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14)
2023(7700)
2022(6494)
2021(6363)
2020(5323)
2019(12616)
2018(12419)
2017(23501)
2016(12465)
2015(14520)
2014(14243)
2013(14004)
2012(12762)
2011(11555)
2010(11786)
2009(10870)
2008(10693)
2007(9188)
2006(7922)
2005(7255)
作者
(35454)
(29531)
(29509)
(28084)
(18839)
(14084)
(13370)
(11674)
(11270)
(10497)
(10200)
(9956)
(9629)
(9414)
(9205)
(9171)
(8826)
(8533)
(8388)
(8203)
(7410)
(7266)
(7073)
(6722)
(6691)
(6674)
(6451)
(6255)
(5921)
(5811)
学科
(57170)
经济(57112)
管理(32326)
(30150)
方法(29712)
数学(27471)
数学方法(26907)
(23829)
企业(23829)
中国(19139)
(13271)
(12801)
贸易(12791)
(12589)
(10583)
业经(9959)
(9857)
(9171)
农业(8580)
理论(8423)
(8150)
银行(8147)
(7855)
环境(7739)
(7602)
金融(7601)
地方(7528)
技术(7491)
(7407)
(7342)
机构
大学(179897)
学院(178028)
(81315)
经济(79995)
管理(68357)
研究(65258)
理学(59216)
理学院(58569)
管理学(57179)
管理学院(56865)
中国(51041)
(39661)
科学(38060)
(34088)
(32987)
研究所(30130)
中心(28849)
财经(27654)
(26677)
经济学(26383)
北京(26158)
(25509)
业大(24394)
(23890)
经济学院(23770)
(23419)
(22230)
师范(22022)
农业(20997)
财经大学(20782)
基金
项目(120177)
科学(95670)
基金(89984)
研究(86300)
(79666)
国家(79135)
科学基金(67716)
社会(56118)
社会科(53404)
社会科学(53393)
基金项目(45595)
自然(43822)
(43431)
自然科(42975)
自然科学(42968)
自然科学基金(42212)
教育(40535)
资助(39311)
(38094)
编号(33077)
(27792)
重点(27475)
成果(26611)
(25612)
(24907)
国家社会(24733)
中国(24485)
教育部(24087)
课题(23458)
创新(23375)
期刊
(82576)
经济(82576)
研究(54621)
中国(36809)
管理(26806)
科学(26573)
学报(26207)
(24756)
(23668)
大学(20597)
教育(19309)
学学(19298)
技术(18093)
农业(16863)
经济研究(15475)
(14629)
金融(14629)
财经(13816)
统计(12517)
(12068)
(11022)
业经(10925)
(10809)
(10713)
问题(10666)
世界(10609)
国际(10050)
技术经济(10016)
决策(9865)
资源(8016)
共检索到2655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袁建华,庄岩,许屹  
本文通过建立充分体现人口数量与人口文化素质相互作用的年龄别升学递进模型,引入反映妇女生育水平的控制变量总和生育率和反映教育能力的控制变量招生人数,对2000年和2010年及未来中国人口及不同发展阶段中人口文化素质特征进行了多方案的分析预测。
[期刊] 预测  [作者] 陈友华  
孩次─—类龄别递进人口发展模型陈友华(江苏省计划生育委员会)编制一个好的人口发展计划,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对未来人口发展趋势有一个比较客观的估计;(2)人口预测模型及其参数的选取必须恰当。至于人口预测模型,中外人口学家已作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从...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友华  
编制一个好的人口发展计划,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对未来人口发展趋势有一个比较客观的估计;二是人口预测模型及其参数的选取要恰当。至于人口预测模型,中外人口学家已作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从各种不同角度建立了很多人口预测模型,但同中国生育政策的特点与人口控制的实际要求相比,还不尽如人意。因而迫切需要建立考虑人口的性别年龄结构、婚姻结构、孩次结构及生育间隔等因素在内的人口发展预测模型。本文所建立的孩次──类龄别递进人口发展模型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尝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兴造  庞飞宇  
为了寻找更好人口预测方法,经济领域常用的自回归模型创新式的被应用到中国的人口预测中。通过结果预测结果分析,易知自回归的预测效果相当不错。进一步探索人口的预测理论,精典的logistic离散模型被用来和自回归模型做对比。由于自回归模型和logistic离散模型在形式上有很大的相似,对两者在建模原理上进行了对比分析,且对两个模型理论进行了推广。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杨书章  王广州  
文章以生育率下降和出生性别比升高为背景,创立了孩次性别递进理论和方法。作者以全新的理念和形式建立了孩次性别递进人口发展模型及其指标体系,详细介绍了计算步骤和分析过程,概述了它们在人口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诚皓  李兰友  张春华  杨启林  
传统的估算模式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缺陷。文章在一优化的数学模型上进行了二次优化,构建了一种较为精确的可以达到预测作用的数学模型——Vague集和指数平滑法相结合的方法,并用实例加以验证。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沈建法  
(一)引言 人口研究表明,一定区域的人口可以用偏微分方程描述。目前广泛用来预测的是其一年的离散形式: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解保华  陈光辉  孙嘉琳  
选用Leslie矩阵人口模型能够较全面地考虑到影响人口总量与年龄结构的各种主要因素,预测得到:在现行计划生育政策不变的情况下,中国人口总量将在2024年前后达到峰值14.2亿左右,这与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预测的在2033年前后达到人口峰值15.2亿左右有较大差别;中国人口老龄化有加速发展的趋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贺小林  
人口预测模型的建构应充分考虑人口预测的数量与结构特征。文章用生命表拟合、布拉斯模型logit变换、总和生育率法等技术,构建基于年龄移算法的多要素人口预测模型。先以1990—2000年分年龄性别人口、育龄妇女生育率、分年龄性别死亡率基础数据预测2010年人口趋势,用以验证logit函数中a、b参数值,再预测我国2010—2020年人口发展趋势。此模型避免了六普详细数据的难以获得,同时参数值的设定具有可验证性,在短期的人口预测中较为精准。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秀明  迟道才  潘香岑  李雪  张兰芬  王堃  
为提高涝灾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针对GM(l,1)模型预测条件的局限性,提出离散灰色预测模型[称DGM(1,1)模型Ⅰ。应用离散灰色模型,以鞍山市1959~2006年的降雨量为依据,建立涝灾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离散型DGM(1,1)模型的预测精度较原有的灰色GM(1,1)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有很大提高。并且该模型建模过程简单、适用性强,为涝灾的预测提供了新的方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柳德江  殷凤玲  唐红燕  
人口问题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口规模是否合理,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未来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影响深远。运用马尔萨斯人口模型、Logistic增长模型和线性函数三种理论模型,利用《玉溪市统计年鉴》统计数据对玉溪市2010—2020年的人口发展规模做出预测,预测结果显示3种模型均取得了较好的模拟效果。Logistic增长模型的预测值最小,故采用其预测值作为预测结果。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孙佳美  许素英  
在全年龄人口死亡模型中,较为著名的有Heligman及Pollard(1980)提出的具有8个参数的死亡率模型,也有Carriere(1992)分析美国人口死亡规律所提出的由四个生存函数:Gompertz分布、逆Gompertz分布、Weibull分布和逆Weibull分布所组成的混合参数生存模型。本文试图将He-ligman-Pollard模型与Carriere模型应用于中国分年龄、分性别的全年龄人口死亡数据,先借助R软件或Excel软件估计两种参数模型中的参数,然后利用参数Bootstrap方法计算所估参数的标准误、偏度、t统计量、置信区间等,并以此评估模型拟合的精度。最后,针对中国人口分...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王强强  周伟  
为了解决M/M/c模型在实际运用中模拟精度不高及使用范围有限的问题,本文立足系统状态变化与输入率和服务率的关系,通过引入输入概率和服务度,构建依赖系统状态的递进式输入率和服务率。递进式输入率和服务率通过研究系统实际运行状况设定临界值,其中输入率分为两阶段,服务率分为三阶段。此外,结合递进式输入率和服务率及排队论状态转移过程构建了递进式M/M/c模型,并采用后确定法确定模型参数。递进式M/M/c模型是M/M/c模型的扩展形式,提高了M/M/c模型的模拟精度,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模型的应用范围。最后,通过一个生活实例验证了递进式M/M/c模型的优化性和实用性。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王强强  周伟  
为了解决M/M/c模型在实际运用中模拟精度不高及使用范围有限的问题,本文立足系统状态变化与输入率和服务率的关系,通过引入输入概率和服务度,构建依赖系统状态的递进式输入率和服务率。递进式输入率和服务率通过研究系统实际运行状况设定临界值,其中输入率分为两阶段,服务率分为三阶段。此外,结合递进式输入率和服务率及排队论状态转移过程构建了递进式M/M/c模型,并采用后确定法确定模型参数。递进式M/M/c模型是M/M/c模型的扩展形式,提高了M/M/c模型的模拟精度,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模型的应用范围。最后,通过一个生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米红  贾宁  
以往文献对中国1958~1961年"大跃进"时期非正常死亡人口的估计缺乏深入、微观的研究。文章基于改进的Lee-Carter死亡率预测模型,以官方统计的分年龄别死亡率数据为基础进行回推,重构"大跃进"时期我国历年单岁组死亡率,并逆向预测估算在假定没有饥荒的情况下,"大跃进"时期正常状态死亡人口数量。继而结合国内外学者对当时总死亡人口的估计,对因饥荒而导致的"大跃进"时期的非正常死亡人口进行比较客观准确的评估性研究。结果表明,"大跃进"时期人口非正常死亡现象主要发生在1958~1961年间,如果不发生饥荒,则4年正常死亡人口介于4339~4385万人。由于饥荒的发生,非正常死亡人口介于1624~2337万人。评估分析表明,"大跃进"时期非正常死亡人口估算中值不会高于1980万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