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69)
2023(6605)
2022(5506)
2021(5218)
2020(4450)
2019(10151)
2018(10040)
2017(17298)
2016(9373)
2015(10367)
2014(10078)
2013(9582)
2012(8726)
2011(7876)
2010(8455)
2009(7862)
2008(7651)
2007(7267)
2006(6540)
2005(6245)
作者
(24132)
(20031)
(19848)
(19084)
(12901)
(9492)
(8927)
(7594)
(7476)
(7426)
(6780)
(6720)
(6681)
(6429)
(6216)
(6059)
(5913)
(5896)
(5867)
(5837)
(5237)
(4850)
(4847)
(4802)
(4767)
(4584)
(4495)
(4474)
(4016)
(3986)
学科
管理(33240)
(29672)
经济(29637)
(29261)
(26713)
企业(26713)
技术(14884)
中国(12247)
技术管理(11456)
理论(8980)
方法(8660)
教育(8597)
(8162)
业经(8132)
(7978)
(7950)
地方(7495)
教学(7296)
(6676)
银行(6664)
(6459)
数学(6344)
数学方法(6183)
(6095)
工作(5901)
(5734)
(5733)
金融(5733)
(5491)
(5327)
机构
大学(121218)
学院(118137)
管理(45849)
(44773)
经济(43574)
研究(38614)
理学(38017)
理学院(37554)
管理学(36809)
管理学院(36547)
中国(30952)
(26083)
(23928)
(22609)
科学(21251)
中心(19000)
(18623)
师范(18501)
(18058)
(17885)
北京(17011)
财经(16899)
研究所(15713)
(15147)
技术(14933)
(14445)
(14281)
师范大学(14204)
教育(14042)
(13955)
基金
项目(73127)
研究(60489)
科学(58751)
基金(49838)
(41705)
国家(41249)
社会(37103)
科学基金(36722)
社会科(35071)
社会科学(35064)
(31485)
教育(30773)
基金项目(25964)
(25260)
编号(25186)
成果(23137)
(21927)
自然(21748)
自然科(21364)
自然科学(21359)
自然科学基金(21025)
课题(19855)
创新(19231)
资助(18873)
(16973)
重点(16573)
项目编号(16171)
(15765)
(15643)
规划(15605)
期刊
(56587)
经济(56587)
研究(43437)
中国(40228)
教育(31739)
管理(23195)
(19816)
学报(14460)
技术(14145)
科学(14134)
(13298)
金融(13298)
(12979)
图书(12781)
大学(12614)
书馆(10026)
图书馆(10026)
学学(9885)
科技(8809)
职业(8740)
业经(8704)
财经(8650)
(8535)
论坛(8535)
经济研究(8510)
农业(8235)
(7636)
技术经济(6965)
高等(6675)
问题(6296)
共检索到2125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胡绍雄  陈雪芳  
“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是当前高校为创建一流大学面临的任务。本文结合浙江大学人才引进工作实际,指出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并根据当前人才流动的特点和引进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高晓明  
近年来,"拔尖创新人才"一词频频出现,但人们对其意义并未达成一致的理解和认同。笔者以为拔尖创新人才意指在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富于个性和突破的时代中,在各行各业那些试图通过变革来引领发展,从而为整个社会经济的顺利转型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物,精深的专业造诣、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勇于批判和变革的勇气应作为其基本的素质特征。只有抛开人才培养的功利性,从培养一个真正的"人"开始,大批的拔尖创新人才才能不断涌现。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郝克明  
为适应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以及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需要,我国必须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鉴于大学的独特优势,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大学义不容辞的重任,大学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地。大学应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的多样化、正确处理各种关系以及搞好高层次人才的继续教育等方面深化改革,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郝克明  
抢占世界科技制高点 ,提升国际竞争能力 ,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于人才 ,特别是对社会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拔尖创新人才。拔尖创新人才的发现、培养和使用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大学作为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 ,必须着力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 ,充分发挥其在高层次人才继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创设和营造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条件和环境。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谢旭人  
同志们: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颁布实施一周年之际,召开全国会计人才工作座谈会,具有重要意义。在此,我代表财政部,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体与会代表并通过大家向全国1400万会计人员致以亲切的慰问!向关心支持会计人才成长的各级领导和社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谢旭人  
同志们: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颁布实施一周年之际,召开全国会计人才工作座谈会,具有重要意义。在此,我代表财政部,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体与会代表并通过大家向全国1400万会计人员致以亲切的慰问!向关心支持会计人才成长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会计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马德秀  
名校之名,在于名师。一所高校如果只有基本队伍,没有拔尖人才,就没有神韵。所谓拔尖人才,就是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超群。能凭借自己的创造性劳动为社会作出较大贡献,在人才队伍中起领军与核心作用的人才。就高校而言,是指学识造诣深厚、教学经验丰富、潜心钻研、深得学生爱戴的优秀教师;科研上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科学家和学科带头人;管理上具有战略眼光、办学理念清晰、善于协调各方、全心全意为学校发展服务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彭芝  
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中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需要具备长远的眼光、发现的眼光、全面的眼光,需要处理好办学思想和体制机制中无为和有为的关系、整体适应和局部突破的关系。旗帜鲜明、坚定不移地实施素质教育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时代选择。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卢铁城  
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我国是科技人力资源大国,但非科技强国;是教育大国,但非教育强国。问题就在传统高等教育难以培养造就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为此,高等教育必须深化改革,坚持创新,大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造就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持。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胡亮  金祥雷  王瑞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对于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探索价值。为贯彻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国家组织实施了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作为试点的重要内容。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应当按照拔尖人才的成长规律,科学地建立起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为学生个性的、创造性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培养模式、培养机制和外在环境。2009年以来,吉林大学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空间和搭建国际交流平台等,按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景安磊   周海涛   施悦琪  
拔尖创新人才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涉及多学段、各环节、全要素、多主体,在实践探索中面临选拔标准和方法不科学、培养体系贯通性不强、跨界交叉融合不深入、多方主体力量分散等诸多挑战,尤其需要增强一体化。推进拔尖创新人才的一体化选育,需整合各学段表现的多维识别,基于阶段性表现、多样性标准、特殊性需求,展开动态化、类型化、保障性识别;注重大中小衔接的连贯教学,形成链条式教学内容、进阶式探究场景与综合性安置方式的教学体系;创新跨界交叉融合的培养模式,把跨界学习作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本路径,将学科交叉和交叉学科作为催化剂,使数字技术赋能成为强力引擎;构建统筹多方主体力量的共育氛围,完善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法规政策体系,倡导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观念,健全开放包容的学校选育渠道,营造共担共建的社会育人生态。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与任  
一、什么是科技经纪人要说清楚什么是科技经纪人,必须先说清楚什么是经纪人。经纪人,《辞海》(1979年版缩印本)里是这样界定的:“资本主义市场上的一种中间商人。有一般经纪人和交易经纪人。在旧中国,前者也称‘掮客’,是为买卖双方介绍交易以获取佣金的中间商人;后者是按照当时《交易所法》规定,具有一定资格,并向交易所缴纳保证金,代客进行买卖,以取得佣金的中间商人。”上述界定,我认为除了第一句“在资本主义市场上”不太准确以外,其它内容还是比较客观的、准确的。因为,有商品经济或者说有市场经济,就必定会有经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吴言蔚  
文章从实践教学的角度分析了在国内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体会和做法,包括明确创新创业经验的真正服务对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突出战略定位形成特色,教育过程要强调项目导向,要重视在线优质教育资源的综合利用。并且从建立案例库和更广泛交流平台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祖超  别雪君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讲话时特别强调,高等学校要注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积极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努力为培养造就更多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作出积极贡献,要成为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我国高校要积极响应胡锦涛总书记的号召,努力培养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就应该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借鉴其模式,以便少走弯路,快见成效。本文仅就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作简要评析。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新凤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探索形成了高校少年班、“拔尖计划”“强基计划”等多项国家层面政策设计,高校层面形成了少年班的贯通培养、大师领衔的拔尖人才培养、强化通识教育的书院制、注重本科整体质量的“泛拔尖”培养等多种模式。但实践中也面临统一高考与高校自主选拔、早期选拔愿景与实际培养困难、国家政策目标与高校培养责任、资源投入需求和公众公平质疑等多方挑战和实施困难。在深入推进科教兴国战略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落实高校主体责任、加强政府统筹协调,提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合法性、自主性和协同性,从而全面提升高校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