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84)
- 2023(6047)
- 2022(5279)
- 2021(5119)
- 2020(4058)
- 2019(8931)
- 2018(8774)
- 2017(17400)
- 2016(9678)
- 2015(10552)
- 2014(10453)
- 2013(10010)
- 2012(9458)
- 2011(8591)
- 2010(9140)
- 2009(8710)
- 2008(8743)
- 2007(7953)
- 2006(7664)
- 2005(7131)
- 学科
- 管理(35460)
- 济(33819)
- 经济(33773)
- 业(28873)
- 企(23952)
- 企业(23952)
- 环境(15403)
- 农(13426)
- 财(12435)
- 方法(10712)
- 中国(10164)
- 制(9597)
- 划(9487)
- 策(9315)
- 学(8640)
- 数学(8625)
- 业经(8563)
- 数学方法(8366)
- 地方(8328)
- 农业(8131)
- 务(7537)
- 财务(7515)
- 财务管理(7497)
- 企业财务(7137)
- 贸(7075)
- 贸易(7072)
- 及其(7057)
- 生态(6978)
- 税(6949)
- 和(6923)
- 机构
- 学院(136918)
- 大学(133670)
- 济(56159)
- 经济(54762)
- 管理(52894)
- 研究(48508)
- 理学(44149)
- 理学院(43708)
- 管理学(43008)
- 管理学院(42762)
- 中国(39269)
- 财(29976)
- 京(28641)
- 科学(28115)
- 所(24305)
- 中心(22708)
- 江(22620)
- 财经(22106)
- 研究所(21377)
- 农(20233)
- 经(19766)
- 北京(18942)
- 范(18735)
- 师范(18638)
- 州(17991)
- 院(17979)
- 业大(17239)
- 经济学(15972)
- 财经大学(15865)
- 省(15267)
- 基金
- 项目(84440)
- 科学(67068)
- 研究(65699)
- 基金(60405)
- 家(51697)
- 国家(51231)
- 科学基金(44025)
- 社会(41796)
- 社会科(39498)
- 社会科学(39486)
- 省(33225)
- 基金项目(30956)
- 教育(29202)
- 划(27879)
- 编号(27225)
- 自然(27146)
- 自然科(26302)
- 自然科学(26296)
- 自然科学基金(25783)
- 资助(24844)
- 成果(23473)
- 课题(19518)
- 重点(19382)
- 发(18984)
- 部(18682)
- 性(17122)
- 制(17089)
- 创(16994)
- 国家社会(16810)
- 项目编号(16104)
共检索到2205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戚鹏 尚煜
近年来我国许多废弃矿井由于多种原因未进行闭坑治理和未履行闭坑程序,遗留了大量的环境问题和安全隐患,文章系统地分析和归纳了废弃矿井存在的积水危害、地质灾害、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废弃矿井有害气体的等环境问题及废弃井口带来的安全隐患,针对废弃矿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废弃矿井井口、废弃矿井内积水、废弃矿井的生态治理和恢复、次生地质灾害治理等方面的治理措施,同时对于废弃矿井的瓦斯气、废弃地下空间的利用途径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废弃矿井 问题 治理 利用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霍冉
我国废弃矿井数量众多,对其整治和开发利用迫在眉睫。以"生态型土地整治+"理念指导开展废弃矿井开发与利用,须以系统论的视角来统筹规划,做到地上、地下空间资源整合利用,废弃矿井与所在区域协同开发,因地制宜规划、生态开发、合理利用,以实现区域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废弃矿井开发利用的迫切性和潜力我国矿产资源丰富,也是采矿大国,各类大中型矿山企业达8万余个。长期的矿产开采,导致形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霍冉
我国废弃矿井数量众多,对其整治和开发利用迫在眉睫。以"生态型土地整治+"理念指导开展废弃矿井开发与利用,须以系统论的视角来统筹规划,做到地上、地下空间资源整合利用,废弃矿井与所在区域协同开发,因地制宜规划、生态开发、合理利用,以实现区域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废弃矿井开发利用的迫切性和潜力我国矿产资源丰富,也是采矿大国,各类大中型矿山企业达8万余个。长期的矿产开采,导致形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国良 袁菊如 涂招秀 曾国平 喻继文
本文介绍了我国能源规模及废弃井现状,提出了废弃矿井方式,即建地下水库、粮食等大宗商品仓库、热发电站、天然气、石油的储能库、地下停车场等。废弃矿井的综合利用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科技创新的美好前景和广阔市场。
关键词:
废弃矿井 规模 地下空间环境资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翠玲 顾万春 郭玉文
通过大量信息调研及我国部分矿区绿化总结,简述国内外矿区复垦现状;阐明废弃矿区林业复垦的重要性,提出林业复垦技术,其中包括矿区分类,复垦区立地分类及土地、土壤评价,树种筛选、绿化模式与选择,良种壮苗培育及合理造林方法。
关键词:
废弃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林业复垦技术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亦晴 许春冬
分析PPP模式的应用背景,废弃矿山环境治理PPP模式适用性、PPP项目设计方法以及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等问题。提出PPP模式应用废弃矿山环境治理机制的创新思路;从矿山环境治理项目本身特点、政府能力和私人部门能力三方面合理选择PPP模式和项目设计;尽快完善相关PPP模式的法规、政策和设立专门机构和充实PPP项目相关人才库,规避矿山环境治理PPP模式过程中的问题。
关键词:
PPP模式 废弃矿山 环境治理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甘敬
北京山区是首都的生态涵养带和水源保护区,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由于长期开采,矿区的土地资源和植被景观破坏相当严重,对首都的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通过分析关停废弃矿山对生态环境和景观造成的影响,提出了生态修复的策略和技术措施。
关键词:
关停废弃矿山 生态修复 现状 对策 北京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砚梅 佘璐
当今土地资源紧张,需开发闲置土地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工业废弃地自身价值的开发和生态环境恢复是重要课题。用生物改善土壤,合理利用原场地材料有利于对场地改造设计和环境的修复;研究历史文化价值是否被破坏、环境是否被修复可用于比较和评价各个案例的优与劣;工业遗产修复利用进一步发展应该沿着追求生态化、数据化、合理化的方向。
关键词:
景观 工业废弃地 环境修复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抚英
论文分析了我国矿业城市工业废弃地更新利用中存在的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冲突、法规政策滞后与缺位、发展模式单调趋同等三方面问题及其产生原因。提出了工业废弃地系统协同再生的理论观点,构建了系统协同再生的研究结构。进而,对系统协同再生的目标进行解析,讨论系统进化的总目标、各子系统进化目标以及各子系统之间协同目标;探索系统协同再生的运行机制以及工业废弃地土地更新利用规划对策的框架和模式。
关键词:
矿业城市 工业废弃地 土地更新利用规划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联军 张博
我国石料矿山数目较多且分布广泛,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也造成了景观和土地资源的大量破坏。与其他矿种的采矿迹地相比,石料矿山采矿迹地具有污染少、区位好、残余资源易于利用、后期地基处理容易、治理效益显著等特征,因而,其治理模式与一般采矿迹地的治理也应有较大区别。笔者建议采用"多挖少填"的再开发式治理模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秀艳 雷海清 李发勇 闫田力 吴志钢 何家骅
采用方差分析及隶属函数等方法对苍南矾矿废弃地引入的18种环境修复植物的生长与生理适应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分蘖高生长量在草本种间差异极显著(P<0.01),冠幅生长量在木本植物间差异极显著(P<0.01);生理指标(叶绿素含量、SOD和CAT酶活性)在18个植物种间呈现显著差异(P<0.05),说明不同植物对矾矿废弃地环境的适应性是不同的,进行植物筛选是生态修复的关键和必要环节。综合生长与生理适应性表现,认为美丽胡枝子、新银合欢、构树和香根草是矾矿废弃地生态恢复的适生先锋物种,特别是具有生物固氮能力的美丽胡枝子和新银合欢对废弃土壤中N元素及有机质的积累有积极意义。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蒋正举 刘金平 杨贺 马莉
以物-场模型为基础,将采石废弃地生态环境影响理解为采石废弃地生态环境破坏、周围影响对象以及生态环境影响场三要素有机组合所形成的系统效应或功能,进而将采石废弃地生态环境影响程度定义为采石废弃地生态环境破坏与周围环境敏感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程度。借鉴空间相互作用的引力模型,构建了包含采石废弃地生态环境破坏程度、环境敏感要素敏感程度以及距离系数的采石废弃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模型,对采石废弃地生态环境影响程度进行定量评价与分析。最后,以徐州市辖区采石废弃地为例,验证了该评价模型的可操作性,以期为管理决策部门进行采石废弃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合理安排采石废弃地生态环境恢复工作提供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蒋正举 刘金平
以采石废弃地地质环境调查资料和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为基础,从生态环境破坏程度和周围环境敏感程度两方面构建采石废弃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模型;以GIS作为系统运行平台,采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模型、距离衰减法则、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等方法,测算采石废弃地生态环境破坏程度、周围环境敏感程度以及生态环境影响程度,并通过构造生态环境影响程度矩阵对其进行分级。以徐州市铜山区实例分析表明,铜山区采石废弃地生态环境影响程度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于柳泉镇、茅村、利国镇;铜山区北部采石废弃地比铜山区南部更需要治理,研究成果可为政府科学地进行采石废弃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以及筛选急需生态环境治理的采石废弃地提供一种方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志鹏 徐昊 陈康 单祎德 凌宁 任丽轩 瞿红叶 徐国华
城镇化快速发展和资源短缺背景下,高湿固体废弃物的高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是实现绿色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水热炭化技术因其处理高湿固体废弃物的独特优势和下游产物巨大的资源化利用潜力备受关注。过去几十年间,世界各国学者们围绕水热炭化理论和应用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本文着重从水热炭化技术本身(特点和优势、反应过程、物质转化和技术参数等)以及水热炭化产物资源化利用中的生态环境效应(土壤理化环境、植物生长、固碳减排和生物响应等)两方面综述前人的研究进展,展望未来需重点关注和突破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水热炭化技术处理高湿固体废弃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新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