2009(3727)
2008(3721)
2007(3211)
2006(3033)
2005(2795)
作者
(14629)
(12366)
(12240)
(11797)
(7675)
(5919)
(5470)
(4708)
(4679)
(4385)
(4279)
(4225)
(4013)
(3907)
(3879)
(3837)
(3616)
(3583)
(3438)
(3424)
(3163)
(3016)
(2879)
(2819)
(2796)
(2752)
(2656)
(2621)
(2399)
(2390)
学科
(16959)
经济(16948)
管理(13616)
环境(8860)
(8744)
(6867)
(6528)
企业(6528)
(6394)
生态(6102)
方法(5001)
(4407)
中国(4289)
资源(4231)
农业(4165)
业经(4146)
(4143)
地方(4067)
数学(3935)
(3919)
数学方法(3845)
理论(3639)
规划(3013)
发展(2936)
环境规划(2930)
(2929)
(2906)
(2719)
贸易(2718)
(2640)
机构
学院(67685)
大学(64921)
研究(25363)
(22571)
经济(21886)
管理(21588)
中国(18710)
科学(18179)
理学(18125)
理学院(17882)
管理学(17302)
管理学院(17209)
(15022)
(13940)
(13333)
业大(12654)
研究所(12357)
中心(11503)
农业(10676)
(10435)
(10075)
北京(9931)
师范(9910)
(9853)
(9729)
技术(8704)
(8489)
科学院(8157)
(7854)
财经(7830)
基金
项目(47919)
科学(36483)
研究(33075)
基金(32969)
(30192)
国家(29929)
科学基金(24845)
(19835)
社会(19336)
社会科(18218)
社会科学(18213)
基金项目(17614)
自然(17187)
自然科(16641)
自然科学(16633)
(16414)
自然科学基金(16304)
教育(14983)
资助(13376)
编号(12870)
重点(11573)
(11079)
课题(9758)
计划(9609)
成果(9491)
(9283)
科研(9164)
(9162)
科技(8935)
创新(8685)
期刊
(29319)
经济(29319)
研究(17121)
学报(13943)
中国(13386)
(12920)
科学(11780)
大学(10562)
学学(10223)
农业(9256)
管理(8416)
教育(7712)
(6859)
技术(6381)
资源(6346)
业经(5602)
林业(4954)
(4886)
(4782)
金融(4782)
业大(4339)
经济研究(4292)
(4234)
科技(4218)
生态(4170)
问题(3367)
财经(3364)
农业大学(3088)
现代(2976)
自然(2943)
共检索到995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洪泉  唐慧超  
废物填埋场是剧烈人为干扰下的一种特殊景观类型,其生态系统破坏及环境污染问题严重.通过生态恢复促使其生态和经济价值再生,并通过景观设计赋予利用和美学的价值,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健康、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废物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对其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途径进行综述,并通过分析国内外典型案例,拟定了其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锐  王浩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遭遇到"垃圾围城"的困境,原先位于远郊的垃圾填埋场已逼近城市边缘。垃圾填埋场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废弃地景观类型,其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已严重退化。本文通过分析垃圾填埋场的环境危害和景观潜质,对生态恢复与重建过程中的景观措施进行综述,并结合解析国外成功案例,得出对垃圾填埋场的景观再生有益的启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健健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废弃物产生量逐年增加,将废弃物用于景观设计对于建设可持续的城市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具体案例论述了景观设计中废弃物再生的三种途径:观赏小品型再生、功能设施型再生、整体环境型再生。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景观设计中废弃物再生的意义,并分析了在我国当前景观设计中利用废弃物的困难和对策。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砚梅  佘璐  
当今土地资源紧张,需开发闲置土地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工业废弃地自身价值的开发和生态环境恢复是重要课题。用生物改善土壤,合理利用原场地材料有利于对场地改造设计和环境的修复;研究历史文化价值是否被破坏、环境是否被修复可用于比较和评价各个案例的优与劣;工业遗产修复利用进一步发展应该沿着追求生态化、数据化、合理化的方向。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窦小敏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高级阶段的聚落形态,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最大差异在于,城市不是自然要素及自然力作用下“自发形成”的。人类对城市空间功能的需求,构成了城市规划设计的基本依据。然而,城市空间又不可能脱离自然空间独立存在,因此提出了城市空间规划设计与自然空间保持和谐的要求,这是现代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依据。《景观设计学》(【英】Robert.Holden/Jamie.
关键词: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百明  谷晓坤  张正峰  周小平  柴铎  
研究目的:推动中国土地生态化整治技术与景观设计的应用与发展。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中国土地生态化整治技术与景观设计的内涵、发展方向与关键技术有待全面完善提高。研究结论:国外土地整治技术主要针对土地整治中的水土流失、景观功能衰退、土地退化等3类问题,强调土地整理区从物种、地块到整理区的多尺度生态化整治与景观空间优化配置的统筹设计。中国现阶段土地整治技术的核心应是生态化整治与景观设计技术,其在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土地整治区的集成应用是主要发展方向。具体包括4方面的关键技术:不同类型土地整理区地表值被及土壤动物与微生物区系恢复与重构技术;不同类型土地整理区生态化整治技术;不同类型...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方文君  周传斌  康文星  龚哲  
老垃圾填埋场及其存量垃圾引发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及其对土地的侵占等问题,成为城市发展与生态建设的挑战,引起了日益密切的关注。从老垃圾填埋场存量垃圾的组成成分、理化特性以及老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技术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对老垃圾填埋场采矿及其生态修复的社会、经济、环境分析方法、资源利用技术以及综合决策系统等潜在的相关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善峰  宋彦  王琳  
每种场地都具有利用景观学的方法成为改善或甚至修复场地未开发前原生生态价值与服务的机会与潜力。"可持续场地倡议(SITETM)"提供一个用于指导与评价可持续性景观实践的工具。首先阐明SITETM的概念及其发展演变过程;其次全面研究SITETM的指导原则、评级认证指标体系与评级方法;再次分析SITETM对景观工程认证评估的结果;最后通过将SITETM与"生命景观计划""能源与环境设计指南"与"低影响开发"三个理论进行了对比分析,并且从"建立标准""重视机遇""更新理念""设计建造可持续景观"四个方面提出我国可持续景观发展的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国玺  
城市生态景观是由斑块、廊道和基质等要素组成的,具有人类主导性、生态脆弱性和破碎性等特点。本文从城市景观异质性出发,论述了城市生态景观的维护。由此,给出了城市生态景观设计的一般原理。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蔺宇晴  
天津滨海盐碱地是中国滨海盐碱地的代表之一,由于天津特殊的气候条件及水文地质,使其生态环境先天脆弱,对土地的发展产生了胁迫和限制。本文在循环经济理念的指导下,分析总结国内外农林业循环经济的主要模式与典型案例,以生态产业园为切入点,通过复合农林发展模式的构建和园区生态循环模式的设计,实现滨海盐碱地生态经济的综合利用。在创建生态经济综合利用模式的同时,结合景观设计,营造乡土景观,在园区设置各类休闲娱乐项目,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体验。本论文针对盐碱地生境条件,提出盐碱地生态产业园景观营造的策略和方法,不仅能够为类似围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章新成  
关键词: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路亚星  
~~
关键词: 公园景观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万蕾  
关键词: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于文龙  戴辉龙  
~~
关键词: 古镇景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俞孔坚  陈义勇  王春连  李迪华  
长江南京段新济洲滩是一处由心滩不断扩大形成的洲滩湿地,由于人类长期垦殖、修筑垸堤等活动,导致洲滩湿地的景观格局和过程发生根本性改变,湿地生态系统服务退化。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参照Steinitz景观设计六步骤模式,构建了描述、过程、评价、改变、评估和决策模型,探讨洲滩湿地的生态恢复途径,指出拆除垸堤、去除人类过分干扰是新济洲滩生态恢复的关键,恢复自然洪水过程、让自然做功、恢复季节性湿地及生境是其基本途径。模拟维持现状、拆除圩堤、拆除防洪堤3种预景,分析不同预景洲滩湿地面积、生物栖息地面积变化,结果表明拆除防洪堤将使洲滩季节性、洪水泛滥湿地面积所占比重分别将由5%、4%增加到56%、24%,...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