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95)
2023(6203)
2022(4863)
2021(4743)
2020(3638)
2019(8234)
2018(8283)
2017(13199)
2016(7963)
2015(9305)
2014(9692)
2013(8628)
2012(7985)
2011(6975)
2010(7418)
2009(6410)
2008(6670)
2007(6422)
2006(5497)
2005(5103)
作者
(21831)
(17877)
(17756)
(17104)
(11485)
(8630)
(8466)
(7088)
(7059)
(6835)
(6112)
(6015)
(5804)
(5692)
(5682)
(5577)
(5443)
(5360)
(5342)
(5172)
(4608)
(4561)
(4421)
(4254)
(4229)
(4110)
(4052)
(4021)
(3700)
(3662)
学科
管理(21577)
(21061)
经济(21022)
(18430)
(15173)
企业(15173)
中国(10245)
教育(9330)
教学(8919)
理论(8586)
(7638)
方法(7185)
(6943)
技术(6537)
业经(6337)
农业(5523)
学法(5513)
教学法(5513)
数学(5415)
(5369)
数学方法(5185)
地方(5060)
(5013)
研究(4923)
工作(4918)
(4883)
银行(4879)
(4658)
(4572)
(4557)
机构
大学(102346)
学院(101034)
研究(33409)
管理(33374)
(30290)
经济(29017)
理学(26923)
理学院(26513)
中国(26127)
管理学(25653)
管理学院(25439)
(23768)
科学(21451)
(19384)
(17575)
师范(17415)
(16734)
技术(16734)
(16694)
中心(16357)
北京(15845)
(15814)
(14891)
教育(14770)
研究所(14601)
职业(14034)
师范大学(13556)
业大(13523)
(13004)
(12253)
基金
项目(59788)
研究(51097)
科学(45339)
基金(36503)
(30433)
国家(30036)
社会(27122)
(26749)
教育(26667)
科学基金(25535)
社会科(25414)
社会科学(25410)
编号(24021)
成果(21937)
(21569)
课题(18603)
基金项目(18072)
(16498)
资助(15108)
项目编号(14725)
自然(14425)
自然科(14077)
自然科学(14072)
大学(13961)
自然科学基金(13774)
(13714)
重点(13710)
(13028)
(12999)
规划(12920)
期刊
(39749)
经济(39749)
研究(35272)
中国(35266)
教育(33885)
(15492)
学报(14763)
管理(14700)
(13650)
技术(13498)
大学(12632)
科学(12071)
图书(11642)
学学(9669)
职业(9619)
农业(9555)
(8909)
金融(8909)
书馆(8600)
图书馆(8600)
(7820)
论坛(7820)
科技(7314)
业经(7009)
高等(6369)
(5842)
技术教育(5822)
职业技术(5822)
职业技术教育(5822)
情报(5802)
共检索到1779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赵凌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为适应知识经济发展、地区创新战略的实施和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推出了组建校级和院系级科研机构、专项科研经费资助计划、以教师科研带动学生科研训练等举措,有效地解决了制约应用科技大学科研水平的经费保障等问题,提升了应用科技大学的科研产出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军  高翔  
介绍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陕北17年科技扶贫中,以科技支撑农业产业,以产业带动陕北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具体做法和成绩。讨论了科技、产业和扶贫之间的关系,认为发展产业是陕北科技扶贫的基础,发挥科教单位的技术优势对扶贫进行科技支撑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对广泛吸收高等院校参与,构建以高校为依托的扶贫技术推广模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立与贫困地区需求相匹配的扶贫技术支撑体系的建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袁红梅  王小凤  
多校区大学是一种新的高等教育的组织形式和资源整合方式.其办学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所进行的积极有效的实践探索,为多校区大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较好的范例。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别敦荣  
创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已经成为我国部分大学的自觉行为。一部分大学为此开展了一场"静悄悄"的生态再造运动,形成了新的更有利的生态系统,包括边界延展、学科群落建立、运行机制创新、和谐功能维护等。未来我国研究型大学发展应当着眼于崇尚学术,陶铸英才;扎根社会,引领方向;辐射全国,融入世界的目标定位,采取更有效的发展战略,提高发展品质,提升学术和社会功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虎群  
产学研紧密结合是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催生出来的新型教育模式,是大学逐渐从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的必然选择,受到各国政府和高校的高度重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全国农科教统筹改革的试点单位,产学研结合是学校的特色和优势。学校以农业科技推广为纽带,建立了三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网络,创建了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模式,总结了不同特色的农业信息咨询和培训形式,形成了校地、校企科技合作良性互动机制,促进了产学研的紧密结合。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苑洪亮  侯艺华  尹健  朱群  
介绍了国防科技大学在开拓军校研究生国际学术视野方面的实践:打造高水平的学科平台、大力开展国际化科研合作,实施海外名师讲学计划、大力举办研究生暑期学校,倡导组织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引导研究生积极投稿,依托兼职教授建立境外学术交流基地、科学谋划出国留学工作。总结了拓展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视野取得的积极成效和有益经验。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卉  
宿舍是学生学习、生活、娱乐、休息和社交的主要场所,随着高教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生在宿舍的生活时间及对宿舍的依赖性呈强化趋势,班级功能逐渐弱化,宿舍逐渐成为高校进行日常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和载体。本文以青岛科技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的宿舍文化建设为例,从高职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背景与意义出发,就高职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目标与思路、实施方法与途径、实践成效与体会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孙慧  曹冲振  宋作玲  
以山东科技大学物流工程专业为例,在分析物流工程的学科特点、专业培养目标、师生特点等基础上,本着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核心、课内外培养相融合、贯穿大学教育始终、保障全员参与等原则,建立了多层次、多方向、多途径、高参与度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并提出思想、组织、制度、物质等方面的保障措施,以实践验证了该体系的实施效果。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吴影辉   王建   李晓萍  
以船舶行业特色型高校江苏科技大学为例,介绍了其物流管理专业在产教融合建设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包括长效机制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建设等,旨在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罗志增  王胡英  贺武华  徐红  
分析了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对培养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意义以及研究生参加创新实践竞赛面临的问题与困难,介绍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支持研究生参加创新实践竞赛的政策和措施:实施创新实践活动的项目化管理;将创新实践竞赛纳入培养环节;健全创新实践竞赛奖励体系;健全导师指导竞赛活动的工作等效机制;构建多部门协同工作机制。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史耀媛  卢毅  
介绍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研究生奖助体系改革中,明确激励创新导向、实施奖助分离政策,统筹校内外资源、分层分类动态资助等具有特色的制度设计,实现了研究生奖助政策的平稳过渡,有力地提高了研究生学习和科研的主动性,并对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奖助体系提出思考。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赵杰艺  
介绍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坚持学科专业的设置顺应国家需求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注重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深化"产学研"合作平台,就业指导工作采取"一院一策"等具体措施,不断提高研究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有龙  赵爱荣  
本文从德国应用科技大学(FH)与传统大学比较的视角,分析了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师资等方面的应用性与实践性特色。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哲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为社会服务的办学方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突出技能培养的课程模式、高水平的教师队伍等鲜明特色,为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供了诸多启示。我国高职院校应学习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成功经验,坚定高技能人才培养方向,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核心,建立高职院校教师准入制度,走校企合作的道路。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志文  蔡美风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发展得益于自下而上的专业设置和统一规范的专业认证体系,专业认证体系为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专业设置的自主特色和高质量的专业标准提供制度保障。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专业设置不同于研究型大学,表现出专业数量上的"小而精"与"大而全",专业方向上的技术性与应用性,专业类型上的多样化与跨学科等特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