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20)
- 2023(7865)
- 2022(6260)
- 2021(5670)
- 2020(4851)
- 2019(10558)
- 2018(10652)
- 2017(21064)
- 2016(11265)
- 2015(12327)
- 2014(12127)
- 2013(12304)
- 2012(11154)
- 2011(9749)
- 2010(10109)
- 2009(9844)
- 2008(9954)
- 2007(9323)
- 2006(8444)
- 2005(7709)
- 学科
- 业(77177)
- 企(60974)
- 企业(60974)
- 济(54988)
- 经济(54913)
- 管理(45743)
- 农(44181)
- 农业(29260)
- 业经(26122)
- 方法(22409)
- 财(19335)
- 数学(15505)
- 务(15494)
- 财务(15490)
- 财务管理(15481)
- 数学方法(15443)
- 企业财务(14623)
- 技术(14215)
- 策(13405)
- 中国(13025)
- 制(12832)
- 体(10865)
- 划(10724)
- 企业经济(10260)
- 经营(9980)
- 和(9911)
- 农业经济(9678)
- 贸(9529)
- 贸易(9525)
- 劳(9480)
- 机构
- 学院(170008)
- 大学(158976)
- 济(79480)
- 经济(78350)
- 管理(74188)
- 理学(64128)
- 理学院(63701)
- 管理学(63112)
- 管理学院(62819)
- 研究(48233)
- 农(44020)
- 中国(42509)
- 财(34910)
- 农业(33176)
- 京(31385)
- 业大(29067)
- 财经(27659)
- 江(27452)
- 科学(26333)
- 经(25077)
- 中心(23861)
- 经济管理(23680)
- 所(23637)
- 经济学(22985)
- 经济学院(20955)
- 商学(20843)
- 研究所(20835)
- 商学院(20667)
- 州(20666)
- 农业大学(20076)
- 基金
- 项目(107293)
- 科学(87344)
- 研究(82631)
- 基金(80126)
- 家(67257)
- 国家(66432)
- 科学基金(59922)
- 社会(56603)
- 社会科(53362)
- 社会科学(53348)
- 省(44380)
- 基金项目(43170)
- 自然(36698)
- 自然科(35929)
- 自然科学(35923)
- 自然科学基金(35359)
- 教育(35083)
- 编号(34488)
- 划(33791)
- 业(31331)
- 资助(30923)
- 农(26686)
- 创(25895)
- 成果(25428)
- 部(24326)
- 发(24177)
- 制(23656)
- 国家社会(23397)
- 创新(23193)
- 重点(22564)
共检索到2568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胡家勇
改革十年,在农业生产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农业积累却出现了停滞的局面,导致农业生产条件的恶化。加强农业积累、增强农业后劲已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识。需要解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是,我国农业应该走什么样的积累之路:是以资金积累为主,还是以劳动积累为主。本文认为,由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农业资金供给的紧约束和农村存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劳动积累应是我国农业积累的基本途径。
[期刊] 改革
[作者]
徐紫嫣
在服务经济领域,服务业因其劳动生产率增长相对滞后而导致的“成本病”问题一直受到广泛关注。从人力资本角度来看,人力资本作为经济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长期动力,其外部性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效应和消费溢出效应两方面。基于2005—2019年我国省级动态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人力资本积累与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内在关系。研究发现,人力资本积累通过促进服务消费和加快技术创新来提高服务业劳动生产率,进而有助于缓解“鲍莫尔成本病”问题。为了更加清晰地描绘这种关系,将服务业划分为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并分别进行考察,发现人力资本的积极作用和作用机制在生产性服务业中更加显著。加大服务业人力资本投资,完善劳动者技能和教育培训体系等公共服务保障,缩小高技能劳动者与低技能劳动者之间的技能差距,是提高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途径。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王永进 盛丹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尽管我国技能劳动者的工资一直快速增长,但技能劳动者收入的增加并没有带来劳动收入占比的上升,相反,劳动收入占比持续下降。对于这些与已有理论相悖的"谜",本文从偏向型技术进步的视角,借助于资本与技能之间的互补效应机制对其进行了解释。本文认为,由于机器设备与技能劳动是互补的,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在提高技能劳动者工资的同时,也会提高资本的收益,这就导致了劳动收入占比的下降。进一步地,通过将技术进步的方向内生化,我们发现:技能劳动对工资差距的影响呈"驼峰形"特征,这与我国高等教育收益率先升后降的变化特征相一致;技能劳动与劳动收入占比之间呈"U"形关系,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林欣悦
情感劳动是对马克思劳动概念的创造性解读,是对劳动者某些特质劳动或劳动中情感支出的阐释,它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边缘地带到被纳入资本生产逻辑的空间范围,都体现情感劳动对资本积累持续补贴和资本对剩余价值隐蔽性攫取的事实。本文以非物质劳动作为情感劳动的前导概念,解析女性主义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话中所呈现出的情感劳动与资本积累的互动关系,透视数字经济时代资本对劳动过程情感操控的特殊性;在认同情感劳动特殊价值的基础上,试图寻求情感解放和劳动者主体性回归的行动路径,以期实现劳动者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双富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常建
劳动者报酬是广大劳动者的主要收入来源,影响人力资本的积累,而人力资本作为经济增长的源泉会影响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进而影响经济增长。文章利用中国1993—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劳动收入份额对人力资本积累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收入份额的增加能够显著提升劳动者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劳动收入份额与人力资本的交叉项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显著为正,说明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有利于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劳动收入份额与人力资本的交叉项对技术效率的变化影响显著为正,对技术进步变化的影响显著为负,说明劳动收入份额的增加有利于人力资本对技术效率提升的促进作用,主要发挥的是"追赶效应"。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俞敬忠 王永作
乡镇企业的资本积累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俞敬忠,王永作国家工业化将带来城市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这是发展中国家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各省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现在,我国乡镇企业已是工业化的一支生力军,因此在乡镇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客观上存在着用什么方法积累资本,以...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周建华 万希
本文从人力资本积累的视角,全面地阐述积累和开发农业人力资本,有利于推动我国的农村发展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并且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张丽 吕康银 王文静
人力资本是影响劳动力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面对劳动力市场的新变化,以青年劳动者为对象,采用微观调查数据,运用多项Logit模型估计人力资本积累对当下青年劳动者职业选择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人力资本积累仍然是劳动力市场识别青年劳动力的最重要的因素。人力资本积累促使青年劳动者选择更高层次的职业,抑制青年劳动者选择非法职业和蓝领职业。家庭教育环境对青年劳动者职业选择有显著的影响,父母的受教育水平越高,子女在进入劳动力市场时越倾向于选择白领和精英职业,而较少考虑蓝领职业。目前,多层次完善教育环境将更有利于适应劳动力市场的新变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捷 锁利铭 王成璋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吴世亮 刘芸芸
党的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的经济形势发生了极大变化。特别是以“双包”为主要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林牧副渔工全面发展,生产门路越来越广。农村商品生产的迅速发展,扩大了农村资金运动的规模,农业自身的生产积累速度加快。这里我们编选了全国各地农村有关广开生产门路,增加生产收入,解决资金问题的若干例子,以供大家参考。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奇葆
一、农业发展资金积累的新视角 改革开放大潮涌动使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给农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无可回避的新课题。传统的农业积累机制已经难以适应新的要求,客观上要求积累机制重新构建。以下几个方面似应充分考虑。 1.适应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现实 目前,我国农业的基本特点,是正在经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过渡的关键时期,就经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溦 冯海发
工业化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农业为工业化提供剩余积累又是各国发动工业化的必要条件。在工业化资本积累汲取农业剩余的过程中,客观上存在着用什么方式汲取农业剩余比较合适、汲取多少农业剩余比较合理、以及汲取多长时间比较可行这样一些基本的问题。如果对这些问题没有充分的理论认识与适度的政策把握,就很可能会影响一国经济发展的进程。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冯海发 李溦
在我国的工业化过程中,农业曾一直是工业部门扩张所需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它主要通过三种方式为工业化提供资金积累,即税收方式,“剪刀差”方式、储蓄方式。农业为我国的工业化成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农业究竟为工业化提供了多少资金积累?它在工业化的全部资本积累中发挥了多大的作用?农业提供资金积累的三种方式中,哪一种方式是主要方式?三者呈现什么样的结构?其演化趋势如何?搞清楚这些问题,需要对我国农业为工业化提供的资金积累进行全面的数量研究。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余东华 李捷
信息网络技术能够通过影响劳动者择业偏好、增加有效劳动供给、提高人力资本积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本文在引入劳动者择业偏好的非线性特征和有效劳动供给弹性的基础上,分析了信息网络技术扩散背景下的企业、家庭和政府等市场主体行为,进而讨论了信息网络技术对行业间人力资本外部性和有效劳动供给弹性的差异化影响。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都表明,劳动者择业偏好的非线性会影响劳动密集型和技术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人力资本外部性,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有效劳动供给弹性小于技术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有效劳动供给弹性;当信息网络技术提高人力资本积累时,高技能劳动者会不断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第一产业流向技术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最终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由此可见,在信息网络技术作用下形成的人才红利足以弥补人口红利消失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快信息网络技术扩散,提升劳动力供给的有效性,增加人力资本积累,能够形成有效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机制。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苏立君 王俊
知识型劳动是劳动者为创造新的生产能力而从事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是连接科学与直接生产过程的中介。知识型劳动具有生产性、倍乘性与稀缺性等多重属性,也就是说,资本家雇佣的知识型劳动力既可以生产剩余价值,也能够帮助资本家从全社会的总剩余价值中分配更多份额。在平台资本主义条件下,平台资本支配知识型劳动力构建“中心—非中心”生产资料网络,达成剩余价值生产与实现的网络化。平台资本与产业资本之间就此形成了协作关系。但是,它们之间更多的是围绕剩余价值分配展开的竞争关系。数字平台具有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使平台资本具有天然的垄断倾向。当平台资本扩张至完全掌握剩余价值实现的决定权之时,即垄断性占有网络中心节点的生产资料时,就可以控制整个社会的剩余价值。此时,在平台资本攫取的剩余价值中,依靠垄断势力从产业资本手中转移的剩余价值占比更高。而垄断势力的确立需要知识型劳动力,因此,资本之间竞争的背后是知识型劳动力之间的竞争。当平台资本控制剩余价值分配时,会对产业资本的积累形成抑制,最终对全社会的技术创新和知识型劳动力的再生产形成阻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