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02)
- 2023(12909)
- 2022(11208)
- 2021(10423)
- 2020(8830)
- 2019(20164)
- 2018(19811)
- 2017(38029)
- 2016(20944)
- 2015(23271)
- 2014(22823)
- 2013(22708)
- 2012(20780)
- 2011(18655)
- 2010(18243)
- 2009(16501)
- 2008(15910)
- 2007(13653)
- 2006(11815)
- 2005(10066)
- 学科
- 济(78427)
- 经济(78333)
- 管理(57957)
- 业(55350)
- 企(45626)
- 企业(45626)
- 方法(38496)
- 数学(33546)
- 数学方法(33174)
- 农(21324)
- 学(20594)
- 中国(19846)
- 财(19637)
- 业经(17505)
- 贸(15364)
- 贸易(15359)
- 地方(15341)
- 易(14911)
- 农业(14464)
- 技术(13097)
- 制(13042)
- 环境(12927)
- 理论(12888)
- 和(12802)
- 务(12535)
- 财务(12476)
- 财务管理(12456)
- 企业财务(11791)
- 划(11088)
- 银(10925)
- 机构
- 大学(296363)
- 学院(292781)
- 管理(115914)
- 济(110754)
- 经济(108353)
- 理学(101888)
- 研究(101555)
- 理学院(100713)
- 管理学(98732)
- 管理学院(98256)
- 中国(72237)
- 科学(69063)
- 京(63618)
- 农(58991)
- 所(52851)
- 业大(52649)
- 研究所(49155)
- 财(47491)
- 农业(47230)
- 中心(44957)
- 江(41155)
- 北京(39774)
- 财经(39121)
- 范(37615)
- 院(37309)
- 师范(37018)
- 经(35758)
- 州(33448)
- 经济学(32240)
- 技术(32084)
- 基金
- 项目(213855)
- 科学(165608)
- 基金(154716)
- 研究(147106)
- 家(139344)
- 国家(138230)
- 科学基金(116440)
- 社会(90644)
- 社会科(85778)
- 社会科学(85752)
- 省(83971)
- 基金项目(83246)
- 自然(80284)
- 自然科(78366)
- 自然科学(78341)
- 自然科学基金(76945)
- 划(72035)
- 教育(66543)
- 资助(63570)
- 编号(58414)
- 重点(48281)
- 部(45801)
- 成果(45588)
- 发(45080)
- 创(44612)
- 计划(42588)
- 科研(42220)
- 创新(41630)
- 课题(40224)
- 大学(38654)
- 期刊
- 济(114154)
- 经济(114154)
- 研究(80846)
- 学报(58995)
- 农(51979)
- 中国(51472)
- 科学(50567)
- 大学(42690)
- 学学(40613)
- 管理(40349)
- 农业(36169)
- 财(33857)
- 教育(29115)
- 技术(22909)
- 融(20646)
- 金融(20646)
- 业经(19314)
- 经济研究(18808)
- 业(18801)
- 财经(18149)
- 科技(16596)
- 业大(16575)
- 版(15464)
- 经(15380)
- 图书(15308)
- 问题(15028)
- 理论(13939)
- 林业(13844)
- 技术经济(13485)
- 农业大学(13262)
共检索到4085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储庆 吴建平 钟俊生 杨海萍 刘海林 张志勇
以中华仙影海葵(Cereus sinensis Verrill)个体为实验对象,通过改变底质、投喂频次和投喂量等,探究底质和饵料投喂方式对中华仙影海葵个体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砂质底质和无底质培养对海葵个体生长影响差异不显著;培养密度33.3 ind/m2、50.0 ind/m2、66.7 ind/m2、88.3 ind/m2和100.0 ind/m2对海葵个体生长影响差异不显著。不同投饵频次和不同投饵量对中华仙影海葵个体生长影响差异显著。当投饵频次减少到4天一次时,海葵个体生长减慢,其口盘直径增长率为0.84%,而高频次投喂组1天一次、2天一次和3天一次海葵个体生长较快,其口盘直径增长率...
关键词:
中华仙影海葵 底质 投饵频次 投饵量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孙存军 樊启学 沈凡 宗克金 张云龙 杨威 宋林
研究了不同养殖模式F1(投喂1次饵料鱼/d)、F2(投喂2次饵料鱼/d)、A1(投喂1次人工配合饲料/d)、A2(投喂2次人工配合饲料/d)对鳡(Elopichthys bambusa)幼鱼生长及肌肉成分的影响,实验持续56 d。结果显示:各组最终体重为A2>F2>A1>F1。饵料相同时,2次/d组生长速度、肌肉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1次/d组(P<0.05);相同投喂频率条件下,饲料组生长极显著快于饵料鱼组(P<0.01),饵料系数(FC)与粗脂肪含量极显著低于饵料鱼组(P<0.01)。饵料类型和投喂频率对饵料系数(FC)、粗蛋白和粗...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吴建平 杨海萍 刘海林 张志勇 钟俊生 王建军
在生物进化研究中,海葵的胚胎和幼体是研究二侧对称动物进化祖先较理想的实验动物。以室内实验方法研究了中华仙影海葵的胚胎、浮浪幼虫及幼海葵的发生、发育过程,对各阶段的变化和形态特点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描述,并比较了中华仙影海葵与其他3种海葵的早期发育,揭示了中华仙影海葵从性腺成熟到16触手幼海葵各个阶段的变态过程。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帆 张世萍 韩凯佳 李贤 王春芳 谭肖英
研究了不同投喂频率对黄鳝(Monopterus albus)摄食率、特定生长率、饵料效率、体重分化、鱼体组成的影响。试验共设5组不同投喂频率(2、3、4、12次/d和24次/d),每组3个重复,试验持续30 d。结果显示:投喂频率4次/d组的摄食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随着投喂频率增加,各试验组组内个体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黄鳝的规格趋于整齐。试验各组黄鳝的鱼体成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饵料蛋白质和能量的表观...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朱建新 刘慧 冷凯良 曲克明 王诗欢 薛志宁 孙阳
用鼠尾藻干粉、鲜海带磨碎液、鲜石莼磨碎液和两种海参专用饲料对体长2.90±0.04cm,体重0.49±0.02g的稚幼参进行了为期40d的喂养试验。实验结束时,投喂鲜石莼磨碎液的海参体长为5.15±0.25cm,体重为2.76±0.39g,其体长和体重的增长都显著高于投喂鼠尾藻干粉、鲜海带磨碎液和其中一种配合饵料组,但与另外一种配合饵料差异不显著。投喂鲜石莼组海参的成活率达到85%,高于其他各组,但与其中大部分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刺参 石莼 海带 配合饵料 生长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肖昌伦 孙云飞 鹿珍珍 成方舟 成永旭
为研究越冬期间投喂不同饵料对中华绒螯蟹扣蟹存活、营养组成、消化及免疫力的影响,实验比较了越冬期间不投喂(NF组)、投喂配合饲料(CF组)以及投喂冰鲜鱼(CTF组)对扣蟹存活率、营养组成、消化酶、抗氧化酶和免疫酶活性的影响。每个处理3个重复,实验周期为70 d。结果显示:(1)越冬过后,CF组和CTF组扣蟹的增重率和肝胰腺指数显著高于NF组,三组间存活率无显著差异。(2)越冬过后,CF组和CTF组扣蟹躯体和肝胰腺中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NF组,CF组扣蟹躯体和肝胰腺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CTF组,NF组扣蟹肝胰腺水分显著高于CF组和CTF组。无论投喂与否,越冬过后躯体蛋白质含量显著下降,肝胰腺中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3)脂肪酸组成,CF组扣蟹躯体和肝胰腺中C18:2n6 (LA)含量显著高于NF组和CTF组,而CTF组C20:5n3(EPA)和C22:6n3 (DHA)含量显著高于NF组和CF组。(4)越冬过后,扣蟹CF组胃蛋白酶(pepsin)和α-淀粉酶(α-AMS)活性显著高于NF组和CTF组。(5)扣蟹抗氧化能力,肝胰腺和血淋巴中NF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显著高于CF组和CTF组,CF组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显著高于NF组和CTF组,CTF组扣蟹血淋巴和雌性扣蟹肝胰腺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NF组和CF组。(6)扣蟹免疫能力,CF组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高于NF组。研究表明,中华绒螯蟹扣蟹越冬期间应适量投喂饵料,投喂配合饲料组扣蟹的存活率、肝胰腺指数、增重率以及营养物质积累优于投喂冰鲜鱼组,且投喂配合饲料有利于扣蟹消化,增强扣蟹抗氧化和免疫能力。本研究为中华绒螯蟹扣蟹越冬饵料的合理投喂提供科学参考和理论基础。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任晓亮 吕国华 姜海洲 王林 梁建超 马学艳 金武 徐东坡 占明飞 闻海波 顾若波
为提高橄榄蛏蚌(Solenaia oleivira)稚蚌成活率,在稚蚌生长3个阶段设置不同的饵料和底质组合,探究饵料和底质对稚蚌成活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前期稚蚌投喂破壁微拟球藻组的成活率、壳长和壳高生长均显著高于投喂未破壁微拟球藻组;3.4×10~5个/mL和6.8×10~5个/mL饵料浓度对前期稚蚌成活率、壳长和壳高生长无显著性差异。中期稚蚌成活率5组间差异不显著;投喂混合饵料组(50%卵囊藻+50%未破壁微拟球藻)的壳长、壳高与投喂破壁微拟球藻组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投喂卵囊藻组与未破壁微拟球藻组;相同饵料条件下,添加硬黄泥底质组成活率与添加黄泥底质组差异不显著,但壳长和壳高硬黄泥组显著低于黄泥组。后期稚蚌硬黄泥组、铁锈泥组、黄泥组和花园泥组间成活率和壳长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前期稚蚌消化吸收能力差,投喂机械破壁微拟球藻有利于稚蚌存活和生长,3.4×10~5个/mL的饵料浓度即可满足稚蚌生长所需;中期稚蚌投喂混合饵料或破壁微拟球藻更有利于稚蚌的存活和生长,黄泥为其适宜底质;后期稚蚌对底质要求降低,硬黄泥、花园泥、铁锈泥和黄泥均是其适宜底质。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席寅峰 张东 施兆鸿
以外形刚可辨别雌雄的灰海马(Hippocampus erectus)为研究对象,冰冻糠虾(Mysis spp.)为饵料,研究不同投喂频率(A:1次/d、B:2次/d、C:3次/d和D:4次/d)对雌雄分化后灰海马生长、发育、饵料转换效率及消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实验期间灰海马的体质量特定生长率(WSGR)和体高特定生长率(HSGR)均随投喂频率的增加而增加,其中A、B和C3组雄海马的WSGR和HSGR均高于雌海马,而D组雌雄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时间的推移,D组雌海马的WSGR和HSGR均呈先增后减趋势,而其它3组均呈下降趋势,且第1周的WSGR和HSGR均显著高于第5周(P...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杨印蹼 吴旭干 王伟 刘智俊 楼宝 成永旭
采用单个体养殖实验和生化分析技术,研究了纯化饲料(A组)、活饵料(章鱼和缢蛏,B组)和混合投喂(纯化饲料和活饵料有规律地交替使用,C组)对三疣梭子蟹幼蟹(初体重0.5 g左右)成活、生长性能、肝胰腺指数(HSI)和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3组幼蟹的成活率并无显著差异,均在70%~80%之间;(2)A组和B组幼蟹的增重率、蜕壳周期、特定增长率和饲料系数无显著差异,C组幼蟹的第二次蜕壳周期和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其它两组,其特定增长率显著高于其它两组;(3)3种投喂方式的饵料对幼蟹的肝胰腺指数及其蛋白和脂肪含量影响显著,A组幼蟹肝胰腺指数及其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它两组,但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其它两组;...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白小丽 梁旭方 李卫芬 何珊 安皓
采用一种芽孢杆菌制剂(Bacillus)对鳜(Siniperca chuatsi)及饵料鱼池塘进行水质调控。通过测定池塘水体的氨氮、亚硝酸盐、透明度及pH值等水质指标和池塘中浮游生物量,评价芽孢杆菌制剂对鳜及饵料鱼池塘水质和浮游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芽孢杆菌制剂能够提高水质透明度,降解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含量,其中,亚硝酸盐的最大降解率为77.5%。投喂芽孢杆菌后,实验池塘和对照池塘浮游生物组成均变化不大,表明该制剂对池塘的浮游生物组成没有影响。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江岚 黎玥 申晓东 韩碧泽 李建光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颖 刘怡南 刘汉鹏 温彬 王南 陈再忠 高建忠
为探讨钙和磷对七彩神仙鱼生长、体组成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设计了4个钙水平和3个磷水平,共配制12组饵料进行8周的养殖实验。结果表明,幼鱼存活率随饵料中磷水平的升高而显著降低。磷添加量为0. 5%或1. 0%时,体质量特定生长率随着钙水平的升高而显著下降。不添加钙时,磷的添加能显著提高体质量特定生长率,但添加量为1. 0%和0. 5%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幼鱼体长特定生长率随着钙的添加显著降低,且钙、磷添加量分别为0%和1. 0%的组具有最大均值,同时该组体长/体高比值最小。饵料中钙、磷水平对全鱼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均有显著影响。幼鱼肠道蛋白酶和脂肪酶的活力随着钙水平的升高而显著下降。钙和磷的单独添加对肠道淀粉酶无显著影响,但两者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磷添加量为1. 0%时,淀粉酶活力随饵料钙水平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钙和磷对肝脏谷丙转氨酶活力有显著交互作用。不添加磷时,肝脏谷丙转氨酶活力随着饵料中钙水平的升高而降低。以增重率、体重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综合考虑,七彩神仙鱼幼鱼饵料中钙和磷的适宜添加量分别为0%和0. 5%。
关键词:
七彩神仙鱼 钙 磷 生长 体组成 消化酶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旭佳 沈夏霜 黄国强 彭银辉 吴黎红
为研究饵料投喂量对不同规格光裸方格星虫(Sipunculus nudus Linnaeus)呼吸代谢的影响,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投喂量(5、10、15、20和25 mg/L)对3种规格[小(S)(1.58±0.48)g、中(M)(4.90±1.06)g和大(L)(7.96±0.94)g]光裸方格星虫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饵料投喂量对耗氧率和排氨率均影响显著(P<0.05),饵料投喂量和规格的交互作用对光裸方格星虫耗氧率和排氨率影响极显著(P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纪连元 杨志刚 阙有清 郭子好 曾奇韬 王瑶 成永旭
通过240 d养殖试验,研究了不同饵料对不同育成规格的中华绒螯蟹雌蟹可食部分含量和体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喂不同饵料的不同育成规格中华绒螯蟹雌蟹肝胰腺指数、性腺指数和出肉率差异不显著(P>0.05)。肌肉营养成分测定表明:不同育成规格和饵料肌肉粗脂肪、水分和粗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配合饲料组雌蟹粗蛋白含量中规格显著高于小规格(P<0.05),而杂鱼组雌蟹粗蛋白含量小规格显著高于大规格(P<0.05);不同饵料相同育成规格粗蛋白含量,小规格杂鱼组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规格 饵料 体成分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卢德胤 李志华 黄坚 王军 王成辉
为了解饲养条件和干扰水平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蜕壳的影响,采用中华绒螯蟹个体养殖系统,分析不同温度(恒温组和变温组)、饵料(轮叶黑藻+螺蛳组和配合饲料组)和抽血频次对中华绒螯蟹的存活率、蜕壳增重率和蜕壳间隔时间的影响。结果显示:恒温组28.0±1.0℃蜕壳较为集中,而变温组(8∶00-20∶00为28.0±1.0℃;20∶00-次日8∶00为18.0±1.0℃)蜕壳较为分散。轮叶黑藻+螺蛳组的存活率比配合饲料组高8个百分点,平均蜕壳增重率高23.44个百分点,蜕壳间隔时间缩短16.19 d。蜕壳前期的一次抽血干扰会显著降低蜕壳增重率,但对蜕壳间隔时间没有显著影响;而两次脱壳间隔期间的多次抽血干扰不仅会显著降低蜕壳增重率,而且还会显著延长蜕壳间隔时间,并增加死亡率。结果表明:本温度对中华绒螯蟹的存活率、蜕壳增重率和蜕壳间隔时间影响不显著;饵料极显著地影响中华绒螯蟹的蜕壳;蜕壳前期干扰对蜕壳增重率有显著影响,而蜕壳间期的干扰对蜕壳增重率和蜕壳间隔时间均有显著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