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51)
- 2023(3752)
- 2022(3110)
- 2021(2937)
- 2020(2544)
- 2019(5417)
- 2018(5711)
- 2017(9127)
- 2016(5729)
- 2015(6696)
- 2014(6926)
- 2013(6430)
- 2012(6013)
- 2011(5311)
- 2010(5593)
- 2009(4784)
- 2008(4856)
- 2007(4731)
- 2006(3955)
- 2005(3485)
- 学科
- 管理(17845)
- 业(17562)
- 济(16265)
- 经济(16255)
- 企(14789)
- 企业(14789)
- 技术(11680)
- 方法(7905)
- 教学(6957)
- 数学(6710)
- 理论(6623)
- 数学方法(6514)
- 技术管理(5879)
- 农(5425)
- 中国(5273)
- 教育(5151)
- 学(4767)
- 学法(4538)
- 教学法(4538)
- 学理(4021)
- 学理论(4021)
- 业经(3721)
- 财(3680)
- 农业(3618)
- 研究(3255)
- 银(3159)
- 银行(3136)
- 制(2975)
- 行(2959)
- 划(2815)
- 机构
- 学院(79884)
- 大学(76821)
- 研究(29046)
- 管理(26140)
- 济(24636)
- 经济(23808)
- 理学(21722)
- 理学院(21454)
- 管理学(20761)
- 科学(20696)
- 管理学院(20625)
- 农(20071)
- 中国(19950)
- 京(18208)
- 所(16555)
- 农业(16419)
- 业大(16385)
- 技术(16197)
- 研究所(15237)
- 江(14213)
- 中心(13196)
- 省(11447)
- 北京(11430)
- 职业(11117)
- 州(11073)
- 范(10897)
- 师范(10732)
- 农业大学(10565)
- 财(10506)
- 院(10486)
- 基金
- 项目(53627)
- 科学(39412)
- 研究(38876)
- 基金(33584)
- 家(31112)
- 国家(30841)
- 省(24999)
- 科学基金(24617)
- 教育(20600)
- 划(20203)
- 社会(19824)
- 社会科(18731)
- 社会科学(18727)
- 基金项目(17282)
- 编号(17134)
- 自然(16691)
- 自然科(16323)
- 自然科学(16316)
- 自然科学基金(15991)
- 资助(14207)
- 课题(13892)
- 成果(13880)
- 重点(13098)
- 创(12495)
- 科技(11708)
- 创新(11698)
- 发(11561)
- 计划(11558)
- 年(11317)
- 部(10918)
共检索到1251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洪立芳 刘建平 刘秉全 胡道芬 毛振武
用杂交育种和花药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育成的光敏核不育系1647S,在北京平原地区有明显的育性转换期,在15h长光照条件下不育性稳定。该品系株型好,米质优良,配组优势较强,花培效率高,可以在华北平原北部稻区扩大配组试用,也宜作为优良的中介亲本应用。
关键词:
粳稻,光敏核不育系,花药培养,育性转换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守海 杜士云 王德正 李成荃
针对粳型核质互作不育系高温自交结实和粳型光敏核不育系低温自交结实的现状,选择BT型核质互作不育系与含有BT型保持基因的粳型光敏核不育系,通过杂交和回交,使雄性核不育基因与核质互作不育基因聚合,育成了粳型光敏核质互作不育系2308SA和2310SA。该不育系的不育性是由两套相互独立的基因系统控制的,分期播种育性观察结果表明,在长日高温下,雄性光敏核不育隐性纯合基因控制水稻不育性,避免了BT型不育基因因穗期受高温影响而导致不育系自交结实;在长日适温下,水稻不育性由核不育基因和核质互作不育基因共同控制而表现稳定;在低温(低于光敏不育系不育临界温度)或短日适温(日最高气温<32℃)下,BT型核质互作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蒋义明 荣英 陶光喜 唐丽君
滇农S-2是以云南地方品种毫干与优良的籼稻品种V20杂交,再用黎明复交,按系统选育程序育成的新质源温敏核不育系。该不育系具有在较低温度下雄性败育而较高温下雄性恢复可育的特点。在昆明,不会出现可育性的转变,不育期长达90天以上,育性稳定,对光照长度不敏感,容易找到可靠的繁殖与制种地点。在一定的条件下其育性受一对或二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容易育成新的温敏两系杂交水稻强优势组合。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靳德明 李泽炳
在分析粳型光敏核不育系与粳稻品种杂交组合F_3及以后世代部分株系的育性和基因型的基础上,对分离世代各种主基因型的育性及频率分布进行了估计,验证了根据F_1、F_2和BF_1代作出的水稻光敏核不育性及其育性恢复的遗传涉及核内2对独立的主基因的遗传结论。由F_6以上高世代株系中测选出对农垦58s恢复效应有明显差异的两种纯合单显性可育株系,获得了存在两个不同恢复基因的遗传证据。
关键词:
光敏核不育 遗传 水稻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翠红 黄明 陈淳 杨瑰丽 周丹华 黄钰婷 罗文龙 陈志强 王慧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花药培养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并通过48对DNA指纹图谱标记以及10个已开发的分子标记对Y58S花培后代改良株系M196S进行毛细管电泳检测以及高分辨溶解曲线检测.DNA指纹图谱鉴定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M196S的血缘与亲本的遗传相似度为0.45~0.69;基因分型结果表明,改良后的株系M196S含有2个纯合稳定的基因Wxb(低直链淀粉基因)和Rf3(野败不育恢复基因).研究结果证明,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方法可在早期为花药培养后代高效地选择出目标植株,同时可鉴别出混杂的母本杂株.
关键词:
花培后代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种质鉴定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剑亚 曹大铭
弱感光型光敏不育水稻 C_(407s)每穗克鲜重多胺量随穗发育进程呈单峰曲线变化。每穗克鲜重多胺总量在长、短光照下相接近,而 spd、spm 量在短光照下高于长光照。幼穗分化后花粉诱导不决定于不同光照下的幼穗多胺总量,可能与精胺和亚精胺量,尤其是亚精胺峰的存在有关。长光照下亚精胺和精胺量下降,花粉全不育。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志全
通过阐述太阳光照射时间长度几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提出生物生理生态光敏感特性鉴定指标应为光照时间.再根据日地关系,推算出光照时间的计算方法,并按此方法计算出湖南5个和海南3个代表站每月15日的光照时间.分析比较不同气候及光照度条件下光照时间与可照时间之间的数据差异,说明可照时间在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生态光敏感特性鉴定中的不足.最后还提出了一种有效估算不同光照度下人工模拟光照时间的试验方法,并探讨光照时间在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光敏感特性鉴定中的应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君亮 肖层林 王伟平 向世鹏 陈詹
为提供种子检验和休眠特性调控的依据,同时找到解除休眠的有效途径,对在湖南夏繁和海南春繁的培矮64S种子定期连续进行发芽率测定,并采用多种物理和化学方法处理休眠种子.结果表明培矮64S种子具有深度休眠特性,湖南夏繁和海南春繁的种子,休眠期(发芽率99%)分别约77d和105d.培两优288和培两优500种子的休眠期与培矮64S种子无明显差异.种子的休眠与吸水速率无关.休眠种子的-淀粉酶、+淀粉酶活性均低于解除休眠状态种子相对应的酶活性.高温(40,50℃),GA3,H2O2和强氯精处理种子,均有解除休眠的作用,其中以强氯精250倍液处理24...
关键词:
培矮64S 种子 休眠 强氯精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付爱斌 肖层林 谢树新 邱茂健 吴升高
为了探索光温敏核不育系139S应用基础,利用自然生态条件下3年分期播种试验和人工气候室(箱)、冷水池鉴定,对温敏核不育系139S的温敏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育性转换起点温度为22.6~23.0 ℃.育性敏感期在幼穗分化第Ⅳ至Ⅵ期,其中以第Ⅴ至Ⅵ期最为敏感.在育性敏感期内,人工气候室以(20.0±2.0) ℃处理1 d,在自然条件下1 d日均温22.0~23.0 ℃,不育性不波动.在人工气候室以日均温23.5 ℃处理11 d,有10%的单株出现不育性波动,染色花粉率0.15%,自交结实率为零.
关键词:
水稻 温敏核不育系 育性敏感特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邹礼平 张端品 林兴华 谢岳峰 李泽炳
以5×3不完全双列杂交法对光敏核不育水稻4个花药培养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花药培养性状是可遗传的,对于愈伤组织诱导率和白苗分化率,基因的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同等重要,而对于绿苗分化率和绿苗生产率则以加性效应为主,这2个性状的狭义遗传力均较高,通过合理配组提高花药培养能力是可能的。
关键词:
光敏核不育水稻,花药培养,配合力,遗传力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邹礼平 张端品 林兴华 谢岳峰 李泽炳
对14个光、温敏不育系的花药培养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间花培能力差异很大,愈伤组织诱导率变化幅度为0~28.78%,绿苗分化率变相为0~54.55%,白苗分化率普遍较高。不同基本培养基及激素配比对同一种材料的培养效果不同,最适蔗糖浓度为6%。短日可育条件下光敏核不育水稻的花培能力高于长日不育条件下的花培能力。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国生 杨书化 李泽炳 万经猛 梅明华
采用红光—远红光逆转效应、光温控制及等位性测验等方法,探讨了N58s及其转育的光温敏核不育系W6154s,W7415s,33001s和31111s的光敏及温敏特性。结果表明,光敏色素参与了N58s,31111s和33001s育性诱导过程,红光间断长暗期诱导可条件下,其育度显著降低,远红光能部分逆转红光的诱导效应。W7415s育性受光敏色素的调节,W6154s育性基本不受光敏色素调控。W6154s育性在较高温度(>27.12℃)下表现不育,在较低温度下表现可育,诱导完全不育的临界温度在27.12℃以上。W7415s,33001s,31111s和N58s育性主要受光周期调控,温度也存在一定的互作互...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汉来 张自国 元生朝 李玉珍 张端品
在14.5小时长光照下,利用人工气候箱对农垦58S和W6154S于幼穗分化不同时期分别进行不同温度处理。育性结果表明农垦58S的育性转换温度敏感期为颖花原基分化期至单核花粉期,W6154S的温敏期为雌雄蕊形成期至单核花粉期。农垦58S的温敏期较长,育性受低温影响后在高温下要较长时期才能恢复不育;W6154S育性易受低温影响,但温敏期较短,在高温下不育性恢复快。在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感温性鉴定中,建议在雌雄蕊形成期至减数分裂末期进行温度处理。
关键词:
光敏核不育水稻 育性转换 温度敏感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孟良 郑用琏 张启发
将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和正常可育农垦58N适时播种,使其光敏感期处于自然长日照控制下。于苗期、分蘖期、第二次枝梗分化期、雌雄蕊形成期、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及减数分裂期分别在暗、光下取其幼穗及第一全展叶作蛋白质双向电泳分析,发现了17个特异的蛋白质组分。其中11个组分在可育与不育水稻间表现为有或无的差异;3个组分表现为表达量的变化;另3个组分表现为位置在双向电泳图谱上的平移。研究结果还表明低温和异常高温不仅可使光敏不育水稻的花粉育性出现部分恢复,而且高温处理还导致了电泳图谱上蛋白组分的相应改变。
关键词:
光敏感时期 幼穗 叶片 特异蛋白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邱振国 彭海峰 陈雄辉 万邦惠
【目的】籼S是由常规稻籼黄占自然突变株选育而成的新型无花粉温敏核不育水稻,对籼S的不育特性遗传进行初步分析,为该品种的进一步研究和生产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应用经典遗传学分析方法,将籼S与多个常规稻进行杂交,调查杂交后代F1、正反交F1、F2、BCF1育性,并分析F2不育株禾蔸的不育特性。【结果】籼S在广州(23°08′N)自然条件下,5月上旬至10月下旬为稳定不育期,不育期较培矮64S长近2个月;籼S的温敏核不育性可以被不同类型常规稻品种恢复,且恢复度较高,说明控制其不育性的基因为隐性遗传;各正、反交花粉可育率及套袋自交结实率差异均不显著,表明籼S的不育性遗传与细胞质无关;绝大多数F2代群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