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17(12)
- 2016(2)
- 2015(2)
- 2014(1)
- 2013(1)
- 2012(2)
- 2011(1)
- 2010(2)
- 2009(4)
- 2008(1)
- 2006(1)
- 2004(3)
- 2001(1)
- 1999(1)
- 1998(1)
- 1995(1)
- 学科
- 济(9)
- 经济(9)
- 管理(5)
- 划(3)
- 及其(3)
- 国民(3)
- 国民经济(3)
- 国民经济计划(3)
- 经济计划(3)
- 计划(3)
- 地方(2)
- 地方经济(2)
- 宏(2)
- 宏观(2)
- 宏观经济(2)
- 易(2)
- 经济管理(2)
- 观(2)
- 贸(2)
- 贸易(2)
- 与其(1)
- 中国(1)
- 保险(1)
- 关系(1)
- 其他(1)
- 出(1)
- 出口(1)
- 出口贸易(1)
- 口(1)
- 各种(1)
- 机构
- 大学(18)
- 中国(17)
- 济(16)
- 经济(16)
- 研究(15)
- 人民(14)
- 中国人(12)
- 中国人民(12)
- 国人(12)
- 学院(10)
- 中国人民大学(9)
- 人民大学(9)
- 发(9)
- 发展(9)
- 家(9)
- 展(9)
- 院(9)
- 研究院(8)
- 国家(7)
- 所(7)
- 经济学(7)
- 经济研究(6)
- 行(6)
- 银(6)
- 银行(6)
- 战略(5)
- 战略研究(5)
- 略(5)
- 研究所(5)
- 经济学院(5)
共检索到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晓光 刘元春
2016年三季度各项宏观经济指标显示,我国经济增长企稳态势延续,预示着中国经济可能正在跨越"L型"拐点,经济运行面临的核心问题也将发生重大转变:从经济增速持续下行引发潜在金融风险上升,转变为前期稳增长过程中不断累积的各类金融风险反过来牵制经济增长。特别是以房地产为代表的资产泡沫风险和以债券为代表的债务违约风险加速上扬,叠加国际市场动荡带来外部冲击和资本外流,成为触发流动性危机和经济动荡的最大不确定因素。面对最新形势变化,宏观政策的首要目标应该由"稳增长"过渡为"防风险",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同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更加突出"结构性",实现精准发力。
关键词:
L型趋势 资产泡沫风险 债务违约风险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闫衍 袁海霞
2016年12月数据显示,虽然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仍存,但总体经济延续"稳中向好"态势。2017年仍需要关注两大新忧和五大旧患。总体上看,2017年将是我国经济持续筑底的一年,底部运行的长度将持续一年左右,GDP实际增速将微降至6.5%,2018年初宏观经济有望逐步回暖。2017年经济工作应围绕六大方向展开,一是经济政策的重心将更注重防风险;二是在稳中向好的基本面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增长提速增效;三是防风险背景下,稳健的货币政策将中性偏紧;四是财政政策积极有效,更加注重结构性调控功能;五是对于经济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闫衍 袁海霞
2016年12月数据显示,虽然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仍存,但总体经济延续"稳中向好"态势。2017年仍需要关注两大新忧和五大旧患。总体上看,2017年将是我国经济持续筑底的一年,底部运行的长度将持续一年左右,GDP实际增速将微降至6.5%,2018年初宏观经济有望逐步回暖。2017年经济工作应围绕六大方向展开,一是经济政策的重心将更注重防风险;二是在稳中向好的基本面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增长提速增效;三是防风险背景下,稳健的货币政策将中性偏紧;四是财政政策积极有效,更加注重结构性调控功能;五是对于经济与民生均影响颇大的房地产领域,房地产调控要注重"稳",促进其平稳健康发展。六是制定"防风险、守底线"策略,稳步化解我国债务风险。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尹恒 贺得力
2017年12月数据显示,宏观经济运行底部基本确认。具体表现为:实际GDP增速企稳,呈现探底回升迹象;工业增速经受住下滑考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止住跌势;人民币贬值压力得到释放,外汇储备企稳,外需跌幅收窄;价格进入上升通道;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维持在扩张区间。在经济即将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之际,经济增长的长期推动力问题值得持续关注。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居民消费问题;民间投资问题;资金"脱实向虚"问题: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问题。建议采取多种措施激活民间创业和投资;扭转居民消费跌势;财政政策可更加积极有效
关键词:
宏观经济 探底回升 增长动力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尹恒 贺得力
2017年1~2月数据显示,宏观经济运行底部基本确认。具体表现为:实际GDP增速企稳,呈现探底回升迹象;工业增速经受住下滑考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止住跌势;人民币贬值压力得到释放,外汇储备企稳,外需跌幅收窄;价格进入上升通道;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维持在扩张区间。在经济即将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之际,经济增长的长期推动力问题值得持续关注。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居民消费问题;民间投资问题;资金"脱实向虚"问题: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问题。建议采取多种措施激活民间创业和投资;扭转居民消费跌势;财政政策可更加积极有效,强化结构性调控功能;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维持流动性基本平衡:"稳控"房地产,落实长效机制。
关键词:
宏观经济 探底回升 增长动力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于春海 罗小凡
2017年一季度,综合GDP增速及其背后的供给和需求力量的变化情况、工业企业利润的增长态势以及价格指数和景气指数的变化轨迹,可以认为,我国经济触底反弹的迹象已全面显露。在宏观经济全面触底反弹之际,需要关注已出现以及可能要出现的一些失衡问题:固定投资增速超过消费增速可能带来的需求结构失衡问题;在原有产品结构下的出口扩张可能不利于国内结构调整过程;服务贸易逆差的持续增长可能会导致经常项目的趋势性恶化,对国内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威胁;伴随外汇储备下降的是我国对外资产结构的变化,私人部门直接暴露在国际金融冲击之下。对此,需从金融体系、行业准入和市场秩序多个维度采取措施,激发市场导向的民间投资。推动居民消费的增长,包括促进就业和收入增长、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增加高品质的产品与服务供给。通过强化环保标准、劳工标准和知识产权保护等,使出口行业的社会成本显性化。同时,清理不必要的出口促进手段,抑制原有结构下出口快速扩张对国内供给结构调整的不利影响。大力发展具有跨国配置金融资产能力的专业金融机构,缓解国际金融风险对国内居民特别是家庭的直接冲击。
关键词:
底部反弹 经济失衡问题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于春海 罗小凡
2017年一季度,综合GDP增速及其背后的供给和需求力量的变化情况、工业企业利润的增长态势以及价格指数和景气指数的变化轨迹,可以认为,我国经济触底反弹的迹象已全面显露。在宏观经济全面触底反弹之际,需要关注已出现以及可能要出现的一些失衡问题:固定投资增速超过消费增速可能带来的需求结构失衡问题;在原有产品结构下的出口扩张可能不利于国内结构调整过程;服务贸易逆差的持续增长可能会导致经常项目的趋势性恶化,对国内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威胁;伴随外汇储备下降的是我国对外资产结构的变化,私人部门直接暴露在国际金融冲击之下。对
关键词:
底部反弹 经济失衡问题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常清
最近一段时间,我国CPI指数不断回落。有些专家预测,未来有可能CPI指数跌到负值,我国经济可能有通货紧缩风险。但是,从2008年12月以来,大宗商品的期货价格出现了触底反弹的迹象,从现象上看商品底部可能已经显现。我们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于泽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推进、宏观政策支撑和国际经济周期复苏的作用下,我国宏观经济保持了较为平稳的发展态势。但是,现有经济企稳更多是补库存的短周期,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全面可持续的内生复苏还有待时间。下半年稳增长压力仍然较大。未来还应坚持金融去杠杆这样一个大的方向。今年是金融调控的最佳窗口期。下一步,应注意监管协调,防止竞争性监管;加强货币政策对市场利率的关注,加快推进将市场利率设为基准利率的工作;维持社会融资总量基本稳定,重点是调整融资结构,强化银行资金回表;密切监控资本账户,维护汇率稳定。
关键词:
经济发展新周期 金融去杠杆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于泽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推进、宏观政策支撑和国际经济周期复苏的作用下,我国宏观经济保持了较为平稳的发展态势。但是,现有经济企稳更多是补库存的短周期,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全面可持续的内生复苏还有待时间。下半年稳增长压力仍然较大。未来还应坚持金融去杠杆这样一个大的方向。今年是金融调控的最佳窗口期。下一步,应注意监管协调,防止竞争性监管;加强货币政策对市场利率的关注,加快推进将市场利率设为基准利率的工作;维持社会融资总量基本稳定,重点是调整融资结构,强化银行资金回表;密切监控资本账户,维护汇率稳定。
关键词:
经济发展新周期 金融去杠杆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家春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朱进元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在前不久刚刚召开的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遵循金融发展规律,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创新和完善金融调控,健全现代金融企业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朱进元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在前不久刚刚召开的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遵循金融发展规律,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创新和完善金融调控,健全现代金融企业制
关键词:
保险业发展 农业保险 大病保险 风险保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德才 孙浩 陆朝阳
文章将单一的风险度量扩展到区间底部风险度量,给出了重尾分布情形下区间底部风险度量的比较,并作了相关证明。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迟梦筠 邓睦军 龚勤林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客观上要求区域经济在空间上由单极发展向多点多极发展转变。多点多极发展战略中的"点"就是经济支撑点,"极"就是经济增长极,"点"和"极"是经济活动和空间载体的有机结合。县域经济作为区域经济的基础单元,是构建多点多极发展格局的底部基础,有力地支撑着区域协调发展。四川县域经济实力逐步增强,初步形成了一批支撑点和增长极,但还存在县域经济规模弱小、要素集聚功能不足、城镇化水平较低等问题,对多点多极发展格局的支撑乏力。着眼于多点多极发展,夯实具有底部支撑作用的县域经济发展,需要增强县域经济规模、发挥要素集聚功能和完善县域城镇体系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企稳态势延续 风险有所累积——中国宏观经济论坛月度数据分析
宏观经济已摆脱通缩压力——中国宏观经济论坛月度数据分析报告(2017年2月)
调控维护短期平稳增长 改革激发长期发展动力——中国宏观经济论坛月度数据分析报告(2018年5月)
防控内外风险累积叠加 促进宏观经济平稳运行——中国宏观经济论坛月度报告(2018年7月)
搭配型财政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基于中国月度数据的经验分析
中国央行宏观经济动态分析模型研究——基于DFM的高维度数据分析
新常态下就业的宏观经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月度数据的实证检验
宏观经济月度资讯
对中国宏观经济的预测与分析
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对中国企业债券信用风险的影响——基于2007-2009年月度面板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