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07)
- 2023(5005)
- 2022(4361)
- 2021(4017)
- 2020(3539)
- 2019(8428)
- 2018(7959)
- 2017(17359)
- 2016(9140)
- 2015(10232)
- 2014(9979)
- 2013(10189)
- 2012(9578)
- 2011(8233)
- 2010(8304)
- 2009(7880)
- 2008(8093)
- 2007(7103)
- 2006(6289)
- 2005(5688)
- 学科
- 济(51279)
- 经济(51231)
- 业(37224)
- 管理(32978)
- 企(32284)
- 企业(32284)
- 方法(31085)
- 数学(29372)
- 数学方法(29304)
- 财(20334)
- 务(15783)
- 财务(15783)
- 财务管理(15758)
- 企业财务(15332)
- 农(9107)
- 中国(8986)
- 制(8809)
- 业经(7698)
- 地方(7669)
- 融(7516)
- 金融(7516)
- 贸(7463)
- 贸易(7458)
- 易(7238)
- 农业(6972)
- 体(6721)
- 银(6229)
- 银行(6222)
- 体制(5909)
- 技术(5805)
- 机构
- 大学(135456)
- 学院(132281)
- 济(67741)
- 经济(66928)
- 管理(56444)
- 理学(49770)
- 理学院(49428)
- 管理学(48995)
- 管理学院(48757)
- 研究(38184)
- 财(35237)
- 中国(31604)
- 财经(28621)
- 经(26375)
- 京(25740)
- 经济学(23079)
- 财经大学(21849)
- 经济学院(21365)
- 商学(18300)
- 商学院(18196)
- 中心(17899)
- 江(17566)
- 所(17542)
- 科学(17153)
- 融(16033)
- 北京(16026)
- 金融(15711)
- 经济管理(15407)
- 研究所(15142)
- 业大(14560)
- 基金
- 项目(84613)
- 科学(69538)
- 基金(67576)
- 研究(61650)
- 家(56671)
- 国家(56265)
- 科学基金(50927)
- 社会(44132)
- 社会科(42319)
- 社会科学(42308)
- 基金项目(35635)
- 自然(32296)
- 自然科(31666)
- 自然科学(31663)
- 自然科学基金(31208)
- 省(29588)
- 资助(29580)
- 教育(29068)
- 划(25112)
- 编号(22294)
- 部(21668)
- 教育部(20023)
- 人文(19444)
- 国家社会(19390)
- 重点(18325)
- 成果(18030)
- 创(17713)
- 大学(17389)
- 制(16868)
- 社科(16825)
共检索到1908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钟晓英 邵志高
本文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了应计异象和以资本支出为变量的投资增长异象之间的关系。实证分析表明,应计异象很可能主要是由投资增长引起的,应计异象属于投资增长异象的一种。
关键词:
应计异象 资本支出 股票超额收益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林树 张智飞
以沪深股市为例,探讨了中国资本市场中应计异象与盈余公告后漂移异象两种异象之间的联系,并判断这两种异象是否是同一种市场非有效性的表现,抑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市场异象。研究发现,应计异象和盈余公告后漂移异象之间并不能相互解释,利用两种异象构造投资组合可以为投资者带来比利用一种异象所构造的投资组合多出约两倍的累积超额收益。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饶育蕾 王建新 丁燕
本文在应计定价被高估的"应计异象"研究基础上,从投资者有限注意角度出发,将投资者分为高关注和低关注两类,实证检验两类投资者对应计定价的不同影响。实证研究发现,高关注投资者由于能够充分关注到包括应计和现金流在内的盈余组成部分,因而能够对应计作出较为合理的定价;相反,低关注投资者则对应计作出过高的定价。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不同的市场态势下,高、低关注投资者对应计定价具有不同的表现:当市场处于牛市时,高关注投资者对应计进行了合理定价,而低关注投资者则存在对应计的高估;而熊市时,高关注投资者对应计作出偏低的定价,而低关注投资者则对应计作出了较为合理的定价。
关键词:
有限注意 应计异象 应计定价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李青原 张翔
盈余信息在资本市场定价行为中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2002―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了A股市场的盈余加速(盈余增长率的变化)异象,并进一步探究该异象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1)A股市场整体存在盈余加速异象,且该异象不能被其他定价因子和因子模型所解释;(2)盈余加速对未来盈余增长具有增量预测能力,市场未能完全理解该信息含量导致的盈余加速异象;(3)低盈余信息质量公司的盈余加速异象更强,说明低盈余信息质量带来的高信息成本使得投资者对盈余加速信息含量反应不足。本文为A股市场盈余加速异象的存在性提供了直接证据,并从盈余信息含量和盈余信息质量两条路径解释了该异象的形成机制。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斌 杨晋渝 Woody LIAO
以2007~2010年我国A股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上市公司在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方式后是否会产生新的投资异象以及造成这种投资异象的影响因素。运用均值T检验和Wilcoxon符号等级检验,并采用Fama-French三因素模型对样本公司进行回归。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市场风险、规模风险和账面市值比风险之后,投资策略仍然可获得超常回报率,并且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占净利润比重大(小)的组,超常回报率低(高)。套利风险、交易成本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净利润的波动性风险造成的投资异象的影响因素。交易成本越大,套利风险越高,错误定价越不容易被消除,其超常回报率也越高。
关键词:
公允价值 投资异象 交易成本 套利风险
[期刊] 会计之友(中旬刊)
[作者]
樊行健 刘浩 郭文博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探究中国资本市场上应计异象的存在性。笔者以1998-2005年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我国资本市场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应计异象,单变量回归结果和构建套利投资组合的结论一致。剔除亏损公司、加入风险因子、改变经营性应计的计算方法对实证结果的影响有限,但总体上不会改变本文的结论。
关键词:
应计异象 经营性应计 股票收益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缪雪梅
资本支出与股票收益率之间的显著负相关关系被称为"资产增长异象"。中国股票市场是否存在资产增长异象呢?本文以2000年至2011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该问题进行了实证检验。通过对资产增长组合时序和横截面的研究发现,中国A股市场资产增长并不能解释股票的横截面收益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宋璐
基于企业行为理论、前景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以及盈余管理三因素理论,选取2009—2019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业绩期望落差对应计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处于业绩期望落差状态的企业,随着其落差程度的扩大,应计盈余管理水平显著提高。研究结论拓展了已有文献对企业业绩反馈后果的认识,丰富了企业盈余管理形成机理的研究,有助于强化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监管。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章卫东 汪芸倩 刘若梦
增发新股易诱发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现象,但是不同的增发新股类型导致的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程度存在差异。本文以2006-2014年间沪、深两市实施公开增发新股和定向增发新股的公司为研究对象,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公开增发新股和定向增发新股融资导致的企业过度投资的差异。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无论采取公开增发新股还是定向增发新股均会导致企业过度投资现象,但相对于定向增发新股融资,公开增发新股融资导致企业的过度投资现象更加严重。在定向增发新股中,原有控股股东及其关联股东参与认购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的股份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
关键词:
公开增发 定向增发 过度投资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章卫东 汪芸倩 刘若梦
增发新股易诱发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现象,但是不同的增发新股类型导致的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程度存在差异。本文以2006-2014年间沪、深两市实施公开增发新股和定向增发新股的公司为研究对象,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公开增发新股和定向增发新股融资导致的企业过度投资的差异。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无论采取公开增发新股还是定向增发新股均会导致企业过度投资现象,但相对于定向增发新股融资,公开增发新股融资导致企业的过度投资现象更加严重。在定向增发新股中,原有控股股东及其关联股东参与认购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的股份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企业过度投资现象的发生。因此,必须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审核制度和信息披露等制度。
关键词:
公开增发 定向增发 过度投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宋云玲 李志文
"应计异象"是股市系统性地错估应计项目,这个现象首先发现于美国,很可能存在于世界各国。本文用Fama-MacBeth计算法,扩展了李远鹏、牛建军(2007)的研究,发现中国股市确实有应计异象,也发现中国股市对A股盈余和盈余成分的定价错误与美国资本市场并不一致。在分年度的检验中,本文发现中国股市对盈余、应计项目及现金流的错误定价方向是一致的,而且对现金流与盈余的错误定价程度基本相同。相对于现金流的错误定价,应计项目的错误定价偏上。同时,当市场乐观时,应计项目被市场高估的程度更大;当市场悲观时,现金流被市场低估的程度也更大。本文用一个简单的模型说明这个现象,并指出盈余、应计项目和现金流的错误定价可...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林红
笔者从投资的角度剖析商业信用融资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为短期商业信用融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提供证据,并基于2007年~2012年的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研究了商业信用融资对投资行为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商业信用的使用促进了企业投资支出的增加;国有上市公司获得的商业信用更多,但并没有因此提高商业信用的投资行为,民营上市公司获得的商业信用融资更少,但是商业信用融资的使用显著地提高了投资支出。
关键词:
商业信用 产权性质 企业投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叶建华 于国安
以2000~200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资产增长异象在我国资本市场的表现形式,并从资产构成和融资来源两个视角考察了出现资产增长异象的主要动因。研究发现:我国资本市场的资产增长异象不同于成熟资本市场,表现为股票收益同资产增长成正向关系,且在大规模公司中表现得尤其明显;从总资产构成项目来看,货币资金增长是资产增长异象的主要动因;总资产融资来源中的留存收益增长是总资产增长效应的主要动因。
关键词:
总资产增长 股票收益 资产增长异象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周伟贤
本文以我国2004—2008年度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来考察国内上市企业的非效率投资问题,并分析了企业基本面、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的影响。实证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发生非效率投资行为的现象较为普遍,而且投资不足比投资过度更为严重;在影响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的企业基本面因素中,资产增长率、债务期限结构、现金流和企业年龄这四个主要因素是决定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的最基本因素;资产负债率、企业规模和销售额增长与非效率投资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显著。研究还发现国有股比例与非效率投资负相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非效率投资成U型曲线关系。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徐先知
以2003-2011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非经常性损益对应计异象展开分析,研究发现:投资者无法识别盈余各组成部分的持续性差异,存在错误定价,买入应计盈余最低组同时卖出应计盈余最高组的股票,在未来一年能获得8.5%的超额收益,按非经常性损益的大小进一步细分后,买入应计盈余最低且低非经常性损益组的股票,同时卖出应计盈余最高且高非经常性损益组的股票,在未来一年能获得14.4%的超额收益。
关键词:
应计盈余 非经常性损益 应计异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效应研究——来自A股的经验证据
股权结构、产权性质与企业环保投资——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资产流动性与公司资本结构——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股权稳定、盈余管理与非效率投资——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公司治理水平与经营业绩——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公司治理与债务成本——来自深交所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营改增”增绩效应的异质性研究——来自长三角等地区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投资者保护、关联交易与公司绩效——来自长三角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公司治理与审计质量——来自2009-2013年深沪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内部控制、应计质量与盈余反应——基于中国2009年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