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07)
2023(5403)
2022(4418)
2021(3928)
2020(3252)
2019(7082)
2018(6639)
2017(12242)
2016(6801)
2015(7146)
2014(6712)
2013(6572)
2012(5898)
2011(5229)
2010(4894)
2009(4389)
2008(4305)
2007(3518)
2006(2955)
2005(2301)
作者
(22751)
(19187)
(19160)
(17858)
(12055)
(9560)
(8383)
(7627)
(7242)
(6691)
(6452)
(6293)
(6164)
(6131)
(6046)
(5878)
(5846)
(5737)
(5479)
(5432)
(5133)
(4679)
(4461)
(4386)
(4263)
(4241)
(4192)
(4150)
(4042)
(3924)
学科
(24126)
经济(24090)
管理(18949)
(18844)
(14374)
企业(14374)
方法(12214)
数学(11245)
数学方法(11156)
(8284)
(7525)
(7282)
(6466)
贸易(6466)
(6327)
中国(5815)
业经(5664)
农业(5358)
环境(4624)
技术(4590)
(4443)
财务(4440)
财务管理(4435)
收入(4425)
企业财务(4219)
(4031)
产业(3818)
(3685)
地方(3529)
(3498)
机构
大学(97036)
学院(96637)
(38288)
经济(37745)
管理(35945)
研究(35295)
理学(32569)
理学院(32193)
管理学(31565)
管理学院(31429)
(28644)
科学(26356)
中国(24569)
农业(23396)
业大(22678)
(19581)
(19558)
研究所(18654)
农业大学(15897)
(15335)
中心(15279)
(13207)
财经(13055)
(12890)
(12580)
(12347)
(12312)
实验(12102)
(12079)
经济学(11897)
基金
项目(76692)
科学(58832)
基金(56902)
(54539)
国家(54111)
研究(45898)
科学基金(44404)
自然(31921)
自然科(31224)
自然科学(31208)
基金项目(30838)
自然科学基金(30693)
社会(30457)
(29949)
社会科(28961)
社会科学(28953)
(26421)
资助(22301)
教育(19873)
计划(18044)
重点(17791)
科技(16574)
(16479)
(16149)
科研(15962)
(15959)
(15604)
创新(15513)
编号(15337)
(14175)
期刊
(33983)
经济(33983)
学报(26897)
(24136)
科学(21571)
研究(21316)
大学(18526)
学学(18261)
农业(16276)
中国(14812)
(10961)
管理(10943)
(9460)
业大(8423)
农业大学(7184)
经济研究(6699)
(6655)
业经(6353)
财经(6153)
科技(6112)
(5842)
金融(5842)
林业(5572)
技术(5221)
(5191)
商业(4978)
问题(4930)
中国农业(4890)
自然(4860)
资源(4720)
共检索到1243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袁龙义  陶玲  李伟  刘贵华  
在野外池塘中,利用3种不同营养状况的底质研究底质营养盐对菹草生长及养分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沉水植物菹草面对底质营养盐的胁迫出现了急性的生理生化反应,在生长初期叶片总的可溶性糖含量在肥沃的底质上高于贫营养底质上;根、茎、叶和石芽各构件都具有异速生长现象,并且表现规律不一样;菹草的根冠比随底质营养盐的不同而变化;随着营养条件对菹草生长胁迫加重,根、冠的异速生长愈明显,同时石芽的N∶P和C∶N比率显著受底质营养盐的影响,而菹草叶片和茎N∶P和C∶N比率不受底质肥力的影响,这些响应将改变石芽第2年的命运和影响种群的维持;在胁迫生境下,菹草首先分配资源到无性繁殖体———石芽上以便维持种群的延续,以回避...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滕怀丽  黄旭雄  周洪琪  华雪铭  杨志刚  冷向军  
研究摇瓶、连续充气、补充二氧化碳气体(CO2)3种充气方式对盐藻生长、氮,磷营养盐利用及藻细胞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5d后,连续充气组细胞密度为(1.62±0.40)×107ind/mL,显著高于其它实验组。在培养前3天盐藻主要利用细胞贮存的氮进行生长繁殖,之后主要依靠吸收培养液中的N来维持生长。盐藻细胞能迅速吸收培养液中的P,并贮存在细胞内以备生长繁殖之用。充气方式影响盐藻对培养液中N的吸收,培养3d后,连续充气组培养液中N水平显著低于其它实验组。充气方式不影响盐藻对培养液中P的吸收。连续充气组藻细胞总脂、粗蛋白、氨基酸及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低于其它实验组。...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陆开形  蒋霞敏  翟兴文  
以MAV为基本培养基 ,用单因子和正交实验的方法研究雨生红球藻 (Haematococcuspluvialis)生长所需的基本元素———氮、磷、铁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用单因子实验得出雨生红球藻生长所需适宜的氮、磷、铁浓度分别为 0 1g L ,0 0 2~ 0 0 4 g L ,0 3~ 0 6mg L ;而多因子正交试验结果得出该藻生长的最优水平是A3B2 C2 ,即N  0 3g L ,P  0 0 2g L ,Fe  0 5mg L。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亓庆宝  严兴洪  
为了提高坛紫菜叶状体的培养效果,在海水中分别添加2%、4%、6%、8%和10%的MES培养基,配出5种不同的培养液,并分别将其标记为1MES、2MES、3MES、4MES、5MES,然后分别用它们培养坛紫菜叶状体,结果显示:在培养的前两周,5个组的叶状体生长和湿重增加无明显差异,但两周后,各组叶状体的生长开始出现显著差异,其中2MES组和1MES组的生长速度快于其它3组。培养21d后,5个试验组的叶状体平均长度依次为2MES组>1MES组>5MES组>3MES组>4MES组;叶状体湿重增加依次为2MES组>5MES组>1MES组>3MES组>4MES组;叶状体的叶绿素a(Ch1.a)的含量在2...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吕光俊  杨茂林  李竞  彭江燕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庞晓瑜  
在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高山林线在海拔上有上升趋势,林线之上也存在更新幼苗,而在林线之上的高山草甸和亚高山草甸中,木本植物幼苗的生存和生长受草甸群落的影响。研究气候变暖的情况下高寒草甸的响应和幼苗在高寒草甸中的生长过程对林线的再形成和森林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位于四川省卧龙自然保护区巴郎山的亚高山草甸中,以当地林线树种岷江冷杉的幼苗及亚高山草甸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OTC(open top chamber),模拟气候变暖,加上施肥和除草模拟氮沉降和人类干扰,分析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探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恒  李美真  徐智广  王翔宇  曹婧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3种大型红藻真江蓠(Gracilaria asiatica)、脆江蓠(Gracilaria chouae)和蜈蚣藻(Grateloupiafilicina)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营养盐浓度下这3种海藻对氮、磷的吸收和生长情况。结果表明,3种大型海藻对水体中硝酸盐和磷酸盐的吸收效果明显,并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比较前24 h对氮的平均吸收速率,真江蓠和脆江蓠在50μmol/L组出现最大值,分别为0.739μmol/(g.h)和0.648μmol/(g.h),蜈蚣藻在20μmol/L组出现最大值0.614μmol/(g.h);比较前24 h对磷的吸收速率,真江蓠和脆江蓠在1.0μmo...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小冬  秦伯强  刘丽贞  赵林林  丁艳青  朱广伟  高光  刘兴国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扰动引起的太湖底泥悬浮对水体氮磷营养盐和蓝藻水华的影响,其中底泥和上覆水均来自太湖,扰动强度以悬浮物浓度表示。实验监测了底泥扰动过程中以及扰动停止后48h之内水体氮磷营养盐和叶绿素a的变化,采样间隔为6h。实验结果表明,扰动明显增加了水体中总氮、总磷、活性磷等含量,但是可溶性无机氮的增加不明显,叶绿素a含量没有出现明显的增长。水华没有出现明显增长很可能是氮限制的原因。由此推测太湖一次风浪扰动过程引起的底泥营养盐释放不一定就能够加剧蓝藻水华的暴发。底泥中释放的营养盐对蓝藻水华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沈盎绿  李道季  
为了阐明营养盐水平下对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和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的生长特性,研究了不同营养盐总体浓度和磷限制对两种藻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营养盐水平对东海原甲藻和米氏凯伦藻的生长影响显著,培养中期添加营养盐(二次添加)可以显著提高两种藻类的细胞浓度,同步测定氮磷营养盐水平发现,一次性添加营养盐培养时东海原甲藻对硝酸盐和磷酸盐吸收利用率分别为31.6%和76.9%,米氏凯伦藻对硝酸盐和磷酸盐的吸收利用率分别为92.5%和99.9%,二次添加营养盐培养时则稍低,同时两种藻类在实验后期较低磷酸盐水平的情况下仍然能维持较高细胞...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张春雷  石晓勇  韩秀荣  陆茸  王修林  
2003年5月在东海赤潮高发区长江口外花鸟山海域(122°40.77′E,29°21.16′N)利用现场赤潮海水进行了一次添加营养盐的围隔实验。结果表明,水体中氮、磷比值越接近Redfield值越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氮、磷比值在10~16且不存在氮、磷限制时,浮游植物生长状态最好,此时体内氮、磷比和水体中的氮、磷比基本一致。实验期间最大细胞密度可达107cells/L,东海原甲藻是优势藻种,占生物量的80%以上,本次实验浮游植物以硝酸盐为主要的氮源,由于浮游植物对磷的“储存”功能使得其生长要滞后于对磷酸盐的吸收。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昌生  章景荣  张振皎  
礁膜(Monostroma nitidum)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海藻之一,隶属于绿藻门,绿藻纲,石莼目,礁膜科,礁膜属。礁膜广泛分布于我国的东南沿海,生长在内湾静水处的岩石上或具有泥砂的石块上。日常所见的礁膜叶状体是配子体,为膜状,呈绿色或黄绿色,体软并具光泽。礁膜是绿藻中食用价值最高的一种,体软味美,我国南北沿海居民有食用。日本人也喜食“紫菜酱”(原料以礁膜为主,掺入少量紫菜,加入调味料,高压烹煮而成)。此外,礁膜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如清热化痰,利水解毒以及降低胆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孟庆俊  林少珍  项彬彬  南春容  
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N、P浓度、不同化合态N及N∶P比值对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N、P吸收速率,以及P浓度对坛紫菜生长速率和藻红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营养盐浓度的升高,坛紫菜对N、P的吸收速率也随之增高,当无机氮浓度达到100μmol/L时,坛紫菜对N、P的吸收速率趋向接近最大值;当NO3--N∶NH4+-N比值为1∶5时,坛紫菜对N的吸收达到最大值;坛紫菜对P的吸收速率随NO3--N∶NH4+-N比值的减小而略有增大;坛紫菜对N的吸收速率随着N∶P比值的增大而增大,而对P的吸收速率随着N∶P比值的增大而减小;在磷浓度低于12μmol/L的情况下,坛紫菜的生...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韩婷婷  付贵权  齐占会  廖秀丽  黄洪辉  
将半叶马尾藻(Sargassum hemiphyllum)置于实验室球形培养瓶内培养15 d,设置5个充气速率(50 m L/min、100 m L/min、200 m L/min、400 m L/min和800 m L/min)为实验组,静水培养(0)为对照组。每隔5 d测定藻体的生长速率和营养盐吸收速率,培养实验结束时,测定藻体的色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充气速率和培养时间均对半叶马尾藻的生长和PO34--P的吸收具有显著影响,而对NO3--N来说,仅培养时间对其吸收影响显著。培养第1天时,充气可显著促进营养盐吸收,最大充气速率(800 m L/min)培养的半叶马尾藻...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继红  蒋增杰  王巍  邹建  薛素艳  方建光  连岩  张新军  刘新杰  周颖敏  
根据2006年4、7、11月和2007年1月共4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桑沟湾水域的溶解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PO43-)和活性硅酸盐(Si)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采用营养盐浓度阈值法和化学计量法对桑沟湾营养盐潜在的限制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桑沟湾DIN、PO43-、Si含量及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DIN在秋季最高,春季最低;PO43-在秋季最高,夏季最低;Si在夏季最高,秋季最低。春季DIN和PO43-的含量低于理论上浮游植物生长的营养盐阈值的站位分别占44%和39%;夏季PO43-的潜在限制性较强,浓度低于营养盐阈值的站位占68%,受PO43-潜在限制的几率达79%,DIN和S...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青平  徐建国  李琪  陈五岭  
研究营养盐对酵母发酵的影响,以期提高酵母发酵能力。在容积为20mL的无菌注射器中,以葡萄糖浓度为20g.L-1的培养基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当温度为38℃,pH值为4.0时,产生CO2的量最多,发酵周期也最短;在最佳温度38℃,最适pH值4.0条件下,往发酵培养基中添加少量的氯化钠对产CO2有促进作用,但随着用量增加呈现抑制作用;添加氯化钙对产CO2的增幅波动较大;添加氯化钠和氯化钙的复合盐,对发酵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少量的单一或复合营养盐对酵母发酵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