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17)
- 2023(7688)
- 2022(6780)
- 2021(6440)
- 2020(5809)
- 2019(13291)
- 2018(13558)
- 2017(27914)
- 2016(14795)
- 2015(17181)
- 2014(17238)
- 2013(17028)
- 2012(15969)
- 2011(14332)
- 2010(14880)
- 2009(13965)
- 2008(13710)
- 2007(12223)
- 2006(10807)
- 2005(9592)
- 学科
- 济(67797)
- 经济(67716)
- 管理(44849)
- 业(43210)
- 方法(40412)
- 数学(37451)
- 数学方法(36864)
- 企(34708)
- 企业(34708)
- 中国(17663)
- 财(17335)
- 农(16519)
- 贸(13111)
- 贸易(13102)
- 制(13094)
- 易(12778)
- 业经(11922)
- 银(11603)
- 银行(11598)
- 行(11037)
- 农业(10675)
- 务(10467)
- 财务(10420)
- 财务管理(10393)
- 融(10377)
- 金融(10375)
- 理论(10137)
- 学(10032)
- 企业财务(9853)
- 技术(9349)
- 机构
- 大学(222186)
- 学院(221952)
- 济(94740)
- 经济(92886)
- 管理(90241)
- 理学(78674)
- 理学院(77961)
- 管理学(76325)
- 管理学院(75934)
- 研究(65647)
- 中国(52576)
- 京(46053)
- 财(45742)
- 科学(37975)
- 财经(37212)
- 经(33821)
- 所(32125)
- 农(31549)
- 江(31465)
- 中心(31116)
- 业大(30530)
- 经济学(30161)
- 北京(29290)
- 研究所(28768)
- 财经大学(27832)
- 经济学院(27584)
- 范(25930)
- 师范(25659)
- 州(25406)
- 农业(24897)
- 基金
- 项目(143520)
- 科学(113897)
- 基金(106462)
- 研究(103690)
- 家(91588)
- 国家(90889)
- 科学基金(79236)
- 社会(66796)
- 社会科(63568)
- 社会科学(63554)
- 基金项目(55625)
- 省(54958)
- 自然(51791)
- 自然科(50725)
- 自然科学(50714)
- 教育(50337)
- 自然科学基金(49794)
- 资助(46811)
- 划(46200)
- 编号(42287)
- 成果(33846)
- 部(33241)
- 重点(31522)
- 创(29481)
- 教育部(29288)
- 发(29006)
- 课题(28468)
- 人文(28391)
- 科研(27799)
- 国家社会(27778)
共检索到3168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郭英彤 李伟
通过应用缓冲储备模型,实证检验我国居民的教育、医疗、住房等开支的不确定性与储蓄之间的相关性,我们发现,我国居民的预防性储蓄行为不仅显著,而且以目标储蓄率为被解释变量的模型,能够比以储蓄水平为被解释变量的模型更好地解释我国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改革教育体制是降低我国巨额储蓄的必经之路。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郭英彤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讨我国城市居民消费行为的特点,从而找出影响城市居民消费的关键因素。本文将缓冲储备模型进行适当改进,使其更适合消费行为研究,并应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数据,实证检验居民在收入不确定性下的消费行为模式,结果表明缓冲储备模型能够解释我国城市居民的消费行为,而且以目标比率为被解释变量的模型更适合作为未来研究的基础框架。
关键词:
缓冲储备 收入不确定性 消费行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吴崇宇 华斌 王裕雄
本文对个人消费行为分析的经典模型——缓冲储备储蓄模型进行了扩展与变形,构建了一个源于微观消费分析的宏观消费方程,搭建了宏观居民消费研究与微观个体消费研究的理论桥梁。基于上述理论分析,本文发现,我国居民消费主要受居民收入增长水平、居民收入分配公平度(基尼系数)以及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抚养比)等核心因素影响。基于理论分析的实证研究结果支持了上述推断,并进一步指出,虽然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凸显以及居民收入分配不尽合理均对扩大居民消费构成阻碍,但是后者的影响因素更加明显。进一步地,本文基于实证研究结果 (宏观消费方程),对2013年至2020年我国居民消费水平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虽然我国人口老龄...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田岗
有关居民储蓄行为的研究缺乏专门针对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和流动性约束的实证分析。本文专注于分析在二元经济结构下,我国农村居民所面对的不确定因素风险感受以及流动性约束感受显著地差别于城市。通过构造一个包含流动性约束的预防性储蓄模型,专门针对农村居民储蓄行为特点进行实证检验。结论认为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强,面对不确定性因素可能造成的风险与流动性约束,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越来越谨慎,储蓄存款的倾向越来越高,这也印证了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完善农村金融环境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关键词:
农村居民储蓄 预防性储蓄 流动性约束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春风 陈乐一 李玉双
若将消费习惯纳入Carroll的缓冲储备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则显示出消费习惯下的边际消费倾向(MPCP)相比无消费习惯时要小,且消费习惯强度越大,MPCP减小更为明显。若利用卡尔曼滤波法估计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习惯强度,并数值模拟消费习惯下与无消费习惯时的MPCP,且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就会发现:我国城镇居民消费习惯强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对消费的影响逐渐增强;而在消费习惯的影响下,MPCP持续走低,整体呈下降趋势,相比无消费习惯时平均下降幅度从1998-2002年间的0.101上升至2003-2009年间的0.217。显然,消费习惯是导致我国城镇居民MPCP处于低位运行的重要影响因素,因而从居民消费习...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郭英彤
通过应用生命周期模型实证检验我国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对居民储蓄的影响,本文发现养老金数额的变化对我国居民的预防性储蓄行为产生显著作用。提高养老金标准,建立由中央财政支持的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是降低我国巨额储蓄的必经之路。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杨玲玲 孙海霞
本文从投资者的资产保值动机出发,提出资产价格对居民储蓄存在资产保值效应,并根据费雪关系式分析其作用机理,通过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检验了资产保值效应在我国资产市场上的存在性。研究表明,资产保值效应同时存在于股票和房地产市场上,应继续扩大和加强资产保值效应,并进一步推进金融改革,拓宽居民的投资渠道。
关键词:
资产价格 居民储蓄 资产保值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许雄奇,符涛
本文运用时间序列分析,对1978-2003年我国储蓄率与投资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我国的储蓄率和投资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和显著的短期动态调整机制,但我国的储蓄率和投资率之间不存在Granger意义上的因果关系。实证结果显示,需要充分重视我国的储蓄率和投资率之间的有机联系,在保持我国储蓄额适度增长的同时,采取必要和有力的政策措施实现储蓄向投资的有效转化。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池启水
在理论上,由于外汇储备在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中处于资产方,因而它的增加将导致负债或其他资产的波动,最终使得基础货币投放的增加。本文采用1994年1季度至2007年1季度的数据,运用协整方法、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外汇储备增加对货币投放的影响.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了中国外汇储备增加对基础货币投放的影响程度,以及影响的滞后性、持久性与稳定性特征,从而为货币当局实行开放经济下的货币政策提供一定的实证依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郭英彤 张屹山
通过检验我国居民的教育、医疗、住房开支与储蓄之间的相关性,我们发现平行数据的应用能够很好地解释我国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改革教育体制、完善住房信贷是降低我国巨额储蓄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
平行数据 预防动机 储蓄行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龙 刘金全
储蓄率具有宏观经济效应,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效应方向相反。本文首先基于DSGE模型模拟分析我国储蓄率的宏观经济效应,进一步通过扩展的索洛模型求解以经济稳态增长为目标的最优储蓄率,并运用SV-TVP-FAVAR模型比较分析实际储蓄率和最优储蓄率的宏观经济效应。结果表明:(1)我国实际储蓄率长期高于最优储蓄率,实际储蓄率存在帕累托改进;(2)实际储蓄率和最优储蓄率均具有宏观经济效应,效应维度和效应极值存在差异;(3)最优储蓄率为产出的帕累托最优,实际储蓄率为通货膨胀的帕累托最优,"储蓄率走廊"可能为宏观经济的帕累托最优。新常态下,高储蓄率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典型化"事实,中央银行可以考虑将"储蓄率走廊"系统纳入储蓄政策框架。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春生 吴超林
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城镇居民面临的收入不确定性与支出不确定性逐渐增加,理论解释与实证检验表明,收支不确定性对城镇储蓄存款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其中支出不确定性的影响高于收入不确定性的影响,收支不确定性的影响高于支出不确定的影响。A股成交金额对城镇储蓄存款的影响系数显著为正,表明股票市场并未对城镇储蓄存款起到明显的分流作用。
关键词:
收支不确定性 城镇储蓄存款 股票市场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易行健 张波 杨碧云
本文基于中国2009年3省9县914个农户的调查数据,考察了外出务工收入对农户储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出务工收入占家庭纯收入的比重对家庭储蓄率有负效应,并且在有外出务工收入的家庭中非常显著;利用本村地势及村人均耕地面积作为工具变量来控制外出务工收入占比的内生性,同时通过子样本回归和Tobit回归解决外出务工收入占比是截断数据的问题,上述估计结果依然稳健。对这一影响机制的扩展研究表明,外出务工收入占比对农户储蓄率的影响在低收入、存在流动性冲击及无其他工资性收入的农户中作用更强、更显著。这说明,外出务工能够作为一种分担风险、缓解流动性冲击的机制而作用于农村居民消费和储蓄行为。
关键词:
外出务工收入 农户 储蓄率 风险规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牟敦国
无论是拉姆齐模型、托宾模型,还是西德罗斯基模型,都不能解释发展中国家居民的货币储蓄与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以及生产率变化的关系。本文以拉姆齐模型为框架,根据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国情对拉姆齐模型的条件假定进行了修正,并将货币纳入效用函数中,对发展中国家居民的货币储蓄进行分析。证明了居民的储蓄与通货膨胀率成逆向关系,与通货紧缩率成正向关系,与生产率的提高成正向关系。
关键词:
拉姆齐模型 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 货币储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杭斌 申春兰
本文在缓冲储备储蓄理论中引入了消费习惯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导出了一个同时包括习惯形成和收入不确定因素的ECM模型。利用1999~2005年中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过去的消费水平对中国城镇居民当前的消费有显著影响,并且消费对收入波动以及持久收入变化的反应是迟缓的。由此可以认为,缓冲储备储蓄理论对消费行为的解释是不准确的;(2)习惯形成参数越大,消费者积累的财富就越多,收入不确定性对消费的影响因而也越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