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88)
2023(12798)
2022(10937)
2021(10237)
2020(8689)
2019(19864)
2018(19890)
2017(36702)
2016(20978)
2015(23831)
2014(23846)
2013(22645)
2012(21045)
2011(19068)
2010(19590)
2009(18409)
2008(18156)
2007(16696)
2006(14570)
2005(13461)
作者
(58243)
(48843)
(48648)
(46730)
(30866)
(23329)
(22480)
(18874)
(18489)
(17515)
(16387)
(16382)
(15469)
(15367)
(15283)
(15249)
(15233)
(14495)
(14317)
(14074)
(12300)
(12283)
(11726)
(11135)
(11089)
(11034)
(10958)
(10930)
(9788)
(9710)
学科
(74363)
经济(74258)
管理(58769)
(52935)
(44095)
企业(44095)
方法(32873)
数学(28556)
数学方法(28188)
中国(24906)
(23141)
(21566)
教育(21546)
(19518)
(18715)
业经(16609)
理论(15546)
(14762)
贸易(14757)
(14349)
(13960)
财务(13923)
财务管理(13883)
农业(13630)
地方(13486)
(13295)
银行(13263)
企业财务(13083)
(13034)
(12637)
机构
大学(293292)
学院(290005)
(111173)
经济(108507)
管理(102819)
研究(100668)
理学(87737)
理学院(86628)
管理学(84927)
管理学院(84342)
中国(71852)
(62976)
科学(60856)
(55580)
(51315)
(47883)
(46652)
(46419)
研究所(46196)
师范(46010)
中心(45651)
财经(43034)
业大(41865)
北京(40197)
(38777)
教育(37868)
农业(37620)
师范大学(37221)
(36354)
(36176)
基金
项目(186058)
科学(146569)
研究(141878)
基金(131326)
(113583)
国家(112524)
科学基金(95230)
社会(87415)
社会科(82453)
社会科学(82429)
(74682)
教育(72464)
基金项目(68779)
(64088)
编号(60810)
自然(59795)
自然科(58363)
自然科学(58342)
自然科学基金(57274)
资助(53288)
成果(52295)
课题(44589)
重点(43646)
(42616)
(40759)
(38989)
(37895)
(37160)
教育部(37051)
项目编号(36953)
期刊
(126592)
经济(126592)
研究(95150)
中国(66518)
教育(60428)
(45581)
学报(45053)
(43919)
科学(40156)
管理(36981)
大学(34874)
学学(31476)
农业(29173)
技术(27812)
(26103)
金融(26103)
财经(21713)
业经(21185)
经济研究(20436)
(18672)
问题(16409)
职业(15988)
(15313)
(14267)
(13724)
图书(13273)
理论(13155)
(13038)
论坛(13038)
技术经济(13018)
共检索到4467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熊和平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中小学校建立了诸如检讨、谈心与家访等微型制度。这些制度不仅对学生灌输分数至上的教育信条,而且对他们的精神品格也起到了强有力的规训作用,共同维系着应试教育的正常运作。在当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革除应试教育之痼弊,亟待对长期存在于学校教育场域中的微型制度进行解构与变革。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郝英奇  刘金兰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涂文涛  彭时平  
在现代教育中,作为以卓越为目标追求的学校,将个人素质或学习能力作为招收学生的一个决定性因素。考试是个人素质与学习能力考核的替代性安排,这种制度安排既节约交易费用,同时又产生社会资源浪费。资源浪费的表现形式体现为提高考试分数,而不是在提高素质上加大投入,即应试教育的产生和壮大。学校招生制度的变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这种浪费。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杨东平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中小学的应试教育仍然在强势发展,这在应试训练的强度与难度、学生的学习压力、超级中学的崛起、"数字化生存"等方面有新表现。风靡全国的"高效课堂"对教学效率和课堂的偏重,凸显的是一种新的工具化价值。地方政府对"教育GDP"(升学率、"北清率")的追求和竞争,是应试教育屡禁不止最重要的原因。改变应试教育、促进素质教育,需要文化更新和制度创新,人文主义的价值重建正在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潮流。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钱林晓  王一涛  
在应试教育社会背景不变的条件下,单纯强调学校的教育改革,减少学校教育中的应试教育内容增加素质教育内容,不可能真正改变学生所面临的应试教育压力。本文通过运用经济分析的方法建构应试教育条件下学生学习行为模型,对模型进行分析推演,并借助该模型的结论解读当前的教育实例,论证了上述观点。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陈彬  李明星  
教育制度变迁是教育制度的替代、转换和交易的过程。作为一种"公共品",教育制度在变迁过程中呈现出路径依赖的特征,造成了选择上的无效率。运用教育制度变迁过程中路径依赖的视角,可以将"应试教育"模式向"素质教育"模式转换的困境归结为:个体策略选择的帕累托均衡状态、新旧教育制度选择上的低成本偏好、非正式规则转换的困难以及利益集团的牵制四个方面。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应学俊  
素质教育是无须"正名"为"全面发展教育"的,因为这本来是表述角度不同的两个概念,素质教育这一概念从理论上说没有错误。所谓"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长期以来危害青少年的全面发展,阻碍教育的发展,是应该批判和摒弃的,它决不是"我国特殊历史条件下个人全面发展教育的一种具体形式"。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汪冰  
挑战应试教育——香港“目标为本课程”实验透析汪冰“目标为本课程”实验是近几年来香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被称为是“香港有史以来最全面和最激进的学校课程改革”,“自推出以来即震撼了整个世界”。1993年还只是13所小学参加该实验,1995年就增加为7...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义高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蒋芝英  
一素质教育指以特定的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为依据,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立足于个体差异,尽可能挖掘和发挥人的潜能的教育。"应试教育"是指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道玉  
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改革刘道玉基础教育是我国教育的基石,它不仅要为高等学校培养合格的“原材料”,而且还要向国家输送大批的中等技术人才和合格的劳动力。我国基础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不仅数量浩大,而且质量也是上乘的,在世界基础教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赖德胜  
教育通过提高人们的生产能力和配置能力来影响经济,但这两种能力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具有不同的经济价值。计划经济时期更需要生产能力,为此“应试教育”应运而生。我国现在处于非均衡的市场经济条件,配置能力更加短缺,因此必须实行素质教育。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有赖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需要对配置能力提供更大的经济激励,同时,还必须大力加强人文社会科学教育。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郑若玲  
以往教育界对高考与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关系探讨,多停留在感性层面。高考被看成是造成应试教育的"罪魁祸首"和推行素质教育的"绊脚石",并因此承受着不公正对待。实际上,高考既与应试教育没有天然的"血缘",不是应试教育的"罪魁祸首",也并非素质教育的"绊脚石"。这些关于高考的误解都是由社会竞争和社会矛盾所引起。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游安军  黎华  
应试教育:是指学科课程设置单一、片面强调知识的灌输、重视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教育的短期效应的选作教育模式.在长期教育实践中,有识之士针对我国目前基础教育多为应试教育及种种弊端,根据现代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人类自身发展对人才与教育的要求提出“素质教育”,所谓素质教育是以培养提高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体制或教育模式.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以实现教育自身改革和发展的一项战略举措,是基础教育的根本性变革.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周长城  王妙  
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会影响微观主体的清廉感知和政府信任,进而影响公众对财政金融政策有效性的预期,对构建现代财政金融制度和实现共同富裕具有至关重要作用。基于省会城市居民生活调查数据和采用有序logit模型,考察各类公共服务满意度对公众清廉感知的影响,研究发现,教育、医疗、社会治安、下水道与垃圾处理等四类公共服务满意度越高,则公众对地方政府清廉水平的评价越高;且这四类公共服务满意度对个体清廉感知的影响效应在不同性别、年龄、教育水平、政治面貌、收入水平的个体中存在差异。建议提升特定类型的公共服务满意度以提升公众对政府清廉水平的主观评价,从而提升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并增强公众对财政金融政策有效性的预期,助力现代财政金融制度和共同富裕的实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