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58)
2023(15483)
2022(12919)
2021(12437)
2020(10686)
2019(24605)
2018(24326)
2017(45703)
2016(24699)
2015(27888)
2014(27537)
2013(27225)
2012(25105)
2011(22666)
2010(22395)
2009(20459)
2008(20361)
2007(17947)
2006(15038)
2005(13497)
作者
(71289)
(59942)
(59516)
(56892)
(37933)
(28806)
(27302)
(23348)
(22681)
(21151)
(20346)
(20237)
(18941)
(18895)
(18655)
(18631)
(18106)
(17706)
(17392)
(17104)
(14803)
(14660)
(14542)
(13706)
(13592)
(13437)
(13308)
(12988)
(12129)
(12039)
学科
(102153)
经济(102059)
管理(69147)
(66130)
(54086)
企业(54086)
方法(51152)
数学(45533)
数学方法(44905)
中国(28079)
(26663)
(26096)
(23016)
业经(20847)
(20391)
贸易(20383)
(19921)
(18299)
农业(17306)
(17077)
财务(17024)
财务管理(16985)
地方(16467)
企业财务(16122)
(15855)
银行(15823)
技术(15716)
理论(15372)
(15313)
(15069)
机构
大学(353940)
学院(350528)
(147359)
经济(144542)
管理(135466)
研究(121397)
理学(117529)
理学院(116217)
管理学(113975)
管理学院(113338)
中国(92695)
科学(75685)
(75044)
(65904)
(61394)
(60383)
中心(56657)
研究所(56386)
业大(53457)
财经(53395)
(50181)
(48817)
农业(47755)
北京(47041)
经济学(46404)
(45102)
师范(44591)
(43848)
经济学院(41980)
财经大学(39963)
基金
项目(241715)
科学(191054)
基金(179389)
研究(171276)
(158864)
国家(157674)
科学基金(134729)
社会(109836)
社会科(104361)
社会科学(104336)
基金项目(94164)
(91165)
自然(88849)
自然科(86894)
自然科学(86867)
自然科学基金(85352)
教育(78965)
(78611)
资助(74404)
编号(67467)
重点(54901)
成果(54711)
(54525)
(50834)
(50130)
科研(47573)
国家社会(47301)
创新(47046)
教育部(46549)
课题(45448)
期刊
(149151)
经济(149151)
研究(97746)
中国(64699)
学报(58792)
科学(53936)
(52575)
(52125)
管理(48112)
大学(44278)
学学(41701)
农业(36051)
教育(33227)
技术(30978)
(28910)
金融(28910)
财经(26259)
经济研究(25544)
(22660)
业经(22319)
(21090)
问题(20015)
统计(18917)
(18169)
图书(17823)
技术经济(17737)
(17269)
(16760)
世界(16118)
理论(16097)
共检索到5064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许娇  叶阿忠  
运用Eviews6.0软件,基于2003~2007年中国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对应用知识生产与基础知识生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存在特征性差异。应用知识生产具有较高的产出弹性,基础知识生产的产出弹性则较低;各省市应用知识的生产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没有必然的联系,而基础知识的生产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政府要针对应用知识生产与基础知识生产的特征,分别采取适当的措施,建设和形成基础知识生产与应用知识生产相互促进的强大的自主创新体系,推动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林春  
首先,采用DEA-MAlMquist模型对中国29个省份2000~2012年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全面测算,得出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技术进步的增长有所下降,技术效率得到了改善。其次,在此基础上通过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的GMM方法,分析了各因素对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得出结论是中国仍未改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并没有摆脱依赖技术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用,应继续增加科研力量投入,推进技术进步对其发挥显著作用。最后,从收敛性看,中国的东、中、西部地区均存在β收敛。其中,收敛速度以西部最快,中部最慢,说明中国各个地区都存在各自的稳态水平,并且都收敛于各自的稳定水平。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正林  方齐云  
本文首先对收敛问题的几种常用分析方法进行了梳理,然后对1986~2006年中国地区间能源生产率差异进行σ收敛和β收敛分析。研究表明,中国地区间能源生产率的总体差异并没有呈现出显著的σ收敛,而是表现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东、中、西部地区能源生产率收敛特征各异:东部地区差异缩小且较为稳定,中部地区经过小幅波动后也趋于收敛,而西部地区差异呈现出三个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型"特征。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模型研究表明,中国地区间能源生产率总体差异正在逐步缩小,巩固和发展这一趋势尚任重道远。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尹宗成  刘文  
利用中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2000~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分区域实证研究了中国金融发展对国际生产分割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对国际生产分割水平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但从整体上看,金融发展对国际生产分割水平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金融发展效率对国际生产分割水平的影响显著大于金融发展规模。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尹宗成  刘文  
利用中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2000~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分区域实证研究了中国金融发展对国际生产分割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对国际生产分割水平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但从整体上看,金融发展对国际生产分割水平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金融发展效率对国际生产分割水平的影响显著大于金融发展规模。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左阳  王硕  
文章选取中国18个地区的省际数据,使用区位熵指数的方法测算了生产性服务业在我国各地区的集聚程度,并从整体和地区两个层面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分布情况以及集聚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呈现出明显的地区集聚现象,但是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并不均衡,具有明显的地域和资源特色。直辖市中以信息服务业、金融业、商务服务业以及科学研究的集聚为主;而东部沿海地区则以传统的低技术含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为主;中西部地区集聚趋势尚不明显。基于此,应针对各地区的实际特点并采取不同的产业策略以促进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吕艳  赵彦云  
文章基于创新系统理论、知识生产函数理论以及三重螺旋理论构建了大学对区域创新贡献的理论模型,并以1998年~2010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大学对区域创新的贡献是多维的,既包含大学作为创新主体参与区域创新活动而带动的区域创新水平的提升,也包含大学与企业合作、大学与政府合作产生知识溢出而带动的区域创新水平的提升,同时还包含大学通过为区域提供人才提升整个区域的人力资本进而带动区域创新水平的提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汪来喜  
从1993年~2012年我国各省的基础设施数据中选取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基础设施变量来建立面板数据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基础设施建设对地区出口优势具有促进作用,但对东、中、西三个区域的影响作用不同。铁路基础设施对东、中部地区出口优势的贡献成递减的趋势,对西部地区的影响有所抑制,还未完全发挥;公路基础设施对东、西部地区的出口优势有促进作用,对中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而以人均电力消耗为代表的能源基础设施对地区出口优势的影响与公路基础设施的表现相似,这可能由当地的政策、资源、地理位置等综合因素所致。最后,针对实证结果和国家的相关政策,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徐玮  冯彦  包庆丰  
运用MalMquist-DEa模型,采用1998~2012年面板数据,对中国31省份林业生产效率进行测算,同时,探讨中国林业生产效率区域间的差异,并对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区域林业生产效率进行对比分析,进而研究区域间的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状态及提升。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五七  武戈  
在考虑能源与碳排放的全要素分析框架下,通过测算1998-2010年省际工业绿色TFP增长来源发现:中国工业绿色TFP整体上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省际工业绿色TFP增长主要来自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整体上拖累了工业绿色TFP增长;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对工业碳生产率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技术效率对工业碳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强于技术进步对工业碳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据此,在发挥技术进步对工业碳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的同时,更需要重视技术效率对工业碳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宇  
本文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模型对FDI流入在不同地区所引发的技术外溢效应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验证了FDI技术外溢效应在我国不同地区之间具有相当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门限回归"方法构造非线性面板数据模型,进一步检验了影响FDI技术外溢效应的若干吸收能力因素以及FDI技术外溢影响的门限特征,并从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度、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状况以及地区经济结构等方面测定了引发积极技术外溢效应的门限水平。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冯海波  葛小南  
测算了包含环境要素的Malmquist-Luenberger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并以其作为衡量经济增长质量的代理指标。运用扩展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构建了R&D投入经济增长模型。采用1998~2017年中国大陆30个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R&D投入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R&D投入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质量,但R&D投入结构对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具有异质性影响。基础研究对经济增长质量影响更为深远,试验发展影响更为直接有效,应用研究影响最小。R&D投入与经济增长质量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不仅能够提升本地区经济增长质量,对其他区域经济增长质量也具有促进作用,其中应用研究的空间溢出增长效应最大,基础研究次之,试验发展最小。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康志勇  
本文利用1980~2004年各省出口贸易和全要素生产率数据,分析了出口贸易技术溢出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短期和长期影响。我们发现,无论是从全样本数据还是沿海或内陆地区样本数据,都证实了我国出口对TFP增长存在短期和长期效应。但就整体效果而言,出口对我国TFP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产生这一问题的首要原因可能和中国出口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以及参与国际分工的格局密切相关。进一步分析表明,出口对TFP的影响在沿海和内地表现出不同的效果。沿海地区模型中,无论是技术溢出长短期效应还是整体效应都十分显著,且整体效应为正,即出口促进了TFP的增长;而内陆地区只有短期效应显著,且整体效应为负,即出口制约了TFP的增...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宝义  张卫国  
关键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朱永行  
基于构建开放经济条件下包含内外部生产要素的多变量生产函数模型,并利用1994-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我国实际产出的作用效应以及区域间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实际产出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弹性系数为-0.179,人民币升值不利于我国的产出增长;与此同时,东、中、西和东北部四经济区域实际产出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280、-0.080、-0.339和-0.115,人民币升值对四经济区域的实际产出均产生不利影响,但存在着显著差异,且人民币升值会进一步拉大中国东、西部之间的经济差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