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15)
- 2023(8487)
- 2022(7186)
- 2021(6655)
- 2020(5660)
- 2019(12859)
- 2018(12677)
- 2017(24059)
- 2016(13072)
- 2015(14574)
- 2014(14145)
- 2013(13702)
- 2012(12346)
- 2011(11129)
- 2010(11140)
- 2009(10180)
- 2008(9807)
- 2007(8543)
- 2006(7385)
- 2005(6495)
- 学科
- 济(52696)
- 经济(52633)
- 管理(36015)
- 业(34984)
- 方法(28714)
- 企(28577)
- 企业(28577)
- 数学(26175)
- 数学方法(25636)
- 农(13691)
- 学(13158)
- 中国(12286)
- 财(12069)
- 贸(11127)
- 贸易(11122)
- 业经(11080)
- 易(10853)
- 农业(9186)
- 理论(8636)
- 制(8368)
- 技术(8215)
- 环境(7713)
- 地方(7590)
- 务(7441)
- 财务(7410)
- 财务管理(7394)
- 银(7183)
- 银行(7129)
- 划(7038)
- 企业财务(6970)
- 机构
- 大学(187480)
- 学院(186597)
- 济(73061)
- 经济(71674)
- 管理(71396)
- 研究(65131)
- 理学(63153)
- 理学院(62449)
- 管理学(60818)
- 管理学院(60552)
- 中国(47768)
- 科学(45558)
- 农(42269)
- 京(39652)
- 业大(35879)
- 所(34820)
- 农业(34132)
- 研究所(32534)
- 财(30253)
- 中心(29153)
- 江(27110)
- 财经(24855)
- 北京(24435)
- 院(24107)
- 经(22786)
- 农业大学(22765)
- 经济学(22159)
- 范(22099)
- 师范(21583)
- 技术(21419)
- 基金
- 项目(136646)
- 科学(106232)
- 基金(100370)
- 家(92831)
- 国家(92152)
- 研究(87783)
- 科学基金(77402)
- 社会(55411)
- 自然(55270)
- 自然科(54082)
- 自然科学(54064)
- 省(53749)
- 自然科学基金(53113)
- 基金项目(52806)
- 社会科(52625)
- 社会科学(52609)
- 划(46671)
- 资助(42423)
- 教育(40818)
- 编号(32720)
- 重点(31610)
- 计划(29514)
- 部(29068)
- 创(28672)
- 发(28344)
- 科研(27729)
- 创新(26865)
- 科技(26045)
- 业(24458)
- 大学(24274)
共检索到2589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小冬 秦伯强 刘丽贞 赵林林 丁艳青 朱广伟 高光 刘兴国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扰动引起的太湖底泥悬浮对水体氮磷营养盐和蓝藻水华的影响,其中底泥和上覆水均来自太湖,扰动强度以悬浮物浓度表示。实验监测了底泥扰动过程中以及扰动停止后48h之内水体氮磷营养盐和叶绿素a的变化,采样间隔为6h。实验结果表明,扰动明显增加了水体中总氮、总磷、活性磷等含量,但是可溶性无机氮的增加不明显,叶绿素a含量没有出现明显的增长。水华没有出现明显增长很可能是氮限制的原因。由此推测太湖一次风浪扰动过程引起的底泥营养盐释放不一定就能够加剧蓝藻水华的暴发。底泥中释放的营养盐对蓝藻水华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底泥悬浮 营养盐释放 水华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永霞 朱广伟 逄勇
为了解863消浪工程对太湖底泥再悬浮及营养盐释放的抑制作用,于2005年7月15~17日在工程区投放悬浮物捕获器测定沉积物的再悬浮通量,并分层采集水样进行水体营养盐浓度的垂向分布研究。16日平均风速3m/s时,测得的再悬浮通量上层最大值为7.22 g/d.m2,下层最大值为41.8 g/d.m2;17日平均风速5 m/s时,测得的再悬浮通量上层最小值24.7 g/d.m2,下层最小值为48.4 g/d.m2,沉积物再悬浮通量与风浪扰动强度关系密切。对比消浪工程区内外沉积物的再悬浮通量表明,消浪工程能够显著减弱风浪对底泥的扰动,抑制沉积物再悬浮,减轻营养盐的内源释放通量。实验结果还表明,太湖水体...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开明 逄勇 余辉 王华
为探索浅水湖泊水动力扰动作用对底泥再悬浮影响的规律,在室内矩形水槽内模拟了各种水动力条件下太湖底泥的起动规律,得到了太湖底泥在3种不同起动标准下的起动流速,通过考察上覆水中悬浮物浓度的变化,建立了底泥沉积物再悬浮通量与水体流速的定量化关系。结果表明:太湖底泥在个别动、少量动、普遍动3种标准下的起动流速分别为15、30和40 cm/s,且底泥沉积物再悬浮通量与流速呈现线性正相关关系,再悬浮通量随流速增大而增大,且相关性较好。将该试验结果应用于太湖的水量水质数学模型中,并和太湖实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该模拟装置能够在室内可控条件下较好地反映太湖沉积物再悬浮特征,对太湖的富营养化治...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尼志杰 李斌 孙琰晴 胡顺鑫 张明亮 苏博 姜向阳 刘永春 赵晖 何乃叶
为了探究光照与营养盐对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幼苗释放溶解有机碳(DOC)的影响,测定了不同光强(0、83、165和250 μmol photons·m~(–2)·s~(–1))和不同营养条件下(氮加富、磷加富、氮磷加富和自然海水)海带幼苗DOC的释放速率。结果显示,自然海水条件下,海带幼苗DOC释放速率与光照呈正相关性(P
关键词:
海带幼苗 溶解有机碳 溢出机制 扩散机制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佳辰 陈海龙 廉冰 王彦
难以通过食物链转移的核素(如铀等),很可能通过再悬浮的气溶胶颗粒的形式被人体吸入,造成内照射。因此,研究放射性气溶胶颗粒的再悬浮行为对于控制其对人体的危害以及保障人类健康意义重大。该文使用CFD软件模拟了进风引起的放射性气溶胶颗粒的再悬浮运动过程和运动轨迹,分析了进、排风口设置对再悬浮箱体内气流场分布特征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进风口风速设置为10 m/s时会引起地面上放射性气溶胶颗粒的再悬浮,且空间内气流分布均匀,颗粒再悬浮量较多;近地面处中心区域的模拟风速处于该地区地表面风速范围内,能很好地表征该地区地表风速对颗粒再悬浮的影响。该模拟研究可为放射性气溶胶颗粒的沉降和再悬浮实验设计提供依据,也可为放射性污染区域工作或者活动人员的辐射防护行动提供指导。
关键词:
气溶胶颗粒 再悬浮 CFD模拟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施陈彬 李南 林敏 郭慧
本文借助于知识学习网络的理论和方法,通过仿真模拟,分析了在知识转移过程中知识发送方的知识释放能力对组织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
关键词:
知识释放能力 知识转移 知识学习网络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红 李春新 印春生 储鸣
为评估象山港海域电厂温排水对水体富营养化影响,以生态系统中氮、磷营养盐循环为主线,建立了适用于海洋围隔浮游生态系统的多变量的营养盐迁移—转化动力学模型。该模型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溶解无机态营养盐、溶解有机态营养盐和生物碎屑5个模块,涉及溶解无机氮、磷酸盐、溶解有机氮、溶解有机磷、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生物碎屑7个状态变量。利用2010年10月象山港其中一个温度区的围隔生态实验数据成功地进行了模型的验证,确定了相关参数的量值,并用该参数同时模拟3个不同温度区围隔氮、磷营养盐生物化学迁移—转化过程,进而得出温度对围隔浮游生态系统氮、磷营养盐迁移—转化影响的结论。结果表明,象山港电厂温排水加剧了受...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岩 张志勇 秦红杰 闻学政 张迎颖
[目的]种养凤眼莲条件下,通过定期调节上覆水pH值,对底泥中不同形态磷释放的趋势进行研究,为凤眼莲生态修复技术的更广范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圆柱型聚氯乙烯(PVC)桶模拟法,通过84 d种养凤眼莲模拟试验,研究底泥中不同形态磷的消减趋势及其对总磷释放的贡献。[结果]凤眼莲生长条件下,随pH值升高底泥总磷释放量呈增加趋势,上覆水总磷浓度减少量呈降低趋势。在弱酸性和中性偏碱条件下,凤眼莲吸收磷是底泥释放磷素的主要去向,分别占底泥总磷释放量的58.9%和69.7%。其中:弱酸性条件下,铁锰螯合态磷(BD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迎颖 张志勇 陈志超 刘海琴 闻学政 秦红杰 严少华
[目的]探讨凤眼莲生态修复系统中磷素的去除途径及各途径对总磷去除量的贡献率,分析凤眼莲对底泥磷释放的影响,明确系统中磷变量的去向和分配问题,为凤眼莲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在滇池气候条件下,利用漂浮植物凤眼莲,结合滇池湖水与底泥,构建凤眼莲生态修复系统,设置2种覆盖度(60%和100%),开展了为期30 d(重复3个周期)的静态模拟试验。[结果]在本试验条件下,水体总磷初始浓度较低,凤眼莲吸收作用对系统总磷去除量的贡献率最高,约占系统总磷去除量的80%左右;根系吸附对总磷去除量的贡献率较低,约为6%~8%;根系脱落物对系统总磷去除量的贡献率极低,低于2%。底泥吸附不再成为系统中...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吴明 邵学新 蒋科毅
By research on wetland water quality and nutrient distribution in sediments of Xixi Wetland,which is the first national wetland park in China,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water quality had been improved especially in Wuchang Creek and Deep Pond after sediment dredging.The other inspecting points w...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张春雷 石晓勇 韩秀荣 陆茸 王修林
2003年5月在东海赤潮高发区长江口外花鸟山海域(122°40.77′E,29°21.16′N)利用现场赤潮海水进行了一次添加营养盐的围隔实验。结果表明,水体中氮、磷比值越接近Redfield值越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氮、磷比值在10~16且不存在氮、磷限制时,浮游植物生长状态最好,此时体内氮、磷比和水体中的氮、磷比基本一致。实验期间最大细胞密度可达107cells/L,东海原甲藻是优势藻种,占生物量的80%以上,本次实验浮游植物以硝酸盐为主要的氮源,由于浮游植物对磷的“储存”功能使得其生长要滞后于对磷酸盐的吸收。
关键词:
围隔 营养盐 东海 浮游植物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雷蕾 梁勤爽 陈玉成 杨志敏
采用持续淹水模拟试验,研究了施用畜禽粪便(猪粪、牛粪和鸡粪)过程中N、P面源污染物的释放特征。结果表明:施用量越大,上覆水和下渗水的N、P释放量越大,且下渗水释放量高于上覆水;上覆水中,牛粪低肥处理的N、P释放能力最强,N、P的单位释放量分别为0.307、0.012 mg/g,下渗水中,鸡粪低肥处理的N释放能力及牛粪低肥处理的P释放能力最强,N、P单位释放量分别为0.946、0.156 mg/g,畜禽粪便单位释放量排序呈低肥处理的高于高肥处理;总氮(TN)的释放率从大到小依次为猪粪、牛粪、鸡粪,而总磷(TP)的释放率从大到小依次为牛粪、猪粪、鸡粪,且3种畜禽粪便均呈现施用量低,N、P释放率高的...
关键词:
畜禽粪便 氮 磷 释放 持续淹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春华 施伟 胡龙飞 周文斌
运用EFDC模型构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与主湖区的二维模型,使用Delft3D软件划分研究区域网格,并以2010年实测TIN、TP数据为初始条件,模拟水利枢纽运行前后湖区氮磷营养盐的变化特征,验证结果显示TIN和TP的计算值和实测值吻合较好,证明了模型计算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水利枢纽运行后,枯水期湖区TIN、TP浓度分别增长20.42%和20.55%,达到2.86和0.44mg/L,饶河是湖区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平水期湖区TIN、TP浓度分别增长13.39%和12.90%,达到2.08和0.18mg/L,赣江主支与修河的汇流是湖区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枢纽对氮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磷素的控制...
关键词:
EFDC模型 水利工程 鄱阳湖 营养盐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朱晓芸 杨红 高春梅
为了探讨pH对污泥中磷的释放行为的影响,采用SMT(欧洲标准测试组织)法对上海三处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中磷的形态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pH条件下3种污泥中的磷在海水中的释放行为。结果表明:3种污泥样品的总磷含量各不相同,污泥有机磷含量低,无机磷是主要赋存形态,占TP(总磷)含量的64.42%~83.01%。各形态磷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污泥总磷含量主要受NAIP(非磷灰石无机磷)和AP(磷灰石无机磷)影响。室内试验表明,污泥中的磷在酸性、中性和碱性海水环境下均有释放,相比中性条件,酸性和碱性水质更有利于磷的释放;污泥中磷的释放与磷的形态分布有关,但磷释放量大小并不简单取决于总磷和...
关键词:
剩余污泥 磷形态 pH 磷释放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剑超 褚君达 丰华丽
进入天然水体的大部分污染物会在河流、湖泊底部形成富含各种污染物的沉积物层 ,在一定的水流流速及紊动作用下发生底泥冲刷及再悬浮。大量的污染物被重新释放出来造成河湖水体的二次污染 ,这种情况是外源污染得到治理后影响水质的主要因素。建立这种影响条件下的水质模型需要对沉积物的污染释放机理有充分的认识。采用富含污染物的天然河湖底泥 ,通过衡温静态培养等手段 ,在不同的水力条件 ,瞬间悬浮、连续悬浮和静止状态下 ,研究了污染物的释放 ,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底泥冲刷悬浮影响水质的主要途径 ,即在底泥间隙水污染物浓度接近平衡时 ,其与上层大水体的混合作用是影响水质的主要作用 ,其次是下部底泥的静态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