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32)
- 2023(6640)
- 2022(4719)
- 2021(4297)
- 2020(3105)
- 2019(6669)
- 2018(6858)
- 2017(12133)
- 2016(6865)
- 2015(7586)
- 2014(7642)
- 2013(7006)
- 2012(5945)
- 2011(5151)
- 2010(5369)
- 2009(4794)
- 2008(4760)
- 2007(4268)
- 2006(3966)
- 2005(3792)
- 学科
- 济(24084)
- 经济(24058)
- 管理(18513)
- 业(14818)
- 企(10954)
- 企业(10954)
- 农(10488)
- 中国(10330)
- 环境(8303)
- 业经(8115)
- 农业(7131)
- 地方(6729)
- 发(6661)
- 学(6601)
- 方法(5948)
- 理论(5823)
- 生态(5465)
- 发展(5457)
- 展(5445)
- 制(5314)
- 和(5115)
- 划(5038)
- 财(4862)
- 教学(4761)
- 教育(4658)
- 数学(4456)
- 产业(4437)
- 数学方法(4379)
- 银(4304)
- 银行(4296)
- 机构
- 学院(90162)
- 大学(88965)
- 研究(33588)
- 济(32346)
- 经济(31474)
- 管理(30594)
- 理学(25656)
- 中国(25570)
- 理学院(25332)
- 管理学(24751)
- 管理学院(24600)
- 科学(21595)
- 京(19573)
- 所(16488)
- 农(16341)
- 中心(15735)
- 江(15503)
- 研究所(15116)
- 财(14898)
- 范(14433)
- 师范(14282)
- 业大(13695)
- 院(12871)
- 北京(12482)
- 州(12440)
- 农业(12331)
- 技术(11701)
- 师范大学(11496)
- 财经(11450)
- 经(10407)
- 基金
- 项目(62622)
- 科学(48938)
- 研究(48826)
- 基金(43077)
- 家(38022)
- 国家(37681)
- 科学基金(31844)
- 社会(30224)
- 社会科(28425)
- 社会科学(28415)
- 省(25531)
- 教育(22734)
- 基金项目(22378)
- 划(21177)
- 编号(20655)
- 自然(18667)
- 自然科(18089)
- 自然科学(18085)
- 自然科学基金(17745)
- 成果(17058)
- 资助(15489)
- 课题(15135)
- 重点(14980)
- 发(14472)
- 创(13091)
- 国家社会(13058)
- 年(12801)
- 部(12697)
- 创新(12197)
- 制(12029)
共检索到1426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崇俊
通过对某地方高校近四年来高级职称评定中参评者"科研业绩成果摘录表"的内容分析,"深描"了底层学术场域中科研生态恶化的现实:独立学者在坚持"真理逻辑"的过程中遭遇了"劣币驱逐良币"的逆向淘汰;而机会主义者也在追逐"成功逻辑"的过程中陷入了"日丹诺夫主义法则"的陷阱。鉴于此,底层独立学者只能对既有的科研建制采取"继承策略",从而沦落为权宜性地利用"马太效应"的学霸;而机会主义者则采取了维护现存科研建制的"保守策略"。鉴于底层学者科研生存生态恶化的普遍性,需要从资源约束、制度"真空"等社会结构层次中寻找动因。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丽莉 曾亿武 郭红东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在经历了起步摸索阶段(1979-1993年)、基础培育阶段(1994-2003年)和快速发展阶段(2004-2017年)以后,进入了全面提升阶段(2018年开始),亦即数字乡村建设阶段。作为农业农村信息化的新阶段,数字乡村建设的核心要义是实现高质量的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发展和农村全方位数字化发展,技术进步、深化改革和利益均衡则构成了数字乡村建设的底层逻辑。然而,一些地方数字乡村建设存在诸如工作重心落在硬件设备上、数字形式主义滋生蔓延、公共资源分配不合理、过度依赖运营服务商等实践误区,背离了数字乡村建设的核心要义和底层逻辑,亟须纠正。建立系统有力的保障机制、增强数据要素的赋能作用、调整公共资源的分配方式以及提升干部群众的数字素养,是优化中国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路径。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王爱萍
在“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开展体育领域数据库知识服务建设既是发挥经济属性、助推数字体育产业发展、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发展的内在要求,又是回归服务本位、筑牢体育文化自信的举措。现有体育领域数据库建设存在资源颗粒度较粗、服务功能单一、用户体验不佳、服务方式缺乏创新等问题,亟待提升。文章在剖析体育领域数据库研究与实践现状基础上,探索体育领域数据库知识服务的价值引领、底层逻辑与实践路径,提出体育领域数据库知识服务应当支持体育领域决策规划、教育学习、科学研究与全民传播,并规范、指导体育领域的专业化知识生产、立体化呈现、多端交互式深度传播等。
关键词:
体育强国 体育数据库 知识服务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陈艳红 陈晶晶
数字包容服务是公共图书馆维护数字弱势群体信息权益的重要路径。本文从理念倡导、法律规定、职能任务维度提出了公共图书馆数字包容服务的底层逻辑,通过访问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公共图书馆官方网站,总结归纳我国公共图书馆开展数字包容服务的实践现状,发现我国公共图书馆数字包容服务存在数字屏障消除不够、服务呈现缺乏亮点、资源供给存在差距、培训内容略显单一等问题,提出制定具体的数字包容行动规划、凸显鲜明的数字包容服务特色、供给所需的数字包容信息资源、开发多元的数字包容培训内容等发展路径。
关键词:
数字包容 数字鸿沟 公共图书馆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明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农业强国必须坚持农业农村现代化一体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农业农村发展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相互融合以及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互为支撑、均衡协调的发展状态。中国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历史方位和独特优势,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潜能充足、前景广阔。农民形态、产业形态、城乡形态三大经济形态的演化,预示了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底层逻辑的变动趋向。面向2050年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成农业强国的战略目标,应在产业政策、城乡融合、农村改革等方面做出必要的战略选择。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谢佩帛 谢清华 王嘉发 覃月明
鉴于数字化审计是提高国家审计监督效能的重要路径,数字化审计的底层逻辑成为理论界探讨的重要议题。本文以国家审计为视角,剖析经典审计理论与数字化环境匹配的不完全适用性和信任理论解释的科学性,探讨数字化审计的底层逻辑结构和实现路径。研究表明,国家审计的数字化转型提高了信息透明度,数字化审计能够通过信任环境和信任赋能两个阶段性目标的作用实现代理人行为与国家善治目标一致,论证了信任理论是数字化审计的底层逻辑这一论断。本文还基于AOM(能力、机会、动机)模型构建了“环境—机会—能力—触发”路径以保障数字化审计底层逻辑的实现。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党红艳
在旅游业发展面临质量和效率双重困境的情况下,数字经济成为赋能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动能。数字经济赋能旅游业转型具体体现在:优化旅游产品与服务的供给、改变游客的消费习惯、促使服务人员来源多元化、助推产业链优化、促进行业生态系统融合5个方面。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探究旅游业数字化转型的底层逻辑发现:旅游业生产力由传统生产要素驱动转变为数据要素和数字化平台驱动;生产方式由客户化大生产转变为多主体价值共创。旅游业通过数字化转型提高了生产效率,重塑了主客体价值、创新了商业模式,解决了产业面临的质量和效率问题。未来应着力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加快旅游业产业链数字化进程,聚焦核心业务场景化解决方案,推动数字经济和旅游业多维融合,进一步发挥数字经济的赋能作用。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旅游业 数字化平台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刘鹏飞 韩晓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基金作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工具,需要调整投资方向和策略,以满足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需求。一方面,需更加关注创新、绿色、低碳、高质量的产业领域,以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在此过程中,产业基金应积极支持新兴产业、科技创新等领域发展,为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持。另一方面,还需关注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以及产业环境的演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白力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等,保险业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保险是提升民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重要金融载体和社会管理媒介。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并存、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的时期,保险业应该运用自身的风险管理优势,在风险降低、风险预警、风险转移和风险补偿等方面发挥作用。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张建设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2021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在这一年里,各级政府相继挂牌成立乡村振兴主管机构,众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设立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教学、科研机构,各类企业、社会团体推出乡村振兴技术和解决方案。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现实环境,数字化赋能农村农业农民全面发展的数字乡村建设,取代"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农村电商,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赵丽芳 曹新宇 边琰澔
数据资产化需要解决三个关键问题,即法律角度的数据资产确权、会计角度的数据资产入表入注和市场角度的数据资产估值交易。技术赋能业务与财务驱动数据创造价值,表明数据具备了资产属性和价值属性。社会对资产和价值的认定有两种方式,会计视角把能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流入且成本能够可靠计量的资源认定为资产,并入表入注正式计入企业资产。不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即使具有价值也不计入报表。经济视角认为凡有价值的资源都可以是资产,即使不符合报表确认原则、没有在报表中确认的资源也都是资产。企业数据资产入表入注是数据资产市场交易的基础条件之一。因此,数据资产的确认、计量、记录与披露问题,成为数据在要素市场实现创造价值的重要逻辑基础问题。
关键词:
数据资产 逻辑基础 会计处理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章林晓
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已成为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从市场底层逻辑出发,通过分析不同市场主体在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中的成本和收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运用市场化手段保护耕地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耕地保护 “非粮化” 非农化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胡海波 周洁
本文围绕AI与专精特新企业深度融合,阐述了AI赋能专精特新企业的四条路径,即专业化进阶、精细化管理、特色化研发、新颖化创造,并剖析了依托AI技术健全企业互补性资产体系、助力专精特新企业迭代升级的底层逻辑。
关键词:
专精特新 人工智能 赋能 互补性资产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玉倩 黎明 苏晨晨
新质生产力本质上即绿色生产力的体现,而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则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可或缺的途径。旨在通过价值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三重维度,深刻剖析新质生产力如何内在地促进生态产品价值的达成。在价值逻辑层面,新质生产力通过加速经济向绿色发展模式转型,驱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创新性应用,进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展现了其在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的核心价值导向。在理论逻辑层面,新质生产力的作用机制体现在生产过程的数字化转型、产权界定的清晰化、供需关系的协调优化及消费模式的多样化,这些理论要素共同构成了支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框架。在实践逻辑层面,新质生产力的贡献体现在多个方面:通过顶层设计的强化,深化了生态产品体制的改革;依托数字档案管理,实现了生态产品产权的精准界定;网络监测技术的运用,完善了生态产品价值的核算体系;信息平台的搭建,促进了生态产品的多元化交易;数字思维的融入,加速了人才队伍建设与体系的完善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石中英
教育实践的逻辑是教育实践行为的一般形式、结构或生成原则,是各种教育实践样式得以可能并共同分享或遵循的内部法则。习性赋予教育实践以历史性,情境不断地改变着实践的意向,时间和空间的结构也与实践行为有内在关联。教育实践不是一种纯粹理性活动的过程,它有其自身独特的逻辑。基于这种实践逻辑的认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需要从多方面进行重新思考和定向。
关键词:
教育实践 教育理论 实践逻辑 实践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