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7)
2023(294)
2022(250)
2021(260)
2020(239)
2019(508)
2018(536)
2017(1215)
2016(674)
2015(682)
2014(718)
2013(649)
2012(606)
2011(510)
2010(521)
2009(381)
2008(362)
2007(285)
2006(262)
2005(222)
作者
(1345)
(1161)
(1157)
(1137)
(791)
(568)
(557)
(464)
(445)
(407)
(402)
(388)
(376)
(372)
(357)
(355)
(355)
(333)
(313)
(305)
(303)
(300)
(279)
(278)
(272)
(262)
(258)
(234)
(234)
(234)
学科
(3714)
经济(3712)
方法(1935)
数学(1895)
数学方法(1891)
管理(1251)
中国(1097)
(1056)
地方(801)
(725)
(659)
贸易(658)
(644)
(625)
(601)
企业(601)
环境(600)
地方经济(593)
(497)
(491)
(481)
金融(481)
(448)
(447)
银行(447)
(436)
农业(422)
业经(410)
产业(405)
关系(380)
机构
大学(7624)
学院(7396)
(4603)
经济(4562)
研究(2864)
管理(2792)
理学(2417)
理学院(2391)
管理学(2381)
管理学院(2359)
中国(2224)
(1811)
经济学(1729)
经济学院(1579)
(1478)
财经(1472)
科学(1409)
(1373)
(1313)
中心(1278)
研究所(1195)
财经大学(1130)
(1025)
(983)
(936)
北京(893)
科学院(876)
研究中心(875)
经济管理(870)
(869)
基金
项目(5387)
科学(4382)
基金(4267)
研究(4093)
(3669)
国家(3654)
科学基金(3114)
社会(3059)
社会科(2944)
社会科学(2944)
基金项目(2237)
教育(1891)
(1873)
资助(1711)
自然(1690)
自然科(1653)
自然科学(1653)
自然科学基金(1623)
(1554)
国家社会(1484)
(1483)
(1381)
编号(1356)
教育部(1355)
重点(1278)
中国(1270)
人文(1263)
发展(1222)
(1219)
(1156)
期刊
(4680)
经济(4680)
研究(2528)
(1421)
中国(1342)
管理(1061)
学报(1018)
科学(944)
财经(923)
大学(874)
经济研究(873)
学学(839)
(820)
(813)
(810)
问题(795)
(723)
金融(723)
国际(605)
技术(587)
世界(543)
农业(539)
经济问题(520)
业经(506)
教育(497)
技术经济(473)
财经大学(420)
资源(393)
经济管理(374)
(369)
共检索到115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于春海  罗小凡  
2017年一季度,综合GDP增速及其背后的供给和需求力量的变化情况、工业企业利润的增长态势以及价格指数和景气指数的变化轨迹,可以认为,我国经济触底反弹的迹象已全面显露。在宏观经济全面触底反弹之际,需要关注已出现以及可能要出现的一些失衡问题:固定投资增速超过消费增速可能带来的需求结构失衡问题;在原有产品结构下的出口扩张可能不利于国内结构调整过程;服务贸易逆差的持续增长可能会导致经常项目的趋势性恶化,对国内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威胁;伴随外汇储备下降的是我国对外资产结构的变化,私人部门直接暴露在国际金融冲击之下。对此,需从金融体系、行业准入和市场秩序多个维度采取措施,激发市场导向的民间投资。推动居民消费的增长,包括促进就业和收入增长、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增加高品质的产品与服务供给。通过强化环保标准、劳工标准和知识产权保护等,使出口行业的社会成本显性化。同时,清理不必要的出口促进手段,抑制原有结构下出口快速扩张对国内供给结构调整的不利影响。大力发展具有跨国配置金融资产能力的专业金融机构,缓解国际金融风险对国内居民特别是家庭的直接冲击。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于春海  罗小凡  
2017年一季度,综合GDP增速及其背后的供给和需求力量的变化情况、工业企业利润的增长态势以及价格指数和景气指数的变化轨迹,可以认为,我国经济触底反弹的迹象已全面显露。在宏观经济全面触底反弹之际,需要关注已出现以及可能要出现的一些失衡问题:固定投资增速超过消费增速可能带来的需求结构失衡问题;在原有产品结构下的出口扩张可能不利于国内结构调整过程;服务贸易逆差的持续增长可能会导致经常项目的趋势性恶化,对国内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威胁;伴随外汇储备下降的是我国对外资产结构的变化,私人部门直接暴露在国际金融冲击之下。对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尹恒  贺得力  
2017年12月数据显示,宏观经济运行底部基本确认。具体表现为:实际GDP增速企稳,呈现探底回升迹象;工业增速经受住下滑考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止住跌势;人民币贬值压力得到释放,外汇储备企稳,外需跌幅收窄;价格进入上升通道;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维持在扩张区间。在经济即将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之际,经济增长的长期推动力问题值得持续关注。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居民消费问题;民间投资问题;资金"脱实向虚"问题: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问题。建议采取多种措施激活民间创业和投资;扭转居民消费跌势;财政政策可更加积极有效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尹恒  贺得力  
2017年1~2月数据显示,宏观经济运行底部基本确认。具体表现为:实际GDP增速企稳,呈现探底回升迹象;工业增速经受住下滑考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止住跌势;人民币贬值压力得到释放,外汇储备企稳,外需跌幅收窄;价格进入上升通道;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维持在扩张区间。在经济即将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之际,经济增长的长期推动力问题值得持续关注。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居民消费问题;民间投资问题;资金"脱实向虚"问题: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问题。建议采取多种措施激活民间创业和投资;扭转居民消费跌势;财政政策可更加积极有效,强化结构性调控功能;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维持流动性基本平衡:"稳控"房地产,落实长效机制。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于泽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推进、宏观政策支撑和国际经济周期复苏的作用下,我国宏观经济保持了较为平稳的发展态势。但是,现有经济企稳更多是补库存的短周期,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全面可持续的内生复苏还有待时间。下半年稳增长压力仍然较大。未来还应坚持金融去杠杆这样一个大的方向。今年是金融调控的最佳窗口期。下一步,应注意监管协调,防止竞争性监管;加强货币政策对市场利率的关注,加快推进将市场利率设为基准利率的工作;维持社会融资总量基本稳定,重点是调整融资结构,强化银行资金回表;密切监控资本账户,维护汇率稳定。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于泽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推进、宏观政策支撑和国际经济周期复苏的作用下,我国宏观经济保持了较为平稳的发展态势。但是,现有经济企稳更多是补库存的短周期,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全面可持续的内生复苏还有待时间。下半年稳增长压力仍然较大。未来还应坚持金融去杠杆这样一个大的方向。今年是金融调控的最佳窗口期。下一步,应注意监管协调,防止竞争性监管;加强货币政策对市场利率的关注,加快推进将市场利率设为基准利率的工作;维持社会融资总量基本稳定,重点是调整融资结构,强化银行资金回表;密切监控资本账户,维护汇率稳定。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晓光  刘元春  
2016年三季度各项宏观经济指标显示,我国经济增长企稳态势延续,预示着中国经济可能正在跨越"L型"拐点,经济运行面临的核心问题也将发生重大转变:从经济增速持续下行引发潜在金融风险上升,转变为前期稳增长过程中不断累积的各类金融风险反过来牵制经济增长。特别是以房地产为代表的资产泡沫风险和以债券为代表的债务违约风险加速上扬,叠加国际市场动荡带来外部冲击和资本外流,成为触发流动性危机和经济动荡的最大不确定因素。面对最新形势变化,宏观政策的首要目标应该由"稳增长"过渡为"防风险",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同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更加突出"结构性",实现精准发力。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闫衍  袁海霞  
2016年12月数据显示,虽然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仍存,但总体经济延续"稳中向好"态势。2017年仍需要关注两大新忧和五大旧患。总体上看,2017年将是我国经济持续筑底的一年,底部运行的长度将持续一年左右,GDP实际增速将微降至6.5%,2018年初宏观经济有望逐步回暖。2017年经济工作应围绕六大方向展开,一是经济政策的重心将更注重防风险;二是在稳中向好的基本面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增长提速增效;三是防风险背景下,稳健的货币政策将中性偏紧;四是财政政策积极有效,更加注重结构性调控功能;五是对于经济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闫衍  袁海霞  
2016年12月数据显示,虽然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仍存,但总体经济延续"稳中向好"态势。2017年仍需要关注两大新忧和五大旧患。总体上看,2017年将是我国经济持续筑底的一年,底部运行的长度将持续一年左右,GDP实际增速将微降至6.5%,2018年初宏观经济有望逐步回暖。2017年经济工作应围绕六大方向展开,一是经济政策的重心将更注重防风险;二是在稳中向好的基本面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增长提速增效;三是防风险背景下,稳健的货币政策将中性偏紧;四是财政政策积极有效,更加注重结构性调控功能;五是对于经济与民生均影响颇大的房地产领域,房地产调控要注重"稳",促进其平稳健康发展。六是制定"防风险、守底线"策略,稳步化解我国债务风险。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刘凤良  闫衍  刘晓光  于泽  
2017年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呈现出反弹与分化两大基本特征。以宏观量价之间趋势性分化为代表,中国经济在反弹进程中表现出更广范围和更多层面上的分化特征。当前中国经济最主要的问题是短期国内宏观经济传导不畅和长期生产率下滑。这集中体现了中国经济在经济周期性下滑过程中积聚的各种风险的释放与国内政策趋紧、传统动能削弱和新周期孕育之间所产生的各种结构性矛盾。本轮世界新周期难以撑起中国的周期转换,但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却使得我们有更多时间解决内部结构性问题。要真正启动新周期,需要通过新一轮改革开放解决中国宏观经济传导问题,以新动能的构建为核心孕育新周期的动力源。对此,笔者提出了新改革的核心关注点和新模式。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刘凤良  闫衍  刘晓光  于泽  
2017年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呈现出反弹与分化两大基本特征。以宏观量价之间趋势性分化为代表,中国经济在反弹进程中表现出更广范围和更多层面上的分化特征。当前中国经济最主要的问题是短期国内宏观经济传导不畅和长期生产率下滑。这集中体现了中国经济在经济周期性下滑过程中积聚的各种风险的释放与国内政策趋紧、传统动能削弱和新周期孕育之间所产生的各种结构性矛盾。本轮世界新周期难以撑起中国的周期转换,但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却使得我们有更多时间解决内部结构性问题。要真正启动新周期,需要通过新一轮改革开放解决中国宏观经济传导问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军扩  
为什么说中国经济积极因素在增多、企稳的迹象更加显著呢?主要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说明。一是经济增长速度回落幅度在收窄,呈现企稳态势。比如,近年来中国GDP增速一直处于回落态势,20112015年增速分别为9.5%、7.7%、7.7%、7.3%和6.9%,2015年四个季度GDP增速分别为7.0%、7.0%、6.9%、6.8%,而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天龙  张永军  
近日,有"末日博士"之称的纽约大学鲁比尼公开发表文章,认为中国经济将在2013年后遭遇"硬着陆",并可能发生金融危机或者出现长期的经济衰退。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悲观看法引发了广泛讨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军扩  
为什么说中国经济积极因素在增多、企稳的迹象更加显著呢?主要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说明。一是经济增长速度回落幅度在收窄,呈现企稳态势。比如,近年来中国GDP增速一直处于回落态势,2011~2015年增速分别为9.5%、7.7%、7.7%、7.3%和6.9%,2015年四个季度GDP增速分别为7.0%、7.0%、6.9%、6.8%,而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汉斯·J·金斯堡   柴野  
不久前,一个东欧人在讲台上向美国、德国、意大利和奥地利的经济界人士讲述了他家乡的情景,听众对此十分欣慰。现任波兰总统瓦文萨的顾问安德列切夫·奥列休夫斯基这样说:“我们在1989年有两种选择:一个是容易实现的目标,另一个是几乎空想的目标。容易实现的情况是,指望得到西方的援助,让它帮助我们恢复经济;几乎空想的情况是,我们继续用正常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