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82)
2023(8493)
2022(6833)
2021(6478)
2020(5429)
2019(12115)
2018(12148)
2017(22299)
2016(12662)
2015(14110)
2014(14408)
2013(14029)
2012(12916)
2011(11548)
2010(11844)
2009(10541)
2008(10802)
2007(10001)
2006(8545)
2005(7796)
作者
(40885)
(33686)
(33607)
(32086)
(21710)
(16453)
(15461)
(13133)
(12740)
(12664)
(11612)
(11378)
(11350)
(10934)
(10832)
(10704)
(10278)
(10080)
(10065)
(9826)
(8758)
(8659)
(8377)
(7872)
(7854)
(7620)
(7545)
(7380)
(7159)
(7023)
学科
(41507)
经济(41461)
(36948)
管理(36883)
(31259)
企业(31259)
方法(19008)
数学(15889)
数学方法(15560)
技术(15093)
(12859)
(11971)
(11925)
中国(11655)
理论(10355)
业经(10177)
(9667)
教学(8585)
(8421)
财务(8382)
财务管理(8352)
农业(8120)
(7988)
银行(7943)
企业财务(7858)
技术管理(7841)
(7829)
贸易(7823)
(7633)
(7475)
机构
学院(180382)
大学(176864)
研究(62240)
管理(60571)
(60311)
经济(58503)
理学(51098)
理学院(50393)
管理学(48932)
管理学院(48612)
中国(45458)
科学(44174)
(40262)
(38995)
(34881)
业大(33277)
农业(32150)
研究所(31738)
(30324)
(29630)
中心(28754)
技术(27323)
(24627)
(24393)
北京(24364)
财经(23123)
(23120)
师范(22728)
(22637)
(20847)
基金
项目(120000)
科学(89683)
研究(81846)
基金(81665)
(74949)
国家(74323)
科学基金(60952)
(50720)
社会(46666)
社会科(44124)
社会科学(44109)
基金项目(42286)
自然(42107)
(42023)
自然科(41171)
自然科学(41150)
自然科学基金(40391)
教育(39474)
资助(34997)
编号(33307)
重点(28076)
成果(27517)
(26113)
(25375)
计划(25184)
课题(25044)
创新(24525)
(24500)
科技(23902)
科研(23365)
期刊
(68987)
经济(68987)
研究(48219)
中国(42507)
学报(40622)
(36946)
科学(32040)
大学(29092)
学学(27502)
教育(26563)
(25875)
农业(25111)
管理(24307)
技术(20559)
(14644)
金融(14644)
(13794)
业大(12137)
业经(11744)
(11480)
科技(11327)
财经(11256)
经济研究(10876)
图书(10728)
农业大学(9951)
技术经济(9763)
(9718)
职业(9295)
林业(8972)
(8805)
共检索到2742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瑞  胡白石  田艳丽  黄艳宁  谢进  曹亮  彭斯文  朱校奇  
【目的】甜瓜细菌性叶斑病是危害甜瓜的重要种传细菌病害,是由丁香假单胞杆菌流泪病致病变种甜瓜菌株(Pseudomonas syringae pv.lachrymans)引起的。论文旨在建立高效、快捷、操作简单的检测技术以防止此病原菌传播。【方法】以Gen Bank公布的甜瓜细菌性叶斑病菌的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基因序列为靶标,设计甜瓜细菌性叶斑病菌特异性锁式探针,建立锁式探针与斑点杂交技术结合的检测体系。以保存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孟娟  古勤生  林石明  彭斌  刘丽锋  田延平  李莉  
【目的】探索5种葫芦科作物病毒即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uccini yellow mosaic virus,ZYMV)、西瓜花叶病毒(Watermelon mosaic virus,WM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番木瓜环斑病毒西瓜株系(Papaya ringspot viruswatermelon strain,PRSV-W)和南瓜花叶病毒(Squash mosaic virus,SqMV)的斑点杂交检测技术,为葫芦科作物种子带毒的快速准确鉴定、流行病学研究和转基因检测等提供技术和方法。【方法】以构建的重组质粒为模板,用PCR方法合成了相应的地高...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杨冰  黄倢  宋晓玲  史成银  刘莉  刘庆慧  
利用非放射性标记物地高辛(DIG),通过PCR方法制备了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DNA探针,探针长度705bp,标记产量为20ng/μL。通过核酸探针斑点杂交检测方法对此探针特异性及灵敏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探针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强的特异性,检测IHHNVDNA的检出灵敏度为24.8pg,可检出26.6ng患病对虾组织DNA中的IHHNV,与250.4ng健康虾组织DNA、202.5ng健康虾匀浆液,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DNA和肝胰腺细小病毒(HPV)DNA均不发生交叉反应。本方法可应用于健康亲虾、苗种的培育和无特定病原(SPF)对虾种群的选育及IHHNV流行病...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任毓忠  李国英  江连成  杨之为  
 利用新疆农六师103团13年和农八师121团10年中,每年6月和7月份的气候资料,及当年甜瓜细菌性斑点病的发生情况进行逐步判别分析,以2001和2002年的降雨情况和病害发生情况为对照,研究气象因子对新疆甜瓜细菌性斑点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甜瓜细菌性斑点病的发生与6月份的降雨量关系密切,并以此建立了判别模型,该模型回检符合率达74%。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谢慧婷  李战彪  谭海文  秦碧霞  崔丽贤  蔡健和  
【目的】筛选出对细菌性果斑病菌具有较好抑制作用的药剂,利用细菌性果斑病菌PCR检测技术,预防病害通过带病种子种苗传播扩散,为广西西瓜甜瓜细菌性果斑病害综合防治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PCR方法对样品进行检测,用抑菌圈法测定13种杀菌剂对广西甜瓜细菌性果斑病菌株(WM0922-3和XD0611-7)和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株(XD0819-2)的抑制效果。【结果】2014-2017年,检测种子共计345份,其中葫芦种子203份,检出率为6.4%;南瓜种31份,检出率为9.68%;西瓜种子66份,检出率为4.55%;甜瓜种子45份,检出率为26.67%;送检西瓜嫁接苗65份,检出率为7.69%。检测田间疑似样品共计405份,其中西瓜样品187份,检出率为10.69%;厚皮甜瓜样品186份,检出率为6.99%;薄皮甜瓜样品32份,检出率为18.75%。1号杀菌剂对3个菌株的抑制效果均为最好,有效浓度中EC50均小于0.4×10~(-3)mg/L;其后依次为40%甲醛、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粉剂、80%乙蒜素乳油和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其中80%乙蒜素乳油和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对XD0819-2的抑制效果优于WM0922-3和XD0611-7;硫酸链霉素和12%中生菌素母药对WM0922-3和XD0611-7具有较好抑制效果,但对XD0819-2无抑制作用。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3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20%噻菌铜悬浮剂和2%春雷霉素水剂对3个菌株均无抑制作用。【结论】广西市售的西瓜甜瓜种子、种苗和田间样品均检测到细菌性果斑病菌,因此,应加强西瓜甜瓜种子种苗检疫管理,杜绝带病种子种苗传播病害。在生产中,建议使用1号杀菌剂和40%甲醛药剂进行种子消毒处理。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朝辉  周益军  范永坚  薛宝娣  吴淑华  程兆榜  张文荟  
用RT PCR技术、PCR标记的探针点杂交和SDS PAGE检测了生产上严重危害玉米和水稻的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由RT PCR扩增的RBSDV第 7片段第 92 1~ 14 11碱基作探针 ,用PCR法DIG标记后点杂交 ,可以从 10 0ng玉米病叶中检测到RBSDV ,灵敏度是RT PCR的 1/10 ;10 %SDS PAGE只能检测到从 1g玉米病叶中提取的病毒dsRNA ,但对江苏玉米田间分离的不同的RBSDV样品电泳发现 ,该病毒基因组dsRNA有差异 ,表明该技术是研究RBSDV基因组多样性的简单有效的方法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穆晓雅  谭志琼  刘铜  彭正强  张荣意  
【目的】旨在从海南、安徽、浙江等地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出对黄瓜叶斑病新的病原菌菊苣假单胞(Pseudomonas cichorii)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抑菌圈法筛选黄瓜叶斑病病原菌菊苣假单胞的拮抗菌,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16S rDNA同源性序列分析以及gyrA基因序列分析的方法对分离的拮抗菌进行鉴定。采用单因子变量法对拮抗菌的最佳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从海南、安徽、浙江等地共分离出650株细菌,筛选出10株拮抗菌。其中编号为JNL的菌株拮抗效果最好。细菌鉴定结果表明,该菌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最佳发酵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在30℃、pH 7、碳源为半乳糖、氮源为硝酸钾、转速为150 r/min的条件下生长效果最好。【结论】JNL菌株对黄瓜细菌性叶斑病新的病原菌菊苣假单胞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具有开发成生物农药或生物肥料的潜力。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高苇  李宝聚  王万立  郝永娟  石延霞  
筛选到应用于多主棒孢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的特异性引物CIR5/CIF5,并建立了土壤中多主棒孢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引物CIR5/CIF5能够从多主棒孢基因组DNA中特异性扩增出一条259 bp的片段,常规PCR检测中灵敏度可达10 fg/μL。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模拟带菌土壤中的带菌量,结果证明该技术对土壤中多主棒孢的检测下限为1个孢子/g土壤,可以快速、准确地定量土壤中病原菌的孢子数目,为栽培前土壤中病原菌的监测预报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洪英  F.Kraemer  沈永林  顾有方  沈涛  王丙云  毛鑫智  T.Schnieder  
用斑点杂交试验检测苏、皖7县市肝片吸虫中间宿主小土窝螺(Galba pervia),共检测小土窝螺777个,阳性33个,阳性率为4.25%,其中江苏省小土窝螺的阳性率为4.46%,安徽省小土窝螺的阳性率是4.11%.结果表明本地水牛肝片吸虫感染率与小土窝螺阳性率呈正相关趋势,斑点杂交试验检测中间宿主小土窝螺可预测牛羊感染肝片吸虫的严重程度,是流行病学调查中值得采用的新技术.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海博  毕馨月  夏博  安梦楠  夏子豪  吴元华  
辽宁省锦州市凌海市西瓜、甜瓜果实上发生疑似细菌性果斑病,从发病西瓜果实上分离获得了菌株JZ17,从发病甜瓜果实上分离纯化获得了菌株JZX2和JZT8。柯赫氏法则测定表明,接种的西瓜和甜瓜上均表现出与田间病害相同的症状,且从接种的发病植株上又重新分离到相同的菌株。采用西瓜噬酸菌检测试剂盒进行DAS-ELISA鉴定,表明3个菌株均呈阳性反应。设计特异性引物YH1/YH2,对3个菌株的16S-23S rDNA ITS序列进行扩增,3个菌株的ITS序列与西瓜噬酸菌各菌株ITS序列的同源性均高达99%以上。综上可知,菌株JZ17,JZX2和JZT8可鉴定为西瓜噬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利用特异性引物PL1/PL2对3个菌株进行亚群鉴定,结果表明菌株JZ17和对照菌株AAC00-1(亚群Ⅱ)均可扩增出大小为332 bp的片段,而菌株JZX2、JZT8和对照菌株pslbtw8(亚群Ⅰ)未扩增出此条带,因此可将菌株JZ17鉴定为西瓜噬酸菌亚群Ⅱ型菌株,菌株JZX2和JZT8鉴定为I型菌株。为比较3个菌株的亲缘关系,采用通用引物27F/1492R对3个菌株的16S rDNA序列进行扩增,获得了目的片段,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比对的结果表明,菌株JZ17,JZX2,JZT8与A. citrulli各菌株16S rDNA的相似性均达99%以上。利用NeighborJoining法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表明,菌株JZ17与江西地区菌株JXZS6处于同一分支,菌株JZX2,JZT8与广东地区菌株XJ-6,pslb-25亲缘关系较近。首次报道辽宁省凌海市发生的西瓜和甜瓜细菌性果斑病,并鉴定其病原菌,为该病害在辽宁省的检疫和防控奠定了基础。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婧  毕阳  朱艳  韩舜愈  祝霞  盛文军  李敏  
【目的】建立nested-PCR方法,快速检测西瓜种子中的燕麦嗜酸菌西瓜亚种(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Aac),为西瓜细菌性果斑病(bacterial fruit blotch of watermelon,WFB)的防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根据Aac BOX短重复序列的PCR产物设计两对引物BX-L1/BX-R5和BX-L1/BX-S-R2,建立以BX-L1/BX-R5为外侧引物,BX-L1/BX-S-R2为内侧引物的nested-PCR,以5μL样品处理液于99℃高温裂解10 min,再放置冰上冷却5 min,以所释放病原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汉珍  郭坚华  
20 0 0~ 2 0 0 1年在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发现一种桔梗病害 ,并从其病叶上分离得到了 2 6个菌株。菌株接种于桔梗叶片后 ,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完全一致 ,并从回接病株上重新分离得到此病原菌。各菌株间致病力无明显的差异。经革兰氏染色反应、菌体形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反应、 (G +C) %等鉴定 ,确定该病原菌为丁香假单胞杆菌的一个新的致病变种。该病菌能引起桔梗细菌性叶斑病 (又称斑点病 )。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艳琴  郑俊梅  张映  
为建立一种敏感、特异的检测疫苗中猪肺炎支原体污染的方法,设计了猪源支原体PCR通用外套引物和猪肺炎支原体种特异性内套引物及地高辛标记寡核苷酸探针,建立了PCR-斑点杂交技术,应用于猪瘟活疫苗中猪肺炎支原体污染的检测,并与套式PCR技术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探针最低检出DNA量为23.4 pg,比套式PCR(最低检出量为62.5 pg)敏感性更高,且探针与鸡毒支原体和大肠杆菌DNA无交叉反应。对来自6个生产厂家共90批疫苗的检测结果显示,PCR-斑点杂交法比套式PCR法对疫苗猪肺炎支原体污染的检出率高10%。以上结果表明PCR-斑点杂交法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疫苗猪肺炎支原体污染的检测中...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宋晓玲  史成银  黄倢  张立敬  
于 1996~ 1998年采用DNA斑点杂交法 ,完成了共计 836份养殖对虾 ,2 13份对虾饵料和环境生物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 ,对虾在每年的 4~ 10月都可检测出白斑综合症病毒 (WSSV) ,6月出现最高峰 ,阳性检出率达到 4 2 .6 % ;其次 ,为 7月和 5月 ,分别达 31.6 %和 2 4 .5 %。在对虾不同生长阶段 (包括亲虾、各期幼体、仔虾、幼虾及成虾 )均可检出WSSV ,其中以仔虾的带毒率最高 ,达 36 .4 % ,其次为糠虾幼体 ,达 34.6 %。体长范围 1.1~ 2 .0cm的仔虾阳性率最高 ,其次体长为 5 .1~ 6 .0cm的幼虾样品。检测的中...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艳秋  赵奎华  刘长远  曹远银  
采用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作为包被抗原,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较优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方法。通过对抗原包被浓度和抗体稀释浓度、封闭液和封闭时间、抗体温育时间等的优化,确定ELISA法最低检测限。结果表明:抗原的较优包被浓度为106cfu·mL-1,抗体的较优工作浓度为1∶4000,以5%胎牛血清作为封闭液,在37℃下封闭1.5h,加入抗体温育1.5h是间接ELISA法的较优反应条件,方法的检测限为105cfu·mL-1。对田间采集的病叶进行检测表明,该方法可准确检测出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可用于田间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快速诊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