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27)
2023(5242)
2022(4439)
2021(4175)
2020(3293)
2019(7103)
2018(6685)
2017(12141)
2016(6278)
2015(6965)
2014(6528)
2013(6063)
2012(5878)
2011(5245)
2010(5426)
2009(4925)
2008(4722)
2007(4206)
2006(3742)
2005(3431)
作者
(18768)
(16063)
(15499)
(15075)
(10102)
(7740)
(7079)
(6123)
(6007)
(5599)
(5587)
(5504)
(5341)
(5121)
(5044)
(5024)
(4552)
(4532)
(4460)
(4416)
(3908)
(3749)
(3728)
(3618)
(3604)
(3517)
(3355)
(3354)
(3107)
(3100)
学科
(25876)
经济(25844)
管理(15394)
(13897)
(10324)
企业(10324)
(8328)
方法(7990)
(7675)
地方(7360)
中国(7195)
数学(6831)
数学方法(6729)
(5713)
贸易(5708)
农业(5581)
(5549)
业经(5366)
环境(5299)
(4787)
(4671)
金融(4670)
(4009)
(3952)
(3910)
生态(3910)
(3820)
银行(3813)
(3784)
关系(3782)
机构
学院(88022)
大学(87999)
(36112)
研究(36096)
经济(35383)
管理(30644)
中国(26197)
理学(25965)
理学院(25555)
管理学(25056)
管理学院(24887)
科学(23148)
(20125)
(18483)
研究所(17082)
(16591)
中心(15929)
(15634)
业大(15140)
(14438)
北京(13398)
(13186)
(13130)
师范(13090)
财经(12425)
农业(12275)
(11391)
研究院(11217)
经济学(10985)
科学院(10939)
基金
项目(64449)
科学(50390)
基金(46838)
研究(45632)
(44108)
国家(43321)
科学基金(35285)
社会(29004)
社会科(27406)
社会科学(27394)
基金项目(24761)
(24033)
自然(23503)
自然科(22687)
自然科学(22676)
自然科学基金(22215)
(21121)
教育(19622)
资助(18693)
编号(17353)
重点(15240)
(14433)
(13411)
成果(13352)
国家社会(12607)
课题(12602)
(12556)
科研(12443)
计划(11903)
创新(11818)
期刊
(42746)
经济(42746)
研究(26830)
中国(17340)
学报(17037)
科学(16363)
(14835)
大学(13055)
学学(12547)
管理(10952)
(10666)
农业(10101)
教育(8873)
林业(8634)
业经(7823)
(7603)
金融(7603)
经济研究(6984)
资源(6323)
(6013)
问题(5914)
财经(5803)
技术(5658)
科技(5325)
(5118)
世界(5077)
(4863)
国际(4814)
(4726)
业大(4606)
共检索到1355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夏伟伟  韩海荣  伊力塔  程小琴  
以1990年TM,1999年ETM和2004年SPOT5等3期卫星影像数据为基础资料,应用遥感技术(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通过斑块密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聚合度等多种指标,对山西省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景观格局动态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的景观总体的斑块密度和边缘密度持续增加,表明景观总体的破碎化程度增加。景观整体的多样性有所下降,均匀度指数也处于低水平,说明景观中的优势类型逐渐加强其优势地位。保护区管理部门应密切关注景观破碎化现象,建议调整经营措施,控制人为干扰,延长采伐周期,增加林分郁闭度。表4参12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夏伟伟  韩海荣  刘宏文  李雪梅  
以2004年SPOT5卫星影像数据为基础资料,应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通过形状指数、分维数、斑块密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分离度、优势度、团聚度等多种指标,对庞泉沟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景观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林和云杉林景观占总面积的50.35%,结构紧实,是研究区的优势景观。阔叶林破碎化程度较高。景观总体的异质性较高,景观类型较丰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肖红生  周庆  陈北光  胡月明  罗亚维  
利用植被图 ,在 GIS软件 ARC/INFO支持下对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要素的斑块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5种森林类型斑块中 ,马尾松林斑块所占面积最大 ,中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斑块平均面积最大 ,中亚热带丘陵低山常绿阔叶林斑块总周长和平均斑块周长最大 ;景观破碎化的形成存在 2种机制 ,即人为破坏后相互切割造成和地形造成 ;斑块的形状指数表明受干扰较少的、面积较大的斑块不规则程度较高 ,森林斑块间分形维数不存在显著差异 ,具有一致的分形维数 1.382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冀卫荣  胡俊杰  孟翔  李友莲  
选择山西庞泉沟国家自然保护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5、25和40年生)和天然林(5~8、20~30、35~45和60~80年生)7块样地,利用巴氏罐诱法,对其地表甲虫的多样性在科级水平上进行研究。本研究采集甲虫标本3104号,分属于19科,其中步甲科、隐翅甲科和露尾甲科分别占总数的30.48%、26.97%和19.23%,共同构成了研究地区地表甲虫的优势类群,象甲科、叩甲科、叶甲科和金龟科为常见类群,其余12科为比较不常见的类群。科级丰富度和多样性在7块样地变化趋势是类似的,5~8年生天然林和5年生人工林高,25年生人工林和20~30、35~45年生天然林低,40年生人工林和60~80年生天然林又...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黎聪  李晓文  郑钰  宋晓龙  曾桉  
基于1987年、1997年和2005年3期TM遥感数据,对衡水湖的湿地景观空间格局及其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以农田为景观基质,水体和芦苇沼泽交错分布构成区域湿地生境的主体斑块,其余景观类型呈以小尺度斑块散布于区域中。保护区湿地景观改变较明显,湿地由1987年的20.2%上升到1997年的23.4%,2005年占到22.3%,农田向湿地类型的转变最为显著,农田和湿地类型之间的动态转换关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保护区土地利用结构和景观格局的演变。从景观类型水平来看,表现为水体的平均斑块面积增加,由1987年的3.5187hm2减到1997年的2.0187hm2到2005年为4.3997hm2,破...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涛  邸雪颖  于宏洲  舒展  杨光  
根据2001、2004和2007年3期的兴凯湖自然保护区TM影像、1∶5万地形图及2007年的50个外业实测点数据,采用景观指数的研究方法,分析了2001—2007年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的变化及驱动因素。利用马尔科夫模型对该地区2007—2016年的景观格局变化进行预测,并对预测精度进行检验,得到的2007年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均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2001—2007年间,兴凯湖地区林地和未利用地受人为干扰逐渐增加;草甸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开始变大;沼泽景观变得更加简单、规则;水域景观完整、异质性低,在兴凯湖地区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从预测结果看,兴凯湖地区天然湿地和林地面积在未来7年内(...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小琴  韩海荣  魏阿沙  张延华  伊力塔  陈圆  
以群落标准地作为资源状态,以物种的重要值作为物种对资源位计测依据,用Levins公式中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生态位重叠指数对山西省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10种主要乔木、9种主要灌木和10种主要草本植物进行生态位分析.结果表明,在群落的乔木层中,华北落叶松的生态位宽度最大,为3.252 4,它与云杉是庞泉沟自然保护区的优势种;灌木层中毛叶水子、茶条槭等为优势种;草本层中黄精、粗根老鹳草等为优势种.优势种间生态位重叠值较大,资源共享趋势比较明显,在资源利用中存在一定的竞争.该文的研究结果可为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以及景观资源的合理规划和目标管理提供基础材料.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清春  张向辉  张林艳  牛树奎  崔国发  
该文以北京喇叭沟门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 ,借助地理信息系统 (GIS)手段 ,对其森林景观特征及多样性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喇叭沟门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以蒙古栎 (Quercusmongolica)林、山杨 (Populusdavidiana)林为主体 ,但因人为破坏等原因 ,灌木林和非林地景观类型亦占较重要的位置 .保护区的 3个功能区中 ,核心区景观破碎化程度低 ,缓冲区景观破碎化程度相对较高 ,试验区内景观破碎化程度最高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杜伟静  苏志尧  张璐  
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方法和Kruskal-Wallis(非参数ANOVA)分析方法研究了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地森林群落枯立木分布与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调查枯立木77株,分属17科25属32种;(2)海拔、坡度、坡向、坡位和坡形等5个地形因子的综合作用对枯立木的分布格局具有显著影响(P<0.01),地形因子与3个排序轴均有较强的相关性,地形因子在第1排和第2排序轴的位置明显反映其生态特点;(3)海拔对枯立木多度的影响显著,海拔是影响枯立木分布的首要控制因子.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韦惠兰  何娉  
介绍了白水江社区共管的产生及过程安排,对白水江森林资源社区共管初始、计划、审批实施3个阶段的分权问题、信息问题、持续性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解决白水江社区共管问题的相关建议:健全管理体系、完善社区管理数据库、创造可持续投入的共管资源。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李左玉  董红先  刘雷雷  雷祖培  
【目的】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能够提供多功能的生态服务,对保护和改善泰顺县和温州市的生态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方法】以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通过实地调查,参照LY/T 1721-2008《森林生态系统评估规范》的方法,定量评估了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的物质量和价值量。【结果】2017年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的总价值量为100.24×10~8元·a~(-1),单位面积森林生态服务价值为3.92×10~5元·hm~(-2)·a~(-1)。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所占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保育土壤、涵养水源、积累营养物质、固碳释氧、生物多样性保护、净化大气环境。可见,保育土壤、涵养水源和积累营养物质是乌岩岭森林生态系统主要的服务,三者比例之和高达91.92%,占有重要地位。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森林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常绿阔叶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竹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针阔混交林、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林、经济林。常绿阔叶林对乌岩岭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贡献在50%以上,占据绝对地位。【结论】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的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远远高于其他林分,因此通过把针叶林改造成阔叶林等林相改造技术,提高林分质量,优化生态系统结构,进而增加生态系统服务的产出和价值。表5参27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彭子恒  王怀领  王宇欣  
应用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及方法对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每年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为11.2998亿元/a,其中直接经济价值和间接经济价值分别为0.8952亿元/a和10.4047亿元/a,间接经济价值是直接经济价值的11.62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俊涛  谭晓京  蔡体久  罗传文  马玉心  
该文采用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等对凉水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测度凉水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林下物种多样性,都反映出基本一致的趋势.其总体多样性顺序为:原始红松林>人工落叶松林>槭树红松林>阔叶红松林>云冷杉红松林>人工红松林>椴树红松林>白桦林.各群落林下总的丰富度主要受草本层丰富度的影响.云冷杉红松林和人工红松林的灌木层多样性指数均高于草本层,其他6种不同林型中,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都低于草本层.各林型的灌木层与草本层间的均匀度差异不大.通过群落主成分分析,得出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即物种丰富度指数S...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尤建林  韦新良  李东  黄俊臻  赵明水  
使用旅行费用法对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游憩价值进行评估。针对旅行费用法存在的2个缺点:①与社会经济条件密切相关,②只能评价森林游憩的使用价值,分别引入发展阶段系数之比以及条件价值法中对森林游憩非使用价值的评估,加以调整。评估结果表明,旅行费用是影响游客到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游玩的最重要因子。2007年,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游憩价值为39727.4万元,人均1805.80元,消费者剩余8599.6万元,人均390.90元,评估结果与当前国内外所做同类研究相近,过程相对较为合理和客观。图1表1参16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宋文璐  张华  伏捷  张俊  杜维新  苑知言  赵海涵  
【目的】研究辽宁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典型森林群落稳定性,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以保护区9个典型森林群落的样地调查数据为数据源,比较各森林群落种群更新潜力、群落基本特征、物种多样性、种群生态位重叠、凋落物特性和土壤肥力差异,以此6项指标共44个因子构建群落稳定性评价体系,应用模糊数学中隶属函数值法对各森林群落稳定性状况作出评价。【结果】(1)赤松Pinus densiflora+麻栎Quercus acutissima-地锦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青花椒Zanthoxylum schinifolium-两型豆Amphicarpaea edgeworthii+白花碎米荠Cardamine leucantha群落种群更新潜力、物种多样性和土壤肥力最好,赤松-牛叠肚Rubus crataegifolius+青花椒-矮丛薹草Carex callitrichos var.nana群落生长发育基本特征平均值最高。9个群落种群生态位重叠情况相似,槲树Q. dentata+麻栎-花木蓝Indigofera kirilowii+榛Corylus heterophylla-菴闾Artemisia keiskeana+矮丛薹草群落凋落物层蓄积量和持水性最高。(2)9个森林群落的稳定性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赤松+麻栎-地锦+青花椒-两型豆+白花碎米荠群落、槲树+麻栎-花木蓝+榛-菴闾+矮丛薹草群落、麻栎+栓皮栎Q. variabilis-青花椒+榛-矮丛薹草群落、赤松-三桠乌药Lindera obtusiloba+照山白Rhododendron micranthum-矮丛薹草群落、赤松-青花椒-矮丛薹草群落、蒙古栎Q. mongolica+赤松-牛叠肚+照山白-矮丛薹草群落、蒙古栎-牛叠肚-矮丛薹草群落、赤松-牛叠肚+青花椒-矮丛薹草群落、槲树+赤松-榛-矮丛薹草群落。(3)6项森林群落稳定性评价指标中,第一主成分中种群更新潜力、物种多样性和土壤肥力的荷载系数最大。【结论】辽宁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典型森林群落稳定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森林群落种群更新潜力、物种多样性以及土壤肥力。表10参31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